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選舉

已找到 18 則相關結果

張志偉》苗栗縣長選舉——是浪子回頭?還是黑金治縣?

圖/翻攝自PTT。 因為要參選苗栗縣長,特別召開「向鄉親報告」記者會而爆紅的苗栗縣議長鍾東錦,上演的如果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劇情,倒也是一段佳話。關鍵是,浪子回頭了嗎?還是真實劇情其實是牽涉土地開發的《黑金》? 回顧2022年5月,鍾東錦面對國民黨中央不提他選縣長,還質疑他有「殺人」、「強姦」前科,主動召開了「向鄉親報告」記者會,強調那是20多歲時涉及「殺人未遂」及「妨害家庭」及曾被管訓過。這場記者會讓鍾東錦爆紅,網路專家撰稿分析說:因為黑歷史引發討論,鍾東錦大動作舉行「自白記者會」解釋,結果在記者會中說出來許多金句,包括「通姦不是強姦」、「拿西瓜刀輕輕劃過肚皮」、「是黑牢不是坐牢」等,從此在網路瘋傳。 如果真是年少輕狂,現在浪子回頭,這是好事。但是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7月18日卻說,跟鍾東錦的溝通過程中,「消耗掉很多件防彈背心」,這是開玩笑?還是意有所指?黃健庭又說,早已向鍾東錦表明無法提名,因為國民黨章有「排黑條款」。這是指控鍾東錦嗎?結果國民黨提名謝福弘,訴求「正統藍、團結藍、正氣藍」。鍾東錦槓上國民黨,甚至公開重批朱立倫主席:「沒看過他做一件對的事」。 除了5月開記者會爆紅,鍾東錦7月又因坤輿公司土地開發案爆發流血衝突而登上新聞。媒體報導,苗栗縣坤輿公司開發掩埋場引發抗爭,結果爆發抗爭人士被坤輿公司保全毆打的流血衝突。台中高等行政法院21日判坤輿公司未實施環評,苗栗縣政府應停止掩埋場開發。對此,擔任苗栗縣議長的鍾東錦表示,將強力建議苗栗縣政府不要上訴,並譴責坤輿公司雇用保全向鄉親施暴的行為。乍看之下,鍾東錦反對坤輿公司土地開發。但是內情可能頗為曲折,因為時代力量曾經揭露坤輿與苗栗知名砂石業者宋久文有關聯,透過宋久文請縣府或議會高層介入幫忙坤輿。 《菱傳媒》在3月報導,宋久文與現任議長鍾東錦的關係匪淺,2人不僅是舊識,還同時在多家公司掛名董事、監察人等職務。前述媒體報導並且指出,鍾東錦未從政前也從事砂石相關行業,宋久文、鍾東錦以及彭錦淼3人堪稱是前議長游忠鈿的左右手,3人與游忠鈿胞弟游忠水更是麻吉。一干親朋好友更在多家砂石相關公司行號交叉持股,政壇人士形容「宛如土霸主網絡」。 看到這裡,忽然覺得好像比電影《黑金》的劇情還厲害。究竟是有人浪子回頭了,要扮演正義使者,阻止不當的土地開發?或是浪子其實沒有回頭,只是先演一下而已,實際是土地開發業者人脈,要從議會進軍縣府?期待會有「向鄉親報告」記者會「趴兔」,讓苗栗鄉親看清楚。 作者為研究人員 照片取自網路 ●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民進黨徵召蔡適應 媒體關注助理涉貪案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民進黨22日通過徵召立法委員蔡適應參選基隆市長,引發各界討論。先前有陳姓網友自稱「土生土長的基隆人」,還在YouTube公開爆料說,蔡適應立委的「助理喬選民服務都要關說費」。獲徵召後,蔡適應過去的紀錄再度被外界檢視。PTT有文章在6月22日特別以「[討論] 蔡適應是基隆最強人選?」為題,還「整理了一部分有爭議的新聞來幫大家回憶一下這個人到底有多黑」。蔡適應先前被爆出有助理涉及收賄,《蘋果日報》等媒體先前報導,當時蔡適應表示這是烏龍爆料,不過國民黨當時的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直接點名助理的名字叫「黃新耀」,還去北檢申告;蔡也提告反制。 《Nownews》在6月23日就報導指出,有網友在網路上起底,指蔡適應2010年擔任基隆市議員時,曾以文教協會名義宴請民眾爭取連任,遭到檢察官以違反選罷法起訴;2014年則是涉入基隆月眉路開發弊案,曾遭到檢方約談後請回;2016年因為捐贈其政治獻金的公司行號「資產負債、虧損」,違反政治獻金法;2021年被爆料其助理涉嫌索賄喬事。該媒體報導指出,2010年蔡適應遭起訴後,最終遭到法院駁回;2014年月眉路弊案則不是遭到起訴的對象之一;至於2021年傳出助理涉貪一事後,訴訟情況似乎還沒有最後結果。 圖/翻攝自PTT 世新大學民調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參選人以國民黨謝國樑27.8%最高,緊追在後的是民進黨蔡適應25.2%、時代力量陳薇仲4.0%、無黨籍黃希賢1.1%,因此蔡適應能否順利接棒現任市長林右昌,恐怕還有變數。該民調也顯示,有多達21.1%的基隆民眾尚未表態意向。 民調指出,若只有謝國樑、蔡適應的「藍綠對決」模式,謝國樑以34.8%領先蔡適應32.5%。可見基隆市雖由民進黨執政8年,但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仍對民進黨造成莫大威脅。 隨著選舉接近,先前助理疑似涉及收賄的話題會不會影響選情,蔡適應辦公室對這個議題又會如何澄清,值得關注。

楊泰順/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無效之論——投票未結束而進行開票有妨礙選舉公正之嫌

丁守中的選舉無效之訴將在5月10日宣判,以下為針對本案的專家意見,已呈上法庭供法官審判參考。 壹、爭議的癥結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舉行市長與市議員的選舉,但除了候選人的選擇外,當天政府也同時將十項依法成立的公投案,交由選民進行抉擇。這是中華民國選舉史上,首次有這麼多公投議題併同公職人員選舉一起舉行,負責選務的中選會與各縣市選委會已預見因議題繁複每個公民思考的時間將會拉長,故許多選委會均在各投票所加設圈選處,及增派人手協助紓解可能形成的人龍。台北市選舉委員會雖也從善如流,但比較其他縣市,台北市增設的投票圈選處卻遠遠少於其他縣市。例如,台北市合格選民數為216萬餘,僅增設了800個圈票處;新北市合格選民數為台北市的1.5倍,但圈選處則增設了5000個;桃園市合格選民數雖只有台北市的80%,但依然增設了超過台北市的2284個圈票處。 台北市投票圈選處加設有限,中選會亦並未善盡督導之責,加上某些投票所的動線規劃不良,投票日當天台北市許多投票所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情形,市民最後完成投票的時間,往後拖延了將近四個小時。開票作業則一直進行到次日凌晨2點45分才告完成。問題是,排隊投票人龍的消化各投票所速度並不相同,有些在四時準時結束,許多則等到晚上八點才完成最後的投票。但台北市選委會並未顧及此次投票過程為前所未有的遲緩,堅持應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57條規定,投票所於投票完畢後,即改為開票所,當眾唱名開票。北市選委會的不知變通,造成有些投票所選民還在排隊等候投票時,其他投票所的開票情況卻已被各媒體廣泛的報導。由於手機通訊在台灣甚為普遍,選民在進入投票所前為了消解排隊的枯燥,難免會滑動手機觀看新聞報導,其中便不可避免的接觸到其他投開票所的開票報導。因此,候選人當然有理由懷疑,這種邊排隊等候投票與其他投票所同時宣布開票狀況的過程,是否可能改變選民原本的投票決定,造成對特定候選人有利的影響?當然,不可能每位選民都會受到其他投票所開票結果的影響,但這次台北市總共開出140萬張有效票,當選的柯文哲僅領先首名落選的丁守中3567票(經二次驗票後所調整的結果),為總有效票的百分之0.25。在差距如此微小的情況下,投開票程序的不當,當然便會影響選舉的最後結果。此外,這次台北市長選舉有三個主要的競爭者,由於只有一人能夠當選,選民為了避免自己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極可能採取棄保的策略,這種現象在學術研究中早有明證。 但誠如台灣人的一句老話,「票沒開出,誰也不能保證當選」,選民若要採取策略性投票,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便是對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維持一絲的希望,故而不願採取棄保。但這次台北市長選舉中,允許四點以後的選民可以在投票前窺知其他投票所的開票狀況,第三名候選人的支持者看到懸殊的差距便自然不再抱任何期待,而會立刻改投次不喜歡的候選人,使得原本落後的候選人可能因此而翻轉。必須再次強調的是,由於第一與第二名間的差距太小,才會使得部分選民的改投造成結果的翻轉,故而選監人員對於差距微小的選舉,當然更應該戒慎恐懼。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53條第2項之規定,「政黨及任何人於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有關候選人、被罷免人或選舉、罷免之民意調查資料,亦不得加以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政府的立法目的可想而知,因為就是擔心民意調查結果,可能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尤其是棄保的選擇。如果投票日前的民調臆測都必須禁止,投票程序中的同時開票的資訊,當然更會影響選民的抉擇。既有第53條規範的存在,任何辯解邊開邊投沒有影響選舉結果的論述,便顯得站不住腳。 貳、先進民主國家的案例與經驗邊開邊投是否會影響選舉結果?這當然不是主觀的認知,先進民主國家或許有些案例與經驗可以提供我們參考。但一個制度良善的民主國家,當然不可能發生台北市選舉所見的亂象。有些國家,如美國,由於強調言論自由,法並未禁止民調機構在選前公布調查結果,選舉過程中也允許民調機構可以進行「出口民調」(exit poll)並揭露結果,這些出口民調所透露的資訊,便宛如台北市民投票時所接收到的開票狀況一般,故邊開邊投是否影響選民投票行為,我們或許可以由這些國家對出口民調影響的分析,而得到值得借鏡的啟發。一、美國:媒體自律避免出口民調影響選情如前所述,美國因為高懸言論自由,故而對選前民調或選舉中的出口民調並未有禁止的規定。也因此,媒體公布出口民調初步結果,造成選情受到影響便時有所聞。1980年11月美國舉行總統大選時,國家廣播公司(NBC)在東岸投票結束後,根據該公司分派各地所蒐集的2萬份出口民調,於8點15分公布雷根獲勝。但該公司疏忽了,由於時差關係,美東的8點鐘在美西如加州才5點鐘,而5點15分時,西部的投票所仍在進行投票。在國家廣播公司發布雷根勝選的報導後,事實顯示許多支持卡特的西部選民便立即棄投返家。 畢竟,勝負若已定,又何必辛苦排隊投這一票?由於該次選舉卡特落後雷根甚多,就算沒有這個插曲攪局,卡特也不可能當選,故卡特在選舉後並未提出抗議。但該一事件已證實,在所有選舉結束前揭露出口民調或開票情形,確實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意願。在上述事件後,美國主要傳播媒體便相互自律,若還有投票所還在進行投票,媒體便需克制不得公布出口民調。2003年美國主要媒體結合成立「國家選舉資料庫」(National Election Pool,NEP),負責出口民調的執行工作,在統一窗口的對外下,出口民調的發布亦趨於嚴謹,使1980年的事件不再重演。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在佛羅里達州西部投票所關閉前的一個小時,有家地方媒體透露了該州民主黨獲勝的出口民調結果。佛州原本是共和黨占優勢的州,但在出口民調顯示民主黨將獲勝後,許多共和黨人便放棄了投票。研究此一事件的經濟學者約翰•羅德(John Lott)表示,出口民調結果曝光後,佛州西部的投票率出現「不尋常的降低」。而且受影響的也不僅是佛州,其他因時差關係而未完成投票的西部各州,也同樣因這民調結果而產生不利共和黨的效應。 二、多數民主國家:禁止投票終止前公布出口民調美國對保障言論自由的執著,在多數民主國家並不多見。由於公布出口民調已證明會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故而在允許進行出口民調的59個國家中,有41國均明文規定投票進行中不得揭露調查結果,與美國官方的放任態度大不相同。 英國與德國甚至將提前揭露出口民調結果,視為刑事犯罪,可見民主國家對調查影響投票行為的擔憂。洩漏投票情形除了可能影響選民對候選人的選擇外,丹麥曾有案例顯示,在針對政策的公民投票中,選民也可能因獲知投票情形而改變既定的投票意願。丹麥在2009年6月曾舉行公民投票,表決具有憲政意涵的《王位繼承法》。依據丹麥的公民投票法規定,合格選民中必須有40%支持公投案,而贊成票也須高過反對票,公投案才算成立。根據選前一周的民調,受訪者中只有40.2%表示會去投票支持公投案,故而媒體對此公投案能否成立均不表樂觀。然而,丹麥第二電視台(TV2)在投票日當天下午,公布了一項出口民調,推算只有37.9%的合格選民會投票支持該公投案;換言之,公投案將因無法跨越40%的門檻而胎死腹中。電視播報此一評估後,投票所關閉前便有大批選民湧現,最後開票跌破多數人眼鏡,贊成票高達合格選民的45.1%,公投案順利過關。許多歐洲政治的觀察家指出,若非第二電視台過早公布出口民調結果,應該不會有那麼多選民出現投票。 公投案過後,丹麥最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為求亡羊補牢便提案修法,要求丹麥仿效歐洲其他國家,規定投票結束前,媒體不得揭露出口民調的數字。參、選民對投票指引的需求 何以提前公布出口民調,或允許邊開邊投,會造成選舉結果的改變?這與選民希望獲得投票指引(voting cue),藉以降低投票的決策成本有關。一、政黨認同為重要的投票指引工業化社會重視分工,一般民眾平時關注的都是自己工作份內的事,對於政府與政治事務缺乏用心,相當比例的人甚至對政治感到冷漠。偏偏民主政治的成敗取決於民眾的充分參與,有些國家甚至透過公投讓人民直接決定重大政策,這些參與對多數民眾而言無疑增加了不少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尤其,多數民眾對政治的一知半解,更不可能在選前才做功課,故而每到選舉選民便希望能有「投票指引」(voting cue),協助他們降低決策所需的精力。政黨歸屬即為一種重要的投票指引,由於政黨在長久運作下來,其政策與人選常有既定模式,支持特定政黨的選民選舉時便可以認黨而不認人,省卻了不少猶豫與思考的代價,政黨也因而成為民主政治一個重要的穩定力量。 二、選前民調證明有助於吸收選票選民如果缺乏堅強的政黨認同,投票時則往往會受到民意調查或政治評論的影響;而多數政治評論又常根據民意調查,使得民意調查成為沒有政黨認同者的重要「投票指引」。有些選民相信,民調中被多數人認可的候選人,應該具備某些優點,故而值得追隨支持,對候選人的選票具有錦上添花的效果,政治學上稱此為「花車效應」(bandwagon effect)。當然在某些狀況下,民調弱勢的候選人也可能爭取到部分「同情票」,使得選情反獲提升,政治學上稱此為「劣勢反撲」(underdog effect)。但根據廣泛的研究,「花車效應」甚為普遍,「劣勢反撲」則僅為特例。 但選民受民調影響而決定支持特定候選人,僅是一種情緒反應而非經過理性思考所做出決定,理論上與民主政治的理想有些扞格。故而,有些學者建議,媒體在選前應禁止發布民調結果,如台灣便規定選前十天不准發布與評論民調。雖然多數國家基於言論自由的考量而沒有禁止選前民調,但選民以民調作為投票指引,以及有些政客刻意操弄調查來提升選票,則是不爭的事實。選前民調畢竟只是對當選機率的蠡測,尤其當大家共知民調優勢可能提升支持度,候選人自然抗拒不了操弄民調的誘惑,故而民主國家的選民對於民調結果,多少會採取選擇性的相信。選前民調做為投票指引的效果,當然也因此受到侷限。 三、出口民調的投票指引性太強受到公佈限制眾所周知,出口民調能較精準反映選民的實際投票狀況,故投票所關閉前若有出口民調揭露選情,尚未完成投票的選民常會因此訊息而改變投票偏好,影響選民必須獨立判斷的民主假定。這是為何,除了法國對選前民調有較嚴格的規範外,多數民主國家均很少干預選前民調的公布;但對出口民調則不然,59個允許進行出口民調的國家,有41個均以法律明文禁止媒體可以在投票所關閉前揭露出口民調結果。未有類似規範的國家,如美國,則仰賴媒體的自律。由此可見,出口民調因具有強烈的投票指引性,甚至可能破壞選舉的公平性,故而受到民主國家較多的限制。如果出口民調的訊息可以對選民投票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某些投票所提前開票所傳達的候選人票數,恐怕影響力更是可觀。因為,這是比出口民調更為精確的選票分布結果,還未投票的選民當然更會引以為如何投票的依據。前述美國佛州提前開票案例,說明了這些提前開票的訊息,甚至影響到外州選民的投票決定。也因此,若非某些無心的行政作業錯誤,幾乎沒有民主國家會放任某些投票所發生提前開票的狀況,就算因時差可能形成事實上的提前開票,選務單位也必會設法調整開票時間以避免發生這樣的狀況。至於像台灣發生「邊開票邊投票」的情形,在先進民主國家則根本匪夷所思。肆、針對北市邊開邊投,法院應果斷判決挽救民眾信心 一、台灣選民對投票指引依賴高於成熟民主國家前述提及,在成熟的民主國家,政黨認同是選民重要的投票指引,事實也證明,政黨認同度高的國家,選民較不易因選前民調或政治評論而改變投票偏好。如美國與英國等老牌民主國家,合格選民有約80%對特定政黨具有偏好,選前民調或政治評論所能影響的大多只是剩下20%中的部分選民,對大局影響有限,也或許因為如此,故美國政府對選前民調完全不設防。台灣選民的政黨認同度公認有偏低的現象,根據歷次民調歸納所知,大約只有40%的台灣選民,承認他們習慣性的支持特定政黨。換言之,有高達60%的選民,在選舉期間必須仰賴形形色色的訊息,做為他們投票的指引。這使得西方國家已不多見的選舉花招,如賄選買票、造勢大會、選前之夜、地下賭盤、名人站台、甚至意外事件(如兩顆子彈)等,均可能成為選民的投票指引,進而影響選舉結果。或許因為選民易受影響,台灣選罷法規定,投票日前十天不得公布民調與評論民調,至於出口民調則完全禁止,比起其他成熟民主國家嚴格許多。但阻絕選前十天內的民調與民調評論,並不意謂台灣選民就將轉以自己的觀察或判斷來決定如何投票,相反的,少了這些投票指引只會誘使選民尋找其他新的訊息作為投票指引,例如觀察選前之夜兩黨的車拚或地下賭盤所呈現的差距。 二、三方競爭投票指引更顯關鍵這次台北市長選舉為三強競爭的局面,選前民調顯示,爭取連任的柯文哲與國民黨挑戰者丁守中分居當選機率的第一與第二名。民進黨提名的姚文智雖落在民調第三名,但因他所屬的民進黨為目前的執政黨,可以動用的資源豐沛,加上從總統、行政院長以降的中央大員也紛紛參與輔選,聲勢令人不敢小覷。在三人都有希望,個個都沒把握的情勢下,選民的焦慮可想而知,對投票指引的企求也更為強烈。柯文哲市長雖然自稱是不偏藍綠的無黨籍候選人,但他過往的言行傾向民進黨立場,則為坊間所共知的事實,柯市長甚至曾一度自稱屬於「墨綠」。也因此,媒體分析柯上次能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贏得勝選,主要得力於民進黨高層的禮讓與綠色選民的支持。這次選舉民進黨推出自己的候選人,且姚文智又是出身於台北市的政治人物,具有一定的政治實力,加上民進黨高層在不同場合中多次呼籲「唯一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使得綠營的支持者面對了難以取捨的局面。此一三人競爭的局面,使得選民對投票指引的需求更為強烈。在綠藍白三位候選人中,為了不讓自己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三組候選人的支持者一旦接觸到訊息顯示自己原本支持的候選人無望當選,不難理解他們將會把自己的選票灌給那位次不喜歡的候選人。尤其,在傳統藍綠對立的台灣社會中,無論是藍或綠的支持者,更是把對方的當選當成夢魘,往往會盡力避免成為事實。遺憾的是,偏偏在這次選舉中,若干投票所發生了民主國家少見的邊開票邊投票的荒謬狀況,有不少選民相信從中獲得了重要的投票指引,進而改變了他們的選擇初衷,也翻轉了選舉的結果。 三、邊開邊投—最強烈的投票指引如前所述,民主國家選民常會仰賴投票指引以降低決策的成本,如政黨認同、選前民調、選戰評論、選前之夜、名人站台等,均提供了有用的指引訊息。但最有效的指引,則莫如投票日當天的出口民調或投票所的開票狀況,因為這類訊息能接近真實的反映選票的分布,故容易被未投票的選民引為重要的指引依據;尤其在三足鼎立的選戰中,選民為了擔心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更將這類訊息視為重要的投票依據。由於這兩種狀況對選舉結果影響可觀,多數國家均立法阻絕其出現。兩者中又以某些投票所提前開票所曝光的資訊,對未投票選民的選擇更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因為進行中的開票資訊可以讓未投票的選民決定是否進行棄保。遺憾的是,2018年11月三強競爭的台北市市長選舉中,正出現了這種邊開票邊投票的最糟狀況。根據「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公司」於2018年12月18日至20日所進行的台北市長選後民調,由於一邊排隊投票,一邊看開票轉播,有55.4%的受訪者認為會造成「有人因為知道姚文智不會當選而改投柯文哲」的棄保效應,26.5%不認為,18.1%為無反應。 顯現本文所擔憂的,投票前揭露部分開票的結果會影響選民的投票傾向,並非無據。尤其,雙方的勝負差距僅在0.25%,為台北市長開放民選以來差距最小的一次,些微選民改變投票選擇均可能影響結果。此外,候選人丁守中公開表示,當部分投票所開始開票後,他發現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票數的增長開始放緩,應是有部分選民看到姚文智已不可能當選,而開始轉投立場與民進黨較為接近的柯文哲,產生「棄保效應」。 由於選委會的每一時段的開票情形均登載在案,丁守中的陳述不難查證。若確實如其所言,則無疑驗證了學理上所擔憂的,由於投票資訊揭露而產生棄保效應,對相關競選者顯有不公。 四、司法體系應利用本案建立典範挽救選民對選務的信心 現有學理的討論已反覆證明,揭露選舉進行中的投票情況,確實會影響選舉的結果。但問題是,影響的幅度有多大,則由於投票採秘密方式,實務上確實難以查證。但公平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過程中當然不能容許有任何讓人質疑之處,否則民主體制將可能因而難以存續。對於台北市選務發生邊開票邊投票的明顯瑕疵,本文因此主張司法單位應採取嚴格的標準,以防止未來類似狀況再度發生,並建立起選民對選務工作的信心。如果以上學理的討論被認可,則此次邊開票邊投票的狀況,爭取連任的柯文哲市長應是最大的獲利者。但選後中央選委會主委陳英鈐先生,已為投開票作業的辦理不當,而引咎辭職。但產生最大爭議的台北市,主辦選務的台北市選委會卻迄今無人為此負責。市選委會主委為副市長林欽榮,身為柯文哲的副手,主辦選務發生嚴重瑕疵,卻沒有辭職負責或至少出面道歉,是否可能給未來爭取連任者一些不當的鼓勵?本文希望法院能從嚴處理此一案例,讓未來辦理選務者,能更戒慎恐懼以杜悠悠之口。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羅文嘉/愛這個黨、守護這個家園 請深思

民進黨中常會5月1日確認總統初選時程表。一早起來,我看到新聞報導有不具名人士說:為什麼要這麼急?要通過的就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時間表,不涉及任何實質內容,要有作業時間表,才能排定所有流程,才能準備所有工作,這是基本作業。這次總統初選,原來公告是4月10日開始做民調,後來配合總統出訪,改成4月15日。前次中執會,為了顧及黨內團結,最後大家決議:兩個不變(初選機制不變、初選流程不變),把總統民調時間與立委初選民調時間對調,延到5月22日後進行。目前立委初選民調已經全部執行完畢。當時把時間押在5月22日開始做民調,已經考量讓時間做到最充裕。提交的5月27日到5月31日進行民調,6月5日確認提名人選,已經是最近幾年來,初選時間最長、確認人選最晚的一次。進行一場初選有很多事項要先做準備,包含民調與政見會協調、五人小組協調、政見會籌備、民調準備作業。沒有一個時間表,所有人都會無所適從,社會充滿疑惑,支持者充滿焦慮。4月10日已經有共識,才有大家一起承擔,黨部對外說明。今天如果連作業時程表都不能過,我們要怎麼跟社會說明呢?愛這個黨、守護這個家園,請大家深思。 作者為民進黨秘書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陳耀昌/向吳王朱三位與蔣友柏先生及中間選民進一言

向吳敦義、王金平、朱立倫三位先生,蔣友柏先生及「中間選民」進一言。 也許台灣自命為「中間選民」者,都誤以為這就是表示自己性格「中庸」,處事「中道」,清高不偏激?其實不然。在台灣,中間選民像蝙蝠,非禽非獸。 歐洲的中間選民,是右翼(資本主義)或左翼(社會主義)政府之選擇。台灣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是中華民國/台灣,或終極為中國一省(過去式與現在式與將來式)的選擇。沒有中間。 李敖雖然一生大罵老蔣父子,看不起國民黨,譏諷台灣人,死後還是埋骨台灣,仍願為台灣人,兒女基本上也認同台灣。 如果兩蔣也能埋骨台灣,台灣人對兩蔣會自四六開變成七三開,甚至更高。若中國國民黨改稱「中華民國國民黨」,理直而氣壯,那KMT更是upgrade,如氣漩昇空。如此則台灣/中華民國整合完成,「意外的國父」即可拍版,那麼藍綠就一家了。統獨就真的是假議題了。 此吳王朱三位賢者與蔣友柏先生之一念之間耳,不必求人,而您們皆會名留台灣青史。為二千三百萬人福祉大開大闔,扭轉乾坤,才是創造大歷史。機會就在您們的眼前,請把握,否則一瞬即逝。 宋高宗也從來沒有說要「埋骨開封」啊。他的臣子或兒孫也沒有將他浮葬西湖啊。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張棋龍/從林佳龍大敗看反媚日密碼

台中市長選舉,林佳龍從選前的宣稱可能贏20萬票,結果竟輸了近21萬票,得票率僅42.34%。 2013年,林佳龍以57.06%得票率,拿下847,284票。以執政者優勢,這回卻只得到619,855票,甚至比2010年臨時空降的蘇嘉全698,358票,少了近8萬票。 選舉一定有勝敗,但以上這些數字所呈現的前後巨大落差事實,在台灣地方自治史上可能是空前。而從分區得票以觀,林佳龍幾乎得罪了絕大部分的客家人,屬於客家庄的東勢、石岡、和平,空污問題相對較輕微,林的得票率卻低得只有36.64%、39.35%及28.84%,遠低於全市平均的42.34%,客家人反林的選民幾乎是以「欲除之而後快」的心理,把票倒給了與客家人素無淵源的對手盧秀燕。何以致之,應值得台灣搞政治的人慎思。 敗選原因通常不會單一,除了空污、挺同、千億海水採礦案等,讓林佳龍不討喜外。台中,自日據時期反日的台灣文化協會以降,原有文化城之稱,居民中知識階層,對祖輩流傳下來的日本統治印象並不佳,尤以客家人為甚,此更要溯源於1895年的台日「乙未戰爭」。 百餘年前抗日義軍主要為桃、竹、苗客家人,著名的勇首胡嘉猷、吳湯興、姜绍祖、徐驤皆為為客籍人士,那是與異族的民族保衛戰。日本人據有台灣後,對客家人採報復性統治,包括強徵客家男丁伐樟焗腦,開闢道路等。在台中,現今尚留存的新社機場、大坑彈藥庫等軍事設施,盡是客家奴工留下的血汗工程,客家人中更留傳族人婦女在二戰期間被強制充當慰安婦的傳說。 時至今日,客家人未必仍反日,但對媚日者,仍然不齒,故當林佳龍在台中公園修建日本神社鳥居,宣稱要回復「日治」時代台中的城市榮光,歌頌日本如母國時,他可能不知道,台中有多少客家人,就有多少人開始罵他了。就像馬英九的興建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對歷史及民情的無知,也會招來民怨。 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Jack Dai/自由不等於無序,談民主名著

這次的台灣大選,雖然口水、抹黑照常多,但不至於失序,甚感欣慰。 重PO之前介紹過的名著《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的摘要與感想。 回想這幾年來,台灣最大的問題莫過於:越來越自由,卻越來越無序;自由來自於民主,無序則源於民主的失控:自由與秩序是相反的兩種力量。 這時不禁想起政治學名家Samuel Huntington(台譯:杭亭頓;中譯:亨廷頓)的名著:《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找到這本書的介紹文如附件連結,我雞婆地再闡述一下。 亨廷頓開宗明義地定義了一點: 「人類可以有秩序而無自由,但不可以有自由而無秩序。」 而反思台灣,最明顯的印證有二: 1. 民主不等於發展 主流政治觀點認為,民主政治是現代國家能夠發展的根基;如果不民主,經濟再強盛也終將垮台。 亨廷頓直白的指出,這是嚴重的謬誤。 真的決定各國政治的關鍵因素:不是政府的組織方式,而是「政府的有效程度」。 民主是好制度,但當有效程度低下時,就是一個糟糕的制度:例如現在的台灣,政府效率低下。 2. 制度帶來秩序 亞里士多德指出:「沒受過統治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名好的統治者,這兩方面的德性各不相同,但好的公民必須學會統治和被統治,它的德性在於,從兩個方面學會做自由人的統治者。」 雖然自由是人性的渴望,但秩序也是人性的剛需:人類是一種「高度渴望確定性」的物種。例如中型的不確定性,是當提款卡可能提不出錢,這會恐慌;更大的不確定性則是天災,這也是為何每當天災發生時,我們內心總有種茫然失措的恐慌感。 回到政治:當政治參與度快速擴大,但政治制度的步伐卻脫鉤、制度無法約束人們的自由時,這就意味著:參與度擴大的速度、對制度來說壓力超載。而整個國家就像一輛超載的砂石車一般,跑得慢、容易翻。 這次的「十項全能全民公投」就是一個典型:超高參與度,超低效;而「公民不服從」是另一種典型,跳脫制度約束的有制度、無秩序範例。 再次強調,亨廷頓的論述不是說「民主是不好的制度」,他說的是「失序的民主、不是好制度」。 洞悉民主制度的書很多,亨廷頓的作品是其中非常優異的一本,很推薦閱讀,只有簡體版、博客來有賣。 最後以本書的宗旨作為結尾:「人類可以有秩序而無自由,但不可以有自由而無秩序。」 這次的選舉挺有秩序,不錯。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大陸該怎麼解讀台灣選舉 專家給建議了

【記者賴御文報導】到底應該怎麼解讀九合一選舉的結果?這是許多大陸專家學者官員最近在思考的事。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接受大陸微信公眾號「臺海觀瀾」訪問,評論臺灣選舉結果與未來政情發展。訪談者為「華夏時報」海外部主任王義偉。內容特別授權愛傳媒刊登: 王義偉:張教授,臺灣選戰結束,您認為大陸應當如何來解讀這場選戰? 張競:我個人認為大陸方面在解讀臺灣選戰方面,大概來說不外乎兩個面向,首先就是選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再者就是在這次選戰中,被多方所炒熱的境外勢力涉入選戰課題。 我相信大陸朋友面對選戰結果,對於兩岸關係朝向正面發展必然會抱持著很高期待,但是我必須很嚴肅地提醒,這次選戰是屬於地方選舉,相較於蔡陣營執政團隊陸委會所主管兩岸事務的法定權限來說,地方所能產生之影響力,相對來說是使不上勁難以與之匹敵,所以大陸不是不能夠抱持正面期待,但亦要面對現實條件務實評估。 臺灣這邊有許多政治評論人士認為,選後大陸會刻意針對藍營執政縣市特別優待與示惠,刻意產生差別待遇,其實這種思維正是會走入目前美國來臺灣大力鼓吹,以及綠營高層與綠色媒體與之唱和,刻意描繪出境外勢力操控臺灣民意的論述陷阱。 其實在本次選戰前,綠營對其執政貪腐無能,造成選情不利選戰結果必然慘敗是心知肚明。所以很多在本次選戰刻意發表的政治論述,其實是為2020大選佈局打底,其中最核心論述主幹,就是境外勢力影響選舉。所以選後大陸對於臺灣要真是對於藍營執政地方縣市,採取差別待遇,這將來會變成是坐實綠營刻意佈局要在2020大選所要提出之抹黑指控,絕對會讓人跳到黃河都洗不清。 王義偉:針對這種考量,大陸應當要採取如何作法呢? 張競:我個人認為就大陸來說,只要採取平常心,順其自然發展,不必刻意去採取差別作為,反而會產生最理想結果。 平心而論,只要願意與大陸以正面態度往來的地方首長,就必然會從幫其民眾解決問題角度,來與大陸積極往來,這樣就會以最自然方式獲得最理想發展方向。比方說,未來高雄與屏東是分別由藍綠執政,甚至高雄與臺南亦是分別由藍綠執政,但這些縣市因為鄰近接壤,各項農漁產品同質性很高,當發生收穫過盛產銷失調問題時,假若要運用大陸市場作為調節產銷對象,就自然要與大陸往來溝通協商,所以大陸不必主動採取差別待遇,只要從臺灣方面提出,兩邊好來好往,互動關係就會自然改善。假若大陸主動採取行動,那就必然落人口實,走入綠營佈局陷阱。 其實陸客來臺要到何處觀光,亦是相同道理,何處開門誠懇迎客,觀光景點設施完善規劃良好,這個自然就會有人上門。當初臺南政治人物刻意拉扯大陸貴賓,造成受傷後又抵賴成對方遭致樹根絆倒,媒體錄影帶播出後,不知嚇走多少大陸觀光客,也就斷掉本身觀光產業生計。 王義偉:針對臺灣綠營執政團隊在選戰期間,不斷與美方搭唱所謂境外勢力介入選舉論調,張教授有何看法? 張競:其實臺灣能夠發展經濟,就是仰賴對外貿易,同樣亦在過去幾十年來,積極讓年輕留學進修,更是在社會各界重用海外歸國學子,所以臺灣各項政經發展過程,確實受到境外影響,這是事實,也不必去遮掩或辯解。 只要是對外開放,自然是會受到外來影響;但在本次臺灣地方選舉中,境外勢力影響這個議題雖被刻意操作,但卻未受到民眾重視,其實是有其現實因素。 就此項議題為何被綠營團隊刻意運用來說,其係基於下列因素:首先這個議題是由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所提出,眾所皆知綠營對於華盛頓所表達任何牙慧,必然都是積極搭唱,所以多位綠營政治人物積極應和,根本就不令人意外。其次這種論調可以用來掩蓋施政無能,將未來選戰失利,順勢推卸到境外勢力干預作為藉口。再者就是先用此種論調製造氛圍,是在為2020年選戰佈局,到時候可以用挑釁大陸,製造兩岸緊張,再對大陸扣上境外勢力干預臺灣選舉,用作於選舉催票與固票手段。 王義偉:那麼為何本次綠營操弄「境外勢力」這張牌,卻沒有達到預期聲勢呢? 張競:這其實是受到許多重原因影響所致;首先就是臺灣地方選舉,真正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實是臺灣各地方施政績效。當然蔡陣營執政團隊無能,在諸多法案上翻來覆去,搞到民眾極度反感亦是重要因素。但若是要扯到境外勢力影響,這就實在太離譜,因此根本無法讓民眾有感。 其次就是綠營與美國搭唱這個說法,擺明就是要針對大陸,所以還刻意運用很多方式希望大陸能夠有所反應,走入其預設陷阱,成為其操弄藉口。但是某些綠營喉舌卻刻意操作美國軍事部署,以及美軍在亞太地區演習,並且與本次地方選舉聯結,希望讓民眾產生華盛頓支持特定陣營印象,但是最後在選前雷根號航艦戰鬥群訪港,卻讓綠營喉舌政論人士不知如何自圓其說。所以大陸保持平常心,合理看待臺灣地方選舉,才是最理想作法。 王義偉:除掉前述議題之外,張教授認為還有那些面向,大陸應該審慎觀察,以便解讀本次臺灣地方選舉呢? 張競:我認為儘管本次臺灣地方選舉結果,讓藍綠版塊產生嚴重推移,但是各個地方所產生選舉結果,都有其各自獨特地方因素,因此若是將其整體結果,作為推估未來2020年臺灣大選之基礎,我認為是很有變數,其中因果聯結關係結構亦值得懷疑。 但是這次選舉所附帶舉辦的公投結果,其實是綠營真正慘敗之處。特別是蔡陣營整個執政團隊所要強行通過的政策議題,都受到明確否定。我必須提醒,這個是代表整個臺灣民眾集體意志,而不是遭致切割成各個地方選舉之分別結果。 特別是幾個涉及對外政策,以及受到境外勢力壓迫,比方說開放核污染食品進口,這個是明顯打了媚日成習綠營人士個大耳光,東京必然對此跳腳。而綠營為配合川普振興美國媒業政策,不惜用臺灣民眾的肺,犧牲百姓健康,去增加火力發電廠,配合進口賴清德口中乾淨的媒,這些都讓綠營敗下陣來。 假若大陸要能夠公允解讀臺灣民意趨向,掌握臺灣善良人心的集體意志,更應該好好檢視這些公投結果。所有綠營為討好極端人士,擺明要犧牲社會大眾權益,甚至是要影響下一代思維意識的議題,都受到主流民意唾棄。大陸對於臺灣提到公投都抱持負面觀感,但是從這次公投結果,綠營根本上是全軍盡墨,大陸其實更應深入理解,這些代表整個臺灣民眾意志的公投結果,透露出何種訊息?其又將會如何影響2020年大選。

張競/東亞青運主辦權—兩岸回暖溫度計

臺灣地方選舉落幕,藍軍大勝已成定局,公投結果亦可看出,鄉親民眾還是不願被任何激化社會政治催票議題牽著鼻子走。 此時此刻,各方都期待兩岸情勢能夠順勢好轉,但是兩岸回暖最佳溫度計,其實莫過於東亞青運主辦權。 當初因為綠營執意放縱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認為可以運用此項議題催票固票;而臺中市政府與政府高層亦不知整個事情嚴重性,因此才回陷入目前僵局。 整個事件在綠營執政團隊無能處理下,最後是在2018年7月24日,由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協會出面召集會員,舉行臨時理事會,針對臺灣推動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將有可能使東亞青年運動會面臨政治風險與政治干擾,同時亦被認定為公開挑戰奧委會模式,所以取消臺中市原先所獲主辦權。 不過當時臺中市政府林佳龍執政團隊在面對此項危機,決定堅守綠營政治正確採取對抗立場,儘管當時曾經依據奧會體制以及當初所簽訂合約書提出申訴,並且亦向國際體育仲裁院提請仲裁,但卻又以強硬態度宣布將另行舉辦亞太青年運動會互別苗頭。 就目前看來,本案仍在後續審理階段,而且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協會亦尚未指定任何其他城市接辦賽事,所以整個看來,儘管還是陷在僵局,但也未完全絕望,後續將要如何安排善後,其實還存留相當迴旋空間。 在此必須呼籲未來即將主政的臺中市政府盧秀燕團隊,嚴肅思考積極爭取恢復主辦權。此因依據原訂賽事時間8月24日至31日來看,各項準備工作應當還來得及,千萬要努力將問題解套。 但對大陸來說,亦應正視臺灣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結果是受到否決,能夠順勢走下臺階,遠比再陷身於仲裁申覆過程,再大費周章去再找主辦城市省事得多。 最重要的是在此時,能夠順著情勢變化,顯現出回應臺灣民意變化與期待,更是北京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必須展現之誠意,為與不為一念之差,就會發生重大後續效應。 兩岸關係總是起起伏伏波折不斷,但在收放之間,總是要考量到人心趨向。如今臺灣業已透過選舉及公投展現誠意,假若臺灣開口積極恢復主辦權時,球就落在北京那邊,如何接下讓整個事件從醜劇轉為喜劇收場,將考驗著北京智慧。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蔡詩萍/既然起風了,就順勢變天吧!一個勉強算文化人的感觸

選舉,是一樁多美妙的民主工程! 贏得選票,好好執政。執政不好,就請換人。 南霸天陳菊仰天問得悲壯:民進黨沒有理由選得這麼辛苦! 但我們看選舉的,其實心裡很清楚:真正悲壯的是人民!人民給政客機會,難道沒有權利收回來嗎? 答案是,有的。 大風起於青苹之末。社會事實(social fact )的出現,沒有什麼是沒有理由的!你能贏,有理由。你會輸,也一定有理由。凡事皆有道理! 當民進黨越是抹黑抹黃抹紅聲勢壯大的韓國瑜時,其實只暴露一個真實:民進黨的南部政績,並沒有他們講的那麼堅實;而中央執政,更非理直氣壯。否則,有什麼好怕的呢! 民進黨蔡英文以三百萬票差距風光贏得大選,說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但舉凡勞基法修正的反覆,深澳電廠環差的闖關,因選舉以觀塘藻礁為祭品交換停建深澳電廠,請問:哪裡看到謙卑?除了傲慢。除了選舉盤算。 民進黨口口聲聲轉型正義,把「中華民國」當不得不用的招牌,把「中華文化」當「國王的新衣」,當民眾是傻子,可以唬弄,但是偏偏「國王的人馬」,若非拿著令箭當聖旨,一副耀武揚威的模樣,如把促轉會東廠化的副主委張天欽;便是搞不清楚自己角色,要把故宮台灣化,卻又捨不得故宮國寶是搖錢樹的故宮院長陳其南! 民進黨需要敵人嗎?不需要。它自身走不出來的「深深敵意」,自然豢養出一票文化人,一票學者,「忘了我是誰」!只記得厭惡,只記得憎恨,只記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民進黨需要敵人嗎?需要,因為不如此,它就無法掩飾自身的脆弱,自身的短視,自身的格局不大。所以它需要豎立許多「稻草人式」的敵人! 韓國瑜被抹黃抹紅抹黑,就是民進黨虛弱,虛偽,虛矯的證明! 蔡英文總統口口聲聲,是因為改革導致選舉艱困。但我不解的是,當初民進黨不是清清楚楚的說,民意支持改革,民調也贊成改革嗎?怎麼改革一推動,蔡英文總統又把改革當成選舉艱困,民意倒退的理由呢!是當初的民調不準,還是改革過程令人不忍卒讀!若因前者,則出手草率。若屬後者,則出手粗暴。草率或粗暴,豈是細膩政府所當為! 對深澳電廠環差粗暴的批評,是反改革嗎? 對空汙嚴重,吶喊青天的呼籲,是反改革嗎? 對藻礁有情,反對以觀塘交換深澳的吶喊,是反改革嗎? 對勞基法決策反覆,痛批政府失去同理心的勞工朋友,是反改革嗎? 唯有支持民進黨的文化人,知識份子,才 叫愛台灣,才叫台灣價值嗎?站在對立面的文化人,知識人,就是反改革嗎? 當民進黨不去深思這些點點滴滴,因傲慢,因鴨霸,因自以為是,而逐漸流失的民意時,反而把所有質疑它,不滿它,批評它的聲音,都打成反改革陣營時,卻又要問:「為何選舉選得這麼辛苦?沒有理由選得這麼辛苦啊!」的同時,等於再一次證明了,民進黨的的確確,是一個壓著國民黨打習慣了的反對黨,它仍然充滿抱怨,充滿陰鬱,充滿情緒,但就是不懂怎麼執政!不懂海能納百川而成其大的道理!不懂執政是要帶著大家往前走!不懂快樂的活著要比悲怨的唸著,更該是執政者的承諾! 你若問我,該怎麼辦? 我會告訴你,既然起風了,既然凡事皆有道理,那麼,就順勢變變天,給民意一個機會,跟民主一個機會,給傲慢的民進黨一個當頭棒喝的反省機會吧! 起風了,就變天吧!變天未必是壞事。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