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川普政府高達30%的關稅,歐盟並未如期於14日實施先前公布的報復性關稅,這讓中共想「聯歐抗美」的戰略盤算落空。 面對川普政府高達30%的關稅,最錯諤的當然是歐盟,而歐盟未按原先宣示的於7月14日實施報復性關稅,最錯諤的當屬大陸;陸媒第一時間報導此一新聞,如央視於12日22時13分發的第一則新聞是:「歐盟稱美徵收30%關稅損害雙方利益 將繼續努力達成協議」,後續報導則突出「民間主張強硬應對,應實施報復措施」;「第一財經」標題是:「歐盟暫緩反制,民眾呼籲:就得硬剛!」。 美歐關稅戰的新聞上周六、周日在大陸持續發酵,「觀察者網」點出:「歐盟嘴上強硬,則打算在關稅上對美國讓步」,像川普1月就任美國總統頻繁對歐盟發出關稅威脅,歐盟則多次強硬回應,4月初,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還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誓言實施「強有力的報復」,包括打擊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等服務業出口,同時歐盟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美國談判。 「觀察者網」指出,不過,歐盟「放狠話」的同時,陸續有媒體報導,歐盟準備在關稅問題上對美國讓步,例如,3月底彭博報導,歐盟委員會正在擬定一份對美關稅協議清單,列出可妥協的談判領域,其中包括降低對美關稅、承諾與美國相互投資,以及放寬針對美企的法規和標準。 日前,彭博又報導,歐盟正尋求儘快與美國敲定一項初步貿易協定,以鎖定10%的關稅稅率,並為後續的永久性協定鋪路;歐盟消息人士向告訴路透,歐盟可能會對飛機及其零部件、部分醫療設備和烈酒徵收10%的「最低基準關稅」做出有限讓步。 歐盟對美最關鍵的讓步就是沒在7月14日的最後期間實施報復性關稅。 為了聯合歐盟共同對抗美國關稅,大陸在與歐盟的關稅談判中主動做出讓步,大陸商務部4日公布歐盟進口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結果,並對34家提出價格承諾的酒商免加徵反傾銷稅;與此同時,中歐電動汽車談判,歐方尚未接受大陸車廠做出的價格承諾。 對於中方的主動讓步,歐洲議會11日卻以以523票贊成、75票反對的壓倒性結果通過「稀土決議」,要求中國在30天內取消出口管制措施,否則「中歐貿易將難以為繼」。中國駐歐盟使團則回應,稀土管控是中國的主權權利,歐盟的決議不過是一場政治操弄。 歐盟消息人士6月18日還透過英國《金融時報》放話,由於在多項貿易談判上缺乏進展,歐盟拒絕與中國在領導人峰會前,進行歐中經貿高層對話。 而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今年的中歐峰會將於7月24至25日分別在北京和安徽舉行,按慣例,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ónio Costa)應該訪問大陸。
即時
大陸14日宣布,開放外國媒體和港澳台媒體記者網上申請採訪北京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報名時間是7月15日至7月29日止。這也預告大陸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大陸宣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將在北京隆重舉行,活動歡迎境內外記者採訪;為方便外國媒體記者和港澳台媒體記者提交採訪申請,將開通記者報名註冊系統(http://kzjn80reg.zgjx.cn),歡迎外國媒體記者和港澳臺媒體記者通過該系統提交報名註冊申請。採訪報名註冊申請受理時間自2025年7月15日起,至2025年7月29日止。」 為方便於境內外記者採訪,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期間將在北京設立新聞中心;新聞中心負責接待採訪紀念活動的境內外記者,組織新聞發佈會和記者招待會,聯繫安排境內外記者採訪活動,開設新聞中心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技術為記者採訪報導提供必要的資訊服務和技術保障。 大陸方面之前已經宣布,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當天,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儀式。
肺癌連續21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榜首,有人會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釐清病因。但醫師提醒,若本身健康、無肺癌家族史,或長期吸菸習慣,無須主動做CT檢查。即使檢查發現微小肺結節,大多屬於良性,不必急於開刀,建議定期追蹤觀察。 LDCT是一種用於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方式,可以有效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並評估其良惡性,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肺癌。 衛生福利部統計,去年全台超過55萬人接受LDCT檢查,當中2萬8258人發現肺部結節或腫瘤,有1萬375人進一步接受手術。有78%確診為肺癌,22%為良性腫瘤,引發醫界、民眾對此的關注。 一名胸腔科醫師指出,LDCT能偵測直徑僅0.3公分的病灶,但臨床經驗顯示,九成以上的肺結節為良性組織,不建議僅根據一次檢查結果即安排手術。特別是部分小型「毛玻璃樣結節」沒有實性組織、邊緣清楚,屬於低風險病灶,可透過定期影像追蹤,不需立即處置。 部分民眾因健檢檢查發現異常,便急於手術,結果術後發現為良性病灶,反而承受身體創傷,甚至可能出現慢性胸痛、呼吸功能下降等後遺症。醫師提醒,若非高風險族群,無需將LDCT納入例行健檢,以免陷入「過度醫療」。 一名吳姓民眾表示,他曾因經常吐痰與咳嗽,家人安排加做CT,但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當時醫師就告訴他,「這類檢查一旦留有紀錄,未來若申請保險理賠,可能會成為爭議點,應多加留意」。 目前,健保署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LDCT,包括重度吸菸者與具家族史者,每兩年一次。不過,醫師也建議,公費篩檢之外的檢查應審慎行之,並由胸腔科醫師專業判讀與評估是否需要處置。
颱風丹娜絲重創中南部,其中台南停電災情嚴重,也有居民屋頂遭颱風破壞,南下勘災的總統賴清德面對災民說明屋頂待補的受災情況時,竟稱「要自己爬啦!」;另台南居民也當場向賴清德抱怨沒水沒電沒網路,結果賴清德當場說:「郭國文(民進黨立委)可以啊」,而消防署長蕭煥章也說,自己的手機有訊號。對話曝光後引發網友瞠目結舌,「在搞笑嗎?」。 根據媒體報導,賴清德近日在台南勘災時,當地民眾向賴清德陳情表示,「沒水、沒電、沒網路的一大堆,3間電信公司,如果可以有基地台來,3小時也好、4小時也好,一些老人家如果有病痛也能夠聯絡。」賴清德指示消防署長蕭煥章說明情況,蕭煥章表示,總統關心通訊問題,這次調了19台通訊車到台南,「我剛剛手機可以通、中華電信會通」。 民眾隨即表示,「沒有,我的不通,遠傳、台哥大沒有,沒水沒電網路都沒有」。這時賴清德表示,「這位大哥等一下,郭國文的可以啊。」另一民眾聽聞後,也表示:「報告總統,只有中華電信有,台哥大、遠傳沒有」。 上述對話曝光後,網友紛紛感到傻眼,表示「哇,他是怕沒十講我們很無聊,天天在搞笑嗎?」、「何不食肉糜+1」、「行動基地台跟著總統走 總統離開 就沒網路了」、「第一天認識賴缺德?」、「美國金孫的阿公就是不一樣」、「找王義川啊 中華電信他很熟」、「嗆災民的總統 毫無廉恥」、「這就是台南人當初自己要死挺到底的神」。 除了上述事件,台南市長黃偉哲13日到七股西寮里,關心善後狀況,一名受災戶周小姐在陳情時,遭攔下不讓說話,周小姐淚訴,難道「連問問題的資格都沒有?」災民說,前兩天,賴清德來會勘時,陳情也一樣被打斷。 此外,對於台南因風災產生大量廢棄物,急需清潔人力,民進黨立委林俊憲13日表示,他已向總統賴清德建議,國軍忙於演習,可組織替代役進行救災,而當天賴清德便指示內政部開始規劃人力,預計明日(14日)起投入南部災區支援。但網友也批,「笑死被罵才願意派人」、「不就是沒有規劃 罵了才在凹」、「現在才想到要救災? 台電跟慈濟都快處理完了」、「看到民眾黨動員會怕了齁」、「一個禮拜過去了 真有效率」。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過去因弘法因緣,曾數度往訪日本,發現日本人有一股潛在的力量,這股力量是全國性的,包括他們的守法精神,有條有理的秩序,以及工作效率等。也許他們這種特性與富士山有關,因為富士山的樹木都是松樹,是修行的好地方,不像台灣的山都是一些雜木生長。 在台灣,人們的生活步調緊湊,充滿了競爭,心都非常浮躁;可是日本人的生活比我們還緊張,但他們在各方面的表現卻很有秩序,人民都很守紀律,即使趕時間,開車也是不慌不忙的,幾乎沒有人超車,而且日本的地下鐵系統很完備,到處都有停車場。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政府在這方面是經過妥善設計與規劃的。 回頭看看台灣,在交通方面,以我們的實力,應該可以做到像東京地下鐵一樣的交通系統。再看看政治,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局勢,老百姓才能過安定的日子,如果政治不穩定,一切就亂了。尤其身為一個政治家,更應該有遠大的眼光,除了觀察世界的政治潮流,也要照顧人民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所以政府在這些方面都要做好規劃,才能為民謀福。 當然台灣的政治問題比較複雜,再加上外交處境艱難,所以做為台灣的領導人是很辛苦的。但是從事政治的人,還有台灣所有的人民,應該要團結同心,才能再創過去的經濟奇蹟,並發揚光大。 然而,這必須要以精神文化為基礎,如果沒有精神文化,很容易就會忘記過去的辛苦成就。精神文化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格,如果每個人的精神文化素養都提升了,這個社會一定很有秩序,也會很進步。 心量無限大 轉動小宇宙 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就是一種精神文化,因為祂是超越人心的,所以修印心佛法的人,心量會無限大。一個人如果心量大,就不會有執著。可是一般人常因外在環境的種種壓力,使得心量不夠寬大,於是便犯了執著的毛病。 身為一名禪行者,不應被外界環境的干擾所左右,要樹立自己超然的精神文化,以禪的精神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我們修行,不僅是要改變自己,也要改變別人,哪怕只能改變一個人,也要盡力去做。因為,如果這個社會能有更多人修行,淨化的力量就會更大,而這正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們要扮演「播種者」的角色,要把印心佛法的精神弘揚出去,希望這些撒出去的種子,都能夠開花、結果。 如何才能開花、結果?就是要清淨,包括觀念與思想都要很純淨,不要有汙染。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汙染,除了生活上的空氣汙染、水源汙染、飲食汙染以外,其實最可怕的是意識汙染。 意識汙染是一種偏差的觀念,也就是執著,它是因為內心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修行人如果不能排除意識上的汙染,很難有所成就。 在我們短短幾十年的人生當中,有人過得很平凡,有人過得很有意義,但也有人過得很坎坷;造成這些差別的最大原因,就是「意識」,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業障。 比方像禪定,可能一段時間坐得很好,但忽然又坐不好;又好比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早上想的與下午想的不一樣;這是因為人的意識會隨時空而改變,不管是內在意識、外在意識,還是潛在意識。 潛在意識是過去世意識的累積,從無始劫開始,一層一層地包覆在我們的自性之上,障蔽了祂原有的光芒;所以修行就是要回復到自性原本的光明。但修行要懂得抓住重點,不是盲目地修。什麼重點呢?就是精神的突破。 學過物理、化學的人都知道,兩個不同的物質如果發生物理變化,再怎麼變,還是會保有它原來的特性。但如果是起化學變化,就會變成另一種物質;這種化學變化就是精神的變化。 以人來講,如果意識本來就容易想入非非的人,再加入另一種不同的意識,就會發生化學變化,而且變化多端,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異於常人,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這就是精神的化學變化,它的力量非常大。 入世修圓滿 活用精神力 一切宇宙的現象都有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綜合變化;一般說來,「精神」的力量都隱藏在「物質」裡面,所以物質如果沒了精神,就不能顯出活力,而一個物質如果顯現不出精神,就沒有生命力,就是一個死的東西。 人也一樣,一個人有了精神,就會蹦蹦跳跳地,會講話、會活動;但如果沒有了精神,甚至連知覺都離開身體了,怎麼還會有生命力呢?可見「精神」是隱藏在身體裡面的。 由此可知,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精神」左右「物質」,所以我們要成就,就要抓住「精神」,然後再改變「物質(生理)」。也就是說,如果在心理上有所執著,或是有什麼不圓滿的缺陷,先要想辦法用精神力量去超越它、克服它。 像那些參加運動會或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就是靠精神力量來支撐的,所以當他們一到終點,精神鬆懈以後,立刻就累得倒下來了。 在人間,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人事物,所以在精神方面一定要超越,不要被物質奴役。也就是要懂得以精神來運用物質,而不是被物質所用。 如果發現自己精神出了問題,要立刻找出原因,如果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就要去看醫生;如果是精神方面的問題,那就比較複雜了,因為累世的意識障礙,光靠自己的修行是無法突破的,必須要接到一位證道明師的力量(這是一種精神力量),才能夠超越。 其實修行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方法,其目的是讓自己的身心成為純真、至善、完美的宇宙體,在這個真善美的宇宙體中,你會大放光明。 一個人如果走在黑暗、沒有燈光的路上,一定會很害怕。同樣地,我們的自性如果沒有佛光來照亮,在黑暗中,祂也是很不安的;可惜很多修行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知道誦經、唸佛,卻不懂得用禪修的精神力量來照亮內在。 因此,如果能夠在禪定中做到精神統一,就能感受到自性所散發出來的訊息,因為「定」、「慧」是一體的,從禪定中自然會生出智慧,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所以有空要多禪定,然後從禪定中,以精神力去超越。
新加坡歌手林俊傑2024年11月起舉辦「JJ20 FINAL LAP」世界巡迴演唱,13日邁入尾聲,在最後一場北京鳥巢演唱會上,林俊傑突坦言,去年4月被診斷出心臟出了問題,至今仍需靠藥物控制,「這個消息真的讓我震住,我還能唱多久?」。林俊傑經紀公司對此回應,巡演結束就會安排更多休息的時間好好養身體。 林俊傑昨日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坦言,去年4月,自己被診斷心臟出了問題,每天要靠藥物維持,當下相當震驚,「這個消息真的讓我震住,從來沒有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那一刻我第一次覺得,生命的沙漏加速著,我還能唱多久,這個問號, 突然變得好真實。」 即便健康亮紅燈,林俊傑仍正面表示,「就算心跳亂了節奏,我還是會繼續努力。」他說,100多場的巡迴演唱會,歌迷從世界各地而來,「我想自己的努力、團隊的辛苦,我們想呈現的一切,對得起你們」,但他表示做得再好也是有批評聲,但他選擇一笑置之,而他該做的、正在做的,會繼續努力,全場都為他打氣加油。 林俊傑以感恩的心對支持他的朋友、粉絲說:「這一路我們一起哭過、笑過,一起成長,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你們永遠會是我最親音樂裡的家人,我愛你們,還有我的家人、戰友們、同事們、兄弟們,謝謝你們陪我撐過低谷、越過山峰,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相信我、撐住我,這份情,我,林俊傑,一輩子都記得。」 相關消息曝光後,林俊傑也隨即登上微博熱搜,粉絲們也紛紛不捨表示,「哥哥一定要好好的」「你一定要唱到一百歲」、「好好休息、積極治療,我們等你回來繼續一起合唱!林距離永遠等你」、「別無所求,一定要健康」。 消息曝光後,掀起大批粉絲擔憂,林俊傑經紀公司也做出回應:「謝謝大家的關心!一直有在定期給醫生檢查,巡演結束就會安排更多休息的時間,把手邊的工作完成就可以好好養身體。」 慶祝出道20周年,林俊傑於2022年11月起展開「JJ20世界巡迴演唱會」,歷時2年於2024年11月收官,在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40個城市共舉辦77場,累計260萬觀眾。2024年11月7日,林俊傑通過社交平台宣布,將啟動「JJ20 FINAL LAP世界巡迴演唱會」,率先公布15個巡演城市,首站於新加坡起跑,還首次到波士頓、舊金山、首爾等城市開唱,並在昨日於北京完美收官,共計45座城市、巡演103場。
今天(14日)水氣增多,北方海面低壓帶較接近台灣,清晨至上午中部以北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東半部地區多雲到晴,午後東北部、中南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戶外活動請留意天氣變化。 溫度方面,各地高溫約攝氏32至34度,沒下雨時仍較悶熱,花東縱谷及彰化地區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夜晚清晨低溫約25至28度。離島天氣部分,澎湖多雲時陰,氣溫27至31度;金門多雲短暫陣雨,氣溫28至32度;馬祖多雲時陰短暫陣雨或雷雨,氣溫27至30度。 受到西南風沉降影響,天氣高溫炎熱,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彰化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攝氏36度高溫的機率;花蓮縣、台東縣為「黃色燈號」,有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 周二、三(15、16日)受西南風影響,中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地區、各地山區有較大雨勢;周四(17日)水氣減少,各地降雨機率偏低,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 西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蘭嶼、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鄰近海域風浪稍大,海邊活動及航行作業船隻請注意安全。 今年第5號颱風百合(國際命名「NARI」)位於台北東北東方,向北北西轉北進行,朝日本東方海面前進,對台灣無影響。氣象署指出,本周後半一直到下周在菲律賓附近海面都是適合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本周末季風低壓內可能會整合成熱帶性低氣壓,若發展速度快也不排除可能增強為颱風,若成颱將會是今年第7號颱風「薇帕」(國際命名「Wipha」)。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環境風場為西南風,擴散條件普通,西半部污染物稍易累積;竹苗、雲嘉南、宜蘭、花東空品區及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中部、高屏空品區及馬祖、金門為「普通」等級。
第十屆海峽兩岸(福建)青年英式橄欖球交流賽昨(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舉行,台北巨人、台灣無惑等台灣球隊受邀參賽。同時,2025年全國觸式橄欖球分區賽(福州站)也在同一時間舉辦。吸引超過60支隊伍及1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創下兩岸橄欖球交流賽史上最多的參與人數。 此項賽事形式多樣,涵蓋撞式、觸式及腰旗等多種規則,參賽年齡範圍從5歲到75歲,設立了幼兒、小學、中學及成年等多個組別,吸引超過60支隊伍及1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創下兩岸橄欖球交流賽史上最多的參與人數。 在開幕式上,福建省橄欖球協會特別頒發了「十年夥伴」紀念牌給台北巨人隊及福州虎揪隊等合作方,並授予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省橄欖球兩岸融合推廣訓練基地」稱號。該學院於2024年聘請了台灣教練康永明擔任橄欖球教練,成為福州市首家聘請台灣橄欖球教練的高校,為台灣青年就業創業開啟了新局面。 經過一天的激烈比賽,台灣聯隊贏得了男子15人制撞式比賽的冠軍。在觸式橄欖球分區賽(福州站)中,上海獅王隊獲得高中混合組觸式比賽冠軍,而台北巨人橄欖球俱樂部則贏得成人混合組觸式比賽的冠軍。 福建省橄欖球協會會長吳露生表示,橄欖球運動在兩岸蓬勃發展。自2015年以來,海峽兩岸青年英式橄欖球交流賽已持續舉辦十年,吸引了超過5000名兩岸青少年參與,成為兩岸交流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橄欖球賽事。 中華台北橄欖球協會代表指出,本屆賽事正值十週年,見證了橄欖球賽事的成長與發展,大幅提升了兩岸的運動水平。他們期望未來能加強與大陸各協會及球隊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訓練與分享經驗,讓橄欖球這項充滿活力的運動成為促進兩岸關係和諧發展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