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第四屆中道高峰會」近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登場,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為主題,匯聚政、產、學界重量級人士與海內外企業領袖,展開一場橫跨科技、文化與文明未來的深度對話。面對AI帶來的倫理挑戰與社會變革,與會者一致強調,在科技加速奔馳的年代,中道精神不僅必要,更是重新校準文明方向的關鍵力量。
今年高峰會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立法院長韓國瑜、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政界重要人士出席,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更有逾六十位企業家跨海前來,與數百名現場觀眾共同參與盛會。
大會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創辦人陳樹理事長開場。他指出,全球正同時承受地緣衝突、氣候危機、世代焦慮與科技躍進的衝擊,AI 的力量既可推動文明,也可能撕裂社會,「AI 時代愈快,中道精神愈重要」。

蕭萬長隨後以國際高度分析當前局勢。他提及戰爭、詐騙、極端主義與環境惡化正使世界更加失衡,而若AI缺乏倫理框架,將可能加速這種失衡。他呼籲以中華文化的人本與悲憫精神重新引導科技,「使AI成為造福人類的力量」。
鄭麗文則從治理角度談到深偽技術與假訊息對民主帶來的衝擊,強調兩岸和平及全民 AI 識讀能力的重要性,盼台灣能「從對立回到中道」的政治文化。
來自新加坡的兩位社團會長洪启強、洪振群也分享以「中道」為核心的跨國交流經驗,認為面對科技翻轉世界的速度,文化溫度與人心柔軟更顯得不可或缺。
王金平則在專題演講中指出,AI 正深刻改變世界,科技能力越強,人心越需要中道智慧引導。他以多年的公共治理經驗分享,「真正的領導不是對立,而是在差異中尋求最大共善。」他提醒,AI 帶來效率,但深偽與假訊息也可能摧毀民主信任,因此文化、制度與倫理必須成為科技的平衡器,期盼台灣以「和而不同」的文化氣度,在全球變局間走出穩健道路。
「高峰對話」由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主持,聚焦「危機與轉機:AI 發展與東西文化大融合」。並由施振榮、李鴻源、簡又新與張瑞雄展開深度交流,從 AI 工具性到文化性、從 ESG 趨勢到氣候政策,一系列碰撞讓現場掌聲不斷。
午間,韓國瑜特別到場,肯定中道高峰會的重要性,並以風趣語言談到 AI、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聯繫,氣氛再次推向高潮。

下午兩場焦點論壇更將討論推向多元深度,第一場論壇由考試院副院長許舒翔主持,從假訊息案例談到 AI 誤判,提醒科技不能脫離人本價值,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等多位產官學界領袖從地方創生、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與氣候永續提出觀點,皆認為AI能否成為文明助力,取決於人類是否守得住文化與倫理的底線。
第二場論壇則聚焦AI對世代心理、教育模式與跨文化互動的衝擊,由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董事長陳春山主持。佛光大學校長涵㨗、叡揚資訊董事長張培鏞、AiWorks執行長黃琇琳、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理事長夏允中等人指出,AI 正全面改寫人類行為模式,但科技的終點仍然是文化與價值。與談者一致認為,未來社會需要更強的思辨力、同理心與判斷力。
閉幕時,陳樹再次強調,中道高峰會自第一屆迄今,始終以「不極端、不對立」為核心精神,而在今年全球動盪與 AI 浪潮交疊之際,中道理念更具時代意義。他說:「AI 能改變世界,但人心決定科技方向;世界越亂,中道越重要。」並期盼透過國際交流、教育推動、科技治理與文化創新,讓中道智慧成為新時代文明的共同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