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357 則相關結果

【禪與科學】禪定增強腦波連結 自閉兒也能與人互動

專訪/許晉銓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研究發現,透過禪定基本功夫「專注」的練習,可以幫助自閉兒把統合發散不完整的腦波連結起來,增強大腦同步運作的功能,進而提升認知學習與人際互動的能力。 恩恩生長在一個正常家庭,但他卻是俗稱的「星星的孩子」,也就是自閉症兒童。從小就讓人覺得比較自我,幼稚園老師說,他不喜歡和同學互動,也從沒聽他唱過歌。媽媽曾帶他去看醫生,診斷是亞斯伯格症,並開藥給他吃,但似乎沒什麼改善。 最讓恩恩媽媽感到辛苦和無奈的是,母子倆常因溝通不良,而上演對抗廝殺拉鋸戰,搞得雙方身心俱疲;不管媽媽再怎麼認真費心地引導,最後一定都是在一片混亂中草草結束。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許晉銓博士表示,目前臨床醫學對自閉症的預防與治療,仍然所知有限,雖然有些輔助藥物,但大多是針對嚴重的肢體行為進行緩解,對於感知認別、與人互動的改善,並沒有幫助。 自閉症是如何產生的?目前仍無定論,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都被認為是可能的危險因子。許晉銓博士表示,從醫學病理的研究發現,自閉兒的大腦發育,以及運動時所運用的大腦區域,和一般小孩不同;尤其在模仿學習與認知互動的能力發展上,是有缺陷的。 另外,從腦電波的掃描研究也發現,一般孩童在兩歲以後,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刺激,會自然產生腦波統合同步化的作用,所以可以順利協調身體反應,並配合臉部表情,與外在人事物進行互動。可是自閉兒在腦部統合同步化的協調上,卻出了問題,因此無法藉由與人互動的過程中,進行認知學習。 另一方面,自閉兒也因為恐懼與人互動,而長期處於焦慮躁動的情緒,所以身體的健康狀態也多半不佳。 開發高能腦波 全方位治療 近年來,坊間推出了許多訓練方法,諸如音樂、唱遊、擊鼓、靜坐、禪定…等,幫助自閉兒強化大腦統合,學習與人互動;其中最受許晉銓博士推崇的,就是禪定。他表示,這是近期發現最新興、又成效不錯的訓練方式,歐美先進國家已在全球各區進行臨床測試。 許晉銓博士表示,研究發現,透過禪定基本功夫「專注」的練習,可以有效幫助自閉兒把統合發散不完整的腦波連結起來,增強大腦同步運作的功能,進而提升認知學習與人際互動的能力。 若更進一步提升到進階的專注練習,除了可讓自閉兒的注意力不再只停留在物體的表象上,還能與身心感受產生連結,讓內在的愛心與喜悅自然流露,進而幫助自閉兒有效地自我表達,並學習了解他人感受。 研究還發現,當這群自閉兒從禪定中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喜悅時,原本無法產生的高能腦波(包括d、g或q波)便可自然產生,讓學習力與抗壓性大大提升。 有趣的是,這些被發現的高能腦波,不但可以有效調控身心平衡,讓心靈澄淨;還可以維持體內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平衡,促進分泌愛情激素(oxytocin),增強社交能力;此外還可增強免疫力,讓身體更健康,可說是好處多多。 「由此看來,禪定對自閉兒的治療效益,幾乎是全方位的,而且臨床成果也最好,病童不再焦躁不安,脫序失控的情況也大幅下降。」許晉銓博士說。 利用禪定專注力 訓練安定不躁動 不過也有人質疑:這些躁動不安的孩子,真的可以安靜地坐著禪定嗎?「那實在是個奇蹟!」這是許多陪伴自閉兒參與禪定治療的父母最常讚嘆的話。 為什麼家長們會這麼說?醫護人員在臨床實驗的留言板上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些自閉兒因長期處於焦躁不安,所以內心其實是非常渴望安靜的,而禪定讓他們終於體會到從未享受過的放鬆與安心,因此才會如此配合,並樂於參與。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也非常關心自閉兒的治療與照顧,像前述案例中的恩恩,就是接受禪師禪定治療的受惠者之一。禪師教他們從「身不動」、到「心不動」,然後再更進一步到「心定」,單是如此簡單的「靜」與「定」,就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專注力與穩定性,讓他們在學校上課時,不再像過去那般躁動,與人相處時,也不會動輒生氣。 不少參加過禪師治療課程的家長們表示,孩子在經過禪定練習後,可以跟他們互動得比較正常,不會再愛理不理;而且在學校上課也可以更專注,課業的表現也比以前更好。 的確,一般醫院的打針、吃藥,甚至對嚴重者施以電擊等治療方式,反而會讓自閉兒更心生恐懼,但禪定是以靜心、專注的方式,幫助他們從內心深處自然地找到安定與喜悅;所以,像這種平和、安詳又有效的作法,應該才是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治療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1.Sequeira S, Ahmed M (2012) Meditation as a potential therapy for autism: a review. Autism Res Treat 2012:835847. 2.Travis F, Shear J (2010) Focused attention, open monitoring and automatic self-transcending: Categories to organize meditations from Vedic, Buddhist and Chinese traditions. Conscious Cogn 19:1110-8. 3.Ferrarelli F, Smith R, Dentico D, Riedner BA, Zennig C, Benca RM, Lutz A, Davidson RJ, Tononi G (2013) Experienced mindfulness meditators exhibit higher parietal-occipital EEG gamma activity during NREM sleep. PLoS One 8:e73417. 4.Lavallee CF, Koren SA, Persinger MA (2011) A 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tudy of meditation and binaural beat entrainment.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17:351-5. 許晉銓博士小檔案 專業領域:癌症基因體學、癌症遺傳學、中藥基因體學、新藥開發、能量生物醫學 現  職: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體遺傳中心顧問 學 經 歷: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 財團法人技術開發中心生醫計畫研究員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與病理學研究員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教授

【禪師說禪】永恆解脫的真生命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學禪以後,就會發現,禪可以改變自己的知識領域,進而能夠超越它。因為禪可以讓一個人從心理擴展到超心理,然後直接到達心靈;也就是從意識、到神識、到智慧。 當一個人得到禪的智慧以後,就會知道,人生的真諦不再只是「小我」的生命,而是要追求「永恆」的解脫。換句話說,就是要「以有限生命,換取億萬年無量壽無量光法身。」 解脫菩提道 人生一大事 今天,我們投胎來到人間,是為何而來?是為了圓滿因緣。圓滿什麼因緣呢?是做大官、做大事、發大財?還是為了成就自己過去累世的大悲願行?如果不加以深思,就無法了解生命投身於娑婆世界的真正意義。 我們這一世來到人間,如果只是為了賺大錢、做大官,讓自己可以錦衣玉食、功名顯赫,這樣的目的未免格局太小了。在宇宙中,生命現象有十個法界(註),我們身處的人間法界,是十法界的轉輪法界,下一世要到哪個法界去,全看這一世的功德因果。 在人間法界,人的生命頂多一百年,但慧命是不會死亡的,還要流轉千秋萬世。如果能在這一世功德圓滿,成就聖位佛果、斷滅輪迴、永生於佛國淨土,就不枉自己累劫以來,不斷努力投身為人的因緣。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樣的開悟智慧。 雖然眾生都有佛性,可是只有「人」才能夠成佛,因此,眾生必須先要有投生為「人」的機緣;因為人是萬物之靈,具有智慧,所以才有修佛的機緣。打個比方來說,為什麼某某人可以當總統,其他人卻不行?就是因為他有當總統的機緣。 然而,能不能成佛,除了要有成為「人」的機緣之外,還要有一位可以提拔自己成就的「上師」。這位上師非常重要,因為有了上師的指引,弟子才有可能「明心見性」,而且這位上師必須是「天師」、「佛師」以上,才能讓人見性。 在眾生的世界裡,因為無明愈來愈重,所以眾生愈來愈多;相對地,能夠成佛的人也更少,幾千年來,只有數十人成就佛陀。 人間轉輪台 何處是歸途 眾生在輪迴中,能夠投胎為人,已經非常難能可貴;如果在投生為「人」的過程中,上上下下,萬一不能上來,就會落入「人」以下的三惡趣──畜生、餓鬼、地獄,除非能夠徹底覺悟,才有可能成就。 其實很多人在過去累世中,有佛住世的時候,都曾追隨在世佛陀修行,而且也發願要成就無上菩提,只是一直都沒有修行到最究竟的「佛」的果位,所以今生又來到娑婆世界繼續修行。也就是說,我們是為了完成自己過去世的悲願,而來到人間。 也許在過去世中,我們已成就了聲聞、緣覺,甚至是菩薩的果位,已進入聖位,但因為還沒修行到最究竟的佛果,所以為了圓滿自己過去世「要成就無上菩提」的悲願,又發願來到人間修行、成就,以完成過去累世的願力;這就是所謂的「再來人」。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因為佛緣到了,所以在今生今世能夠修行正法,讓靈性能夠解脫,回到佛國,那就更要珍惜這難得的佛緣。 佛性是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的,所以才如此尊貴。如果佛性有生滅,那就是「空」,像身體一樣,有生,就有死。由此可知,凡是有生滅的,都是空相,終有一天會消失不見。 人也一樣,一旦死亡以後,色身就不見了,唯一留下來的,就是靈性,也就是佛性。所以一個人往生以後,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外表,至於這個外表是光身呢?還是什麼樣的身?全看這一世的修行而定。 換句話說,靈性將來會到哪個法界,完全取決於現在。如果要到佛國、天國,現在就要設法具足通往佛國、天國的資糧。什麼樣的資糧?就是功德──無相功德,以及真修實證的功德,這是非常重要的。 註:宇宙十法界,由下而上依序分別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23】養雞女王的甘苦人生

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計劃,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的兩岸故事」。 「為什麼我當初要從寧波出來?因為無家可歸,我要找一個家。」 96歲的石蘭香,1926年出生於浙江溫嶺,家中有六個孩子,由於父母重男輕女,石蘭香從小就必須幫忙做事,根本沒機會念書。後來,抗日戰爭爆發,12歲那一年,父親帶著她到寧波訪親,不料戰亂中遇上日軍轟炸,父親決定將她留在寧波,石蘭香這才發現,原來自己被送養給親戚了。 「那時候我爸爸要走了,我一直哭一直哭啊,大家就把我抱著、不讓我走,我很傷心啊,就這樣把我留下來了。」 被送養之後,石蘭香到處打工,賣米、幫傭、繡花,只要能賺錢的活兒都做,甚至去賓館當清潔工,天天提著幾十個糞桶上下樓梯、往返海邊刷洗,日子苦不堪言。20歲時,她結識了在部隊當兵的牟紹緘,兩人當時並沒有交往,但隨著國共內戰越演越烈,1948年共軍進入寧波,混亂中,她被幫傭主人解雇,親戚也早已離城,情急之下,石蘭香決定跟著牟紹緘,至少還能保命。 「幫傭主人那時候叫我跟軍人跑,但我跟對方不熟,他就說『先離開寧波,能跑了再說!熟不熟不重要』,為了保命,我就跟著軍隊走了。」 石蘭香說,為了生存,後來跟著牟紹緘到了舟山定海,戰亂中兩人也有了感情,不久後便生了兒子,當時得知國民政府要撤往台灣,腦筋動得快的石蘭香,曉得戰亂中錢幣不保值,便把所有家當拿去買黃金,一家人於1949年到了台灣,最終在嘉義落腳。 婚後,石蘭香陸續生了八個孩子,由於開銷很大,單憑先生微薄的軍人薪水根本不夠,於是她開始養雞鴨,開啟了養殖事業,只是先生長年派駐在外,她一個人要帶孩子、還要餵養雞鴨,大小事通通一手包辦,箇中辛苦難以想像,甚至自己接生其中一個孩子。 「那時候產婆趕不及來家裡,我就自己生,阿兵哥部隊的衛生棉花、紗布、剪刀我都有,我就叫我先生在後面扶我,我自己生在澡盆裡。我以前看我媽媽生過妹妹,我會。」 石蘭香說 1964年,石蘭香與家人搬到嘉義安國新村,並將養雞規模再擴大,起初只有幾百隻,後來達上萬隻,就連先生退伍後也來幫忙,一家人勤勤懇懇,八個孩子也在雞鳴聲中長大成人。 「我們8點鐘要上學,6點鐘就要起床去換雞舍的水,然後清雞糞、再推到廣場堆肥,雖然很累,但看到父母比我們還累,我們又敢說什麼呢?」 石蘭香的兒子牟金華回憶,養雞生活持續了近三十年,直到1985年先生牟紹緘因病過世,孩子們也出了社會,石蘭香才結束了養雞事業。12歲就因戰亂流離失所,石蘭香內心一直渴望有個自己的家,這樣的心願支撐著她來到台灣,並將一生奉獻給家庭。如今96歲,在兒孫的陪伴下頤養天年,回顧自己的人生,石蘭香沒有遺憾。 「我覺得很滿足,一個一個孩子長大後沒有給我丟臉,我不敢講我了不起,沒什麼好驕傲。」在戰火中跌宕起伏,苦盡甘來的石蘭香,展現了大時代女性堅毅不撓。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官網】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臉書】 【遷台官網】 【遷台臉書】 【遷台YouTube】 【遷台LINE@】

【禪修釋疑】坐禪三定的真義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師父常要求,禪坐一定要入「坐禪三定」—身定、意定、心定。請問,為什麼這是入定的必要條件?真正入定會有什麼現象? 達摩祖師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禪定的功夫,但禪定並非僅限於禪坐,行住坐臥皆是禪,任何時間、地點,只要能夠心無妄念、心如止水、清淨見底,就是在定中。 禪定的定,是一心不亂,不管做任何事,只要能夠一心不亂,一定會非常圓滿,這是禪定功夫展現在生活上的好處。 定,是永恆的一個定點,像太陽一樣。如果修行的心,是定在一個永恆的定點,就不會偏離軌道,而且身光、心光就如太陽一般,可以普照十方。 所以禪定時,先要從「有相」的身心的定,進入「實相」的永恆的定。如果是定在永恆的「無生無滅、佛光普照」的地方,自然可以接收、也可以相應到那個地方的智慧之光。 「定」、「慧」是一體的;先要能夠做到「定」,從「定」中就會生出「智慧」。因為定在光明、永恆的光,就會接到智慧之光,而有了智慧,不管是修行,還是做人做事,都會表現得與眾不同。 如何做好禪定呢?就是要掌握坐禪三定的要訣,也就是「身定、意定、心定」。但如果禪定只是要求身心統一,那是「人間」的定,不是真正的禪定。真正的禪定,是追求大宇宙的定,要把自己當成宇宙中的一顆恆星,永恆地定在無生無滅的定點,普照光明。 當我們不斷在定中深入,一層一層地定進去時,智慧也會從裡面一層一層地被激發出來,當「定、慧」合一時,會大放光明,此時就會有身光出現。 真正的定力,不是只定在意識,這種定力很有限,開悟也很有限,而且會生滅。如果能真正了解宇宙的定,是定在佛國淨土,或是定在所謂的「一心大圓覺」、「大圓覺乘」上,就不會動搖了。

【禪師說禪】氣脈成就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怎麼修,我再從「身、心、靈」的角度分別解說。 在身體部分,除了要讓自己健康、不生病、不老化之外,還要能夠更長壽,那就更有福報了。該怎麼做呢?首先,要讓身體裡的內氣很充足,也就是呼吸的氣要能夠到達腹部,而不是只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這樣的氣息很短。我們要讓呼吸愈緩慢、愈綿長、愈細緻,氣的品質會愈好。所以我教禪定,都是先從呼吸開始。 任督應天地 氣脈自然成 我們吸進來的氣,最好是細細綿綿的;也就是在呼吸時,衣服不會隨著氣息而起伏。另外,呼吸也不要有聲音,如果有聲音,就是一種病息,健康的呼吸是無聲之息,像感冒、鼻塞,或是某種原因造成的氣喘,都是不健康的氣;由此可知練呼吸、調氣息的重要。 所謂調氣息,就是把胸腔呼吸改成腹部呼吸,這要經常練習。在我們體內有自律神經,它不受意識所控制,會自動平衡身體所需;所以,即使我們不想呼吸,或是不想讓心臟跳動,它也會自動呼吸、自動心跳,因為呼吸和心跳是受自律神經控制,並不是意識。 既然我們要認識自己的身體,就應該知道,生病的時候要如何自我調適。自律神經位於中樞神經,也就是脊椎骨,它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負責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而我們的身體構造是「左陽、右陰」、「外陽、內陰」;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只要能讓陰陽平衡,就不會生病。如何才能調節陰陽平衡?就是不要讓自律神經錯亂,否則便會產生很多毛病。 比方像失眠,我前幾天聽說某人晚上不能睡覺,一直要到早上六點以後才能入睡,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他在生理上並沒有病,但自律神經失調,讓他晚上不能睡覺,甚至還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實在很痛苦。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是亢奮的,副交感神經是抑制的;如果晚上失眠,就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所以要設法用副交感神經來抑制。 雖然自律神經不需經過意識來調節,但對一個失眠的人而言,它已違反常態,所以我們要了解副交感神經在哪個部分,然後設法加強它,提高它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亢奮,便可以睡覺了。 也就是說,當身體處於亢奮的精神狀態時,就要讓身體放鬆,讓精神放鬆。那該怎麼做?你可以試著放慢呼吸,不要太快;心跳也不要太慢或太快,尤其是有高血壓的人,心跳通常會比較快,要特別注意。 另外像內臟,是屬於副交感神經所管控,如果我們能夠強化它,把它發動起來,也就是把精神力專注在內臟,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興奮。所以,只要懂得運用,就可以讓身體達到平衡,維持健康。 比方在專注禪心脈輪時,可以同步觀「眼耳鼻舌」和內臟,只要能夠維持平衡,就可以讓身體健康。以副交感神經來說,就是讓身體休息,例如若覺得心跳很快,就多做深呼吸,慢慢放鬆,就這樣去做自我調適。 修行以後,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健康情況,還可以自我進行調適。如果睡不好,就是精神壓力過大,不能冷靜,所以要讓自己放鬆;因為放鬆以後,交感神經的亢奮就會下降,當然就可以入睡。受失眠所苦的人,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另一方面,從「氣」的角度來看,當這口氣吸進體內以後,如何讓它濃縮成為真氣,再從真氣提升為靈氣?就是利用禪定練氣的過程來達成。 氣息隨心上 靈性入光電 一般開始練氣時,都是用意識來導引氣的走向,比方從上到下,或是從後面的督脈到頭上,再從頭上走前面的任脈到下面。如果氣是這樣從督脈到任脈的運行方式,就會很順暢,內臟的氣也會比較充足,整個人看起來會很有精神。 不過,要提升氣的品質,不要用意識導引,要用「心」帶動,氣會很正常地運行。當然,一般人剛開始練的時候,都是用意識導氣,但慢慢地,等到熟悉以後,就要用「心」來運氣。接下來,等到進入更高的「電」、「光」層次時,就要用「靈性」來運行,那就進入靈性修行了。 這是講到氣的提升,如果能把氣提升到電,再一路提升到靈電、靈光、光電,身體根本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可以延長壽命,這就是智慧修行的好處。但如果不是修這種智慧禪行,就不會用這種方式來學得這些智慧。 另外在心理方面,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密切,兩者有直接關係。舉例來說,如果身體生病了,精神也會不好;反之,如果精神很好,身體也會覺得不錯;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快樂,要能夠「平常心、心常平」。 如果不知道「平常心、心常平」該怎麼做,只要能夠「知足常樂」就對了,還有「平心靜氣」,這都是修行人最根本的要求。如果這方面都能做到,就開始進入修行的第一步。

偏鄉棒球勸募計劃 味全龍球星劉基鴻任公益大使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劃歷年協助過上百所學校、萬名學生,其中「等一個好球!翻轉偏鄉兒童棒球夢」勸募計畫累計幫助逾3,000人次偏鄉小球員。為帶動更多人關心他們的需求,基金會特別邀味全龍內野手劉基鴻擔任公益大使,與社會大眾一起接棒夢想、翻轉小球員未來。 台灣許多偏鄉棒球隊肩負照料學童起居重擔且資源缺乏困境,像是台中和平山區的德芙蘭國小少棒隊,當初籌辦球隊的王士銘主任就是不捨孩子下課後無處去,四處遊蕩,因此積極組球隊,鼓吹週遭地區及部落中的家長讓孩子打球。 為了招生,王士銘深入部落家訪,也在附近道路大肆插旗招生。球隊免費供吃供住,還幫忙盯作業,讓不少家長願意把孩子帶過來,但光要張羅三餐、開支就不小,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獲悉後,不僅為小球員們補充營養餐點,也送上職業用練習球,為了幫小球員圓夢,還邀請他們到台北天母棒球場看職棒賽事。 除了德芙蘭國小,基金會也為高雄市金潭國小、花東區域的新城國小、化仁國中、泰源國中及桃源國中等球隊助力,總計透過「等一個好球!翻轉偏鄉兒童棒球夢」勸募計畫幫助逾3,000人次偏鄉小球員。為帶動更多人關心偏鄉球隊需求,基金會今年也特別邀請紅色大砲、味全龍內野手劉基鴻擔任公益大使。 現年23歲的劉基鴻是味全龍重返中職聯盟的第一位選秀狀元,出生台中的他為了打棒球,高中時就北上到桃園求學,進入中職後曾歷經守備低潮及右手腕骨裂球季報銷等狀況,但他並未因此灰心,近期達成連3年出賽滿100場的表現,被球隊總教練葉君璋誇讚「成長大家看得見」。 劉基鴻這次義不容辭接下公益大使任務,希望能鼓舞愛棒球的小球員們「勇敢追夢,不放棄任何機會,不要怕失敗,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加油!」偏鄉棒球勸募計畫也邀社會大眾與劉基鴻一同支持小球員的棒球之路。

提勒曼退出史卡拉《指揮》計劃 《萊茵的黃金》演出由西蒙妮·楊接手

德國指揮家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日前宣布因手術退出原定在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的華格納樂劇《尼伯龍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演出計劃,因此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史卡拉登台的3場《萊茵的黃金》,將由澳洲指揮家西蒙妮·楊(Simone Young)扛下指揮重任。 提勒曼日前宣布因10月將接受肌腱手術,取消一系列即將到來的演出。由於無法指揮《尼伯龍的指環》首部曲《萊茵的黃金》,提勒曼決定退出史卡拉劇院全本《指環》的演出計劃。 根據史卡拉歌劇院公告,提勒曼表示:「懷著沉重心情,我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他指出:「我很遺憾,因為健康問題,無法赴史卡拉參加《萊茵的黃金》的排練和演出,而《尼伯龍指環》演出中,總體藝術的連貫性至關重要,必須從一開始便全程參與。此外,基於我在柏林國家歌劇院的職責,以及史卡拉歌劇院當前的不確定性,也是我做出這決定的原因之一。我想向史卡拉和所有參演的藝術家致上最美好的祝福,祝這部精采的製作圓滿成功。」 史卡拉劇院尚未公布《指環》其餘三部曲的指揮人選。而《萊茵的黃金》後續的場次將由西蒙妮·楊與英國指揮家兼鋼琴家亞歷山大·索迪(Alexander Soddy)共同分擔。 今年7月,西蒙妮·楊成為首位在拜魯特指揮全本《指環》的女性指揮,同時也是第一位登上這個華格納聖殿的澳洲指揮家。去年11月,西蒙妮·楊指揮雪梨交響樂團(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演出《萊茵的黃金》,這是該樂團30年來首次演出此作。該場演出獲得澳洲音樂雜誌《Limelight》評論家安特曼(Jansson Antmann)的五星好評,安特曼寫道:「在西蒙妮·楊的指揮下,音樂閃耀著光芒……雪梨交響樂團的《指環》四部曲開局非常出色。」 西蒙妮·楊將在未4年內與雪梨交響樂團合作《指環》四部曲,繼《萊茵的黃金》之後,《女武神》將於今年11月登場。

【禪與科學】禪定 紓壓管理絕佳秘方

專訪/張剛鳴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不代表「有壓力」是一件絕對糟糕的事。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邁進,激發工作效率;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調適壓力。禪定,絕對是最好的方法。 壓力理論之父Hans Selye曾說:「唯有死亡,才能讓壓力終止。」在日常生活中,種種事情都可能讓我們感到煩心、焦慮和壓力沉重,比如一早趕著搭車上班,偏偏一路遇到紅燈;工作總是有做不完的報告;與同事相處常常關係緊張;或是不論自己怎麼做,總覺得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或老闆的要求;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這些生活中的林林總總,都是造成我們壓力的來源。 壓力是身心疾病之源 許多交通事故,還有之前捷運隨機殺人的案件,都是因為生活壓力無法得到適當紓解,轉而對社會仇視、反社會,才選擇以如此極端的方式尋求另類解脫。 像這種行為,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以心理學家Walter Canon的說法解釋──當人在面對壓力時,常會產生強烈情緒,並以攻擊或逃避的方式來適應生活,稱之為「戰或逃」反應。 張剛鳴表示,這種「戰或逃」的模式,在生理上,是由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所調節,在遇到急性壓力時,會立刻分泌腎上腺素,讓血壓上升、心跳加速、肌肉收縮、腸胃蠕動變慢,並產生打或跑的反應,以應付外來壓力。當壓力警報解除後,腎上腺素便不再分泌,身體也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但若是壓力持續存在,就會進入慢性壓力模式,腎上腺皮質系統會接手生理反應,刺激可體松(cortisol)分泌。可體松會促進肝臟的葡萄糖新生作用及分解脂肪組織,以產生葡萄糖和脂肪酸,作為因應壓力反應所需要的能量。不過,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慢性壓力,將會使血糖持續升高,破壞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而產生糖尿病;再加上過多的脂肪組織被分解,而產生高血脂症,增加血管阻塞的機率。另外,可體松還會讓動脈壓上升,增加高血壓的發生率。 在心理方面,也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而容易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緒,若不懂得調適身心,長期累積下來,將會導致憂鬱症及焦慮症、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等生理疾病問題。 那要如何測量焦慮指數呢?一般學術界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問卷調查,其中又以「貝氏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最為普遍,只要花5分鐘,便可填寫完畢,非常方便。中文版則於2000年翻譯完成,內含4個向量,共21題,主要是測量青少年及成人主觀的焦慮嚴重程度,特別針對焦慮的身體症狀進行測量,每題以0至3分計分,得分愈高,表示焦慮程度愈高。 如今時代變遷,在全球化快速發展、人際網絡關係日益複雜的情況下,人類所要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多。依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全球資訊調查」研究計畫顯示,2003年全世界由媒體、手機、網路所創造出來的訊息,約為50億GB,相當於人類過去5,000年來所創造的資訊量總和。在資訊巨大爆炸的今日,我們每天早上從睜眼開始,便被迫要接收各種訊息與壓力;面對如此高壓的生活,現代人要如何自處呢? 透過精神專注 提升內在正向力量 「禪定,是幫助我們有效紓解壓力、保持身心愉悅的最好方式!」修禪定多年的張剛鳴如此表示,他並舉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先前進行的「禪定對大學生紓壓成效」研究為例,該研究共測試了541名大專生,以問卷方式分析他們對壓力、焦慮及憂鬱的狀況,結果顯示,沒有修禪定的學生在負面情緒上的表現,要比修禪定的學生高出許多(註1)。 在印度,也有類似的研究探討──「禪定對焦慮、憂鬱症病患的正面幫助」,該研究找了30名病人,其中15名實驗組先進行禪定(Yoga Meditation)訓練,並在訓練前後各填寫一次問卷,包含貝氏焦慮量表和臨床精神科評量表。28週後發現,禪定組的焦慮憂鬱程度大幅下降,而無禪定訓練組則無太大改變。這個研究證實了禪定確實有助於改善焦慮及憂鬱症(註2)。 另外,在2013年也有一篇研究報告,特別針對乳癌1至3期手術後患者,採用正念減壓冥想方式(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也就是所謂的禪定,測試她們會不會在焦慮及憂鬱症狀方面有所改善。 此研究共有336位女性患者參與,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8週的禪定課程,另一組則為一般的臨床照護組。課程結束後,再持續追蹤1年,結果發現,接受禪定訓練的患者,憂鬱及焦慮程度明顯下降(註3)。 張剛鳴表示,雖然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並不代表「有壓力」是一件絕對糟糕的事。壓力理論之父Hans Selye也說,「壓力是生活的調味劑」,所以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邁進,激發工作效率;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調適壓力。 事實上,許多醫學研究證明,「禪定」確實可以有效釋放及紓解壓力。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就特別重視禪定,撇開宗教的層面不談,禪師表示,透過禪定時的精神專注,可以暫時拋開大腦的雜念,然後在靜、定的狀態下,逐漸接觸自己的內心,進而產生一種正向的力量,去平衡負面的情緒念頭。此外,禪師也強調生活中要保持平常心、心常平,凡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各位看官,想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受壓力影響嗎?請趕快來學禪定吧! (註1)Pei-Chen Lo and Shr-Da Wu, 2007, Effect of Zen Meditation Practice on Perceived 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Stud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Basis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9, No. 6, pp 409413 (註2)Malini Srivastava et al. Medi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justment disord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Volume 17, Issue 4, November 2011, Pages 241245 (註3)Mindfulness significantly reduces self-reported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mong 336 Danish women treated for stage I-III breast cancer.Eur J Cancer. 2013 Apr;49(6):1365-73. doi: 10.1016/j.ejca.2012.10.030. Epub 2012 Dec 19. 張剛鳴小檔案 ◎交通大學電機控制所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生醫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顧問 ◎台中市領袖教育協會創會理事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20年 白先勇帶著使命感傳承崑曲之美

被譽為崑曲第一推手的台灣現代主義文學始祖白先勇,近日新書《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在北京上市。白先勇親自出席了公開活動,與現場及線上讀者分享了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的創作過程與感悟,「這本書很重,記載了二十年來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史」。 微信公眾號「看台海」報導,2004年,白先勇擔任總製作人兼藝術總監,集合兩岸三地文化菁英團隊,歷時一年多規畫、製作,排演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進行世界首演,當時吸引無數年輕人觀劇,引發一股風潮。20年來,以有超過400場公演,2024年3月,原班人馬回到台灣舉辦20周年慶演,依然吸引新舊觀眾,又一次引發熱潮。 在白先勇看來,崑曲是「以最美的形式表現中國人最深的感情」,因不忍見崑曲日漸式微,他決心做一齣戲來傳承經典。青春版《牡丹亭》籌畫過程歷經艱辛,白先勇大病歸來後自謂「天命垂成」,為崑曲復興奔走不遺餘力,從策畫、選角、舞美藝術,乃至籌募經費,無不親力親為,有如唐吉軻德般勇往直前,甘為崑曲永遠的義工。 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白先勇看來,這正詮釋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今,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員已從青澀走向成熟,演技唱功「到了最好的時候」。白先勇一直告誡他們,一定要懷著使命感,把從老師身上學來的崑曲技藝傳承下去。 白先勇撒下的種子已在兩岸年輕人心中滋長。20年光陰流轉,最初的大學生觀眾已至中年,但青春版《牡丹亭》依然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在白先勇看來,這是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集體覺醒。

【禪師說禪】八正道智慧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修五種智慧:體性智慧、法性智慧、圓滿性智慧、真性智慧和作佛智慧。今天我要講的是體性智慧。 身為修行人,要懂得智慧修行。也就是說,我們從「人」開始起修,要如何走上聖位?必須從「人」往上修到「天」,然後「聲聞」、「緣覺」、「菩薩」、「佛」,修行是這樣修過來的。 而這樣的修行,與人心的變化有關,所以佛法就是心法。如果一個人學佛、修行、修禪、禪定,卻不懂得改變自己的心,只是一味在意識上打轉,是無法進入心靈層次的,更遑論要到靈性層次,當然也不可能達到解脫輪迴的修行目的。 累劫身障業 真師度迷津 修行的第一步,先要瞭解人體結構。人體包括了身、心和靈性:身是指肉體,也就是生理結構。心是精神體,比方像思維、思想、觀念及各方面的知識等。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進入「佛智慧」的靈性。 靈性是無為的,心是無相的,但人有意識存在,如何讓意識進入無為?記得我曾說過,當我們在母胎形成頭腦時,最初形成的大腦皮層就是原生意識,這種意識是累世以來的結合,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潛意識、佛家說的末那識。 原生意識有很多層次,因為不同的累世有不同的法界,不同的法界有不同的色身和不同的意識存在,有功德,也有造業;所以我們今天修行,不管儲存在原生意識的記憶是「功」,還是「過」,都要讓它全部清淨,然後才能進入第八意識阿賴耶識,而這才是真正的修行,要從有相進入無相。 明白這個道理後,再去看其他的修行法門,是不是也這樣修?還是只在意識界修行,停留在有相的層次?應該要提升到無相,要離相修行,真正地離開意識來修行。 至於西方國家,比較注重信仰,認為只要相信上帝,就可以到天堂,如果不相信,就到地獄。但一般人好像都不怕地獄,比方有些不懂珍惜生命的人,就會去自殺,或是去害人、殺人,像這些罪業都很重,尤其是謗佛、謗法、謗僧寶(傳法師父)的人,一定會下地獄。 以上這些都是佛告訴世人的,如果不相信,可以去查看經典,就會看到關於十八層地獄的記載。這十八層地獄的時間和空間與天堂完全不同:天堂的一分鐘,大約是人間一百年,可是人間的一天,卻相當於地獄一千年。所以我常說,修行不要停留在地球的時間和空間,要超越地球時空,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一個人犯了下十八層地獄的罪業,以人間一年來算,幾乎是地獄的一千年,更何況是更大的罪業,必須在地獄受苦千百億萬年,那真是沒完沒了的痛苦! 靈性所承受的痛苦,和我們承受肉體的痛苦一樣,大家都有作惡夢、受驚嚇的經驗,所以不要以為地獄不存在,當真正遇到時,後悔都來不及。這是修行人應該知道關於天堂與地獄的利害關係。 有了這個觀念後,大家在修行上,就要懂得修八正道,尤其是新進同修,不管過去修得如何,或是社會地位有多高,都要放下。從入門開始,就接受這裡的輔導,遵守這裡的禮節,不要像一般沒有修行的人一樣,忙著在上課前占位子,這樣就不對了,要聽從義工的安排,虛心接受,不傲慢。 清淨身心靈 精進八正道 因為修行就是修這顆心,要把心修得很圓滿,不管面對任何人、事、物,都要有圓滿心,修行才能圓滿成就。所以修行就從修心開始,要修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當我們接收到「眼耳鼻舌身」所傳遞進來的意識後,要有正確的見解,而不是起偏見或邪念,這很重要;因為修行要有正心,不偏、不邪,才能修行正法。 正思維:當資訊進來以後,要往好的方面思考,如果資訊錯誤,不要被影響,或是資訊正確,也不要有負面思維。簡單地說,就是要正向思維、正向思考,這點非常重要。 正語:不要造口業,這也是很重要的修行功課,尤其密宗最重視「身口意」清淨──身是指行為;口是儘量說好話,不要口出惡言,尤其不能誹謗他人;意是當外面的資訊進來以後,要有正見和正思維,特別注意不能犯口業。 正業:所謂業,是指不造業,正業就是要有正當的工作、正當的行為。 正命:我們除了色身的生命以外,還有靈性的性命。色身的生命是短暫的,但靈性的性命是永恆的,所以要「立功、立言、立德」,這是我們在人間的目標。 換句話說,我們要在這一世裡,把更多的愛留在人間,要去造福人間,這樣才能在色身滅度後,讓靈性進入聖位,到達菩薩界或佛界,不會再輪迴六道。 正精進:當我們了解修行的真實義後,要更加精進,不要讓心往後退,要一直精進。 正念:當資訊進來以後,所有的念頭都要很純正,不會起歪念,也不會有私心。 正定: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正定,才能得到般若智慧。如何進入正定?必須從清淨現在意識開始,然後清淨潛在意識、原始意識;要把這些意識全部都清淨以後,才能見到性海。 在這個平靜無浪的性海裡,心會覺得非常吉祥,非常寧靜,而且充滿法喜。修行就是修這顆心,心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