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管中閔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官員寫專欄有錯? 學者打臉監委:這是美國開國元勳style

【記者林可妮報導】監察院彈劾管中閔擔任政府首長匿名幫媒體寫社論,言行常常有爭議的監察委員陳師孟還說這犯了大忌,有些批評者也說這當中有倫理議題。不過真正對這個議題有研究的學者狠狠打臉指出:美國開國元勳幾乎人人都做一樣的事,而且美國最高法院一再重申要保障公務員的言論自由,包括匿名寫文章的自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楊智傑在ETtoday新聞雲以「監委忽略公務員匿名與言論自由的價值」為題發表文章指出:我國大法官會議早就明文表示在媒體撰稿不算兼職,而且「美國最高法院曾說,就算公務員發表言論,是直接針對其上級採取的政策表示不同意見,只要上級管理維護公共服務有效運作的利益,沒有大於公務員言論自由利益,也不能因而限制公務員不能對自己上級政策發表意見。」 楊智傑教授在文章中進一步強調:「匿名發表言論的自由,更是美國言論自由的核心基礎,甚至是言論自由的基石。」因此美國最高法院支持匿名言論是捍衛自由的歷史武器。美國開國元勳在建國之後也都是以匿名在報刊發表言論,最有名的莫過於亞歷山大彌爾頓、約翰傑伊、詹姆士麥迪遜,共同以Publius為名,在報紙上撰寫系列文章。這些美國建國之父,當時均有公職在身,約翰傑伊更是當時的國務卿,相當於我國的行政院長。 相較於我國的若干監察委員正在限制公務員的言論自由,在台灣大學獲得法學博士的楊智傑教授指出,他研究過「歐盟監察使」的重要人權議題貢獻之一,就是保障歐盟公務員的言論自由。我國監察委員不站在維護人權立場,反而打壓匿名發表言論的公務員,比起歐盟監察使,「高下立判」。

蔡詩萍/持續500多天「卡管」,最輸的肯定是民進黨、是蔡英文

持續500多天,教育部「卡管」終於讓步了! 我看到葉俊榮部長「勉予」同意,要台大三個月內全盤檢討遴選程序。我不禁嘆口氣,我也不禁笑了! 嘆氣,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笑了,是葉部長講的「程序瑕疵的檢討」,我在1/26日就公開評論主張了。媒體也轉載過。教育部老神在在。 3/25日我又因為潘部長因此下台,而再轉貼該文,並加以附註,希望不要因此而再有部長下台。 結果呢?眾所皆知,吳部長沒多久,亦下台一鞠躬。但,問題仍無解。 葉部長轉任,無論他修辭怎麼無奈,畢竟他發了聘書,使自己不至於成為「第三位」為此下台的部長! 誰贏了呢?沒人贏。 但最輸的,肯定是民進黨,是蔡英文。因為,在「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執政下,創下「五百多天台大沒校長的日子」,這民主奇蹟,肯定要跟著民進黨,寫入歷史了! 我很為我的母校台大驕傲。台大不屈不撓,堅持原則,最終為自己的校園自主,爭取到符合台大精神的成果。 我也為自己感覺一點點的驕傲。這五百多天裡,我寫了三篇文章,堅持不懈的,為台大的自由傳統,貢獻了一丁點的心力。 恭喜台大,恭喜管中閔校長,記得這五百多天,記得大夥一道為校園自主,台大精神,打拚的日子。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管中閔參選校長週年 重申改變高教決心

【記者林可妮報導】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在一年前決定參選,距今正好一週年,他公開當時分享的聲明文章:「為什麼我想從改變高教做起(一)」重申:「參加臺大校長遴選,就是我決心改變高教,重建民間社會力量的起點。」 以下是管中閔聲明: 為什麼我想從改變高教做起(一) 前幾天,為了準備臺灣經濟計量學會成立十週年的大會演講,不免回想起二十多年來推動經濟計量領域發展的歷程。當年返國之際、台灣經濟學界還沒有計量這個領域,我就像隻身處於一顆新的星球、努力在腳下土地尋找希望。歷經十三年的努力,在學術界從培育學生能力、積累研究能量、推動論文發表、組織學術會議等一步步做起,經濟計量學會才逐漸成形。又經過十年的積累,我們終於將計量領域孕育成經濟學門的一方沃土。 回顧計量領域成長經驗時,我不免聯想到高等教育發展與變革的前途。 當年從戒嚴到民主化時代,對於改革臺灣曾有兩條路線之爭:社會改革路徑還是國家改革路徑?改革進程應該先社會後國家,還是先國家再社會?前者主張先深入壯大民間社會,由下而上對國家機器與體制進行變革;後者主張先進入國家機器與體制,由上而下對社會進行變革。在解嚴前後,先國家後社會的變革路徑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於是臺灣的未來被託付在國家變革路線,也託付在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機器。 然而,整個臺灣變革的框架一直被選舉綁架,以致國家變革路線陷入窠臼。近年反建制的政治運動風潮,雖高舉新政治大旗,但幾次選舉後,終究還是被吸納到國家變革路徑的老路。 過往主張國家變革路徑優先的主要立論基礎就是 “快”,認為取得國家機器後,先進行國家政治變革,再由上而下進行社會變革,則相對快速有效。 經過三次政黨輪替後,我們不妨反思:由上而下的變革路徑真的比較快嗎?民間社會因此更進步也更強大嗎?如果答案為否,那麼我們,尤其是學術界與知識圈的朋友們,是否更該反思,如何回歸社會變革路徑,重新建立民間社會的力量,由下而上的推動臺灣整體變革? 如果從歷史脈絡中爬梳當下高教沉痾,我們會驚覺其中許多問題也是國家變革路線的歷史產物。當年政府的廣設大學政策,以及修憲時無厘頭的凍結了保障教科文預算的條文,都是今天高校經費困境的源頭;大學法幾經修正,反而箝制了大學自主發展與創新的動能。 如今是一個快速變動的世界,臺灣競爭力的高低將取決於我們高教的成敗,所以高教必須積極回應轉型和創新的壓力。 如果我們還是被動的等待國家機器由上而下領導變革,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時不我予,而高教也將無法避免停滯,乃至落後的困境。 我回臺工作迄今二十三年,多數時間都在從事學術深耕與教育樹人的工作。站在這片土地、身為其中一份子,我從未停止思索,如何可以協助臺灣脫出當前茫然尋不見未來的困境。 我曾短暫於政府服務,親身經歷過行政體制所受的束縛與侷限,更加體會由上而下的變革路線為何總難以奏功。如果回到由下而上的社會變革路線,我相信臺大是驅動高教改變,乃至臺灣社會變革,最具樞紐作用的具體場域。 參加臺大校長遴選,就是我決心改變高教,重建民間社會力量的起點。

出席南加校友會 管中閔:要與臺大堅守在一起

圖/大洛杉磯地區的工業市的太平洋棕櫚酒店。(翻攝自市府官網) 【記者孟蘇菲/洛杉磯綜合報導】美國南加州臺灣大學校友會第45屆年會及理事會交接典禮,於美國時間21日中午在大洛杉磯地區的工業市(Industry City)太平洋棕櫚酒店舉行,國立台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應邀出席演講,臺灣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朱文祥,於中午12時50分左右到場,並與當地的僑領和管中閔握手問好。此舉也打破多家媒體事前預測處長朱文祥不會出席的傳聞。 管中閔演講的主題是「臺大新價值、臺灣新意志」,他於演講時表示,由於看到216名臺大校友19日在華文媒體刊登半版廣告,抗議校友會邀請他,其中有十幾名反對者更宣佈另外成立「臺美人臺大校友會」。為此,管中閔說他昨晚對於今天的演講內容刪除近半。 管中閔對於現場有人問到對於自己目前處境,有何對策時,也承認自己當時也曾因為壓力大,有放棄的念頭,但是前臺大校長陳維昭告訴他,整個臺大堅持的不只是校長這個位置,而是臺大的自主,不容干預。管中閔強調,雖然自己人單勢孤,而且聘任權在教育部,但是「我一定跟臺大堅持在一起,為堅持保住大學自主,堅持不退」,雖然不公義或許能一時得逞,但終會在臺灣人民的意志力量下低頭。 他表示,對於這起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臺大之所以獲得廣泛的支持,就是站在道理與真理的這一方,而大家對他的支持,也就是支持臺大、支持學術自主。管中閔認為他僅是在一個特殊機緣下成了風口浪尖的小人物,但他強調,雖然不公義或許能一時得逞,但終會在臺灣人民的意志力量下低頭,保障臺大尊嚴與學術自主,永遠不會被政治勢力擊倒。管中閔的一席話,獲得現場出席者熱烈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