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醫療

已找到 11 則相關結果

本田善彥》民粹政客導致醫療崩潰

【愛傳媒本田善彥專欄】日本的新冠肺炎(COVID-19)第4波疫情擴大,特別是以大阪爲核心的關西近畿地區成爲重災區。四月中旬到下旬大阪的確診人口連日超過一千人。日媒《AERA dot.》披露,過去7天大阪每百萬人的新冠病歿數高達19.6人,竟已超越印度的15.5人。大阪府與鄰近的兵庫縣均面臨病床嚴重不足的問題,其中大阪的重症病床使用率超過百分之百,在兵庫縣的使用率也超過80%,當地醫療體系瀕臨崩潰。據日媒報道,大阪的老年安養院陸續發生大規模感染,結果多數高齡病患相繼死亡,其中多半病患由於等不到病床,在安養院裏過世。 有位大阪在地的資深記者透露:「疫情蔓延已過了一年多,但東京的中央政府和大阪府廳只喊口號而已,都沒有好好地處理確保病床、專業的醫師和護士等醫療資源。特別是,大阪的執政黨大阪維新會過去以改革的名目,狠狠地砍掉不少醫療補助款,推動醫療機構的裁員等措施。 從去年起,知情人士認爲在大阪發生醫療崩潰是遲早的事。」,他還指出:「這就是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和他所領導的大阪維新會的失政導致的慘狀」。 其實,疫情開始蔓延不久的時候,民衆對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的評價相當高,根據朝日新聞社去年底所公佈的郵寄式民調,肯定吉村的比例遠超過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現任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安倍晉三等政客。當時,吉村擺出「最後的責任由我一切都扛下來」的姿態,連日上電視節目,成功地建立爲了處理新冠肺炎而奔走的正面形象,不少群衆擔心吉村的過勞,還看到「#吉村多睡點」等推文。 長期採訪大阪維新會的一位媒體人回顧:「當時剛好在安倍政權的末期,接班首相菅義偉為缺乏群衆魅力的平庸政客,中央政府發出的信號相對弱化的時候,吉村發出相對明確俐落的言論,確實較容易受到矚目。」。他還指出:「律師出身的吉村本來口才不錯,但同時愛以誇張的言行迎合群衆的毛病,譁眾取寵是吉村和大阪維新會的基本風格。」 確實,去年夏天吉村召開一場記者會,還高調地發表「使用聚維酮碘漱口就能減少確診機率」的説法,輿論喧嘩一時,後來因無科學根據,不了了之了。差不多這個時候,不少群衆開始質疑吉村的真實能耐和言論的可信度。加上,不顧疫情擴大之疑慮,去年11月强行「廢止大阪市,改編為4個特別區與大阪府整合」的所謂「大阪都構想」公投,結果以1萬多票的差距遭到否決。當時大阪的疫情惡化,11月中旬就進入第三波的局面。這些現象不只對推動「大阪都構想」的大阪維新會來說,屬於相當嚴重的挫敗,也重創吉村的聲望。立憲民主黨的黨魁枝野幸男於5月10日譴責吉村,說:「他要求中央將第二次緊急事態宣言提早結束,結果引來第四波疫情,導致醫療崩潰,明明是大阪府當局判斷失誤。」枝野還痛斥:「朝令夕改的大阪是罪魁禍首,地方有如此不負責任的首長,中央政府因該好好對付」。 據筆者觀察,包括吉村或創黨人的橋下徹在内,維新會的明星政客多少會有過度相信自己的能耐、同時輕估選民智慧的傾向。他們總是考慮到如何利用於選舉,所以非常在乎媒體形象,打出來的政策或喊出來的口號都很亮麗,但不見得會有實際的效果,結果剛開始看好吉村的大阪選民也開始質疑他的能耐。 有位在地政治記者道:「其實維新會的成員裏,有犯罪記錄的人不少,是在日本政壇罕見的現象」。綜合媒體報道,維新會相關人士所涉及的違反選罷法、恐嚇、挪用公款、盜竊、性騷擾等事端繁多,罄竹難書。他還指出:「維新會有過不少黑記錄,但主要是靠大阪居民的鄉情而發展下來的」。大阪維新會成立到現在已十多年了,它透過幾次的合縱連橫,試圖擴大黨勢,可是一旦離開大阪就很難維持其勢力。不過如果只限於大阪一地,支持維新會的選民還不少,每次到了選舉,維新會所推出的候選人還是會高票當選。不少維新會政客的人品似乎有問題,但爲何大阪居民還願意支持維新會?前述記者分析說:「不少大公司本在大阪誕生發崛的,後來它的總部幾乎都遷至東京,東京一極集中化和關西經濟本身的低迷,以及大阪地方政府的怠慢,產生大阪居民的嚴重失落感和焦慮。這種負面的情緒使大阪人加强對東京中央的彆扭心態,同時對既有政黨的不信任,這些都影響政治上的選擇,結果縱容維新會的民粹政客。」 對大阪的慘狀,前新潟縣知事米山隆一發言推說:「事態變得如此嚴重,吉村知事的責任可不小。」還嚴厲批評:「(選民)該認識到這些人優先考量的都是如何維持權力,而不是如何維護市民生活。」 前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先前高度肯定過吉村,但如今改口說:「本來要在例行記者會上可以發表的信息,刻意選在電視新聞裏發表等,他太在乎表演。吉村是個典型的民粹政客,民粹政治的下場,就是今天的大阪。」看來大阪此次為過去的民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作者為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中文版著作有《保釣運動全紀錄》、《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原刊於《亞洲周刊》2021年第20期,經授權刊登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中國AI醫療初創企業的奇幻旅程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說到為生存而戰,創業過的人就了解箇中滋味而點頭稱是,因為初創時很有可能所有資金燒完,還看不見路的盡頭。 但也不盡然只有創業過的人才會面臨生存的挑戰,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總有一些難以跨越的難關,等著我們去經歷,同樣是生存之爭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少年PI全家帶著動物園裡的動物準備移民到他國,孰料航行途中遭遇暴風雨整艘船傾覆,除了PI生還之外,他的家人以及其他人都葬身海底,還有少數幾隻動物漂浮在海面(包括一隻孟加拉虎)。PI與老虎共同棲息在救生艇上,在其他動物都被老虎吃完之後,PI驚恐無比,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老虎的下一個獵物,他開始想方法與老虎周旋,訓練它並讓老虎知道,他們互不侵犯各自佔有小艇上一半的地盤,PI想辦法找魚餵食老虎,利用小桶聚積雨水給自己和老虎喝,讓老虎明白把PI吃了,老虎也無法生存下去,少年PI和老虎就這樣維持著「恐怖平衡」直到兩百多天之後獲救。獲得這部影片最佳電影配樂得獎人說,他有兩個小男孩,能夠將這個故事透過電影說出來,真是太重要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難以言喻的「黑暗時刻」,它是我們生命中的老虎,我們需要像PI一樣勇敢的面對它,直到我們學會與之共處,最後才能走出黑暗。 PI在日記裡寫到,他很感謝那隻老虎在海上與他作伴,讓他時刻保持在警覺的狀態中,極力奮鬥想要戰勝老虎求生存,如果沒有老虎的陪伴,他可能早已活不下去。由於政府的監管和資金收緊,中國利用AI(人工智慧)幫助醫生診斷癌症的初創企業正為生存而戰,去年八月政府的新規定要求他們取得醫療器械許可證,但取得許可證的時間和成本不菲,以至於多數初創企業面臨資本短缺困境。由於經濟放緩和打擊金融領域風險的行動,中國曾經活絡異常的風險資本市場在過去一年已經降溫,初創企業眼下熱衷於通過向醫院出售服務來產生利潤。2017年和2018年,十幾家利用機器學習和圖像識別技術滿足中國醫療精確診斷需求的公司通過風投和私募股權基金籌集了1.42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同期該行業全球投資的四分之一。圖像識別技術是中國科技公司的強項,他們擅長應用AI而不是取得技術突破。 由於中國有大量患者,能夠診斷準確且訓練有素的醫生短缺,AI識別癌症的應用潛力巨大,吸引了投資者。初創企業與醫院建立了合作,可以訪問海量的中國患者數據,但大多數公司尚未產生利潤。 數坤科技表示在今年二月的一輪融資中籌集了2億元人民幣,其診斷算法正在十家醫院進行試驗,但它承認自己仍在虧損。要獲得許可證需要更多的金錢和時間,許多小公司將會發現很難將產品推向市場,對於新入場者更不容易。 這個行業有超過50家初創企業。AI醫療在2016年開始變熱,然後誰能獲得最多投資,誰就是最強的,到了去年變成誰能夠獲得許可證,誰就是最強的,可能會有90%的AI醫療公司死在這一階段。

黃文博/你的朋友中 有幾位是醫生?

逼近退休年齡,友人聚會的閒聊內容,從工作事業、家庭子女,自動調整成身體健康、老人照顧。顧健康,關鍵不在你有多勤於看診,而在你有多少醫生朋友。畢竟,真正深入詳細的醫囑,來自醫生朋友的機率遠高於來自專業醫生。人的一生,不同階段需要認識不同的「師」級友人。求學時,需要啟蒙老師。年輕時,需要人生導師。壯年時,需要算命師。中年時,需要會計師。熟年時,需要律師。初老時,需要醫師。老年時,需要護理師。終老時,就需要禮儀師嘍。初老階段,健保卡使用頻率直逼悠遊卡,常讓人感嘆:「如果我不在診間,就在往診所的路上」。每天要不就吞藥服藥擦藥點藥,要不就東檢查西確認的,越來越明白求醫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以及不安全感。自己認為是亟待協助的求診者,但或許在診間只不過是叫號機上的一個數字。台灣醫療水準高,醫事人員養成教育好,醫護專業也夠。然而,包括我在內的人民普遍自小缺乏健康維護觀念,導致健康的重心朝向醫療行為偏移,看病是必然,而非選項。加上長時間對全民健保的倚賴性,大家對養生的興趣遠低於求診。其結果,台灣醫護人員,特別是所謂名醫,過勞,豈僅靠專業治病,根本用性命執業。高奉獻,同時高風險。我一直認為,醫護應該被列為特種行業:基於這個行業承擔的全民健康重責,與承受的工作室壓力,最好能夠獲得某些法律上的豁免,執業上的保障,道德上的寬容,所得上的優遇。在民粹當道的現況下,當然不可能。醫護仍舊難逃執業風險的龐大壓力,名醫依然面對診間消化不完的候診名單。我們又怎麼忍心苛責醫生三分鐘打發一位病人?護士總是繃著一張臉?看病不保證對症下藥,求診不保證如期康復。醫護得負擔更多醫療風險的同時,病患也得自負更多的求診風險。這種無奈的因果關係與負向循環,剛好而已。因此,當你到了初老時代,認不認識醫生朋友,很重要。他們願意跟你說一些「專業外,交情內」的醫囑,釋疑解惑,讓人放心定神。這有點像國外家庭醫師的概念,卻少了嚴肅的醫病關係定義,更多了友誼的成份。初老路上,感謝有醫師朋友,減低瞻前顧後的惶惑。認識很多醫師,表示你體弱多病,不值得慶幸。認識幾位醫師朋友,代表你有人扶持,值得高興。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摘錄自品牌原來如此,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長照由被動照護改為樂齡學習 仁濟院翻轉台灣高齡化照護品質   

【特約記者王查理報導】台灣因為醫療發達與少子化衝擊,以25年的速度領先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逐步往超高齡社會邁進,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的老年人口將於民國115年突破20%門檻,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對此仁濟院總院長、前臺大醫學科主任李龍騰提出了因應的看法。目前仁濟院服務超過500位獨居及弱勢長者,以每兩位志工服務十位長者的方式,定期訪視陪伴、並於每年舉辦相見歡餐會。今年於4月19日在萬華凱達飯店由李龍騰總院長帶領志工及仁濟院夥伴,引領長者們入座用餐、閒話家常,長者們各個笑逐顏開、融洽互動。當天現場也有提前為長者慶生活動,院長與志工朋友們一同捧著蛋糕,為長者歡唱生日快樂歌,畫面溫馨感人,參與餐會的蘇奶奶提到,自己來了六七年,無論是重陽節還是端午節,每當有節日來臨時,仁濟院都會舉辦相關活動,並主動邀請長者參與,令她感到十分暖心,也讓生活更加充實與充滿變化。 圖/仁濟院總院長李龍騰(左二)及志工為長者慶生。 長照政策應從被動關心改為主動出擊李龍騰院長強調,台灣目前長照政策宣傳能力不足,長者無法接收到相關醫訊,屬於較被動的服務方式.如果能採用較主動的服務方式,主動關懷,告知服務內容與地點,讓長者與其他民眾可以充分理解服務的內容與活動,不僅能提高國人對政策的信任感,照護單位也能完整了解與訪查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仁濟院透過主動関懷方式,安排志工與長者密切聯繫、關心長者的生活,帶領長者到社區中與他人互動,定時送餐服務等。同時也邀請長者定時出來聚餐、與人互動,報名參加身心活化站課程、健康生活講座,讓長者生活不再單調乏味、避免和社會脫節。同為老人醫學會理事長的李騰龍院長也呼籲不要把年長者忘掉,並鼓勵年長者可以有自己活化的空間。同時強調如何促進年長者自己可以自主做決定、照顧自己,這方面非常重要、也是仁濟院未來努力的大方向。圖/仁濟院志工引領長者入座。圖/仁濟院志工協助長者一同用餐 長照服務應是比家人還親密的「信賴關係」在仁濟院擔任志工,服務超過20年的蔡朝總也表示,擔任志工的過程中,透過主動關懷,主動奉獻,逐漸發現獨居長者的可愛之處及興趣點,培養雙方良好的默契與信賴關係,自動自發地融入長者的生活中、將長者當成自己的父母親去陪伴給予關懷,而在這樣的互動下,蔡大哥也發現長者的情緒反饋是非常豐沛的,讓他有滿滿的成就與滿足感!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全球逐漸走向高齡甚至超高齡化的社會,而如何在這樣的社會上成為一位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不與社會脫軌的長輩,相信也會是未來長者自身的重要課題,仁濟院推動的政策,值得所有照顧者及未來被照顧時的參考依據!

身心靈回春之旅!108年仁濟院樂活課程報名開跑嘍!

人口老化的議題一直是全球各國近幾年苦惱不已的主要問題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有越來越多國家進入高齡化社會,甚至逐漸往「超高齡」社會結構邁進,而台灣僅僅用25年便成為全球最快步入高齡社會的國家,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台灣目前老年人口已達總人數14%以上! 關於人口老化問題,由於台灣平均壽命超過80歲,退休後仍有至少20年可以學習,故用「樂活」方式,讓老年保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比「安養」的方式,更為有效! 台北仁濟院創立至今超過一個世紀,至今依舊在致力於高齡人口的生活,照護等事業,秉持健康促進,活躍老化等理念,提供60歲以上長者免費學習課程, 以符合長者的教學方式增進體能、人際及社會互動進而享受健康及充實的老年生活。 此次課程包含了體能促進,生命探索以及多元學習三個方面,藉由專業的師資與志工人才陪伴高齡者一起在體能,生命與創新方面進一步學習,讓高齡者不會被日亦加速的腳步拋下,包括3C使用,攝影,外語,旅行,繪畫,生命探索,有氧運動,中醫等多元化的課程,讓高齡者的生活不再只有電視機、集體上課活動也有助於高齡者間的人際關係社交,透過人與人間的互動,架構同齡人間的社交圈,除了家人,高齡者也能與朋友們愉快出遊,共同學習。 仁濟院開辦的老人身心活化課程從4月15日上午9點起至額滿為止,每堂課僅收保證金1000元(該堂課出席率達8成以上者全額退還)以及部分材料費用,不加收任何延伸費用(請詳閱官網說明)。詳情請洽台北仁濟院:02-2302-1133分機5607、5602、5611,亦或台北仁濟院官網->最新消息 (http://www.tjci.org.tw) 報名地點:台北仁濟院-志工室【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00號2樓】上課地點:上課地點位於萬華區,詳細位置依官網公告為主

壓力大、常嘴破 孫安迪:要當心併發症

【記者林可妮報導】現代人壓力大、常嘴破,往往以為是小事。不過免疫學博士孫安迪指出,其實口腔潰瘍,有一百八十多種,最常見的是,復發性(鵝)口瘡性潰瘍,如果睡不好覺、壓力大、或是感冒等,會惡化此一疾病。 孫安迪博士表示,奇異果有維生素C、抗氧化物質等,對表皮細胞復原有點幫助,但没有那麼神效。 孫安迪博士說,口腔潰瘍不可輕忽,醫學研究在1990年找到此一病症的遺傳基因,1994年和1996年最先找到潛伏的濾過性病毒(人類巨細胞病毒,EB病毒)。後來,國際上又找到其它的人類疱疹病毒家屬(HSV1, VZV, HHV6等),最先提出致病機轉,是病毒潛伏在血液中,從表皮細胞底層的基底細胞、上基底細胞,至棘皮細胞,從接受器進入細胞核中,大量複製。免疫細胞中,NK、CTL等打擊病毒,傷了表皮細胞,從底層到上層,經1至2天,表皮細胞由發紅到潰瘍。這幾年研究發現,致病的遺傳基因,有部份會合併自體免疫胃炎、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此病部份合併貧血,和缺鐵或B12或葉酸等營養有關。女性,生理期要來,荷爾蒙變化,會使此病惡化。長期追踪15年以上的研究顯示,有數組特殊遺傳基因組合,會使此一疾病轉為嚴重的免疫疾病一貝歇氏病(Behcets disease),還好現在已經可以預測其轉變的相對危險性。 孫安迪博士2月24日(星期日)下午兩點在中正紀念堂1樓中正演藝廳,有一場「中華身心靈研究發展協會公益講座」,主題是「你存夠健康老本了嗎?」報名方式:採事先登記:1.電話:02-2525-5063,田先生;2.E-mail:chsa.org@gmail.com。報名請提供:姓名、連絡電話、報名人數,以利登記。

陳耀昌/創新研究,值得政府制定新法律

日本iPS 細胞運用於治療的研究,捷報頻傳。 一週之內,兩次國際記者會。先是巴金遜氏症的臨床試驗(高橋教授),接著是動物實驗以iPS 製造 大量免疫細胞以抗癌(金子教捘)。 山中伸弥先生真神人也。 區區一個諾貝爾獎,不足以描述他的成就。史上好像還沒有任何一位科學家,由研究構思,到實驗創新,到動物實驗,到臨床試驗治療各種不同領域疾病,都一手策劃完成。 這樣的創新研究,才值得日本政府為之制定新法律,與台灣法規開放的背景,境界差太大了! 此刻的我,也和日本人下村作次郎先生在一起,他只費14個月,就把「傀儡花」翻譯好了。 明年出版。 日本人真努力! 向山中伸弥及團隊致敬。 向日本政府致敬。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何來美/鄉醫鄉依—謝春梅回憶錄分享會

去年11月18日晚,張秋台、劉明猷、彭鈺明等地方人士發起〈春梅醫師行醫73載沐恩音樂會),獲得謝其俊、黄日華、林瑞英…等人士的經費支持,來了三百多位鄉親,瑒面温馨感人。 我有感而發,以〈向96高齡謝春梅老醫師致敬〉為題,貼上臉書,獲得熱烈迴響,多位鄉親勸進,同是公舘人何不幫老醫師寫回憶錄?記錄這位在苗栗偏鄉跋山涉水,視病猶親,全年無休的老醫師。  我打卵見黄,從去年底開始採寫老醫師及他身邊的親友,完成13萬字,140張照片,38篇故事的回憶錄,並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我將書名命為「鄉醫鄉依」,是因老醫師行醫74載,-直在偏鄉,且視病猶親,是真正的鄉醫,他守護偏鄉的生老病死,連鄉民往生,也常請他相驗,是人道送行者,鄉民對他亦有所依賴。 謝老醫師的醫師執照是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所發,他也是日據時期師徒制,考驗合格的医師,他特別感謝學醫路上的貴人陳見妹、徐定標、周朝棟、吳遠裕、江嶸基…等人。 後天謝老醫師回憶錄分享會,歡迎敬重謝醫師的鄉親及關心重視地方文史的藝文界人士踴躍出席。 時間:11月11日上午10時 地點:苗栗縣銅鑼九湖客委會客家文化園區國際會議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南臺科技大學與科技部合作成立新創衍生公司 世界第一個阿茲海默症新藥即將問世 造福人群 全球矚目

圖/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邱求慧致詞 南臺科技大學與科技部合作成立創新衍生公司,今(30)日於南臺科技大學舉辦新創衍生公司成立儀式,並召開記者會,宣告世界第一個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即將問世。此次活動由南臺科技大學董事長張信雄、校長盧燈茂率領校內主管,邀請友聯科技公司董事長詹維康、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邱求慧、科技部產學研鏈結中心計畫主持人李達生與會,現場來賓反應熱絡,並對研發成果寄與厚望。 南臺科技大學生技系講座教授蘇益仁主持的「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計畫,獲得科技部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2000萬經費補助,一年來已完成新藥之功效、作用機制、藥物動力學及藥理學與毒理學等實驗,動物實驗結果證實對治療阿茲海默症有效,有機會成為人類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107 年 9月 26 日經科技部審查,通過推薦出場成立衍生新創公司,為106年通過之27個產學研鏈結計畫中第二個,且為生技醫藥類中第一個,研發成功成立新創公司的團隊。 近年來研究結果顯示,阿茲海默症的成因極為錯綜複雜,而目前國際上其他團隊開發之藥物通常只針對單項致病機制發揮改善作用,導致所開發之藥物均以失敗落幕。蘇益仁教授開發之藥物具有針對抑制乙型澱粉樣蛋白(β-amyloid)及 APP合成,提昇攜脂蛋白 Apo E、抗發炎、提昇細胞自噬、及抗氧化等六個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致病機制,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在全球抗阿茲海默藥物開發領域中是最獨特的多標靶路徑藥物,也是最可能成功的首類新藥,受到國內外醫學界及投資人矚目。南臺科技大學已通過以研發成果成立新創衍生公司,於107 年 10月 10日成立「美力齡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並已募資超過一億元。新公司將赴美國進行新藥研發(IND)申請,進軍國際,若研發成功商機預估每年一百億美金以上,除對全球最迫切的阿茲海默症問題產生貢獻外,公司也可望成為生技獨角獸。 2010年起,蘇益仁講座教授團隊即開始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平台開發,並尋找阿茲海默症藥物。歷年來,南臺科技大學運用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經費及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共687萬元支持此項研究。2014年開始以此平台篩選15種薑黃素衍生物專利小分子化合物,選出候選藥物,經過小鼠動物實驗,證明確實有效。106年獲得科技部價創計畫的經費支援,開發新藥的進展得以突破,目前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效,未來新創公司將持續進行人體實驗,若確實有效,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可造福無數人類。 南臺科技大學本次以技術作價入股「美力齡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將獲分配技術股,估值達1,344萬元。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表示,南臺科技大學以「國際化兼具產業最佳合作夥伴之科技大學」自我定位,建立「產學無縫接軌」的親產學校園環境,務實著力於產業技術上之創意性改良,突破技術瓶頸,以創新研發及協助產業發展等使命,充分運用師生人力資源,從事產學合作與技術推廣,106學年度產學合作收入已達2億3420萬元,並且已經成立8家衍生企業,展現校方長期扎根三創教育,鼓勵師生創新、創業的亮眼成果。

簡守信醫生新書 傳達醫療的人文關懷

【記者林可妮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十月十七日在台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發表兩本新書:《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及《來醫生館聽故事》。 簡守信院長新書發表會,人文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親自出席,多位醫護同仁特地北上獻花表達支持。簡守信院長表示,他想致力讓慈濟醫院成為會說故事、能說法的醫院。 簡守信院長服務慈濟三十年,深深了解城鄉差距,醫療知識普及、預防保健更加重要,十七年前拿起大愛電視台「大愛醫生館」主持棒,從題材、照片收集整理及建檔到主持,全部一人包辦,至今超過四千集,六次入圍金鐘獎並於2014年獲得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來醫生館聽故事》透過幽默詼諧的文筆從藝術、文學,歷史、生活中解開醫學密碼。 另一本書《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從重大個案說起,其中幫助因失火燒傷面臨雙腳截肢的越南十二歲官姓男童保全肢體,是慈濟將海外弱勢個案帶回臺灣治療的第一個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