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福爾摩沙國際七人制足球錦標賽,近日在高雄市立楠梓足球場舉行,來自西班牙、日本、香港、澳門、菲律賓及台灣超過132支隊伍、3000多名球員參賽,展現台灣打造國際青年足球中心的決心。同時,業者也透過論壇,向外國教練取經。
論壇以「下一個世代的足球:跨國界的人才培育計畫」為主題,由西班牙、日本的教練分享實務經驗與訓練理念,深入探討全球青少年足球發展的趨勢與挑戰,吸引許多教練、家長關注。
座談會陣容堅強,包括地主球隊高雄Attackers FC教練Jose Luis Rojas、西甲赫塔菲(Getafe)俱樂部教練Babis Siamoglou、卡迪斯(Cadiz)俱樂部教練Manuel Estepa、日本名校大津高中教練若杉拓哉、打越敬洋,以及台灣西甲足球學校技術總監Ramon Trillo。眾人以「足球文化的差異」、「教練的哲學」分享經驗。
西甲聯賽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孫至誠表示,此次在高雄與多國教練深度交流,是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契機,期望能為台灣青訓注入更多實務經驗與國際視野。
西甲香港區代表李冠熹則指出,座談會為各國教練提供了高水準的平台,針對青訓挑戰與差異展開深入對話。目前,西甲已在55個國家推動近840項青訓計畫,並透過西甲學院國際青訓部門,整合西班牙各大俱樂部的青訓系統。
主辦單位柏文健康事業說,足球的推廣不僅止於場上表現,更應從基礎教育與觀念提升著手。「我們深知,台灣足球要持續發展,必須有完整的訓練體系與文化氛圍。很榮幸能促成這場高水準的國際交流,為下一代鋪設更具未來性的成長路徑。」
論壇中,各國教練分享了各自青訓體制的特色。西班牙每天訓練約2小時,重視基礎體能與技術結合,依照球員的年紀因材施教,制定屬於自己的訓練系統。日本則高度重視戰術細節與技術磨練,同時要求課業表現,對青少年採取嚴謹的訓練態度。
台灣孩子的天賦並不遜於他國,但目前仍需整合資源、建立系統化的青訓架構,讓更多孩子真正愛上足球,並擁有穩定成長的環境。
西甲球隊的教練團著重技術、戰術、生理以及心理素質的全面培養,更分享一週完整的訓練安排,一周訓練4天,按照周末比賽的安排,來調整球員的訓練強度與內容。同時,西甲聯賽也透過國家足球培訓計畫,強化各俱樂部青訓系統,全面提升年輕球員整體競爭力。
日本則重視比賽後的自我檢討,球員需與教練回顧比賽表現,針對不足進行訓練。台灣西甲足球學校則按照西甲的訓練系統,依球員的年齡與技術水準分級,訂製不同的訓練內容,例如低年齡組以技術養成為主,隨年齡增長逐步加入戰術、心理及生理訓練,為進階培訓奠定紮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