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視媒體《Deadline》披露,有多位消息人指出,出品商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正在與奧斯卡影帝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奧斯卡得主瑞秋懷茲(Rachel Weisz)商討回歸拍攝《神鬼傳奇4》。不過,環球影業的代表拒絕發表相關言論,新片的劇情細節也處於保密狀態,但消息一出,已經引發許多影迷期待。 今日有不少外媒報導此消息,布蘭登費雪和瑞秋懷茲合作過1999年《神鬼傳奇》和2001年《神鬼傳奇2》,但2008年《神鬼傳奇3》只有布蘭登費雪回歸;2017年還重啟推出由「阿湯哥」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新版《神鬼傳奇》,但評價和票房慘淡,最終也未能順利開啟環球影業的「闇黑宇宙」(Dark Universe)。 2022年以《我的鯨魚老爸》榮獲奧斯卡影帝的布蘭登費雪,他當時受訪時表示,很樂意參演新一部的《神鬼傳奇》,並分享「那部電影真的很難拍,我們那版《神鬼傳奇》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元素,就是新版所缺少的『樂趣』。它太像是一部正統的恐怖片,但《神鬼傳奇》應該是一場刺激的冒險旅程,而不是令人恐懼或害怕的電影」。 據悉,最新一部《神鬼傳奇》將由麥特貝提內利奧爾平(Matt Bettinelli-Olpin)與泰勒吉列特(Tyler Gillett)雙導演操刀,他們曾執導2019年的驚悚片《弒婚遊戲》,並於2022年為派拉蒙成功重啟《驚聲尖叫》系列。 《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還有哪些演員會回歸。有消息稱,該項目並非重啟之作,而是一部會忽略第三部《神鬼傳奇3:龍帝之墓》劇情的續集。 但《神鬼傳奇》最新電影一度鬧雙胞,2024年6月官方就曾宣布,《鬼玩人:復活》的導演李克羅寧(Lee Cronin)受邀為美國製片公司Blumhouse撰寫並執導全新一集,該片目前已完成拍攝,預定於2026年4月上映,儘管劇情細節仍相當保密,但現在傳出這部新作將與以往版本有所區隔,屬於獨立故事。
即時
在大陸市溫江區,中農·超級植物工廠日前正式邁入草莓豐果期。工廠以全環控技術打造無菌栽培環境,透過立體栽培與自動化管理,讓草莓實現「365天不間斷生長」,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智慧草莓工廠。 4日上午,採摘工熊榮華換上防塵服,經風淋室消毒後進入栽培間。她笑稱:「在老家種地要靠天吃飯,來這裡才知道農業也能按按按鈕就運作。」眼前11層高的栽培架上,1.3萬株草莓掛滿果實,紅白品系錯落其間。 中新社指出,工廠由四川中農億享農業科技公司營運,大陸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援。相較傳統露地栽培一年僅能採收3至4茬,智慧工廠可穩定採到10次,讓「冬天也能吃到新鮮草莓」成為可能。 5個場地總面積約千坪,但因採立體栽培,每間效能相當於3畝土地。以目前產量估算,全年可收73噸草莓,平均每日約400斤(約合200公斤),主攻大型商超與非應季市場。 工廠內布滿溫濕度、光照、CO₂、養液等傳感器,所有生長參數皆由系統自動調節。LED補光時長、灌溉量、養分比例都可按不同品種「客製化」設定,偏差即時預警,減少人工干擾。 為確保食安,栽培間採用10萬級潔淨標準;灌溉用水則經RO反滲透處理。加上光溫耦合技術,可調控酸甜度與風味,強調「零農殘、零重金屬」,搶攻高端生鮮市場。 植物工廠近年在大陸快速擴張,成為都市農業的核心項目。根據大陸農業農村部資料,截至2024年大陸已建成逾200座植物工廠,主要集中在葉菜、草莓等高附加值作物。成都則將智慧農業列為區域重點產業,溫江區更是示範區之一。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 顯靈傳說是關公成神的基礎傳說。現存最早的「關公顯靈」的記載見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董侹《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的記載: 在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荊南江陵的玉泉山上流傳著一段關於關公顯靈的傳奇故事。這座山環繞著疊嶂的峭壁,飛瀑流泉蜿蜒不絕,景色靜謐清幽,讓每一位行人心生敬意。而就在山腰間,矗立著一座古老的關帝廟,這裡正是關公被供奉的神聖之地。 關公這位三國時代的絕世將軍,生前名震天下,死後更成為了萬民敬仰的神靈。據記載,他的忠義與英勇早已詳載於史書。然而,玉泉關廟的傳說,卻添上了幾分神秘色彩。 傳說在陳朝光大年間,有一位來自天台山的高僧智顗,經過此地時,決定在山間的喬木下禪坐。一天深夜,他忽然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神靈氣息。隨即,一位神祇現身於他的夢中,自稱關羽,請求智顗高僧在此地建造一座寺廟,供僧人修行。智顗驚醒後,深感使命重大,立即決定接受這項天命。 幾日後,一場異象降臨——山谷中忽然狂風大作,雷聲轟鳴,巨大的嶺脈裂開,湧出清澈的潭水,而周圍的森林中,更是瞬間聚集了無數適合作建廟的良材。這些奇蹟無不令人震驚,建廟所需的所有材料,都在一夜間備齊。人們深信,這正是關帝顯靈的佐證。 後來,廟宇終於建成,氣勢恢宏,成為玉泉山上最重要的聖地。當地人常說,關公不僅生前英勇無敵,死後更成為守護一方的神靈。玉泉山的豐收與安定,邦國的興衰,似乎都繫於他的庇佑之中。從陳朝到梁朝,多次有帝王與名將夢見關公顯靈,助他們在戰事中逢凶化吉。這些歷史故事,讓玉泉關廟更添威嚴。 至此,凡是踏入玉泉關廟的人,不論是僧人還是百姓,無不滿懷敬畏,感念關公的神靈之威。廟宇的周圍,彷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守護著,讓人不敢有絲毫褻瀆之心。 這段故事展現了關公不僅是歷史上的忠義將軍,還成為了神靈與民間信仰的重要象徵。他的顯靈與傳說,將忠義的精神與神話的力量完美結合,延續至今,令人深深敬仰。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天(5日)開始審查停砍公教年金草案,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停砍公教年金僅是政府履行雇主責任的第一步;要導正年改錯誤,更需要「核實撥補基金」、「返還年資補償金」等完整配套,方能落實公平正義,確保基金永續。 國民黨團支持停砍年金,此前民眾黨團未表態;不過民眾黨團昨日正式表示,主張從今年度起停砍所得替代率,以及消費物價指數累計達到5%就應檢討與調整,讓藍白在此案有共識。全教總今日記者會,國民黨立委張智倫、陳玉珍、羅智強、徐巧芯及民眾黨立委張啓楷也到場聲援。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提出三點主張,首先是完整配套,停降替代率並同步撥補。他指出,停降替代率有助保障公教人員退休生活,維護公職的穩定性與吸引力;但停降替代率之後,亦應同步要求政府編列財源挹注基金,唯有確保基金永續運作,才能兼顧現職與退休人員權益。 其次是「公平正義,修法返還年資補償金」。侯俊良表示,「年資補償金」是民國84至85年間,軍公教退休制度由恩給制改為儲金制的配套措施。當時,任職前15年的給付由本俸5%調降為4%(本俸2倍2%),為了彌補1%差額,立法院制定「年資補償金」制度,明定於法律中,屬橫跨新舊制且舊制年資未滿15年的軍公教人員法定權利。 侯俊良指出,補償金性質是制度改革所生損失的補償,該款項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與退撫基金財務無涉,且屬法定權利。政府當年設計此制度,旨在推動改革。然而,年金改革竟將與退撫基金無關的「年資補償金」取消,形同政府毀棄法律承諾,實為不當之舉。 為維護公教人員權益,全教總已提出返還年資補償金的修法版本,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柯志恩、陳玉珍等提出相關修正案。 最後是「履行撥補承諾,政府應採十年撥補方案」。侯俊良指出,根據最新退撫基金第9次精算報告,公教人員合計應撥補金額,20年方案需4120億元,10年方案僅需3370億元。10年撥補不僅較20年節省750億元,更有利基金財務穩定,「但政府竟選擇總支出更高、不利財務永續的方案,令人不解。」 侯俊良強調,依最新精算,為維持退撫基金50年不枯竭,政府每年應撥補公務人員428億元、教育人員390億元,遠高於過去3年撥補額度。若政府連新制缺口撥補皆迴避,如何履行最終支付保證?全教總要求朝野黨團強力督促政府,務必於明年採取10年撥補方案,並持續撥補現行退撫基金,健全基金財務。
社團法人中華關聖帝君公益弘揚總會主辦的「2025關聖帝君赤兔鐵馬」第四屆巡台繞境活動,將於11月12日上午8時在雲林縣四湖鄉保安宮盛大出發。由平均年齡逾60歲的旺齡大哥哥、大姐姐,攜手數十位身障戰士與癌症鬥士組成的「赤兔鐵馬」主力車隊,挑戰12天全程1080公里自行車環島壯舉,參拜全台40間關聖帝君名廟,傳揚關公「忠、義、智、仁、勇」五德精神,為台灣祈安、為蒼生護佑。 本屆活動延續2024年第三屆繞境榮耀,路線自雲林四湖保安宮北向出發,順時針環島一圈,預計11月23日下午返回起點保安宮圓滿收隊。完整行進路線、每日進度、參拜廟宇時間,均已於總會官方網站(https://www.guan.org.tw/)完整公布。 祖廟聖旗領軍 千年忠義護台灣 今年9月,總會理事長游同人率團親赴山西運城關聖帝君祖廟恭請回「關公聖旗」,將作為本次巡境祈安旗,高懸赤兔鐵馬最前方,隨鐵騎穿越山海、一路為台灣祈福。聖旗所到之處,即是忠義精神重燃之地,見證關公信仰跨越海峽、落地生根。 沿途40宮廟聯動 特色活動遍地開花 本屆巡境所經40座關聖帝君名廟,皆推出地方特色迎駕活動,官網https://www.guan.org.tw/已彙整完整行進路線資訊。總會呼籲民眾「隨隊迎駕、就近參與」,讓關公精神走入每一個社區。 三大文化特點活動 全民同歡共祈福 除宮廟活動外,本屆特別規劃三場大型宗教文化盛會,歡迎全國民眾踴躍參加: 11月11日 關帝有約黃金祈福儀式點燈晚會 地點:雲林四湖保安宮 活動:黃金祈福儀式、萬盞平安燈開燈、關聖帝君巡境前夕祈福,現場發放限量義字祈福卡。 11月16日 蘭陽聖域騎福傳燈踩街繞境 地點:宜蘭縣礁溪鄉協天廟周邊 活動:赤兔鐵馬與蘭陽宮廟陣頭文藝聯合踩街、傳燈祈福,沿途發放義字祈福卡給民眾,結合關聖帝君文化與在地宗教信仰,永續傳承。 11月23日 環台成功授證、藝文表演、祈福燈會 地點:雲林四湖保安宮 活動:鐵騎歸隊授證典禮、關公忠義藝文表演、萬人祈福香火傳承壓軸,現場發放義字祈福卡,護佑民眾。 花蓮災區祈安 慈悲之力撫平傷痛 針對9月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創花蓮光復,關聖帝君慈悲指示,赤兔鐵馬將於11月17日上午抵達花蓮縣光復鄉光豐地區農會廣場,舉行「眾神祈安歸元圓盤法會」。法會由總會首席老師團主壇與花蓮道教聯合會主辦,為災民消災解厄、為亡魂超渡歸元,現場設置祈安法會與平安燈位及受災戶捐贈義行。活動報名與線上直播請見官網(https://www.guan.org.tw/event/7/register) 鐵馬丈量台灣 信仰不懼年齡病痛 赤兔鐵馬車隊以鐵馬丈量台灣,每一圈輪轉都是對關公精神的實踐。旺齡騎士用經驗詮釋「仁」,身障戰士用堅韌展現「勇」,癌症鬥士用重生彰顯「義」。活動全程開放民眾隨行騎乘。 總會理事長游同人表示:「2025赤兔鐵馬不僅是環島,更是全台忠義復興運動。從黃金祈福到傳燈踩街,再到環台祈福傳燈,我們邀請每一位台灣人一起點亮關聖帝君忠義精神!讓台灣亮起來!」 活動最新消息、影像紀錄、騎士故事與報名資訊,持續於官網與社群平台更新。欲參與活動或了解詳情,請立即瀏覽 (https://www.guan.org.tw/)
【編按:今年是北京故宮百年紀念,大陸《中新社》特別從故宮古鐘表、古宮研學、故宮志願講解員、故宮貓、故宮文創以及故宮往事等角度,為《梅花新聞網》讀者撰寫了六篇既具深度且生趣盎然的故事,提供賞析,以系列一至六註記。】 一到節假日,有600多年歷史的紫禁城(北京故宮)總會迎來許多小朋友,他們化身偵探、魔術師、小皇帝,四處探尋紫禁城的「秘密」。近年,隨著中國大陸興起研學熱,紫禁城也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活動的「勝地」。「小皇帝的一天」「小小密探捉神獸」「故宮魔法研學營」等研學團成為許多學生打開紫禁城的新方式。 「研學」,這個聽起來頗具學術氣息的名稱,在台灣通常被稱為「戶外教學」。它旨在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實踐等方式,將書本中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北京從事學生研學工作的黃秋子對記者表示:「研學就像是一座橋梁,讓通識知識以相對愉快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引起他們對歷史、地質、考古等學科的興趣」。 紫禁城曾是中國歷史上24位皇帝的皇宮,有70多座宮殿。1925年,不再是皇宮的紫禁城化身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研究中國歷史、建築、考古等學科的生動「課本」。作為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博物院內大至亭台樓閣,小至扳指、紐扣等精美藏品,都是很好的研學對象。 在眾多研學主題中,紫禁城的「尋獸」之旅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紫禁城內有許多以中國傳統神話為藍本的神獸形象建築構件,僅網上流傳的紫禁城「神獸清單」中就包含近40種構件。有研學團隊挑選了脊獸、螭首、椒圖等「守護故宮的十大神獸」,讓孩子們以偵探搜尋的方式在紫禁城各處尋找、比對找出目標神獸,再通過老師講解各個神獸背後的故事,勾起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濃濃興趣。 太和殿是所有「尋獸」隊伍必定停留的一站,研學團的老師往往將脊獸形容為「屋頂上的小保鏢」。作為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太和殿的屋脊上足足有10個脊獸,而其他哪怕最高等級的古建上也僅有9個脊獸。這一多出來的神獸名為行什,傳說中,行什是雷公的化身,寓意防雷。有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道,她的孩子聽完太和殿脊獸的講解後,逢人就科普:「故宮屋頂有雷神!」除了脊獸,形成「千龍吐水」景觀的龍形排水構件螭首,頂著45個發髻、代表了皇帝「九五之尊」的銅獅,有「中國版獨角獸」之稱的獬豸等神獸都是「尋獸」任務清單上的常客。 除了尋找神獸,紫禁城中的建築、藏品,也是很好的研學素材。今年在中小學生的暑假期間,故宮博物院又推出了多期故宮知識課堂,其中,「屋檐下的繽紛彩畫」課程頗受學生們的歡迎。紫禁城內有近9000間房屋,其中,被認為「最出彩」的地方當屬房屋梁枋上的繽紛彩畫。這些彩畫有的以青綠色團花為主,有的皇氣十足畫有金龍,有的靈活生動顏色豐富。曾有文化學者翻閱典籍,考據出384種中國傳統色,並從幾十萬件紫禁城的文物中找到了顏色對應者。「我認為,故宮也是中國傳統色的非常生動的教室。」黃秋子談道。 當然,作為一個有600多年歷史、足有6.5個京都御所面積的博物館,紫禁城還有許多打開方式。比如,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之一,因此,從建築學的角度去領略這片「宮殿之海」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紫禁城中豐富的藏品和其自身悠久的歷史都很值得去探尋——在過去的600年中,中國有許多大事都發生在這裡。 從過往的跟著導遊邊走邊聽,到現在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去尋找、探索,研學的熱潮為紫禁城開啓了多種新的「打開方式」,引導孩子們主動探尋景點背後的歷史文化、科學知識與東方美學。(待續)
歐德傢俱以卓越經營實績與永續發展精神,榮獲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頒發「第79屆優良商人」殊榮,展現台灣傢俱產業的標竿典範。頒獎典禮於10月31日在台北福華大飯店盛大舉行,由總經理陳國甫代表出席受獎,現場冠蓋雲集,盛況非凡。 第79屆商人節暨「金商獎」頒獎典禮,由全國商業總會主辦,為國內商界年度最高榮譽之一,受獎項目包括優良商人、優良外商、優良老店等五大類,共有60位企業代表脫穎而出。得獎者皆為各產業的領航者,對國家經濟成長、創新發展及社會公益貢獻卓著。 歐德傢俱自成立以來,以「打造健康、安心的居家環境」為使命,秉持德國精工精神,融合環保建材與智慧設計,榮獲多項品質與設 計大獎,深受消費者信賴外,亦長期投入偏鄉教育資助、環境永續推廣及社會公益計畫,以實際行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歐德集團總經理陳國甫代表致詞時,表示:「榮獲優良商人獎象徵對企業誠信經營與永續責任的肯定,歐德深耕系統傢俱三十多年,堅持『以人為本、以家為心』,從綠色製造到推動偏鄉教育、植樹計畫等公益活動,以企業力量實踐「誠信經營、永續共榮」的精神。」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指出:「台灣企業的穩健經營是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得獎企業在管理、品牌形象與社會責任皆有卓越表現,展現台灣產業的韌性與創新力。」 歐德傢俱榮獲「優良商人」獎,是對企業長期耕耘的肯定。未來,歐德將持續秉持「家的幸福設計師」精神,致力打造兼具美學與永續的居家環境,為台灣品牌創造更多榮耀。
年僅23歲、剛大學畢業的程同學,本該迎接人生新階段,卻因連續數月肛門異常出血就醫,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第三期低位直腸癌。傳統骨盆放射治療雖能控制腫瘤,卻可能對卵巢與子宮造成不可逆損傷,使年輕患者失去自然生育能力。為守護程同學未來生育希望,亞東醫院婦產部與直腸癌團隊突破傳統治療框架,成功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二例「子宮轉置手術」,完整保留她的子宮及卵巢功能,為年輕女性癌症患者帶來全新希望,並於今(2025)年榮登國際期刊發表。 女性直腸癌治療困境 傳統手術恐失自然生育能力 直腸癌是台灣女性常見癌症之一,且有年輕化趨勢。治療多仰賴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但骨盆放療可能損傷卵巢與子宮,使自然排卵與懷孕能力受到威脅。以往,女性患者若想保留生育能力,僅能透過「卵巢轉置手術」將卵巢移出骨盆腔,雖可保留卵巢功能,卻無法完全避免子宮受輻射波及,仍可能造成不可逆損傷,失去自然懷孕的可能。 全球罕見技術 亞東醫院率先突破 在世界婦癌年度研討會上,婦產部主任蕭聖謀教授注意到,國際間僅有少數成功案例的罕見技術「子宮轉置手術」。這項微創手術能將子宮暫時移出骨盆腔,待放射治療完成後再復位,不僅可保留卵巢功能,更維持子宮完整性,讓患者保有未來自然懷孕的希望。蕭聖謀主任指出,凡需接受骨盆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甚至包括早期子宮頸癌與陰道癌),皆有機會透過子宮轉置手術保留子宮功能。經與程同學及家屬充分討論後,她決定接受這項突破性治療。 2023年4月,蕭聖謀主任率領婦產部團隊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二例子宮轉置手術。手術中,團隊運用靜脈注射循血綠(ICG)螢光顯影,即時確認子宮血流灌注,確保移位後子宮健康無虞。術後程同學順利完成直腸腫瘤切除,追蹤顯示子宮與卵巢功能良好,完整保留生育希望,為年輕女性癌症患者開啟新的生育曙光。 獲國際期刊肯定 刊登《Fertility and Sterility》 蕭聖謀主任將「子宮轉置手術」的突破性技術與成功案例撰寫成論文,於2025年6月獲國際頂尖生殖醫學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正式刊登。不僅象徵台灣婦癌治療技術已達國際水準,也讓亞東醫院成為全球少數能執行此手術的醫療團隊之一。文獻統計顯示,全球僅約25名患者接受過此手術,成功案例更是寥寥可數。亞東醫院的成功不僅創下台灣里程碑,也推動亞洲婦癌治療邁向新里程。 「經食道心臟超音波」 爭分奪秒搶救生命新利器 五歲女童染A流併腦炎 中西合療奇蹟康復 坣娜因肺腺癌病逝 醫揭兩大成因 是潔癖?還是強迫症?精神科醫師解析差異 名醫會客室/退化性脊椎滑脫:病因、微創治療與術後復健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人如果不修行,就不知道這輩子來人間做什麼,密宗菩曼仁波切曾說:「我們的色身是別人給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裡面的靈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很多人只知道滿足外在色身的需求,每天忙忙碌碌,直到有一天病倒了,才不得不停下來,可是裡面的靈性,那尊真正的自己,卻不得解脫。 我們投胎人間的目的,是為了修行成就,回到佛國,可是每天有許多人出生,也有許多人死亡,這些生生死死,我們了解多少?再深入想想,當自己的親人、或社會上一些大企業家、重要人物往生時,他們又得到了什麼?由此可知,一個人真正要開悟的是,自己這一生來到人間,到底是為了什麼? 人間轉輪台 佛師指迷津 以佛教來說,不管過去的佛、現在的佛,還是未來的佛,都必須來到娑婆世界(人間),才能成佛;因為在娑婆世界,才能接到住世佛的接引和傳法,然後修行、證道、解脫,回歸佛國。 如果在人間,不是生為人,就聽不到人話,沒有修行的機會,比方像牛羊馬等動物,就沒有這種福報,所以投胎為人很不簡單,要珍惜色身的可貴。但很多人遇到不如意時,一時想不開,便跑去自殺,這實在是很遺憾的事。 我們來到人間,應該要修行,造更多福德與福報,如果不懂得珍惜,而自我毀滅(自殺),會立刻到地獄報到。很多人以為自殺可以解決問題,其實不然,因為他們不了解其中的嚴重性,才會犯這種大錯。 人身難得,如今我們已經擁有,同時也有聽聞佛法的機會,應該要更進一步覺醒,了解靈性歷經千百億萬年輪迴卻不得解脫的痛苦,或是自己的靈性在過去世已經修行,但還沒有圓滿成就,所以這一世又來到人間補功德,以解脫累世業力,讓身心得到真正清淨。 一個人如果還有業力,就不可能成就;如果要成就,一定要身心清淨,而且要有智慧。我們修行,一方面是讓身心清淨,一方面要從禪定中得到智慧。 智慧來自於內在的自性,我們的一切本能,比方像看得見、聽得見、能夠思考、做事情等能力,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但如果色身得到這些智慧後,卻不用來修行,不用來造福、利益眾生,反而去追求、滿足自己的需求,那就是本末倒置,終究還是要輪迴。 現在很多人都過得不錯,但也許是太好了,所以容易醉生夢死。不過也有人因為過得比較苦,認為每天為生活奔波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修行?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他不了解自己會這麼苦,就是因為福德不夠,因此才要造更多福德,換取福報,減少苦難。 由此可知修行的重要,所以那些過得不好的人,更應該來修行,讓不如意的事慢慢轉化,這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不明白修行的重要,所以不知道要修行;或是知道修行很好,可以讓身心靈得到佛菩薩保佑,但不見得會來修行,為什麼?因為這種人幾乎都生活得不錯,所以不認為修行是必須的。像這種人,菩曼仁波切說,「知道修行很好,卻不來修行的人,是最沒有智慧的。」 修行可以改變命運,除了可以度化個人,還可以普化眾生,當修行到某種階段時,就會發現自己的智慧變得更寬廣,不再像原來那種小格局。 記得有位在聯電工作的同修告訴我,他們公司曾在某方面的技術發生錯誤,老闆要找他討論,就在他前往公司的途中,忽然靈光一閃,當下明白錯誤在哪裡,到了公司後,他便向老闆報告,結果真的就是錯在那裡。如果沒有找出這個錯誤,這門技術就會失敗;但如果研究成功,技術將會提升,當然業績也會更好。這就是修行的智慧,在他尚未用意識思索前,就已經先知道錯在何處,而且這個工作並不是他所負責的項目,可是他卻可以清楚地指正。 後來老闆問他,怎麼會知道這個錯誤?他很不好意思地說,是在車上臨時想到的,然後便從學理的角度向老闆解釋。其實他大可明白地說,這是因為他在修行,忽然靈光乍現,就知道錯在哪裡,這就是相應法;當修行到某種境界時,可以針對某件事去相應,從對方反射回來的感應,即可清楚地知道一切。 佛傳印心法 妙轉大法輪 我們進入印心佛門後,從「初轉法輪」起修,因為人體有十個很重要的脈輪,如果可以讓這些脈輪運轉自如,身體就會很健康。當脈輪能夠轉動以後,接著就要讓「法輪常轉」,也就是依照一定的軌道運行,像宇宙行星一樣。此時就會發現,自己在各方面都提升很多。 真正的修行,不是用嘴巴唸,不是用眼睛看,也不是用腦筋想,這樣不是修行,而是研究學問。 所謂修行,除了要明瞭經典教義,以及在生活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所累積的經驗外,還要能夠改善經驗,進而善用經驗,如果還能更進一步地配合修行,讓兩者圓融一體,就會生出新的智慧,幫助我們入世圓滿,出世圓覺,也就是讓人生更加順利,沒有大災難,然後再依修行所得的智慧,一起圓滿。 修行如果只是看經、唸佛、持咒,是不夠的,要看自己在看經、唸佛、持咒,或是禪定以後,心有沒有改變?有沒有得到清淨?有沒有解脫業障?有沒有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能夠離相,能夠解脫業障,就可以透過禪定,進入另一度時空,一個光明的、佛菩薩的世界,而不是在人間。 我們在人間,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大腦所想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都稱為「有相」;可是「佛」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只是一個是抽象名詞,那麼到底有沒有佛?沒有看見的人說沒有,見證到的人當然說有,我也不能把佛拿出來給你看,所以要自己從修行中去見證。 我們學佛法,是要讓心變得更細膩、更柔軟、更深入,才能感受到內在自性的美好;如果愈是向外去接觸心外的事情,就愈不能如願,而且會有很多不如意。 所以能夠進入禪宗法門修行,跟師父一起修行,是一等一的福報,這種福報也許目前短期內還看不出來,但有一天,當你證道以後,就會知道自己這一生沒有白來。
從五彩斑斕的蜥蜴、壁虎,到形態各異的甲蟲、蜘蛛,再到狐獴、刺蝟等外來小型哺乳動物,近年來,「異寵」(異域/非傳統寵物)成為年輕族群追捧的新潮流。多方統計顯示,大陸已有超過1700萬名飼主涉足異寵市場,年產值接近百億元(人民幣,下同),而涉及爬行、兩棲、節肢、鳥類等品種的交易仍在快速增長。然而,在熱度持續攀升的同時,相關行業監管、公共安全及生態風險問題也逐漸浮現。 《北京日報》表示,與經過長期馴化、檢疫體系成熟的犬貓不同,許多異寵雖標榜人工繁育,但市場需求多元化之下,部分商家仍非法走私稀有品種,可能夾帶未知病原體、細菌與寄生蟲,對生物安全造成壓力。 此外,部分飼主因獵奇心理飼養具毒性或攻擊性的物種,如蠍子、蜈蚣、毒蜥等。一旦管理不善逃逸,恐對周邊居民造成直接威脅。更常見的,是因飼主缺乏專業知識導致無法提供適宜環境,進而棄養。外來入侵物種典型案例「巴西龜」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前車之鑑。 專家指出,外來物種一旦失控,將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式」的生態連鎖反應,並非危言聳聽。 央視網採訪河南商丘一處陸龜養殖基地,看到來自世界多地的數十隻陸龜在暖房內活動。基地負責人韓楚表示,因看好市場潛力,他與家人投入陸龜養殖。韓楚:「這是蘇卡達陸龜,也叫非洲象龜,是世界第三大陸龜」。 部分品種如豹紋陸龜,由於觀賞性高,花紋獨特,市場價格可達兩三萬元,仍有不少買家願意購買。商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指出,隨著情感陪伴需求上升,特別是青年族群,異寵成為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豹紋陸龜已被納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飼養與買賣需取得相關許可,否則即屬違法。 目前大陸異寵領域仍存在明顯監管斷層,哪些品種可合法飼養、交易?哪些需禁止或限制?缺乏明確名錄。市場誰來審核、如何登記、如何追蹤來源,均缺統一規範。棄養、違法繁育、非法交易等違規行為缺乏有效處罰機制。目前監管多依賴園林、城管、公安等多部門不定期檢查花鳥市場,但難以覆蓋龐大的線上交易與快遞運輸環節。 異寵交易高度依賴網路社群、直播、電商平台,並透過快遞運送活體動物。專家指出,若要整治市場亂象,先從交易端著手尤為關鍵。 「用理性的寵愛,取代盲目的獵奇。」面對新興「牠經濟」的多元需求,專家提醒,任何外來物種的飼養都需以科學、法律與尊重生命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享受養寵的樂趣,也避免生態與公共安全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