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5 則相關結果

顧客來自全球 義烏老闆娘都在「講」外語

巴黎奧運將至,物美價廉的「義烏製造」又一次成為大眾焦點。伴隨這波熱潮登上熱搜的,不只有奧運紀念品和比賽用品,居然還有「義烏老闆娘」。 近日,義烏國際商貿城(Chinagoods)的8位老闆娘,透過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用英語向外推介市場和產品,為商貿城進行品牌宣傳。有參與活動的老闆娘表示,亮相時代廣場大屏後,有不少客戶對她表達祝賀,也有許久未聯繫的老客戶再次找她諮詢訂貨。   其實,這8段視頻是在Chinagoods AI技術加持下錄製的。去年10月,義烏國際商貿城在其自有平台Chinagoods發布了全球首個商品貿易領域大語言模型。依託平台的功能,商家們可以把中文視頻一鍵轉換成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36種語言。有義烏老闆娘告訴記者,她將AI生成的視頻轉發到抖音、快手、WhatsApp、Facebook等平台,引流效果明顯。 除了語音翻譯外,這一AI工具還有許多功能。比如,商家只需上傳一張圖片,再輸入一段描述性文字,便可通過AI技術1秒生成主題海報和詳情頁。還能通過數位人客服、翻譯等功能,24小時協助接單、回答客戶諮詢。有商戶表示,使用AI工具後,生意有了10%以上的增長。 當然,義烏老闆娘們也不全是靠AI來講外語。義烏素來有「人均英語四級」之譽。在義烏當地,不僅有英語培訓機構,還有許多提供商務韓語、外貿俄語、外貿西班牙語等商貿小語種培訓。不少義烏的商戶們在下午店面關門後,到這些外語培訓機構上夜校。據培訓機構前台人員介紹,前往學習的多是老闆娘和店員,不少外語零基礎的學員經過一定週期的學習後,也可以與國外客戶直接有效溝通。 除了機構培訓外,義烏國際商貿城也會給商戶提供公益性貿易口語培訓。自2007年起,商貿城每年會組織一兩百場英語晨練活動。由商城聘請專業外語培訓機構的英語教師來為商戶進行商貿英語訓練。今年5月,商貿城開始新一輪20天的英語培訓。「Customer」「Thank you」陣陣英語朗讀聲在商貿城一區和三區的「外語晨練基地」傳出。有年近60的老闆娘對媒體談到,現在外國客戶越來越多,不學(英語)真不行了。 據悉,每天早晨8點40分至9點20分,是商貿城實用型商貿英語晨讀時段。義烏商城集團人力中心副總經理張利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客戶一般會在9點30分後才來,他們就趁這個間隙為商戶免費培訓英語。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客戶維護、日常接單、公司介紹等貿易環節,一天設置一個主題。

小鎮「跑贏」北上廣 大陸旅遊市場呈下沉趨勢

「景德鎮和大城市不一樣,這裡更放鬆、更舒服,自融自洽,又不失主張。」大陸網友「紅黎」表示。 江西景德鎮是大陸的千年「瓷都」,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起點。近年來,景德鎮在傳承發展陶瓷產業的同時,積極開發文創街區、創意集市、陶瓷博物館等特色生態,吸引年輕藝術家前來創業,為古鎮增添現代元素,以獨特的藝術文化氛圍成為廣受民眾追捧的熱門旅遊目的地。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大陸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6%。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反向旅遊」熱潮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大陸民眾將出行目的地選在位於三、四線城市的縣城,「縣城遊」「小鎮遊」火熱,旅遊市場下沉趨勢更加明顯。 據大陸旅行網站攜程發布的資料,2024年「五一」假期,縣域市場旅遊訂單的同比增速大於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大於一、二線城市。另有資料顯示,大陸縣域市場酒店預訂訂單同比增長68%、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51%。其中,福建平潭、廣西陽朔、浙江安吉等都是熱門縣域旅遊目的地。 「小鎮遊」火熱的背後,反映出大陸旅遊市場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以及市場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從需求側看,消費者避免「人從眾」的心態更為明顯,旅遊目的地從一、二線城市逐步向其周邊的縣域城市轉移。從供給側看,高鐵等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線城市及縣城與其他主要城市的聯通性和直達性。 另外,下沉市場的旅遊供給更豐富、特色化程度不斷提高,也是「小鎮遊」的重要推手。山西振興小鎮結合當地農業文化發展特色研學遊,吸引來多年齡段的研學團隊;浙江西塘古鎮與劇院合作推出戲曲遊,遍布古鎮的NPC隨時「開唱」。此外,「非遺遊」「康養遊」「考古遊」等同樣火爆。因地制宜的文旅發展策略,為原本平凡的「小鎮」增加了特色,分眾需求、多元供給成為大陸旅遊市場的新趨勢。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現如今,旅遊已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小鎮憑藉與時俱進的「文氣、洋氣、煙火氣」吸引各地遊客到訪,與成熟的旅遊目的地相比,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創新需求。一個市場下沉、需求升級的大眾旅遊新時代已經到來。 不過,相比大城市,小鎮的基礎設施、服務水準、承載能力等仍需提升。想要持續吸引客流,還需要完善各項軟硬體環境,優化文旅服務和體驗,不斷豐富創新旅遊產品,為遊客提供更加「絲滑」周到的旅行體驗,才能從「被看見」到「走得遠」。

大陸年輕人流行二手消費 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已破兆

近年來,大陸年輕群體興起一種新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即二手消費。從傢俱家電等大件物品,到閒置電子產品、書籍、護膚品、服飾等生活小件,二手交易的品類日漸豐富。 大陸閒置經濟市場潛力巨大。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佈的《2021中國閒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大陸二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從2015年的約人民幣3000億元(約合台幣1.3兆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破兆元,閒置物品交易範圍覆蓋了幾乎所有消費品品類,預計2025年將達到近人民幣3兆元(約合台幣13兆元)的市場規模。 大陸最大的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之一閑魚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閑魚日均交易額已突破人民幣10億元(約合台幣44億元)。過去一年,每天都有400萬件閒置物品在閑魚上發佈。從用戶畫像看,95後用戶占比43%,00後占比22%。2023年,閑魚95後用戶人均賺了人民幣2700元(約合台幣1.2萬元),年輕人在二手交易中解鎖了「致富密碼」。除了線上交易平臺,線下迴圈商店、二手跳蚤市場等亦受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年輕群體熱衷二手消費,離不開綠色發展觀念的影響,以及消費理念的轉變。「變浪費為消費」逐漸成為年輕消費群體的共識。他們更加注重性價比,認為二手消費品可以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也符合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此外,選擇二手商品亦被視為追求個性化消費的體現。比如,大陸近年流行復古消費風潮,許多古著愛好者熱衷淘舊貨,搜尋他們心儀的二手服飾等商品。 閒置經濟的發展,將對大陸的環境保護及減碳目標產生貢獻。以閑魚為例,在2023財年,使用者通過平臺參與閒置交易,全年累計減碳超300萬噸,約等於1.6萬頭成年鯨魚的重量,也相當於224.8萬戶家庭一年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據中國迴圈經濟協會測算,預計到2025年,發展迴圈經濟對大陸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超過30%。 近年來,大陸已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綠色消費,推動閒置物品加速流轉。2022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拓寬閒置資源分享利用和二手交易管道」。今年,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迴圈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為閒置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不過,當前大陸二手消費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相關機制還不夠健全。二手商品存在標準難以界定、行業門檻較低等客觀情況,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及售後維權。對此,業內人士建議,要探索更多創新機制,儘快規範二手消費市場,健全回收標準和相關體系,針對消費者權益保障提出更多舉措。

大陸露營經濟熱度攀升 估創造6.4兆產值

春季來臨,露營成為越來越多大陸人的休閒旅遊方式。約上三五好友,或是攜家人孩子共同前往公園、郊區,搭起帳篷進行野餐、燒烤,在綠地花叢中享受愜意時光。近年來,露營在大陸的熱度不斷攀升,實現了從小眾愛好到大眾趨勢的迅速轉變。 2020年被稱為「大陸露營元年」。此後,大陸的露營地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散佈在城市公園、城郊、鄉村等地。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22年大陸「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達人民幣1134.7億元(約合台幣5067億元),同比增長51.8%;預計2025年大陸「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人民幣2483.2億元(約台幣1.1兆元),帶動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4402.8億元(約台幣6.4兆元)。 露營經濟的火熱,催生了各類新型裝備,亦帶動相關企業迅速發展。天貓資料顯示,今年入春以來,戶外充氣床、車邊帳、露營專用枕等輕便露營裝備銷售升溫,戶外充氣床銷量同比增長50%,露營枕頭銷量同比增長100%以上。天眼查資料顯示,大陸露營相關企業共19.7萬餘家,其中,2024年前兩個月新增註冊企業6600餘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5.6%。 如今,廣受大陸消費者喜歡的露營裝備不僅包括帳篷、睡袋、露營車等基礎裝備,亦有戶外燈具、爐具、茶具、全套餐具、垂釣等進階設備。企業則不斷探索新品,以滿足不同遊客的多元需求。比如,有商家研發出新品「2秒快開」的速拋帳篷,吸引了不少關注輕便露營裝備的消費者。 此外,露營經濟也在帶動其他關聯產業的發展,比如汽車、家電、預製菜等。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陸續推出露營、旅行等模式,旨在為消費者外出露營降低出行和使用成本。 大陸露營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方面離不開民眾消費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居住環境的持續改善。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2年,大陸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由35.78%升至39.2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2.64平方米提高到15.29平方米。 202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關於開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用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在公園草坪、林下空間以及空閒地等區域劃定開放共用區域。截至當年10月,大陸共開放共用城市公園6112個,開放草坪面積9636公頃,得到民眾歡迎。 不過,迅速發展的露營市場,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現存營地的數量與品質尚無法滿足消費者急劇增長的需求,營地建設嚴重同質化,部分營地在管理經驗、服務能力及專業性等方面有所欠缺;露營裝備也存在良莠不齊、定價混亂等問題。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應在行業規範上培育共識,探索更多制度性保障。

千年古曲變「網紅」 廣西唱出山歌經濟

莊文鴻/大陸資深媒體人 廣西「三月三」期間,傳說壯族歌仙劉三姐騎魚升天之地的廣西柳州市魚峰山下,歌聲不停,已成為山歌經濟的興起地。大批山歌愛好者聚集山腳下,架起手機直播對唱山歌,引來線上、線下民眾圍觀。 在大陸一短視頻平台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山三妹,繪聲繪色地對著十餘個手機鏡頭直播唱起山歌。在她身後,大批年輕的徒弟輪流跟著對唱,現場學習直播唱山歌。 山三妹原名韋莉莉,是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名「Z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山歌手。她說,自己從小喜歡看電影《劉三姐》,因為生長於山裡,想當劉三姐,而取名山三妹。 如今,擁有大批粉絲的山三妹,最初開始唱山歌時卻被人取笑。「那時別人都說山歌是老人家唱的。」但熱衷於在網上「衝浪」(意指在互聯網上獲取各種訊息,進行工作、娛樂)的她卻發現,在互聯網上唱山歌有很多流量和關注度。 2021年,靠著唱山歌累積50萬粉絲的山三妹,拜「廣西歌王」陸連芳為師,決定系統地學習唱山歌。「一開始時,我只會跟著網上的山歌歌詞唱,拜師後學會編山歌,能夠將山歌與現代人的生活結合,編輯原創山歌。」 在素有「歌海」之稱的廣西,舊時山歌是男女青年戀愛的工具,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在柳州等地蔚然成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山歌逐漸失去「戀愛媒介 」的功能,一度與年輕人漸行漸遠。隨著互聯網興起,年輕一代正把社交平台變「歌圩」,使得千年山歌成「網紅」。 十餘年來,陸連芳見證山歌從「小眾」變成「網紅」。2010年,陸連芳剛接觸山歌時,參加山歌活動的都是五十歲以上「老人」。當時,「70後」的陸連芳算是隊伍裡的「年輕人」。她暗自歎息:如果老一輩人不唱了,山歌該怎麼傳承? 讓陸連芳沒想到,短短幾年,隨著社群網路的發展和短視頻興起,年輕人與山歌重新建立連接。山三妹拜陸連芳為師學唱山歌,同時亦發揮年輕徒弟的作用,教會師傅玩直播。隨後,陸連芳也開始在直播平台每日唱山歌。 如今,打開社交平台,微信、抖音等成對歌新「陣地」,多個山歌手「網紅」在直播間飆歌。陸連芳認為,網路對歌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正成山歌愛好者的新「歌圩」。 在山三妹看來,山歌詼諧有趣,也正是社交平台受眾所喜愛的內容。快節奏的生活下,年輕人渴望舒緩壓力、回歸自然,山歌正好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表達方式,吸引眾多粉絲。 山三妹已接收上百個徒弟,大多是「00後」。山歌不僅成為「網紅」,還創造出一定經濟價值。「每天直播4個小時以上,最高的時候月入上萬元人民幣。」山三妹表示。 可觀的山歌經濟,吸引大批年輕人湧入。「雲南、貴州、四川,甚至陝西都有人專程到廣西來拜我為師,一開始時他們覺得唱山歌能掙錢,後來也慢慢喜歡上唱山歌。」三妹介紹。她認為,山歌文化能夠造血,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近年來,柳州市亦大力打造山歌品牌,發展山歌經濟。柳州市已連續舉辦十一屆「柳州魚峰歌圩」大陸全國山歌邀請賽,每年吸引近百名各民族山歌手前來一展歌喉。「柳州魚峰歌圩」已成為柳州重點打造的特色地方文化品牌。 2014年起,廣西將每年「三月三」定為法定傳統假日,舉辦包括唱山歌在內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吸引海內外賓客體驗獨特的文化風情。 「唱山歌很有趣,我還體會到廣西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跟著山三妹學唱山歌後,印尼的留學生馬赫表示。廣西「三月三」期間,馬赫還體驗廣西拋繡球、跳竹竿舞、製作五色糯米飯等傳統民俗活動,他表示要跟家人們分享這一節慶的開心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