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用同理傾聽癌末病人的心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好幾年前,和純玲去淡水馬偕醫院的安寧中心,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王映之心理師。好小好小一個女孩。
    她來門口接我們,看來就一個大學女生的模樣。
​    其實要走進來之前,我心裡是肅穆的,畢竟這裡的病人都是最後一程。但一踏入,非常非常寬敞的大廳裡,有鋼琴、沙發、按摩椅,還有一片玻璃屋,映之說,久病後有時會想曬太陽,就算不能走,也可以推著病床到這片玻璃幕下,看風吹雲朵,聽時間的腳步。
     我心裡一股暖。
     從長廊走過,每間病房都有大面的落地窗,窗外是午後的暖陽與綠蔭的樹影,映之說外面還有走廊,有時候家屬喘不過氣,可以出去吹吹風。然後我們到了教堂邊的「沐光室」,特殊的設計讓牆上與地上都打著十字架的光,不知道為甚麼,這一切都安靜溫暖得讓人想臣服。臣服於生命。
​    而我更感到特別的是,這麼年輕的一個心理師,為甚麼選擇這麼接近死亡,而她的文字裡能夠充滿著巨大的慈悲?後來才明白,是早逝的外婆曾經在癌症裡受罪,她聽著母親講述那段過程,同理著母親的痛苦恐懼,她甚至想,甚至想她能不能作點甚麼,作點甚麼,讓當年那個一下課就飛奔回家、急著伸手指探探母親鼻息的小女孩,讓她有點力量。
​    這本書裡寫的是關於安寧病房裡癌末病人的故事。是一個心理師用同理,傾聽癌末病人的恐懼、憤怒與自責。
    接納末期病人家屬的絕望、不安與沮喪。
​    畢柳鶯教授在推薦序裡說著:安寧心理師是「生死兩端的擺渡者」。讓逝著善終、彼此善別,留著善生。
而我們為甚麼要出版一本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承接傷痛與遺憾的書?不只是為你,其實是為我們自己,每一個善終的路,都是一條回家的路。我希望安安靜靜不帶遺憾的,回家。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