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大都會歌劇院新任首席客座指揮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聘請現年41歲的Daniele Rustioni,自2025-26樂季開始,擔任該院史上第三位首席客座指揮。 在大都會,首席客座指揮是僅次於音樂總監的「第二人」,每個樂季至少負責兩部劇目。在第一紙時長三年的合約期間,Rustioni預計於下個樂季先指揮重製的《Don Giovanni》與《Andrea Chénier》,2026-27樂季是普契尼的《La Bohème》和《Tosca》,2027-28則可能是威爾第的《Simon Boccanegra》。 Rustioni表示,這一切都起於他和樂團與合唱團之間的化學反應,並盛讚該團或為「全球最富能量與演奏和奉獻之樂」的管弦樂團。他們之間的第一次合作,是2017年重製的《Aida》;2021與2024新年夜節目中,又分別共演了新製作的《Rigoletto》及《Carmen》;並於2021年Nézet-Séguin休假時代打《Le Nozze di Figaro》;2023年亦指揮了《Falstaff》。 Rustioni回憶,自己大膽地說服樂團,從這些滾瓜爛熟的作品裡,試著找到更多親密性,在某些與過往習慣不同的地方,給予更多呼吸空間。 目前大都會音樂總監Yannick Nézet-Séguin每個樂季推出四至五檔歌劇,加上Rustioni的場次,兩人大約包辦全院每季18部表定製作的四成。而這種形態,已與2007-08年時每年28部的模式大相逕庭——以往James Levine 自1980年代中期執掌大都會以來,每年都會指揮約10部歌劇——但對身兼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費城管弦樂團、蒙特利爾大都會管弦樂團之首,還有超多客席邀約的Nézet-Séguin來說,當然不可能因循舊例。該院行政總監Peter Gelb即指出,現在的音樂總監不像過去幾十年來那樣,為單一職位花費那麼多時間,因為他們通常忙著完成多個全時正職工作,大都會也因此更需要Rustioni,作為藝術呈現的可靠保證。 回顧大都會一個半世紀左右的歷史,他們聘請的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揮是1997-98樂季上任、至2008-09樂季卸任的Valery Gergiev,他每季約有一半節目都是俄國作品。2010年4月,Fabio Luisi接下此職,並很快於2011年9月、James Levine接受脊椎手術時,升為首席指揮。不過自Luisi於2016-17樂季結束時離開以降,該院就未再設置首席指揮。 Rustioni與小提琴家妻子Francesca Dego現居倫敦、育有一女。他自2017-18樂季起,擔任里昂歌劇院音樂總監,將於本樂季結束時卸任;過去曾任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管弦樂團音樂總監;並在2021-23年間成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揮。 原文出處

大都會歌劇院續約涅傑-瑟貢 攜手可望超過十年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宣布,與現任音樂總監涅傑—瑟貢(Yannick Nézet-Séguin)延長合約至2029-30樂季。 涅傑—瑟貢2009年底首次與大都會合作,2016年受聘為音樂總監,原訂於2020-2021樂季正式到職,未料時任總監李汶(James Levine)因性醜聞提前離開,涅傑—瑟貢於是提前至2018-2019樂季接棒。如今雙方再續6年,這位音樂總監在任的時間也可望超越10年。 在接下來的任期中,涅傑—瑟貢將從2027-28樂季開始,演出華格納《尼貝龍指環》,預計至2030年春季演完全本。接下來的六年,他每個樂季都會指揮5部歌劇,包括要在大都會首演的《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 Clay》、《El Último Sueño de Frida y Diego》、《Lincoln in the Bardo》、《The Highlands》、《The Wedding Banquet》等全新劇目;也有新製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費加洛婚禮》;以及重登舞臺的《唐喬望尼》、《帕西法爾》、《托絲卡》等。 原文出處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吃老本 新樂季減少製作

身陷財務困境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宣布,將在2024-25樂季推出18個製作—無論與當下的2023-2024樂季或是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的2019-20樂季相比,都再創新低,直探30多年前1980-81樂季、因罷工縮減至14部製作的谷底。 這些劇目中,只有威爾第歌劇《阿依達》是全新製作,另有五部重新佈景,共計將有194場演出,數量約與2023-24樂季相當、少於2022-23樂季的215場;在電影院同步放映的高清影片也從2022-23的10部、本樂季的9部減至8部。 而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又從捐助金中提取了4000萬美元,讓「庫存」減至2億5500萬美元。其行政總監Peter Gelb表示,新樂季在疫後帶來的財務限制之下,必須引人入勝、充滿趣味和活力,既能鞏固老客群,又能吸引愈來愈多的新觀眾。 當代作品這半年來成績不俗,Anthony Davis的《X: The Life and Times of Malcolm X》、Daniel Catán的《Florencia en el Amazonas》、Heggie 的《Dead Man Walking》,上座率分別達到78%、68%、62%,Gelb認其即非票房滿壘,藝術上仍屬滿分。目前本樂季總售票率為73%,比2022-23同期的62.7%顯有增長,以推出新版佈景的比才《卡門》(84%)、莫札特長紅的《魔笛》(87%)為首,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74%)、威爾第的《納布果》(71%)、華格納的《唐懷瑟》(64%)、威爾第的《假面舞會》(56%)居於前列。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