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父親

已找到 9 則相關結果

王鳳奎》百歲老兵父親打疫苗的感想

【愛傳媒王鳳奎專欄】我:爸爸,會不會痛? 父:不會痛,一點都不痛! 我:感覺怎麼樣? 父:感覺很好! 回到長照巴士後,父親突然高聲問我 父:不是要打針嗎?怎麼沒有打? 我:爸,您已經打了啊,您忘了! 父:哦,我打了嗎?我怎麼都不知道? 人在面對攸關生命存活的不確定,總是顯得猶豫與恐懼,但在現實狀況下,沒有選擇變成唯一的選擇。我昨天下午已經帶父母去施打了疫苗,感謝老天的眷顧,施打過程非常順利,而父母施打後一整天下來尚未有任何不適症狀。 對一個身經亂世的百歲人瑞而言,父親的人生不知經歷多少次生死抉擇,在每一次的生死危機,我曾問過他是如何選擇「生機」?父親的回答似乎總是迫於現實無奈,父親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就是憑著求生的本能,以生命的意志力去拼搏生死的風險,生死的選擇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上次父親病危住院一個月存活下來就是如此。 上星期六我就收到父母明天就要施打疫苗的通知,而且是星期一下午就要施打。父親尚在口服抗生素,卻正值端午假期,我無法聯絡到醫師,詢問父親是否可以施打?但在與家人商量後,我們決定讓父母同時施打疫苗,理由如下: 1.如果父母都不施打,所有照護者除非儘速施打國際認證過的疫苗,父母染疫的風險並不會降低,但我們施打疫苗短期內根本不可能。 2.母親自己決定要施打,她是無法忍受長時間都不能出門的長者。 3.如果同住一房的父母只有一人施打,對照護者反而增加更多的照護困難。 4.雖然我們最擔心的是父親的身體狀況承受不了施打AZ疫苗所引起的副作用,但根據紀錄,AZ對年紀愈大的長者副作用的風險似乎愈小,特別是致命的血栓。 5.施打疫苗後,即使確診,也能避免重症而致命。 6.不施打疫苗而確診,我們家人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的風險非常高,這是我最無法承受的悲傷。 父親因為失智,這次是否要施打AZ疫苗他無法作主,我們家人其實在討論的過程都各有理由,這些理由無論如何也都是站在為父親好的立場,而最後的決定是我們一致的選擇:「再沒有時間及疫苗的選擇,唯一的選擇就是立即施打疫苗,其他的就留給老天決定!」 非常感謝所有協助父母順利施打疫苗的醫護人員與志工,在此疫情艱困期間,他們絕對是台灣最善良、最美麗的人們! (待續) 作者為東海大學EMBA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劉蕙苓/爸爸是他的「哭點」

2017年四月初我接到了林光清董事長的電話,約我討論祖厝修復影像紀錄,在此之前我與林董只有兩面之緣,他是我兩位敬愛的老長官朱宗慶校長和楊其文校長的好朋友。了解了林董修老宅為承傳家族文化之後,我很快地籌組團隊展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從事電視新聞工作二十一年,拍過兩部傳統建築修復紀錄片,我深知林家祖厝的修復不能只談傳統工法的承傳,更重要的是家族文化的承先啟後。林董是個說故事的能手,從他的口中,每每可以想像生動的童年往事,及林家綿延二百多年的先人印記。記者出身的我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一個好故事!於是,我建議他,何不在拍影像記錄時同步以文字記錄?影像可能因科技變革檔案格式轉換,畫質永遠趕不上最新技術;但書籍卻可以流傳百年、千年。對學傳播的我來說,不同工具的紀錄效果亦不相同。他思考了一晚後就請我幫忙擴大了這個祖厝修復紀錄的計畫。 2017年五月以導演峰哥為主的影像團隊、與好友彩鸝為主的文字紀錄陸續開展,顧及影像和文字各自不同的特性,這兩組團隊是在相互協助、又維持獨立運作的方式進行,我則扮演貫穿兩者的角色:既是策畫者、也是書寫者。 當初之所以爽快答應這項任務,乃因林董說:「很快!2017年底老宅就完工了!」沒想到我足足陪了他走過22個月歷經春夏秋冬,從蘆竹湳到對岸的廣東東莞、福建漳浦縣、江西景德鎮、上海。也因為這麼長時間的相處,讓我對這位執著修祖厝的企業家,有了更深的認識與觀察:看他堅持品質到有點吹毛求疵、見他思念父親而落淚的真情流露….原來幽默健談的林光清,卻有著如此重情善感的心、失志肩負維繫家族情誼與承傳文化的使命。 第一次把林董「弄哭」是在景德鎮的小作坊,他撫摸著那塊「龍眼樹下」半成品磚雕中的兩個人,靜默許久,我基於好奇開口問了「那是誰?」他哽咽地回答:「阿嬤和爸爸…」隨後泣不成聲……日子久了,我終於明白,爸爸是他的「哭點」,他與早逝的父親感情至深,我想,他之所以有這麼執著堅毅修古厝的心志,是來自於父親在世時努力盡責地維繫著家族情感的作為與言行,這種情懷已成為他的DNA,驅使他百折不撓。 本書的第一、二部寫的是關於林氏家族的歷史,我們企圖從宏觀的歷史縱深來看林家的先祖們從何而來?所思所言受何影響?尋根,得以安身立命,得以興家立業。看起來是一個姓氏衍生的家族史,更是台灣兩百年來的移民社會,胼手胝足開創新天新地歷程的縮影。此篇幅文字的厚描彌補了影像所無法呈現的細膩與深度。第三至六部以修老宅過程擴及延續祖訓精神的作為,如果能搭配紀錄片一起觀看,就能更了解林家祖厝修復的用心、盡善、執著與專注。林董說,父親留給他最珍貴的資產就是工匠的精神,一生懸命、追求完美就是工匠精神的內涵。修老宅的過程林董亦將此精神充份實踐。爾雅曰:懿、爍,美也、盛也!用懿爍之美來形容他的工匠之心一點都不為過! 我有幸在近兩年時間裡,常聽林董分享寫家書給孩子的點滴,字裡行間流露的除了舐犢之愛,更有著發人深省的人生哲學,這些都源自於林家祖訓。因此,本書也節錄了林董的家書,希望藉此能與讀者分享「家」對於子孫的影響,心繫家族保存傳統的人必能繼往開來、創造歷史。 這本書寫的不只是一個家族修祖厝的故事,更是寫一個守護傳統文化的故事。當政府不斷執行各項政策來再現歷史場景之際,林董事長早已身體力行重現了家族的歷史場景。個人的小歷史卻是國族文化永續的大未來。我有幸為此書貢獻心力,深感榮幸。#家在蘆竹湳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長 ●原為「家在蘆竹湳」書序,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推著嬰兒車路跑的單親爸爸

一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了一個女兒。女兒剛出生時本來是有媽媽的,後來媽媽離開了,就開始父女相依的生涯。 當單親爸爸,最辛苦的是如何兼顧工作與小孩。找保姆不容易,要找到能信任的保姆,費用與地理位置也要考量,後來還好找到了一位不錯的保姆。 有一次快下班時忽然接到通知說父親被送進醫院,必須趕到醫院照料,可是工作地點在台北,保姆家在新莊,根本來不及先到新莊接小孩再去醫院。沒有辦法,只好問保姆能不能把小孩送到台北。那位保姆另外帶了兩個小孩,平常根本很難離開住家,但是保姆很體恤的搭乘捷運,把小孩送到台北。 為了照顧女兒,幾乎無法配合任何需要加班的職務。以前工作是資訊管理,一有狀況就需要加班。既然成了單親爸爸,不換工作不行。 可是什麼工作既可以有發展性、又可以兼顧小孩呢?左思右想,尋尋覓覓,終於想了一個方法:開咖啡廳。 開咖啡廳,可以一邊照料小孩、一邊維持生計,還可以住在咖啡廳,每個月省下的保姆、房租及交通費就將近三萬元。 剛好原本公司在轉型,於是拿到一紙非自願離職的證明,以失業身分去報考職訓中心的人才培育課程。 在職訓中心的紮實訓練中,對於咖啡烹煮與咖啡廳經營有了飛快的成長,也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那天,大家相約去路跑。這次路跑是因應世界地球日而舉辦,職訓中心的夥伴們想要參加十二點五公里的路跑。可是每逢假日,就是照顧女兒的珍貴時光。該怎麼辦呢?推著嬰兒車參加路跑嗎? 以前曾經被指責說不應該把嬰兒車推到公園的跑道。雖然公園管理人員確定沒有規定禁止推著嬰兒車慢跑,還是經常會遇到正義人士的指責。漸漸的,就少去運動公園慢跑了。 這次不一樣。一方面,馬路上當然可以推嬰兒車,不會有人干涉。另一方面,要一口氣跑十二點五公里,可不像運動公園跑個兩、三圈就行。 推著嬰兒車參加路跑的那天早上,沒有大太陽也沒有下雨。剛開始,有不少人以為推著嬰兒車只會跑一小段,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大家發現是認真要推著嬰兒車跑完,沿途越來越多人幫忙喊加油! 起跑後一個小時五十一分又十二秒,在加油與歡呼聲中,一位單親爸爸推著嬰兒車完成了十二點五公里的路跑。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

呂增娣/母親與父親相遇時的畫面

「第一次見到你爸爸的時候,旁邊圍了一圈的小弟,一個個大哥長大哥短,端茶遞毛巾的⋯⋯」 聽母親形容與父親相遇時的畫面,彷彿是黑道電影才會出現的場景,那或許是父親人生中最精采也最放蕩不羈的時期。 練了一身武功,幹架是父親年輕時引以為傲的本領。他愛看古龍、金庸的武俠小說,對於仗義這檔事很熱衷,總是濟弱做什麼都要講「義氣」。 看到三頓不飽的就出錢相助;遇上身型嬌小的被欺負了,更是二話不說出手相救。 沒能在日本深造的他,卻改往江湖的道上進修。 在當時的南機場混出了點名號,兄弟都稱他——水牛。 身為獨子又缺乏母愛,父親在感情上十分匱乏,不論是兄弟之情還是男女之愛, 他都是多多益善,也才會有母親口中「圍了一圈的小弟」的場面。 至於為什麼要叫水牛,原委我始終沒弄懂(或者父親說過是我忘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為了不讓孩子哪天沒了爸爸,生我的時候父親已經收山。 為著養活一家子,從大哥改做著粗工。 記憶中曾有過幾次,以前的兄弟來找父親求救,他為著義氣拿著武士刀、開山刀準備出門,睡眼惺忪的我,半夜裡看著母親坐在房裡淚眼婆娑。 隱約記得當時母親說「存啊! 孩子還小, 你不要去好危險,你萬一怎麼了,我怎麼辦?」 父親只回了一句「兄弟有難,做大哥的怎麼能不管⋯⋯」便帶著傢伙揮手揚長而去,所幸,最後父親都安然回來了。 隨著妹妹弟弟接連誕生,便再沒有父親半夜拔刀的場面了。 我想,俠義之情一直是深藏在父親的心裡,也延續著留在我們的血液裡。  作者為「四塊玉文創」總編輯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呂增娣/父親的充滿戲劇性的人生

父親的學業不出眾,在武藝上卻找到了自信,從柔道、跆拳、拳擊、空手道,不管練什麼功夫,他都很能融會貫通,更成為當時絕少數能被保送日本深造的台灣學生。 三歲喪母, 父親是由祖父獨自帶大的。不曾擁有過母愛的他日後提起對於祖母的印象,總說是像扶桑花蜜一般的滋味。 祖母臨終前為了支開幼小懵懂的他,央請奶媽帶著父親到花園採扶桑花蜜嘗,只是殊不知吸允著酸酸甜甜汁液的當下,正是他與母親永別的時刻,而坎坷的童年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祖母過世不久戰爭爆發了,作為父親唯一的依靠,祖父無法與軍隊一同撤退到台灣,只能傾家蕩產、換了船票輾轉逃到香港,在當時的調景嶺一帶暫住下來並兼做著像是縫旗袍⋯⋯等零工,顧著生計還得一邊照顧幼小的父親,十分辛苦。 後來,祖父想方設法終於回到擅長的工作崗位,日子也才穩定下來。只是香港學習的方式與台灣皆不同,像是注音符號父親一個也不認得,其他的課業進度也好不到哪去,課業上的挫敗,更加劇父親的沮喪與叛逆。然而,壓倒父親人生觀中最後一根稻草的,卻是祖父的一方善心。 祖父是遵從儒家思想的,他相信「人性本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於是請了更生人於課暇照顧陪伴父親,當時面臨學業上挫折的他,又豈是好應付的小子,對方一無耐性便以拳頭相向。 好強的父親絕不跟祖父告狀,硬著頭皮挨著一頓頓的打;他唯一央求祖父的事,便是讓他去習武、學功夫。祖父寵愛兒子,自然一口答應,父親的武學之路也就此展開,但也因此讓他深信「唯有拳頭,才能解決一切!」 學業不出眾,父親在武藝上卻找到了自信,從柔道、跆拳、拳擊、空手道,不管練什麼功夫他都很能融會貫通,更成為當時絕少數能被保送日本的台灣學生。 可惜,就在保送留學的文件全都備妥,即將踏出國門之前,多情的父親卻仍被情字所拖,沒能如願踏上深造之路。 我常想,如果,如果父親當時上了飛機到了日本,或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了。但對他來說,那將是一個迥然不同的人生⋯⋯ 作者為「四塊玉文創」總編輯●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人到中年,才發現記錯父親大名

在回鄉的路上,儘管迫不及待,仍然停留了四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是未曾謀面的大堂姊家;這是因為一路上搭了大堂姊兒子的回鄉專車,難免身不由己;除此之外,已逾耳順之年的大堂姊盛情難卻,也是重要原因。 在那裡,一個會昌鄉下的農村中,一間面山背田的老房子裡,第一次嘗到了大堂姊親手烹飪的家鄉菜餚。但是一頓飯後就無法多留了,急著想去探尋父親的出生之地。 在回到祖宅的路上,又停留了三個地方。 在這三處地方,倒是想要再多駐足一些時間了,但是時間已經不夠用。 第一個地方是家族宗祠;第二個地方是父親童年讀過書,後來也教過書的學堂;第三個地方則是已經荒廢的祖宅土厝舊址,其中的一個早已經沒了門也失了屋頂的六、七坪大的小小房間,據說就是父親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家族宗祠是一間三進的傳統古厝,已經顯出滄桑年歲,感覺上像是一座稍具規模的中型廟宇。在正門上方,掛著寫有宗祠大字的牌匾。 「族譜就放在裡面。」年紀相近的外甥說。 宗祠大門緊閉,遇到祭祖或是重要時刻才會開啟大門。 「族譜?就是聖善達尊民,賢德正祥瑞?」他勾起了回憶。好奇父親二十幾年前說過的這個族譜,是不是真的存在,也好奇已經排到最末兩字的族譜,要怎麼繼續接下去。 後來才知道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 父親口述的族譜,只是其中的兩句,而宗祠內已經排出的族譜,則足足有十句之多。每句五字就是五代,那麼十句豈不是已經綿延達五十代了?一代如果二十年,五十代就一千年了! 這十句完整族譜如下:「仁文有天日,聖上達尊明,賢德徵祥瑞,興邦澤世長,克承先祖訓,景亭愛傳芳,國家逢泰運,君相定榮昌,作求思良法,永遠紹書香」。 族譜用字,隱約有濃濃的書香氣。是誰訂的呢?是宗族的長者嗎?還是找了讀書人幫忙構思呢? 不知道可以找誰問出答案。 父親口述的族譜,只是這個族譜中的第二與第三句,其中還有三個字的出入。父親說的是「聖善達尊民,賢德正祥瑞」,宗祠族譜上寫的則是「聖上達尊明,賢德徵祥瑞」。「善」與「上」,「民」與「明」這兩個字的出入,或許是年久以致誤記,倒也無關宏旨,但是「徵」字怎麼會變成了「正」字呢?畢竟這是父親自己的排序,沒道理記錯。 如果這個字不對了,那麼一直以為的父親名字,又怎麼會正確? 是繁體字與簡體字的轉換嗎?就算是這樣,也沒有道理,畢竟改用簡體字的是故鄉,而且改用簡體字也是父親離開故鄉很久以後的事了。 為什麼?想不出答案。 站在宗祠大門外,外甥轉述大堂姊的話:當年父親要離開故鄉之前,在這裡先磕了頭。問題是,在那個年代,大堂姊都不知道出生了沒有,又怎麼會知道父親在故鄉最後一刻的場景究竟如何?當時旁邊到底有誰在場見證了這一刻? 人到中年,發現自己居然記錯了父親的真實名字。如果連父親的真實名字與幾十年前的往事都問不明白,那麼千年的族譜裡面又存有多少淵源或虛幻呢?在此刻,腦海翻騰,充滿了不確定。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愛傳媒榮譽社長、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蔡詩萍/父親節快樂,我對你說;父親節快樂,女兒對我說

圖/蔡詩萍祖孫三代背影  背影,總能透露更多的訊息。 不然,朱自清的散文,怎能打動他,打動那麼多的人子呢? 正面相待,人承擔了太多現實的包袱。 說愛,成嘮叨。 不說,變冷淡。 欲言又止呢?猶嫌煩。 人是要在正面相處裡,處理日常之一切的。也因為如此吧!我們常常選擇敷衍,你要說,我就當耳邊風吧,聽過就算了。你不說嘛,那好,我戴上耳機,專注滑手機,就當沒事發生。 我眼稍瞄到你想說卻又選擇沉默的猶豫。 但我繼續假裝,假裝很忙,假裝很累,假裝讓你無言的任何動作。 於是,你轉身了,往前慢慢的走出。 走出我的房間,走出我的童年,走出我的青春,走出我自己也建立的自己的世界。 我於是看到你的背影了。 裹著許多言外之意的背影。藏著許多感情的背影。沉默著許多其實我深深想念之記憶卻始終在閃躲的背影。 背影,才道盡了我對你的愧疚與愛。 媳婦在你我和孫女的背後,拍下這一張即興隨拍的背影,我們仨的背影。 你佝僂的背影,我壯碩也不免中年的背影,孫女細瘦抽芽般茁長的背影,構成一幅不必言說,仍款款動人的畫面。 那一年,我們仨,祖孫三代,在父親節的午餐後,緩步走向停車場。 我攙扶你,孫女攙扶你,你緩步向前。媳婦在後陪婆婆,拍下這張照。 背影,訴說了,我們一家人,默默不需言語的攙扶。 我們並不惘然,此時此刻。 父親節快樂。我對你說。 父親節快樂,女兒對我說。  作者為台灣作家、媒體工作者●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蔡詩萍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中年單親爸的幸福父親節

中年單親爸的心情,是辛苦還是甜蜜?四十多歲時,搬離了原先快樂打造的幸福新家,成為單親爸爸。 回想起來,這段姻緣降臨得相當突然,感情轉眼消失,也結束得非常無奈。 那一年冬天,邁入不惑之年,剛剛在非常不愉快的遭遇與情緒之中,結束了先前的一段感情,還沒有完全從巨大的情傷裡走出來。 不久之後,聖誕節的前幾天,公司女同事主動邀約,在那個星期五的下班之後一起吃晚餐。 那個星期五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五的下班之後,其實就是聖誕夜。 「她在追你?」朋友問。 「你想太多了,她只是公司一個小妹妹而已啦。」因為年紀相差不只一輪。 「約你在聖誕夜一起晩餐,有沒有這麼剛剛好?」朋友好奇。 「那麼我該去嗎?」 「你那天晩上本來有事嗎?你討厭她嗎?都沒有?那就答應她一起吃晚餐吧。」朋友說。 那個冷冷的聖誕夜,果然帶來一段暖暖的戀情,療癒了原本受傷的心。一轉眼,冬去春來,女友搬進租賃的郊區小屋,開始兩人世界。 那天之後,或許是因為交通不便,不管去哪裡,她都想要一起。小倆口幾乎形影不離。內向害羞的她,總是陪在身旁,安安靜靜,帶著三分靦腆的微笑,往往一言不發,像隻黏人的可愛的小無尾熊。兩個人放閃了一段時間,結婚的話題很自然的浮現。 該結婚嗎? 「她都不太做家事。」在同居女朋友難得沒陪在身旁時提起。 「你在意?」朋友問。 「也還好,反正我一個人住的時候也要做這些家事。」 「如果你會覺得結婚以後,有了生命伴侶很好,就結婚吧;如果你還希望另一半也能分擔家事等負擔,就再考慮清楚。」朋友分析。 於是結婚了。 租了一間公寓當新房,兩人花了不少心思佈置。新娘十月懷胎,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嬰。 然後幸福到了頂點,婚姻開始變調。 為什麼婚姻變調?外人不明白,但當事人又何嘗真的能明白?是愛情早已經悄悄褪色走樣了?是新媽發現婚姻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是新媽覺得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太過辛苦?或者,是新爸忽然遭到資遣,老父、老母又接連病倒,讓新媽覺得壓力太大?又或者,根本不必有答案? 她搬回娘家,留下女嬰。幾天之後,新房租約到期,單親爸帶著小女嬰,另外租了一間雅房安身。 一段絢麗而短暫的幸福來了又去,得到什麼?又失去什麼?朋友都憤憤不平,覺得媽媽放下女嬰不管,卻把負擔全部丟給爸爸,太沒有道理。 沒有回話,只是開開心心逗弄著可愛的小女嬰。 對中年單親爸爸來講,小女嬰帶來的或許不是負擔,而是往後生命中都有女兒陪著過父親節的幸福時光。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 ◥延伸閱讀:邱智淵/保護森林攸關人類生存

蔡詩萍/愛無敵,前提是你不逃避--寫給同為父親的傑爸

圖/蔡詩萍目前主持POP Radio廣播節目《POP大國民》有些書,令你長智慧;有些書,令你疼惜人。我讀《這一刻,我們緊緊相依》時,數度忍不住眼眶泛紅。我是父親,我知道愛自己的兒女,很理所當然,但我是不是能無怨無悔,一輩子理所當然,不管她怎麼樣?說真的,我不知道。我應該會,無怨無悔。可是,當我是在「假設的前提下」這樣回答時,其實,我等於是在講空話。因為,我女兒很幸運的,從呱呱墜地起,一切安好,一切平安。不像我認識的巫爸,要承擔孩子的罕病遭遇,不像我新認識的傑爸,要面對孩子的重度自閉。他們,都在必須扛起爸爸責任的那一瞬間,對自己說:你責無旁貸,不是你,又是誰呢?所以,我是沒有什麼資格說,我無怨無悔的。相對於他們,我的承諾,太容易。但,我愛我的孩子,所以我能往愛的荒原再推進一百倍的想,他們真是了不起的爸爸。傑爸這本書,是心血之作。 圖/蔡詩萍目前主持POP Radio廣播節目《POP大國民》他放棄工作,全職扛起教導重度自閉兒的責任,日以繼夜,焚膏繼晷,每一個我們平常父母也許幾句話便能交待,孩子便能記取的動作,他卻要重複上幾百次,才能勉強看到一線光景,從孩子幽深的眼眸中,微微透出!但,他的喜悅,也因此,而愈發比我們一般父母要來得振奮。這之間的比較,其實哪裡能真的比較得出呢!我看著小傑,陪著爸爸,坐在我的對面,能夠相當程度的回應我們的問答,我差一點,又不爭氣的紅了眼眶。傑爸說,想到還有很多的自閉重症兒,相對是在更緩慢的跑道上,踽踽而行時,他一方面很慶幸自己八年前做了全職陪伴的決定,另方面則不免感傷,並非所有的爸媽能在抉擇的關鍵點上勇敢跨出一步。我說,你能寫書,寫部落格,這就夠了。書寫,對人類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文字穿透了空間,鑿通了壁壘,讓所有不同處境,相似際遇的人,得以互通氣息,相互安慰。傑爸你能做到這樣,真的,很夠了。我請小傑唸了一段書中摘錄的他寫的日記,他一個字一個字專注的唸,每個字,都聽得出他緊咬發音的專注,就像他可以騎獨輪車,就像他可以騎單車上下課往來二十公里,就像他終於可以克服自閉症的單點思索,寫出一篇篇相當流暢的作文。我知道,他爸爸從未放棄他。我知道,小傑心底知道他爸爸是深深愛著他的。我訪問這對父子。我想讓天下所有的爸媽知道,愛無敵,但愛要先克服自己的心魔:我們不能逃避自己的責任!這段訪談,我想讓你慢慢聽。#感謝傑爸,感謝蔡傑。您們讓我對愛,有所體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gjBc-xL48&feature=youtu.be >●作者:蔡詩萍/台灣作家、媒體工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原文分享於《蔡詩萍個人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