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即時

婉拒中華隊打經典賽 響尾蛇台美混血「卡仔」正式加入美國隊

第六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將在明年3月開打,曾婉拒加入中華隊的響尾蛇台美混血球星「卡仔」卡洛爾(Corbin Carroll),今天正式宣布加入美國隊;另外,小熊明星外野手「PCA」阿姆斯壯也確定參戰。 14日大聯盟舉辦年度頒獎典禮,進行到一半時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美國隊總經理希爾(Michael Hill)和總教練戴羅沙(Mark DeRosa)驚喜現身舞台,並宣布美國隊再添2兵,台美混血卡洛爾和小熊外野手克羅-阿姆斯壯(Pete Crow-Armstrong)確定參戰。 卡洛爾生涯第2度入選明星賽,出賽143場,打擊三圍.259/.343/.541,攻擊指數0.883,敲出31轟、84分打點,另有17支三壘安打為大聯盟之最。 From red and teal to red, white, and blue 🇺🇸 Corbin Carroll will represent @USABaseball at the World Baseball Classic! pic.twitter.com/NBCGIE5DCf Arizona Diamondbacks (@Dbacks) November 14, 2025 中職會長蔡其昌今年7月曾赴美拜訪卡洛爾,不過卡洛爾表明自己期待為美國出征經典賽,婉拒中華隊邀請。 至於美國隊另一外野好手阿姆斯壯,今年上半季狀況火燙,一度與隊友塔克(Kyle Tucker)和道奇日本巨星大谷翔平被納入國聯MVP討論之中,也入選生涯首次明星賽,但之後陷入低潮。儘管如此,「PCA」整年出賽157場,打擊三圍.247/.287/.481,攻擊指數0.768,累積31轟、95分打點,表現十分優異。 本屆美國隊將由洋基隊長「法官」賈吉(Aaron Judge)領銜,在卡洛爾與阿姆斯壯宣布加入後,美國隊三大外野巨星正式到齊。而已經確定參加經典賽美國隊的,還包括水手重砲鐵捕羅里(Cal Raleigh)、皇家明星游擊手小惠特(Bobby Witt Jr.)與海盜塞揚王牌史基斯(Paul Skenes)。

大谷翔平、山本由伸、佐佐木朗希參加經典賽?道奇總教練不同意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將在明年3月登場,道奇隊3位日本好手大谷翔平、山本由伸、佐佐木朗希是否參加,成為日本隊衛冕的重要關鍵,道奇隊總教練羅伯茲(Dave Roberts)坦言,「我個人不希望他們參加,希望他們可以好好休息,把重點放在2026年賽季」,不過羅伯茲還是會尊重球員想法,如果他們想要參加會全力支持。 大谷翔平完成3連霸、大聯盟生涯第4度獲年度MVP後,在接受全美棒球記者協會(BBWAA)採訪,被問到明年3月舉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做出回應。 上屆大谷翔平參加WBC,並跟日本隊奪冠,至於這屆是否參加?他僅簡單表示:「現在還沒有透過球團,或者說還沒有在個人之間進行任何交流,正在等待球團那邊關於會怎麼做的通知,我想大家現在都還是在那個階段吧,接下來的事情應該會逐步決定下來」。 除大谷翔平,道奇還有山本由伸、佐佐木朗希共3位日籍球員,他們是否會參加經典賽,總經理Brandon Gomes在先前以相當謹慎的說法表示「還沒有談過」。 羅伯茲在日本節目《早安羅伯茲》中,被問到關於陣中3位日本球員是否會參加經典賽,他表示WBC對於球員與各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賽事,「是否要參加應該由球員自己決定,如果他們選擇參賽,我們會全力支持」,不過羅伯茲也自曝內心真實想法「如果是我個人的意見,我希望他們不要參加經典賽」。 羅伯茲指出「山本由伸今年已經投了很多局,佐佐木朗希則是剛傷癒復出,大谷翔平在傷癒復出後也投了大量局數,為了讓他們保持健康,希望他們可以好好休息,專心在2026年賽季」,道奇隊下個球季將挑戰三連冠,羅伯茲理解經典賽是很重要的賽事,不過站在個人以及球團的立場「不讓他們參賽才是最好的選擇」,稍早大谷翔平獲得國聯年度MVP受訪時表示,仍在等球團通知是否參加經典賽。

神舟21號返回艙著陸 陸3太空人平安返家 204天任務創新紀錄

中國大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14日)宣布,神舟二十一號(神21)載人太空船返回艙於北京時間11月14日16時40分,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隨後,救援與醫監團隊確認神舟20號(神20)3名太空人陳冬、陳中瑞與王杰身體狀況良好,象徵任務順利完成。 返回艙精準著陸 搜救隊即刻進場 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14時49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下達返回指令後,神21軌道舱與返回艙分離,並啟動返回制動程序。返回艙隨後成功脫離推進舱,在既定區域平穩著陸。搜救分隊在著陸後迅速抵達現場,展開開艙與醫學檢查作業。三名太空人出艙後均能與地面人員互動,精神良好。 神20乘組自進駐太空站以來,共在軌駐留204天,刷新中國大陸航天史上「單個乘組最長在軌時間」紀錄。期間共完成4次出艙任務、多次貨物艙物資轉運、微重力基礎物理、航天材料科學、太空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等多項科研實(試)驗。 中國大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神20任務對太空站營運、長期駐留驗證與地面科研配合均具關鍵意義。 陳冬:太空路不平坦 充滿困難與挑戰 《人民日報》報導,神20指令長陳冬在出艙後向媒體表示,此次任務歷經諸多挑戰,但「非常自豪能圓滿完成任務」。 陳冬說:「乘坐神舟二十一號飛船回家,心裡很踏實。人類探索太空的路並不平坦,充滿困難與挑戰,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走這條路。」他並感謝所有為返航保駕護航的科研與搜救團隊:「我們回來了!我為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 中國大陸自2022年完成太空站「T 字構型」組建後,神舟載人航天任務已進入輪換常態化,平均半年即有新乘組上、下行。神20、神21的交會,屬於太空站營運後的標準輪換模式。官方預期,未來仍將持續以一年兩次的節奏完成太空人輪替,並安排更多科學研究任務。

自來水飆6000度揭台中嬤孤獨死 白骨兩月無人知 沈政男批:別指望官員解決

台中市北屯區驚傳一起震撼社會的孤獨死事件。82歲曾姓獨居老婦倒臥家中長達2至3個月,遺體腐敗至僅剩白骨,竟無人發現。事件直到自來水公司注意到該戶2個月內用水量暴增至6000度,懷疑家戶可能未關水或住戶發生異狀,主動通報警方,才曝光這起極端案例。 破門發現白骨 老婦家水龍頭持續流水 警方於昨(13)日下午1時26分接獲報案,緊急聯繫當地里長與社工前往關心。破門後,老婦遺體已白骨化,廚房及浴室水龍頭仍持續滴流。警方勘查現場,門窗完好、無打鬥痕跡、財物無失竊,初步排除外力介入,死因仍待檢察官相驗。 警方通知死者女兒到場製作筆錄,女兒坦承母女「已半年未聯絡」,對死因無意見。鄰居表示,老婦平日作息規律,偶爾夜間外出撿拾資源回收或至宮廟活動,但近2至3個月未再見人影。由於住家未散發異味,鄰里未警覺有異,錯過及早通報時機。 沈政男:孤獨死已成台灣社會現實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孤獨死過去多出現在日本,近年台灣也開始出現,且案例逐漸增多。他批評,台灣對獨居老人的掌握與關注嚴重不足:官方列冊獨居老人約5萬人,但專家估計可能高達70萬,內政部資料甚至顯示可能接近100萬人。「連有多少獨居老人都不知道,又怎能真正關心?」沈政男直言,「台灣在這題上是不及格的。」 沈政男分析,孤獨死不僅是個人孤單,也反映社會系統與鄰里關係的結構性問題。比如鄰里互動減少,僅剩對噪音、車位、菸味的抱怨;住透天或公寓,居民往來極少,陌生感增加;社區中少一次出現的老年人,大家通常只動動手指猜「是不是過世了」,卻不會實際關心。他形容:「這社會已進入彼此『遺世而無感』的時代。」 水費暴衝成唯一警訊 警示公共系統盲點 沈政男表示,在此事件中,若水龍頭未關,一天可能流掉10到20度水。但這起個案推算一天竟可能流掉近100度,顯示大量水資源外洩仍無人察覺,也成為唯一警訊。 沈政男警告,「孤獨死將是你我終將面對的問題。未來被自來水公司通知的,很可能就是你或你認識的人。」他強調,孤獨死現象不僅限於老年人,年輕族群也逐漸增加,尤其是長期獨居、社交疏離者。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 孤獨死潮恐全面爆發 官方統計每年台北市約有100人孤獨死,但實際數字不明;相比之下,日本每年約有7萬人孤獨死。台灣即將跨入超高齡社會,專家警告,孤獨死問題可能快速擴大,成為「黑數海嘯」。 沈政男呼籲社會,面對孤獨死問題,不應單純依靠政府或官員,而應從鄰里互動、社區關懷開始,及早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

坤達、陳柏霖、修杰楷閃兵遭求刑2年8月!新北檢曝主因

新北地檢署擴大偵辦搜索閃兵案,今(14)日偵結起訴12人,依《妨害兵役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主嫌陳志明,以及修杰楷、陳柏霖、謝坤達、張書偉、小杰(本名:廖允杰)等人,5名藝人求刑2年8月。而坤達昨日才傳出確定要回歸節目《綜藝玩很大》,面對被起訴,經紀人回應:「深切反省,一切配合司法。」新北檢也表示,5人為公眾人物享有高度媒體關注與名聲所帶來的社會紅利,卻蓄意規避兵役,嚴重背離社會對公眾人物之期待與公民應盡責任。 藝人王大陸今年2月間爆出找閃兵集團協助偽造體位逃避兵役,檢警分別於5月、10月展開第二波、第三波搜索行動,包括陳零九、威廉、陳大天、陳柏霖、修杰楷、Energy坤達以及書偉等知名藝人均被拘提到案。而唐振剛、薛仕凌、阿達擔心東窗事發,則主動赴新北地檢署自首。 「閃兵一班」王大陸、陳零九、威廉、陳大天、Teddy陳向熙、阿虎、陳信維、大根、李銓等9人已先行起訴;上周新北地院開庭,除王大陸尚未開庭,另8人全部認罪,求取法官輕判或緩刑,但檢方不同意。 新北地檢署今日偵結起訴「閃兵二班」修杰楷、陳柏霖、Energy書偉和坤達、棒棒堂小杰等12人,依涉犯《妨害兵役治罪條例》第3條第4款役齡男子以不法方式變更體位避免徵兵及《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等罪嫌,依法提起公訴。另5名為役男袁偉賓、劉勁、李宗翰、古子易、徐瑋聰,及2名相關同夥陳志明、李名宸。 新北檢指出,兵役制度是維繫社會安定、國家安全之基石,以不法方法逃避兵役將破壞兵役制度公平性,嚴重影響整體防衛體系正常運作,主嫌陳志明利用制度漏洞指示役男憋氣影響血壓檢測或安排槍手代檢,偽造不實檢測結果,並吸收共犯參與,使為數眾多役男規避服兵役義務,犯罪情節重大等情,建請法院從重量處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 新北檢表示,修杰楷、陳柏霖、謝坤達、張書偉、廖允杰等5人為公眾人物,享有高度媒體關注與名聲所帶來的社會紅利,對青年世代具有相當影響力與示範作用,竟仍蓄意規避兵役,嚴重背離社會對公眾人物之期待與公民應盡責任,另考量法定役期均為1年10月,建請法院量處有期徒刑2年8月。 Energy坤達、書偉今日被起訴,唱片公司「相信音樂」回應:「全力配合司法調查。」而公司也宣布暫停所有團體性公開演出活動至明年6月30日,唯有2026年1月台北小巨蛋演唱會保留。公司今日最新回應:「演唱會目前照原定規劃進行,後續如有變動將第一時間公告。」

2028洛杉磯奧運賽程公布 首日女子百公尺決賽超刺激

2028年洛杉磯奧運賽事部分賽程今天由主辦單位公布,亮點包括首日女子100公尺決賽以及「超級星期六」賽事。 法新社報導,LA28主辦單位比往年更早公布詳細賽程。奧運將在7月14日舉行開幕典禮,7月30日閉幕。這將是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共有1萬1200名選手參與51個運動項目,比賽分布於49座場館。所有團體項目,在本屆賽事首次實現女子隊伍數量等同或多於男子隊伍,女性選手展總參賽人數的50.5%。在首日7月15日,將舉行史上最多女子項目的決賽,包括女子鐵人三項,更聚焦於女子100公尺決賽。 LA28運動總監佛格森(Shana Ferguson)表示:「我們希望這屆奧運有個震撼的開始,要在第一天就展現全球速度最快的女性選手」這也意味著,女子選手需在同一天跑三場100公尺比賽。 世界田徑錦標賽及奧運獎牌得主李察遜(ShaCarri Richardson)表示:「田徑正迎來屬於自己的時刻,邁向LA28的過程將注定非凡,特別是女子短跑項目。」這位去年在巴黎奧運拿下女子4x100公尺接力金牌、100公尺銀牌的美國選手補充:「天賦、能量、競爭都將閃耀全場,只要看看洛杉磯奧運開賽首日就明白了」。 Womens 100m to kick-start @LA28 with athletics to cover entire Games period. Press release 🔗 https://t.co/gR3ZTRfmlh pic.twitter.com/vjTpRhfWpy World Athletics (@WorldAthletics) November 12, 2025 主辦單位將游泳和田徑比賽順序與傳統安排對調,讓開幕典禮場地SoFi體育場(SoFi Stadium)也能於第二周承辦游泳賽事。因此,田徑賽事將於奧運第一周進行,游泳則在第二周登場。 7月29日的「超級星期六」將在23項運動舉行26個決賽,當天將舉行15場團體金牌及銅牌爭奪賽,以及15個個人運動的決賽。 當天將產生包括田徑、籃球、沙灘排球、拳擊、板球、高爾夫、足球、游泳和網球等多個項目的奧運冠軍。游泳的最後一個奧運冠軍則會在閉幕典禮前揭曉。 馬拉松賽事則安排於最後一個周末,女子馬拉松在7月29日,男子馬拉松則於7月30日舉行。 主辦方也納入天氣考量,部分賽事移至夜間舉行,以提供更涼爽的環境,像是聖安妮塔公園(Santa Anita Park)馬場的馬術比賽。 棒球和壘球將重返奧運賽程。棒球比賽地點將在洛杉磯道奇隊主場道奇體育場,獎牌戰訂於7月19日舉行。棒球賽將於7月13日、也就是開幕典禮前一天開打,這項新安排讓美國職棒大聯盟選手有機會出戰奧運。 闊別奧運超過一世紀的板球將回歸,女子決賽在7月20日,男子決賽訂於7月29日舉行。1908年倫敦奧運曾列為正式項目,之後成為示範賽的袋棍球(Lacrosse,又譯長曲棍球),這次也將回歸,男、女決賽都排在7月29日。 洛杉磯奧運還將於7月15日首度引進腰旗美式足球(Flag football)及壁球。至於奧運足球賽將於全美各地舉行,洛杉磯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細節則將另行公布。洛杉磯奧運門票登記將於明年一月。

從「永不再見」到一生奉獻!環保運動先驅林俊義辭世 享壽87歲

台灣環境保護運動的重要推手、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林俊義,昨(13)日傳出辭世消息,享壽87歲。他生前被環團稱為「反核教父」,從文學跨入生物科學,再從街頭走進政府部門,一生跨越學界、社運與公職,被視為台灣環境意識萌芽時期的核心人物。 林俊義1938年出生於台北,早年主修語文,就讀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並於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研究所肄業。他生前曾經回憶,自己在當年登船赴美深造時,因不滿當時政治與社會氛圍,曾在基隆港邊望著台灣說出「永不再見」的玩笑話;然而返台後,他卻將大半生奉獻給這片土地,成為台灣生態保護的重要推手。 赴美後,他改攻自然科學,在印第安納大學取得生物學碩士與博士。學界人士指出,這段跨領域背景成為林俊義看待環境議題的關鍵基礎:用語文理解社會,用科學分析污染與生態衝擊。林俊義自1975年起於東海大學生物系任教25年,強調「學生必須自己思考」,不少受教者回憶,林俊義重視的是「判斷力」,而非單純的知識背誦。 林俊義在回台後即投入反核、反污染與生態保育等運動,成為台灣環保社運的起步人物之一。當時環境議題尚未成為主流,他卻以科學論證、田野調查與公共演講參與社會討論,被民間視為台灣反核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也為環保團體培育多名年輕世代。 他在1989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立法委員,1991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開始直接接觸公共政策。1995年,他受任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局長,推動垃圾減量、空污管控與稽查制度,是他從倡議者轉向行政者的重要階段。 2000年政黨輪替後,林俊義成為陳水扁政府的首位民進黨籍環保署長。任內面對核能政策爭議、廢棄物處理等挑戰,他推動「事業廢棄物管制與清理方案」,並促成「事業廢棄物管制中心」成立,以加強稽查與監測。 然而,從社運者到官員的角色轉換並非沒有壓力。一次在墾丁龍坑處理貨輪漏油事件時,他遭抗議群眾推擠、跌坐在地,引發社會關注環境衝突的複雜性。即使如此,他仍持續強調「環保政策不能只靠口號」,應以科學與制度作為支撐。 卸任後,林俊義持續參與國際永續議題與公共討論,關注氣候變遷、教育改革與國際環保合作。他的學生回憶,林俊義在晚年仍不時回到東海校園,談及台灣的山林與海洋,語氣依然熱切。 此外,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臉書哀悼林俊義的辭世,她與丈夫許陽明說,林教授是我國的生態學前輩,也是反核最早提出「反核即是反獨裁」的先驅。他早年曾投身溪頭等等的森林的鼠害研究,也曾新發現以他姓氏共同命學名的「雪山草蜥」。 在白色恐怖時代,著名的被槍決馬場町的受難者、士林名門郭琇琮醫生是林俊義的姐夫,其姐林至潔(原名林雪嬌)女士也曾受難多年。

壯男曬衣突倒地 竟是心房顫動引發中風

中風不是長輩專利!中部一名40歲男子日前在家曬衣時,突然感覺右手沒力、步伐不穩、話也說不清楚,隨即倒地不起。家人發現異狀,立刻將他送往光田綜合醫院急診,經判斷為缺血性腦中風。由神經內科林瑛哲醫師立即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成功打通阻塞血管,男子意識才恢復清楚,現已能自行行走,僅留輕微手部無力。 林瑛哲醫師回憶,患者到院時一側肢體完全癱軟、語言不清,判斷為典型的急性中風表現。經緊急影像檢查確認為缺血性中風後,團隊立即啟動「中風黃金搶救流程」,於到院一小時內完成評估並給予血栓溶解治療,血流恢復後,患者肢體活動力迅速改善。 在進一步檢查後也發現,該名男子有「心房顫動」病史,卻因工作忙碌未規律服藥,導致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隨血流跑進腦部,引發中風。林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年紀不到50歲,其實屬於年輕型中風,臨床上常見因「心律不整」或「甲狀腺亢進」造成血流不穩,導致腦部血管栓塞。 心房顫動是一種隱性殺手,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卻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中風風險;若有心悸、胸悶或脈搏忽快忽慢的狀況,應盡早就醫做心電圖檢查,必要時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生成。 林瑛哲醫師也呼籲民眾熟記中風四大步驟「FAST」原則:F(Face)臉部不對稱、A(Arm)手臂無力、S(Speech)講話不清、T(Time)立即送醫。他強調:「中風治療分秒必爭,若能在發作後3小時內打通血管,康復機率可大幅提升。」 林瑛哲醫師也提醒,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年輕中風案例逐年增加。除了控制三高、戒菸、多運動外,若有心律不整、甲狀腺疾病或家族中風史者,更應定期追蹤與體檢。林醫師也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中風不是偶然,而是長期忽略身體警訊的結果。」 糖尿病保命第一招 醫:掌握數據才能穩控血糖 花蓮慈院高精尖手術 腦部腫瘤手術無傷口 小耳醫師王守吉 獲衛福部資深典範醫師獎 輕熟女不明原因自發性高潮 竟是外陰前庭神經炎惹禍 改良肝動脈內灌注化療技術 提升中晚期肝癌治療成效

2025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 兩岸青年展現時空變遷與文化脈動

由中華競爭力交流協會主辦的「2025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於11月13日至19日在中國文化大學城區部大夏藝廊展出。本次展覽以「行走、凝視、記錄」為主軸,集結自2017年起參與茶馬古道攝影活動的兩岸大學生作品,呈現這條橫貫大陸西南、歷史悠久的古老商道在現代所面臨的環境與文化變遷。 茶馬古道自唐代形成,以滇藏線、川藏線、青藏線三大主幹道聞名,其中滇藏線沿途穿越白族、納西族、彝族、藏族、普米族、傈僳族等民族聚落,蘊含豐富的民族文化與生活風貌。多年來協會徵集兩岸曾踏訪古道青年的攝影作品,以年輕世代的眼光記錄自然景觀、村落生活、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碰撞。今年展出的近百幅作品,即是他們在行旅途中以鏡頭捕捉的珍貴片段。 展覽將於11月15日下午2點30分舉行開幕茶會,屆時多位參與「行腳茶馬古道」的青年將分享拍攝歷程與文化觀察。策展人、中華競爭力交流協會理事長蔡佳麟指出:「每一個快門,都是無法再現的瞬間。」他表示,過去九年大家看見交通建設提升、科技發展與觀光蓬勃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很多畫面已無法再現,因此這些影像更具歷史意義」。 自2023年香格里拉高鐵通車以來,觀光人潮急速湧入,使原本寧靜悠遠的獨克宗古城變成熱鬧的不夜城。過去在四方街常見的藏族居民跳鍋莊,如今大多被來自八方的遊客取代。文化變遷的速度之快,令當地生活樣貌呈現截然不同的面向。本屆攝影展除呈現視覺作品,也期望成為觀眾思考文化保存、地方特色與現代發展之間關係的重要場域。 今年展覽亦特別邀請雲南尼西黑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拉茸肖巴(肖巴)參與展出。他為尼西鄉湯堆村的第八代黑陶技藝傳人,致力於傳統工藝創新推廣。尼西位於舊時茶馬古道必經之路,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黑陶工藝,是滇西北與藏區文化的重要象徵。尼西黑陶樸拙典雅、耐火性佳,烹煮食物能保留特有的泥土香氣,其工藝美學與生活文化同樣見證茶馬古道沿線的歷史脈絡。 蔡佳麟表示,協會之所以每年持續徵集兩岸大學生作品,是期望透過年輕一代的觀點,觀察科技與交通改善、商業活動發展對區域文化所帶來的影響。他強調:「影像不只是記錄,也是理解土地的方式。」 「2025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透過影像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見證茶馬古道的古老記憶與現代脈動,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前往參觀。 活動資訊 一、展覽日期:2025 年 11 月 13 日至 19 日 二、開幕茶會:11 月 15 日(六)14:30 三、展覽地點: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 231 號 中國文化大學城區部大夏藝廊 四、主辦單位:中華競爭力交流協會

宜蘭防水行館才爆紅 立馬遭檢舉「部分違建」 縣府將排拆

鳳凰颱風帶來的超大豪雨使宜蘭冬山鄉多處淹水,14日清晨起多個路段積水迅速上升,住家與商家紛傳災情。不過,當地的泉月樓行館在外圍幾乎成河的情況下,仍維持室內乾燥,與周遭景象形成對比。從新聞畫面研判,行館未受淹水影響的關鍵,包含建築物挑高設計,以及防水閘門使用得當。不過才因防水能力超強,讓網友紛紛朝聖,卻傳出有網友檢舉部分違建,宜蘭縣府已證實,將擇期排拆。 鳳凰日前帶來豪雨,泉月行館外汪洋一片,但行館內的民眾卻可以安心休憩,形成兩個世界。從空拍與現場影像可見,泉月樓出入口採明顯挑高設計,其一樓平台高度明顯高於鄰近道路。當外部積水淹至小腿甚至膝蓋時,入口平台仍保持乾燥,且在防水閘門之後還有水溝設計供排水,形成對洪災的雙保險。 泉月樓說,因應不同建築與空間需求,只要選用合格的防水閘門、 並依尺寸正確安裝,搭配抽水馬達運作,就能有效提升防水與防倒灌的能力。 防災相關學者指出,台灣傳統建築早有抬升地坪的設計概念。例如,許多宮廟位於易積水區或河道附近,長期以來均採階梯式平台與挑高主殿,避免在豪雨或溪水暴漲時,水勢直接進入殿內。泉月樓的建築配置與此邏輯相似,依靠高度差延緩淹水接觸室內,有助在極端降雨初期爭取防禦時間。 地方民眾表示,冬山部分區域地勢本就偏低,強降雨時排水容易不及。這次許多住戶地面與道路同高,加上未設置閘門或抽水設備,水位一上升便快速湧入室內。未來面對颱風、極端氣候須審慎,預先準備沙包、抬高電器的位置等,保障生命與財產安全。 位於宜蘭冬山鄉易淹水地區的知名渡假行館,在淹水之際啟動防水閘門,成功將水患阻隔於圍牆之外,超強部署成功保住旅客人車而爆紅,不過有網友質疑行館有部分違建。對此,縣府證實違章建築約200多平方公尺,已列管排拆,將持續複查。截至下午1點因負責人出差,尚未取得相關回應。 不過才因防水爆紅,空拍影像曝光後有網友提出違建質疑,宜蘭縣政府表示,行館約3400多平方公尺合法,但違章部分另有200多平方公尺,經冬山鄉公所查報是拆除違章後,2024年已開出違章建築處分書。縣府表示,行館位處特定農業區基地,有違章建築部分,依違反區域計畫法,可罰6到30萬元,其中2023年已開罰30萬元。此外,違反建築法部分,縣府建設處已列管排拆;部分樓管因未取得民宿登記,違反發展觀光條例,可罰10到100萬元,縣府將持續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