• logo

搜尋標籤修行

已找到 60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氣脈成就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怎麼修,我再從「身、心、靈」的角度分別解說。 在身體部分,除了要讓自己健康、不生病、不老化之外,還要能夠更長壽,那就更有福報了。該怎麼做呢?首先,要讓身體裡的內氣很充足,也就是呼吸的氣要能夠到達腹部,而不是只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這樣的氣息很短。我們要讓呼吸愈緩慢、愈綿長、愈細緻,氣的品質會愈好。所以我教禪定,都是先從呼吸開始。 任督應天地 氣脈自然成 我們吸進來的氣,最好是細細綿綿的;也就是在呼吸時,衣服不會隨著氣息而起伏。另外,呼吸也不要有聲音,如果有聲音,就是一種病息,健康的呼吸是無聲之息,像感冒、鼻塞,或是某種原因造成的氣喘,都是不健康的氣;由此可知練呼吸、調氣息的重要。 所謂調氣息,就是把胸腔呼吸改成腹部呼吸,這要經常練習。在我們體內有自律神經,它不受意識所控制,會自動平衡身體所需;所以,即使我們不想呼吸,或是不想讓心臟跳動,它也會自動呼吸、自動心跳,因為呼吸和心跳是受自律神經控制,並不是意識。 既然我們要認識自己的身體,就應該知道,生病的時候要如何自我調適。自律神經位於中樞神經,也就是脊椎骨,它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負責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而我們的身體構造是「左陽、右陰」、「外陽、內陰」;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只要能讓陰陽平衡,就不會生病。如何才能調節陰陽平衡?就是不要讓自律神經錯亂,否則便會產生很多毛病。 比方像失眠,我前幾天聽說某人晚上不能睡覺,一直要到早上六點以後才能入睡,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他在生理上並沒有病,但自律神經失調,讓他晚上不能睡覺,甚至還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實在很痛苦。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是亢奮的,副交感神經是抑制的;如果晚上失眠,就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所以要設法用副交感神經來抑制。 雖然自律神經不需經過意識來調節,但對一個失眠的人而言,它已違反常態,所以我們要了解副交感神經在哪個部分,然後設法加強它,提高它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亢奮,便可以睡覺了。 也就是說,當身體處於亢奮的精神狀態時,就要讓身體放鬆,讓精神放鬆。那該怎麼做?你可以試著放慢呼吸,不要太快;心跳也不要太慢或太快,尤其是有高血壓的人,心跳通常會比較快,要特別注意。 另外像內臟,是屬於副交感神經所管控,如果我們能夠強化它,把它發動起來,也就是把精神力專注在內臟,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興奮。所以,只要懂得運用,就可以讓身體達到平衡,維持健康。 比方在專注禪心脈輪時,可以同步觀「眼耳鼻舌」和內臟,只要能夠維持平衡,就可以讓身體健康。以副交感神經來說,就是讓身體休息,例如若覺得心跳很快,就多做深呼吸,慢慢放鬆,就這樣去做自我調適。 修行以後,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健康情況,還可以自我進行調適。如果睡不好,就是精神壓力過大,不能冷靜,所以要讓自己放鬆;因為放鬆以後,交感神經的亢奮就會下降,當然就可以入睡。受失眠所苦的人,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另一方面,從「氣」的角度來看,當這口氣吸進體內以後,如何讓它濃縮成為真氣,再從真氣提升為靈氣?就是利用禪定練氣的過程來達成。 氣息隨心上 靈性入光電 一般開始練氣時,都是用意識來導引氣的走向,比方從上到下,或是從後面的督脈到頭上,再從頭上走前面的任脈到下面。如果氣是這樣從督脈到任脈的運行方式,就會很順暢,內臟的氣也會比較充足,整個人看起來會很有精神。 不過,要提升氣的品質,不要用意識導引,要用「心」帶動,氣會很正常地運行。當然,一般人剛開始練的時候,都是用意識導氣,但慢慢地,等到熟悉以後,就要用「心」來運氣。接下來,等到進入更高的「電」、「光」層次時,就要用「靈性」來運行,那就進入靈性修行了。 這是講到氣的提升,如果能把氣提升到電,再一路提升到靈電、靈光、光電,身體根本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可以延長壽命,這就是智慧修行的好處。但如果不是修這種智慧禪行,就不會用這種方式來學得這些智慧。 另外在心理方面,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密切,兩者有直接關係。舉例來說,如果身體生病了,精神也會不好;反之,如果精神很好,身體也會覺得不錯;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快樂,要能夠「平常心、心常平」。 如果不知道「平常心、心常平」該怎麼做,只要能夠「知足常樂」就對了,還有「平心靜氣」,這都是修行人最根本的要求。如果這方面都能做到,就開始進入修行的第一步。

【禪修釋疑】身相修行不能解脫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問: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一般常見的有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另外還有很多宗教也強調修行。在這麼多教派、這麼多不同的修行方法中,哪一種才是真正的修行? 答:其實修行最重要的,是離身相而修行,以本心而修行。 所謂離身相的修行,就是離色身的修行。因為對一個還未成就的修行人而言,自己就是眾生,如果一直執著於眾生的身心,停留在眾生的層次而修行,最後還是無法提升,不能超越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很多人都是用「人」在修行。可是我這麼說,不是很奇怪嗎?如果不是「人」在修行,又是誰在修行? 所謂「人」的修行,是停留在現象界修行。什麼是現象界?就是一切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的世界,也就是地球的時空。如果是停留在地球時空裡修行,就是「人」的修行。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就是從「人」的世界、從地球時空的世界,超越、解脫到更高次元的時空。如何才能解脫眾生諸相、超越「人」的世界?必須找到真正的修行方法。 從這個觀點,我們來探討,一般的修行方法,像持經、唸經、誦經、持咒、拜佛、打坐……等,是不是可以超越地球時空,進入另一度時空?是不是可以從四次元世界,超越到高次元世界?如果不能,就不是真正的修行,只能算是一種方便修行。 現在很多人都是修這種方便修行,而且不知不覺就修了好多年,甚至好幾十年,一直都停留在現象界修行,也就是用意識修行。 很多人不了解,這種意識修行如果沒有抓住要點,即使修了一輩子,走到人生盡頭,還是不能成就。因為你的眾生性沒有改變,仍然還是個眾生;你所得到的,只是一般的佛學知識,或是對佛陀的敬仰,根本不可能達到修行的最究竟境界。 禪宗法門的修行是「直指本心、見性成佛」,這是一般修行團體沒有的,是最直接的修行方法,是禪宗唯一的修行法門,是「佛心傳心、佛心印心」的法門,不假於其他的輔助方式,所以不需唸佛或持咒。 回顧禪宗的歷史,在有了經典以後,很多修行人都執著於經典,偏偏經典裡的文字相又很難理解,所以都只是在文字上摸索、探討,甚至再從文字去做更深入的研究,結果又演化出許多意識現象。但這只能算是研究佛學,並不是學佛,或是成佛。 真正要學佛、成佛,第一步就是入門以後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就是菩薩心,是一種大慈大悲的心;簡單地說,就是自己已經覺悟,發願要修行,要成就,就像觀世音菩薩或釋迦牟尼佛一樣。修行人要有這種智慧。 第二步,是如何從發菩提心開始,而自我成長,同時還要以這種關懷眾生的心,再去覺悟他人,也就是「自覺覺他」。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自己已經覺悟,知道修行非常重要,不但自己發願修行,也讓其他人和自己一樣地發願修行。 其實我們在過去累世,已經不知修行了多少世,今天來到人間,就是要圓滿過去修行的不足。如今有緣進入禪宗法門,就表示你有這個因緣,要來修行正法,成就無上佛果,所以要好好把握,精進修行,才不負此生來人間走一遭的菩提大願。

【禪師說禪】佛的智慧法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從意識開始修起,像佛家說的末那識,就是第七意識,也就是潛在意識。還有第六意識,是經過五官「眼耳鼻舌身」的資訊所產生的意識。所以修行要從原始意識開始,要修回到原點,也就是讓意識歸零。 換句話說,修行要從第七意識一直修,要讓它歸零。若以七個世界或七種世界為例,就是要回到第七個世界,也就是十四個次元世界。因為我們是從這七個世界過來的,所以回去的時候,也必須從這七個世界回去。回去了就是歸零,零是什麼?就是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所以修行要修到第八意識才到靈性,然後再從靈性修到一,一就是佛。由此可知,佛是在十五次元的世界。 迷失故鄉路 回歸須及時 當年盤古開天,就是畫了一個「一」字,這一筆畫下去後,整個眾生都下來了,這便是人間世界。當眾生來到人間以後,就一直應化和繁衍,經過了千百億萬年。所以現在要回去,也必須經由這樣而回去。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佛家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很多人不明白它在講什麼,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今天你們來修「智慧法門」,就知道什麼是「一」、什麼是「佛」,這很重要。 有些道家的修行人,雖然知道要修「一」,但不知道該怎麼修,也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是在自己修行的地方寫個「一」字。其實這個「一」就是佛的光明世界。 修行要反時鐘方向修,不能順時鐘方向。如果順時鐘方向修,就會和地球一樣,落入生老病死的輪迴。人雖然會死,但精神不死,所以我們要從精神開始,以反時鐘方向修回去,一直修到第十四次元,世界歸零,回到靈性。 回到靈性就是一切空;由此可知,靈性是空的。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沒有我執和法執。所以世尊才說,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我執和法執;因為不能歸零,所以無法成就。 盤古開天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就是一心生萬法,很多眾生都下來了;而「萬法歸一」就是都回去了。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該如何智慧修行,不會只在那裡唸咒、唸佛或唸經。 所謂唸,是為了讓心安定,不去造業,可是這樣還不夠,就像我常說「西方修行只有禱告是不夠的」一樣。其實不管是到上帝的天堂,還是佛國,都必須讓心放光、讓靈性放光;只有這個光,才能接到上帝和佛的頻率,然後自然地回家。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身心放光明 解脫見佛陀 修行要修到「身光、心光、性光」,要修到「光」的層次,而不是停留在「氣」的層次。可是一般人不懂,只覺得「光」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就否定這種修行。尤其是學界,只要一講到「光」,就好像很害怕,認為是騙人的。但上帝不是說「我是光」嗎?還說「只要信仰我,便可得到這個光而得救」,其實這都是同樣的說法。 西方說,「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到天堂」,這和我們說「臨終時唸佛菩薩,便可被度到菩薩界」一樣。但我覺得這兩者都不夠。 再講回八正道,什麼是正精進?簡單地說,就是修行要精進;不要覺得今天工作忙碌,就不去上課,或是稍微有點感冒,便不去上課,那就太可惜了。 再來是正念,就是一心修行,即開經偈所說的「一心大圓覺」,要在這一生這一世,一心一意地修行,直到成就。要下這樣的決心、這樣的願力,跟著師父修行,即使遇到一切障礙,都要設法突破。 最後是正定,這是修行人從「人」修到「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了正定,才有智慧,才能讓靈性解脫輪迴。 修行是有一定次序、一定進度的,就像蓋房子,如果地基沒打好,蓋得愈高就愈危險,很容易倒塌。所以修行基礎一定要穩固,什麼樣的基礎?就是要守戒,要行八正道。 修行的正心要確定,有了正心,才不會執著人間的一切,才會懂得放下。世上很多人都放不下,比方財產太多的人,不妨去廣行布施,多做一些善事,否則一旦離世以後,兒女多會為了爭奪家產,而鬧出許多糾紛。 所以修行人不要「左一個布袋,右一個布袋」,要「放下布袋,何期自在」。修行就是讓心沒有負擔,而且不受障礙阻撓,這是修行最大的好處。

【禪修釋疑】十法界的般若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我們常看到寺廟有很多善男信女在捻香拜拜,祈求佛菩薩保佑平安;也常看到有人在路上見到佛像就猛拜。請問這樣修行是正確的嗎? 答:現在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禮拜佛菩薩的真實義,只是見佛就拜,這其實是一種表相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若要了解什麼是修行,先要了解靈性的世界。因為真正的修行不是「人」在修,而是「靈性」在修。 人界轉輪台 解脫在心悟 所謂靈性的世界,就是法界。我們今生為人,從宇宙十法界來看,人界就好比轉輪台,你是要向上提升,還是向下墮落,完全決定在這一生。如果要向上提升,就要開始修行,修行以後,靈性會一直解脫,從「人」的法界一直往上提升。因為每個人都有業障和靈障,藉由禪修,可以得到清淨,讓靈性因清淨而提升,到達「人」以上的「天」界,那福報就比較大了。 從「天」界再往上,就是「聲聞」、「緣覺」的法界。什麼是聲聞界?我們修行以後,知道自己過去不管是人,還是眾生,都過得很苦,所以要趕快修行,找出「苦」的原因,因為有苦,人生才有煩惱和痛苦,而且還會生病,而這些種種不順,都是來自於「貪、瞋、癡、慢、疑」,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 我相是指我們自己的相,一般人所想、所做的,都是利益自己,以自己為主體,自私自利,尤其是生意人,最好只有我賺得最多,我的公司開得最大,至於別人是賺是賠,都無所謂,一切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就是我相。 人相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習性,比方要吃好的、穿好的、做事要做輕鬆的,這是人的通性,尤其對權利、慾望、財物、愛情的追求,比其他眾生還要強烈,而一旦慾望很強,就會去侵害他人,這就是人相。 眾生相,簡單說就是弱肉強食,弱勢者不但會受到強勢者的欺凌,甚至還會被吞滅,現在的社會就是如此,就像動物界的老虎、獅子等肉食動物,會去獵食羊、馬、牛等草食動物一樣,這就是眾生相,非常可怕! 壽者相是指對死亡的恐懼。其實人很奇怪,當我們都很健康時,大家可以自在地往來,可是當我們認識的人往生、睡在棺材裡的時候,卻常常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犯了壽者相,因為對生死不了解,所以會害怕。 我們今天修行,就要了解人生的苦從何而來、煩惱和病痛從何而來?就是從「慾望」而來。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痛苦之因、煩惱之因集合起來,設法消滅,這就是「苦、集、滅、道」。當滅度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就到了聲聞界。 一心生萬法 十界由心造 從「聲聞」再往上,就是「緣覺」。聲聞和緣覺已經入於聖位,不會再輪迴。什麼是緣覺?修行人除了「苦集滅道」,還要對人生有所開悟,開悟自己這一生是來做什麼的──有些人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拚命工作,甚至賠上健康,最後往生時,才發現什麼都是「空」的。 還有些人想要求得更多福報,可是每個人的靈性層次有高有低,就算每天拼命工作,賺得卻很有限,甚至花的比賺的還多;這就表示沒有累積財富的福報。一定要修行以後,一步一步讓靈性清淨,從「人」提升到「天」,甚至到更高的法界,自然福報也愈來愈大。 所以,緣覺就是開悟我們來人間的目的是要成就,所以我說「修行比吃飯更重要」,吃飯是為了補充色身的資糧,而修行是修靈性的資糧,這種資糧可以讓靈性解脫、成就。那是什麼資糧?就是光明的佛光。所以,我們要對今生為人的目的有所開悟,要懂得此生為人,是為修行而來。 從「緣覺」再往上,就到「菩薩」。修菩薩要行六度萬行,也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當修到萬德莊嚴,「入世圓滿、出世圓覺」時,靈性就直接解脫,見證到最高境界的「佛界」。 由此可知,宇宙十法界中,「人」正位居中間;在人界以上,是不同層次的福報,而人界以下,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人界底下的「阿修羅」界,是個打打殺殺的世界,它是一個精靈的世界,如果生在阿修羅界,即使你不跟別人打架,別人也會找你打。有時我們看到乩童起乩,好像在胡亂抓些什麼,大概都是阿修羅界的眾生。 我們現在處於人界,本來應該是很有福報,災難很少的,但如今卻是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空難頻仍,甚至還有人禍,比方像新冠、傳染病等。而形成這些災難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氣場不好,當這種不好的氣場集中以後,就會造成災難。所以我們要淨化人心,這是解救眾生的唯一途徑。 今天我們雖然生在人間,但人心已淪落到阿修羅界,甚至到畜生界;現在社會上到處都有人拿刀、拿槍,殺人就像開玩笑一樣,這就是阿修羅的世界。再看看畜生,沒有五倫觀念,所以會亂倫,而且一天到晚只想要吃,無所事事,這不是跟現在的社會很像嗎?如果人們再不修行,不提升靈性,再往下就會到餓鬼界。我很擔心現在失業率那麼高,人心又黑暗,如果將來變得像非洲一樣鬧饑荒,那就落入餓鬼界了。 比餓鬼界更低的是地獄界,這個世界最悽慘,會發生可怕的戰爭。我們不希望人類落入這樣的法界,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行。我們修行,不僅是為自己,也為了全體人類,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修行。

【禪師說禪】八正道的真實義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對剛入門修行的人來說,意識非常重要,因為修行就是從意識開始修起,像佛家說的末那識,就是第七意識,也就是潛在意識;還有第六意識,是經過五官「眼耳鼻舌身」的資訊所產生的意識。而我們修行是要回到原點、要歸零、要無意識、要歸空,所以從哪裡開始修起呢?就從名色脈輪開始,也就是臍輪。 外息根塵相 內修清淨戒 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從名色脈輪開始的,在胎兒時期,不管是呼吸,還是接收母體的營養,都是透過臍帶,所以我們要回到過去、回到靈性的原點,就要從胎息開始。由此可知,名色脈輪非常重要,修行就從名色脈輪開始。 禪定時,胎息一定要做好,如果胎息做得好,當我們從初禪天,到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的時候,就會很順利。過去佛曾說的「四禪八定」,就是四禪天、八定天;而四禪天是在色界。 我們知道,修行要超越三界;這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在人間,所以人會有很多欲望,並因欲望而生出我執和法執。因此欲界的修行就是守戒,要保持清淨。至於色界,是在「人」以上的「天界」,從天界再往上,就進入聖位,也就是無色界。 如果欲界沒有圓滿,色界就不可能圓滿。而要超越欲界,必須做好守戒,也就是要守「貪瞋癡慢疑」、「殺盜淫妄酒」十戒。 貪是貪心;瞋是生氣、情緒化和暴力;癡是癡心、沒有智慧,或是在某方面受到迷惑;慢是傲慢;疑是懷疑。這些都是很不好的,會妨礙修行。另外像殺生、偷盜、淫亂、妄言、酗酒,也都要戒掉。當這十戒都戒掉以後,才能真正進入色界,也就是天界。 換句話說,就是要多行善事、心存善念,這樣就可以上天界。 雖然師父說,我們是從菩薩起修,所以讓大家能趕緊到達天界,從無色界開始修;但如果沒有師父帶領,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色界雖是羅漢階段,已進入聖位,但還要再繼續往上修菩薩,十地菩薩,所以一定要與師父同心同行,要和師父一樣,以共同的心,共同來成就。而這條路師父走過,知道該如何帶領大家修行。 尤其剛入門的同修,師父有個要求就是,不管過去是否修過其他法門,本事有多大、才華有多高,或是擁有多少的財富和多高的地位,通通都要放空,要忘掉過去,虛心地接受師父傳的靈性教育,這樣才能真正對修行有助益。 修行是從意識初動開始,也就是從五官接收的意念開始,所以才有所謂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了悟心是真 覺行八正道 什麼是正見?就是對五官所接收的資訊要有正確的見解,而不是偏見或邪見。那要怎麼做?必須保持一顆正心;只要有正心,就可以化解偏見。 什麼是正思維?就是接收了資訊以後,不要負面思考,要正面思考。比方有人會觸景生情,讓自己掉進負面情緒,走不出來,此時就要立刻提醒自己「正思維」,想一些快樂的事。 正語也一樣;不管自己聽到的話是真是假,在說出口之前,先要想一想,這麼說會不會影響什麼人,或是傷害什麼人,不要犯了口業。像密宗就特別注重「身口意」的清淨,身是指行為,口是指話語,意是指意念;其實所有修行人都應該要注意。 什麼是正業?舉例來說,有人聽到某個事業可以賺錢,只要投資十萬元,每個月就可淨賺兩萬五千元,於是便找了親朋好友一起投資,結果倒掉了,甚至把賺來的錢都賠進去還不夠,像這種投資就不是正業。那什麼才是正業?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正當性的工作。 再說到正命,真正的正命是我們在這一生中,能夠「立功、立言、立德」,要做到這「三不朽」;但這是指我們在世的時候,至於百年之後,比生命更重要的就是性命,所以正命除了在世時的生命以外,還包括身後的性命。 這個身後的性命要如何安頓?必須靠正定,也就是經過修行、證道以後,讓靈性回到佛國、回到原點。所以修行要有時間和空間的觀念,一定要超越時空,不能隨著地球的有限時空而運轉,那是不可能解脫的。 以西方宗教來說,人死後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但佛教在「人」以下,還有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很多人認為,下地獄好像沒關係,其實不然,我們在人間一天,等於地獄好幾千年,所以,如果在人間一年,換成地獄就是幾萬年。試想,如果靈性要經過幾萬年以後,才能離開地獄,那種折磨誰承受得起?所以謗佛、謗法、謗師父的人,小心將來會下地獄。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在閉上眼睛後,會看見地獄,嚇得不敢睡覺,無奈人往往很快便忘了這種恐懼,然後又繼續重蹈覆轍。 由此可知,修行不能以地球的時間和空間來看,而要以另一個法界的時空為標準。像地獄的時空就不同於人間,我們的一天等於它幾千年;但在天界,甚至更高的菩薩界,祂的一分鐘等於是我們幾百年,相差甚遠。 所以,如果修行到天界,大概可以享受幾千年,但福報享完了,還是要下來輪迴,所以我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還要能更上層樓才好。 修行到天界,就是到了色界,這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講得清楚的,日後在大家的修行過程中,我會再加以說明,如何才能超越色界及無色界。今天,大家就先從欲界開始,好好地遵守十戒,確實做到,這樣才能真正與師父同心同行,這點非常重要。

【禪師說禪】外圓內方 修行自在其中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就是修心,如何把人心轉變成涅槃妙心?轉變成無生無滅的佛心?就是要經常相應自己的自性。 我們的心如拳頭一般大小,在這個拳頭大的心裡面,有我們的佛性,可見心與佛性是最接近的。可是,我們的心都習慣向外求,反而不知道佛性離我們最近。這就好比山裡面有金礦,可是這座山卻一點都不知道自己擁有這麼多的寶藏。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寶貴的自性就在心裡面,等到哪一天,當這顆心不再跳動的時候,自性就離開了;到哪裡去了呢?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原因,祂是到「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還是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到「菩薩、佛」的法界,所以要修禪定,要修正法。 如何修禪定、修正法?最重要的就是要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佛一再告誡我們,我也一再重覆世尊所交待的教義,大家要心領神會,以這句話作為修行的標竿。 什麼是離相?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太執著,凡事客觀一點,心量寬大一點,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與人衝突,甚至起爭端、興訟、吵架或打架。只要能把心放寬,就是在修行;能夠原諒別人,這是美德,我們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就像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古代的銅錢都是外圓內方,意味著我們做人做事時,心裡要有原則,但對外要圓融世法,保持心不慌亂,這是很重要的,與修行相關,不能本末倒置,否則心亂了,修行就不能如願。 離相入空性 寂靜入太虛 如何離相修行?就是不要執著於我相,不要執著於「我」的意見,不要以「我」為主觀來行事,不要執著於外在的一切。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如果能夠擁有,當然很好,但如果沒有,也要法喜自在、歡喜自在,這就是智慧。 如果能夠維持這種心情,就可以如如不動,身在寂靜當中,禪定的時候,就會發現整個世界萬籟俱寂,可以接到天籟之音。 什麼是天籟之音?很像我們在野外空無一人、寬闊的曠野中,所聽見的聲音,那是一種廣大無邊、虛空的聲音,非常特殊又輕微的微妙聲音,這種聲音就是「空」,雖然有一點點聲音,但已進入空相,是一種空的境界,這是宇宙最寂靜的聲音。 如果平時也能保持這種心境,就是一位心通的人;因為他的心是如此寂靜,如此清淨,與外界相比,馬上就能明瞭很多情況。反之,如果心像外界一樣複雜,就感覺不出來。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一定很有內涵,也很有智慧,雖然他沒有刻意表現,可是從他的舉止言行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清淨。 我一再強調,心非常重要,要經常向內去感受內在的自性,不要總是往外去接觸、接收外來的資訊,因為只要一動心,就會有妄念。如果心保持寂靜,自然就會往裡面相應,那是最清淨,最有智慧,也最有能力的。 到道場上課的時候,最好都要能感受、體會這種開過光的寂靜。每次上課都像搭法船要回到佛國淨土一樣,所以不要遲到,因為法船啟程了,就不會等人,那就只能留在人間。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如何把這個有限的生命,換成無限大、永生的生命?就是要好好修行正法,要開悟、見證,然後解脫、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大事。 如果不懂得利用人生這段有限的時間,要知道人生是很無常的,不要等到大限來臨時,才在那裡恐懼、驚嚇。既然我們在有生之年,已經知道修行如此重要,知道自己這次投胎人間的目的,是為了修行成就,讓靈性解脫輪迴,入於聖位,那麼就要下定決心,要下苦功,要很專心、很專一、很專注,要能夠與裡面的自性相應。 自性本具足 相應智慧生 如果不知道怎麼相應,是因為平時看不到、也摸不到自性,可是自性經常會流露出智慧,只要經常往裡面去相應祂,就會發現,那種來自於自性的自在與法喜。如果能夠得到這種自在與法喜,就會生出法喜心,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也會自然化解,因為祂有這個力量。 所以平時經常要內觀;所謂內觀,不是只有在禪定的時候,平常就要時時反觀自己的自性,不要總是往外看、往外聽、往外想,而是要往內看、往內聽、往內想、往內去接觸,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如果能夠這麼做,就會慢慢生出智慧,自然就會就會離相,否則很難體會該如何離相。 比方一個喜歡抽煙、喝酒的人,如果每天都能與自性相應,就會覺得煙味很難聞,或是喝幾口酒就醉了,所以就不想抽煙,也不想喝酒。很多同修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真的要喝酒,也是為了應酬,比方像喝喜酒,或是為了補身喝藥酒,那沒有關係,不需太執著於法,認為禪宗戒律說不能酗酒,就連一口酒也不能沾;只要不酗酒就好,並不是不能喝酒。 總之,修心真的很重要,當然,我們生在世間,難免會遇到很多的根塵與汙染,可是我們要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雖然蓮花的根莖都長在汙濁的泥土裡,可是卻能開出聖潔、美麗、又芬芳的花朵,就像我們雖然生活在充滿惡勢力的汙濁社會,但我們的心不受汙染,我們的色身就像千葉(瓣)蓮花一樣,那麼有智慧,未來有一天,就可以成就無上菩提。

【禪師說禪】修行淨化 才能增益福報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任何一部經典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佛所傳的正法,我們要加以開悟。而我們修行佛法,也不是只有看佛經、持咒、唸佛而已,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事方面的處理方法,乃至吃飯、睡覺……等,通通都是佛法,都可以讓我們開悟。 尤其修行人特別要懂得珍惜時間,因為時間非常珍貴,一個人來到人間,真正明白修行的重要,而想真心修行時,都已經過了好幾十年,要在剩下的人生中「當下開悟,一世成佛」,非常不容易;所以修行一定要超越地球時空,才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證道。 換句話說,在這幾十年的有限生命中,我們一方面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一方面還要超越地球的時間與空間來修行。 因為開悟以後,就會發現生命的無常,當人往生時,不見得是活到八十、一百或一百多歲,而且這種無常是不可抗拒、不可預知的,無法事先了解自己什麼時候會往生。既然明白人生如此無常,就應該隨時把握時間,在我們還有一口氣的時候,趕緊修行。 開悟了真義 真性了真佛 常有人問我:「師父,修行要修多久?」或是問:「這一門課程要修行幾個月?幾年?」我都會回答他:「修行就和吃飯一樣,當你什麼時候不用吃飯,就可以不用修了。」 修行是一輩子的事,簡單地說,就是要終身修行,一生都要學佛、修佛、護持如來大業。而在終身修行的過程中,如果有幸證得無上菩提,更要去普度眾生,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開悟的地方,我時常覺得,生命真是太寶貴了,尤其是去醫院探病的時候,總是會看到急診室裡病患很多,甚至有人還等不到床位,實在令人既難過又無奈。所以一個人如果不懂得修行,最好能多到醫院去看看,或是參加告別式的時候想一想,我們什麼時候也會成為被人家送別的對象。只有這種開悟的人,才能當下精進,找到一門修行究竟正法的法門,讓自己在這一生這一世成就菩提,而沒有白來人間一趟。 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要來人間投胎?其實許多人在過去世都曾經修行過,也發過要成就的菩提心願,因為在過去世還沒有完成,所以發願再來人間修行,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是依自己過去世的願力再來人間投胎、修行、完成過去的菩提心願,這就是所謂的「再來人」。 人間有很多這種再來人,但往往因為再來人比一般人要有福報,生活也過得比較好,所以不認為自己需要修行,除非當他遇到人生大難,或是生了一場大病,感受到生命遭受威脅,才會驚覺修行的重要,而開始修行。 因此,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懂得早日修行正法,早日成就,這是人生大事,不要讓自己白來人間一趟,這是很可惜的事。 每位眾生都有如來德性,具足如來智慧,只是自己尚未覺悟,所以要趕緊開悟,及早修行,而且要修大乘菩薩行,不要只修「聲聞、緣覺」,那是獨覺禪,應該要修「菩薩、佛」,要修這種究竟的成就。 修行大乘佛法,就是修行菩薩道,也就是六度波羅蜜,所謂的六度萬行。行六度波羅蜜的目的,是為了要造功德,因為大部分的人只知道享受福報,不懂得做無相布施;也就是說,他沒有為眾生造更多福報,所以當人間福報享盡以後,災難和苦厄就接著來了。 如果是一群人都如此,就會形成一種共同的氣場,這就是災難的成因。如今世界各地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災難,就是因為人類不懂得造更多善德,行更多無相功德,所以才會多災多難,包括「地、水、火、風、空」的地震、水災、火災、風災和空難。 身在人間界 心墮五陰重 雖然我們生在「人」的世界,比一般動物要來得幸福、有智慧,可是我們想一想,本來「人」就應該享有「人」的福報,可是由於人心不古,現在的人心不像過去那般純樸、單純與善良,而是充滿自私與邪惡,只知道謀求自己或家人的福利,甚至還會去毀滅、殺害他人,所以雖然我們生在「人」的法界,但內在的靈性很多都已淪落到「人」以下的法界。 整個宇宙有十個法界,由下而上分別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人」以上是不同程度的福報;「人」以下只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災難,沒有福報;至於「人」,則是有福報,也有災難。 現在全世界的人類,生活品質已經墮落到阿修羅界、畜生界,甚至快要到餓鬼界了,如果再不修行,造無相真功德,災難會愈來愈多。 阿修羅界是一個打打殺殺的法界;近十多年來,不論台灣或世界各地,到處都可看到打殺的畫面,或是戰爭不休,這種現象已經影響整個人類的生活及生存,甚至有些非洲國家的人民,連吃飯都成問題,靈性已淪落到餓鬼界。 再看看台灣的種種亂象,在在顯示人民的靈性已從人界墮落到了阿修羅界、畜生界,雖然不像非洲那麼悲慘,但現在社會已愈來愈不講倫理,時常可以看到兒女大逆殺親,或是父母亂倫子女的新聞,這都是畜生界的現象,如果再不開悟、再不修行,很快就會落入餓鬼界。 其實現在台灣已經呈現出某些餓鬼界的徵兆了,我曾在電視上看到某個單位在發放救濟品給老人院,那些老人們你爭我奪的,有的還被推擠跌倒,這就是餓鬼界的現象。所以台灣人如果再不珍惜今天所擁有的福報,不去多造一些無相功德,不僅生活品質會逐漸惡化,災難也會愈來愈多,唯有大家都開悟修行,讓台灣成為淨土,才能挽救台灣的命運。 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扣除年邁的老人和不懂事的孩童之外,大約還有一千多萬人,如果這一千多萬人有一百萬人來修行最究竟的印心佛法,然後平均每人再去度化十人,就可以讓整個台灣的人心得到淨化,讓台灣真正成為佛國淨土,這是我弘法四十年來的期待,也是大家要一起努力的方向。

【禪修釋疑】靈性沒有出家或在家的名相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修行一定要出家嗎?在家居士可不可以修行成就? 答:修行人可分為出家眾和在家居士,前者是指比丘和比丘尼,後者是一般帶髮的修行人,兩者都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們最大的差別,就是出家眾在僧團修行,有很好的修行環境,不過,因為僧團屬於團體共修,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制度下,共同生活、工作與修行,沒有個人自由意志,所以不如在家居士來得自由自在。這是僧團修行的缺點。 如果這些輔導出家眾的上師或師父們,可以讓他們在做完早晚課後,也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能夠自由地修行或禪定,甚至可以自由請教這些大師們修行問題,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更順利地圓滿成就佛菩薩的願力。這是出家眾比在家居士要方便修行的地方。 至於帶髮修行的在家居士,平時除了要負擔家庭責任,還有社會責任,要在社會上工作,貢獻一己之長,所以只能利用閒暇時間修行,不像比丘、比丘尼可以全心修行。這是在家居士不如出家眾的地方。 但是在家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安排修行時間,比方什麼時候禪定、什麼時候看經典、什麼時候參禪等;與出家眾相比,在家居士是比較自由和自在的,所以各有千秋。 然而,不管在家或出家,都一樣可以修行,一樣可以成就,不必擔心自己是在家居士,就不會成就。 因為出家真正的意義,是「心」出家,不是「身」出家。如果一個出家眾,雖然色身出家了,心卻沒有出家,依然貪瞋癡慢疑具足,那也是很難成就的。反之,如果一個在家居士,雖然外相上沒有出家,但他的心非常清淨,那就是「心」出家,當然可以成就。 所謂出家,是出離人間世俗的、三界之家,也就是一心一意要讓靈性從千百億萬劫的流轉輪迴中得到解脫,所以不管出家或在家,都一樣可以修行成就。

【禪修釋疑】不看佛經可以修行嗎?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不看佛經可以修行嗎?為什麼修印心佛法可以不看佛經? 答:印心佛法的修行,禪定是最重要的,而且要設法入定。不能入定的原因,是因為大腦的意識不歇。一般人都習慣胡思亂想,在大腦存了許多意識,其實應該要保持頭腦的安寧與清淨。那要怎麼做?就是讓心保持寧靜,不要雜亂。心如果亂了,就有污染,所以修行要掌握自己的心。 前幾天有個朋友對我說,她買了新房,搬進去後發現天花板藏了一副義肢,嚇得她不敢睡覺。其實義肢並不可怕,也許是前屋主忘了帶走,但她卻因此不敢住,後來還跑去寺廟求符,在家裡四處張貼,反而讓人看了更害怕。 我曾說過,當一個人六神無主時,心就會不安;心如果不安,一切生活起居就會混亂,尤其會影響睡眠,嚴重一點還會失眠,而失眠會讓思緒更不清晰,長期下來就會變成憂鬱症,這就是因為心中有疑,犯了「貪瞋癡慢疑」的戒律。 像那位太太發現義肢藏在天花板,直接丟掉就沒事了,無須如此驚慌。所以我們要懂得掌握自己的心,要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 「心」很重要,因為真正的我就在裡面。所謂直指人心,是直接接到自己的本心,接到裡面那個真我,這樣才能見性,才能成就菩薩、成就佛。由此可知,修行是往內修,所以不必用眼睛看、用腦筋想、用嘴巴唸,這樣的修行方法並不正確。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你們不看佛經?」其實兩千五百年前,佛也沒有教大家看佛經,因為那時還沒有佛經,佛所說的話就是佛經,就是在行經。而我今天傳的,也是教大家行經,行什麼經?就是世尊傳下來的修行方法「戒、定、慧、解脫」,所以修行除了守戒,一定還要禪定,而且要入定,入定以後,才能生出般若智慧,進而解脫。 禪定的目的是要超越地球時空,當我們坐在蒲團上,如果沒有入定,如何能超越地球時空?難道坐在那裡,就可以成就嗎?不可能,一定要入定,入定以後,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才能超越地球時空。 修行如果不這麼修,不可能成就。所以我希望那些執著於傳統修行而沒有修禪定的人,都能來修禪定,從禪定中見證般若智慧,這才是圓滿的修行。

【禪師說禪】清淨解脫才能大自在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脫色身的業,以及一切慾望需求,也就是要解脫「色聲香味觸法」。因為解脫就是清淨,不解脫就是汙染,就是根塵、障礙,也是輪迴之因、煩惱之因。所以禪宗的持戒,是讓身心都得到清淨,就和自性一樣,也就是持清淨戒。 說得更明白一點,禪行菩薩所修的持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我常說的「良心做人、良心做事」,因為良心就是自性,就是清淨。 一般佛教徒都很重視戒律,要持戒、守戒,規矩很多,比方像五戒十善;不過這都是在「人相」上持戒。 雖然對修行人來說,戒律是有必要的,但並不需要特別列出一大堆戒條,這樣反而會讓心被綑綁。真正的菩薩戒,是讓靈性在每一個當下都保持清淨;也就是清淨戒。 清淨了根性 菩薩真修行 什麼是清淨?不受汙染是清,常清則淨。每一個人的源頭,都是一尊清淨的佛,只是來到娑婆世界以後,受到種種誘惑,造作諸業,而失去了清淨本性,所以一定要解脫這些塵垢,回復清淨,才能讓靈性回到佛國。由此可知,修行要從清淨起修,所以要持清淨戒。 清淨戒要怎麼持?首先要了解,當一個人的生命結束時,身體的一切都歸於空,可是意識不會空,它並不會因為色身滅度而消失,所以很多人就是因為意識不空,才會又落入輪迴。 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意識很清淨,而得到成就。由此可知,意識是不死的,它會附在靈性上面,也就是輪迴之因。但如果意識清淨,靈性會自然放出本有的光芒。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讓意識清淨。 意識從何而來?從感官而來,也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形成的六識(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意識構成了一個人在人間的一切活動。所以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恐懼、悲歡…等,都是我們身上的眾生習性所表現出來的意識,而且也是由於這些意識,讓我們產生了煩惱和痛苦。 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我們還有眾生的習性,所以會有眾生的想法、眾生的要求,以及眾生的做法,從我們的身口意表現出來,所謂的「貪瞋癡慢疑」三毒二邪,所以才會有煩惱和痛苦。 因此,我們要解脫煩惱和痛苦,就要解脫眾生的習性。如果能夠完全解脫這些眾生習性,自然就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此一來,靈性就能得到清淨,就能如世尊所說的,佛性就會現前,就可以成就。 所以修行人不應再停留在看經、讀經、誦經、持咒、拜佛、拜懺,因為這些只是表相修行,我們應該要進入靈性的真正修行。 什麼是靈性的真正修行?就是讓身體裡面的眾生習性完全滅度、完全解脫、完全清淨。換句話說,就是要離相,不執著於一切相,平常就要以菩薩性來代替眾生性,要以慈悲心、愛心,來扭轉這些存在於身心裡面的眾生習性,讓它們得到清淨。 迷失故鄉路 靈性輪迴苦 因為靈性層次的高低,是以能夠進入四聖,還是在六凡中輪迴來區別,而這個關鍵就在於靈性的清淨度。靈性如果不清淨,就會一直在六凡中輪迴,所以一定要經過正法修行,要讓這些充滿眾生習性的眾生性,全部滅度、解脫,而昇華、得到清淨,然後才能進入聖位,成就無上菩提。 簡單地說,靈性的修行就是直接與靈性相應。因為靈性本自清淨,所以就直接往內修,直接往內去專注。當我們與靈性相應以後,所得到的反射結果,就是法喜,就是自在。 所以,如果覺得法喜充滿,而且非常自在,就是從內心深處自然散發出來的。如果平常都能這樣,就可以每天都過著菩薩的生活。所以要注意身口意的清淨,要注意自身內部的眾生習性,要讓它們回歸本有的菩薩的慈悲心與愛心。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把身體裡面的六凡眾生,完全滅度、超越、清淨,而進入四聖,甚至成就菩提。 所以,如果能夠開悟,就會知道「清淨」的重要,而且會自然而然地做到清淨戒,得到菩薩的清淨。因為清淨是修行的根本,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持清淨戒,這樣才是真正的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