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持續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結合AI技術,協助農民導入「智慧分級」系統,提升選果效率與精準度,令選別效率提升5成,節省一半人力成本,也提升整體分級品質。
高雄市番茄種植面積達465公頃,其中,小番茄占9成,約419公頃,年產值約新台幣6.9億元。小番茄在栽培過程中易受高溫、降雨、病蟲害與生理障礙等因素影響,導致裂果、斑果與黑點等外觀瑕疵,降低商品價值。傳統分級仰賴人工逐一挑果,耗時又費力。
為改善此現況,農業局自去年起協助杉林區桃旺農場李王勝農友,及美濃區又生農場林奕辰農友建置AI番茄選別機。約半年時間,已蒐集上萬張番茄的照片,開發瑕疵辨識模型,結合自動選果機,系統能自動辨識並排除瑕疵果,同時完成尺寸、色澤與裂果等分類,此技術預計於今年底正式投入分級作業。
農友李王勝2日表示,玉女小番茄選別傳統作業需3人一組,8小時可選別1100台斤,且會因疲勞影響準確度。導入AI系統後,只需要2人一組就可作業,可增加至1600台斤,提高近5成產能。
又生農場林奕辰也指出,平時,橙蜜香小番茄選別需要2至3人一組,8小時可以選別1500台斤;遇到雨後裂果與嚴重病蟲害時,則需4人長時間作業,常有視覺疲勞與漏判情形。
導入AI後,僅需1人即可完成作業,不但節省超過5成人力成本,更能避免訓練與誤判問題。系統操作簡單,大幅提升農場營運效率。
農業局長姚志旺說,希望讓智慧化設備能切合農民實際需求,有效解決人力短缺並提升農產品質。預計今年底前,農業局將協助超過140個農場導入智慧農業技術,推動科技應用深入山區、平原、果園與溫室,讓農民能「愈做愈輕鬆、愈做愈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