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智慧

已找到 14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真空妙有 禪道藏其中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我們在心裡給別人留空間,就是給自己留空間,這樣心就會很自由;所以心量要大,這就是所謂的空大。如何讓心有空間?首先,心裡不要有成見,如果有成見,就不空,不容易容納別人的意見,當然也做不到圓融。 社會上很多人都缺少這種圓融的心、無量的心,不懂得給別人留空間。雖然這是佛法,也是一種生活中的人生哲學。 知足心常清 心淨地獄空 為什麼說這是佛法呢?因為給自己留空間,也給別人留空間,就是佛法的平等性。如果能了解佛法的平等性,就知道什麼是空。比方從小處來看,我們從五官感觸到的一切,都是幻有,這種幻有其實就是空,因為有生滅;但對一個開悟的人來說,他會有所覺悟,就是看到這些有生滅的空,如果能讓這些空的每一項都圓滿,在這「空」裡面就是「有」。 也就是說,在世法上,雖然我們沒有更多金錢來滿足生活,但只要有知足的智慧,有滿足的心,就可以用有限的金錢滿足全家人的生活,所以這「空」裡面又變成了「有」,這種「有」就是幸福、就是圓滿──從有限到圓滿。 再擴大到法界來看,突破了空,就是真空,但是真空不空,因為真空裡面有妙有,還是有。若能達到真空的境界,就是無我無相的境界,是沒有眾生相、壽者相的世界,也是一種天下為公、大公、無為的世界。 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達到真空世界,也就是把一切生滅現象,包括精神、情緒活動(如快樂、痛苦)等,全部都真正空掉。什麼是真正空掉?就是去圓滿它,而不是逃避;要真正地面對現實,一點一滴,不管大小,都要圓滿,那就可以把空變成真空。 真空的心沒有罣礙、憂慮、不自在、不圓滿和不理想;當然,這要靠智慧去妙用。如果能突破這個層次,就能真正體會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修行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自性光。 自性光非常聖潔,比雷射光還美麗,只要到達那種境界、得到那種智慧,自然就會顯現;也就是說,祂不是追求而得的。 當心裡經常保持沒有煩惱、沒有心事,隨時都很寧靜時,自性光就會自然顯現,此時如果去參一些事,很快就會得到答案;反之,如果心裡有很多心事,那不叫參,而是想,這種想是一種意識行為,並不是智慧。因為心裡有事,智慧就被這些黑影擋住,讓你所想的不能圓滿、不能完整,自然也不能解決問題。 真空猶妙有 禪道藏其中 如果得到了自性光,表示自己在修行中,多少已對世事真正覺悟,可以看透世間的一切。所謂看透世間的一切,並不是消極,而是一種圓空的智慧,當然這要靠自己開悟的力量,得到這種智慧以後,就會更清楚、更了解。 因為禪的本有生命、本有的光、本有的智慧,很難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所以禪不是口說的禪,也不是文字相的禪,而是實證的禪、真如實相的禪。 得到這種真如實相的禪以後,心會非常自在,身體內外都充滿了光,心靈充滿了智慧,入世會很圓滿,即使走到人生壽命的終點,也不會害怕,因為可以突破,可以「入世不死,出世無生」;如果「出世生」,就又輪迴了。這才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真如實相、涅槃妙心的世界,也是真空妙有的世界。 「妙有」從「真空」而來,證到真空以後,才證到一個真如實相的、本有的體,也就是本有的生命體、本有的生命之光、本有的智慧。所以一切修行都在自己,不在外面。 圓空覺菩提 法性智慧光 以前我常說,要求自己的解脫,必須先開悟;而要開悟,就要讓精神戰勝物質,要讓精神戰勝一切、克服一切,要能夠超越物質,如此才能超越五官的知識,以及五官感觸到的反應。因為五官知識只是小週天的知識,要突破它,才能證到真空,接收到大宇宙的能量,也就是大宇宙的智慧和光。 當我們真正得到這種光、這種能量、這種智慧,就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所謂的法力無邊。當然,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去證明,並且可以得到的,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 今天,我們修行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要得到無限生命的力量及無限的智慧。如果能得到無限的生命,就可以自度,也可以度他;可以救自己,也可以救世人。如果具備了宇宙無限的智慧,不但可以滿足自己,也可以滿足眾生;因為「眾生、佛、我」都是同體,所以我們除了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給自己留空間,也給別人留空間,彼此都懷著一種平等的愛,就可以在這個世界過得非常美滿。 同時,有了智慧以後,就可以轉變;轉變什麼?把不好的習慣轉變為好習慣、不好的人轉變為好人;為什麼可以如此轉變?因為它是從心靈深處產生的徹底改變,就像木炭,雖然是黑的,但點上火以後,就可以轉變為光,普照光明,或是可以用來煮飯等等;本來木炭是埋在地底的木頭,乾了以後變成木炭,沒有用,但我們可以把它轉變成有用。可見天生萬物都有用,只要有智慧去改變,就可以讓它變為有用。 我們修禪,除了修最起碼的健康,還可以得到和大自然同樣的壽命,以及大自然本有的智慧。而我們有了這些大自然的能量和智慧以後,就可以圓滿世法、圓滿自己、圓滿一切眾生。

【禪師說禪】真空不空的圓滿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世上一切宗教,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的信徒或信仰的人,達到他所信仰宗教的最高境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般修行人都只停留在「求自己」的階段,包括求自己的平安、自己的福報、自己研究的學理……等等,所以不能有更好的成果表現;簡單說,就是在教導、學習之外,忽略了還要實證──實際的證明。 任何宗教,不管是佛教、基督教,還是其他宗教,都是一面看經典(比方佛教是看佛經,基督教是看聖經),一面聽法師、牧師或傳法的人講道,但還是不能成就,問題就出在沒有實證,只有看和聽,以為這樣就是修行。所以宗教是很有科學精神的,除了修,還要證;把我們所知道的,設法去證明它,證明以後,就可以得到它。 比如我說:「禪是宇宙本有的生命,具足了一切智慧光和生命光,所以宇宙的世界就是禪的世界,因為祂是本有的光、本有的生命、本有的智慧」,大家聽了以後,就要想辦法證明,看看自己所修的禪,是不是宇宙本有的生命和智慧,證明以後,就可以得到這個生命的光和智慧。 當我們得到這種生命的能量以後,可以讓身體健康、壽命延長,甚至可以像大自然一樣長壽,就看自己得到這個能量的程度如何,如果得到一百年的生命力,就可以活到一百歲;得到兩百年的生命力,就可以活到兩百歲,以此類推。 離相凡塵盡 常樂身心淨 智慧也一樣,如果得到一百年的生命力,就得到一百年的大自然智慧;得到兩百年的生命力,就得到兩百年的大自然智慧;如果沒有,就不能證明,當然也不能活到兩百歲。所以,修禪是最實際的,假不了。 一般人的人生價值觀,都在追求物質的慾望,譬如金錢、房子、車子……,或是名利、地位、權勢…等,希望能得到滿足,而且永無止盡,卻不知如此不斷追求的結果,如果不能如願,就會嚐到苦果,反而會有苦惱。 所以,初乘佛教要我們修四聖諦,要了解「苦集滅道」的道理──了解苦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人生會有這麼多苦、這麼多煩惱、這麼多不能解決的事、這麼多糾紛、這麼多不圓滿、不和諧……等等,一個一個把它整理出來,然後去消滅它發生的原因,再去追求大宇宙之道,也就是大生命、大智慧之道;這就是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到老、病、死,整個「生住異滅」的變化。 我們從小到老,不是一直快樂的,而是苦多於樂,我們要去找出原因,找到了,就具足了這個智慧,就能把苦轉為樂,而得到常樂;如此一來,我們的心靈就可以得到永恆的寧靜,這就是佛法說的「常樂我淨」,是一種涅槃妙心的境界。 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生的價值,這個價值比任何珠寶、錢財、名譽、權勢……更重要、更尊貴。我們要得到這些存在於大宇宙的生命力、大宇宙的光,以及大宇宙的智慧,如果能夠得到,不但壽命可以延長,智慧也會得到增長,可以運用於入世、出世,甚至整個局勢的變化、人生的變化,乃至整個宇宙萬物等等,都可以事先了解,並改變它,把它改變成自己需要的,並用以補充自身的不足;也可以把不圓滿的,改變成圓滿。 修禪最重要的,就是要具足智慧;也就是說,我們追求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智慧。這種智慧是一種生命力,祂具足了光,這種光就是宗教所謂的真光,也就是聖靈之光;聖母、天主之光;祂是一切原始生命的主宰,而我們追求這個主宰,就是要追求真理。 回教教主穆罕默德在山洞禪定時,印證了宇宙的真理,見證了宇宙的主宰,他們稱為真主;基督教稱為上帝;天主教稱為聖母、天主;佛教稱為佛。但不管是什麼稱呼,都是指宇宙生命之光、智慧之光,也就是禪的世界。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一切宗教、一切人類所追求的,就是宇宙本有的生命,就要直接去印證,並且從印證中得到祂,找到這個本有生命的來源,那就是自己。 所以不必去修方便法,方便法是教我們從守戒開始、從善惡開始,一直停留在教人為善。其實一個人會有壞習慣、會去犯罪,是因為他的無明和無知,如果我們已經覺悟,就具足了慧根,自然不會去犯這些錯誤,也不必再從頭修戒,直接就修最究竟的法門。 一般人最執著、放不下的,就是身體,所以我們要追求身體的健康;另外就是家庭、事業的順利圓滿,再來就是追求最高、最究竟的禪的世界。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可以直接找到禪的世界、找到宇宙生命之光、宇宙生命的智慧,那些人間的福報自然就能得到,可惜很多人並不了解。 常有人問我,他每次禪定的時候,身體都很緊;那是因為心裡有所求、有所思、有所念、有所放不下;一定要把一切放下,那就是空。 縱觀整個佛教的教理,不外乎「空」與「有」;我們看了那麼多佛經,內容都不離開這兩者;一個人如果能了解「空」、證明「有」,那就成就了。至於什麼是「空」,什麼是「有」,必須靠自己去證明,這就是真修實證,可以讓每個人從現有的現實生活中去求突破。 心空本自在 圓融致祥和 比方我曾說過「空大圓融、一切自由」,如果運用在生活上,就是要有生活的空間、思想的空間、工作的空間……等等;而且除了給自己留空間,也要給別人留空間,就像我們的家一樣,雖然這個家不大,但只要能把家具整理得井井有條,就可以有空間;但如果房子再大,家具卻胡亂擺放,讓人不方便走動,就會覺得沒有空間。 又比如一條單線道的馬路,如果只有一輛車單獨行駛,沒有問題;但如果同時有兩輛車,就會發生爭搶車道的情形,因為沒有留給對方空間,結果不是擦撞、發生車禍,就是雙方下車理論,這種情形經常可見。 政治也一樣,給自己留空間,也要給別人留空間,大家在這個共有空間一起協商,一起合作,一起為同一個「為大眾謀福利」的目標而努力,不要把整個空間都占為己有,不給其他人留餘地,那就不是禪。

【禪師說禪】禪是超時空、超自然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一般人對禪的認知,是把心靜下來參某件事,而且要參到通達真理,認為這就是坐禪;然而實際上,禪超越了宗教,也超越了科學和哲學,因為禪是大宇宙所本有,無法以語言文字表達,所以當初在印度發現禪的時候,就把祂稱為禪那。 當然,在禪尚未正式從印度傳到中國以前,我們就已經知道禪了,當時是修行人修鍊身體的一種特別法門,希望可以延長壽命,而且不會生病,可以活得健康自在,所以他們以坐禪的方式尋找禪的力量。後來,當禪正式傳到中國以後,才融合成為中國的禪。 為什麼說「禪是超越宗教」呢?我們以佛教和基督教為例,釋迦牟尼佛因為修禪、參禪,得到了正等正覺,並創立佛教;耶穌在約旦河畔悟禪四十天,爾後基督教興起;可見禪是超越宗教的。 天地日月星 清淨智慧光 可是,為什麼禪也超越科學呢?因為科學只能證明大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譬如螢火蟲,它其實是一個很小型的發電廠,自己就會發電、發光;那麼,我們能不能也像螢火蟲一樣,自己在體內發電、發光呢?這就是大自然禪的智慧。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在科學家還沒有證明其原因之前,這麼一個小小的大自然現象就已經存在,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大自然變化,現在的科學也只能證明氣象的變化、地震的變化……等等,至於更深入像宇宙間各星球的變化,那就更談不上了。所以說,禪是超越科學的。 禪也超越了哲學,甚至可說是哲學中的哲學。為什麼呢?因為禪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真理,哲學只是在各種事物中取得邏輯的方法,然後再慢慢證明其真理;而禪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真理,等待科學、哲學來證明。 所以我們修禪,要先對禪的定位有所了解,禪是超越時空的,超越了過去、現在、未來和地域性,因此修禪要把握超越的精神,因為超越就是禪的精神。 如何自我訓練超越的精神?禪定盤腿就是最好的方法。一般人剛開始學禪定時,都會覺得盤腿很不舒服,那是人的惰性,但經過訓練以後,便可很快適應,因為人對環境的適應非常快,這種適應的功夫,就是一種超越精神。 許多人禪定坐不到十分鐘、十五分鐘,就覺得兩腿又酸又麻又痛,這表示自己還有意念存在。其實從禪定中,可以體會身體的各種障礙,比如生理的障礙,像腳的酸麻痛,或是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等等,都可以用精神力去超越。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用這種精神來處理工作,不管遭遇任何困難,都可以用堅強的毅力去突破。 凡事平常心 轉念離塵間 在禪定中還會發現許多心理障礙,比方平時日積月累的不愉快或不如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上的壓力,尤其現代人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每天都非常緊張,各種壓力(生活、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讓人覺得神經緊繃,甚至晚上睡不著。 舉例來說,屏東道場有位同修在潮州中學當老師,現已退休,領的是一次性退休金,後來物價高漲,他有了第一個心理壓力:「當初實在不該一次領完,應該按月領才對」;第二個壓力是他把這些退休金全部拿去投資,結果賠光了;第三個壓力是久居美國的兒子已一個多月沒有寫信回來。這些壓力讓他好幾年都睡不好覺,很痛苦。 我告訴他,晚上睡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心裡有心結,只要把心結打開,自然就不會失眠,並幫他做了以下分析: 第一,領一次性退休金後,物價上漲;其實很多事情不要只看自己,應該多看看別人,有些人退休前,因為某些原因拿不到退休金,相較之下,自己幸運多了。 我對他說:「我也是公務員,工作二十幾年的退休金也是一次全部領回,然後就到世界各國旅遊,一下便花光了;但我想,雖然花完了,回來再賺就好。所以不要把錢看得太重,心不要被錢、被事、被人際關係綁住,這樣會很痛苦。凡事想開一些,會好過得多。」 第二、投資失敗;社會上被倒會的人很多,甚至有些人被倒幾百萬是向別人借的,可是他的錢是自己的,不會有人找他討債,所以比起那些人,他幸運多了。同時我也建議他改變想法,把這些錢當成布施;因為與其一直放不下,跟自己過不去,還不如當作布施,反正錢也要不回來。 經過我的一番開導,他的心情好多了,他說:「我太太也叫我不要再想了」,我說:「你太太比你有智慧」。 笑看凡塵事 歡喜菩薩行 所以,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對金錢或物質方面,可有可無,不要患得患失;對升官、發財或身外之物,也是順其自然。當然,我們還是要盡心盡力,要奉獻自己,為社會、為大眾工作。 這位屏東同修的例子,是很典型的心理障礙,如果不把心裡的心結解開,就算禪定坐到蒲團都爛了,也是沒用,因為一坐下來,滿心都想著退休金賠光了,還有責怪自己怎麼不按月領;這就是想不開。 修禪的人應該要有智慧,凡事要能夠看得開。我也勉勵他,把這些想不開的事都放下,當成去布施、去救濟、去奉獻、去幫助別人,也許以這樣豁達的心,可以幫自己在其他方面又賺到一筆;世事本來就是這麼微妙。

【禪修釋疑】在汙濁中長養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一般我們看到的佛菩薩像,都是坐在蓮花上,或是腳踩著蓮花;請問這象徵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但如果懂得用禪的智慧去參,就會發現不一樣的智慧。蓮花生長在汙濁的泥水裡,接受汙泥的供養,開出美麗聖潔的蓮花;這些供養它的汙泥,代表世間法的一切貪瞋癡和五蘊,都隱藏在娑婆世界裡。 我們每天不管吃得好不好,或是吃葷吃素,都是為了供養這朵蓮花。這朵蓮花就是我們的佛性,祂會不會開花?什麼時候開花?是每個人今生最重要的事。為什麼?因為身體有沒有病,不過是幾十年的事,但如果這朵蓮花開了,表示佛性超越了汙濁的娑婆世間,可以進入寂滅的淨土,得到永生。反之,如果沒開,最終又會變成汙泥,再去供養別的蓮花,也就是輪迴。 所以,我們不是只求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要修禪,找到自己的佛性,而且要讓這朵蓮花開得非常聖潔、完美。如果能有這樣的認知,就不會生病,或是有病也會很自然地消失;因為眾生才有病,佛菩薩是沒病的。所以,什麼時候能超越眾生,證到佛、菩薩,就沒有病,就算有病,也會痊癒,歸於完好。 由此可知,吃葷或吃素,要有智慧去判斷,如果吃葷能讓佛性開出蓮花,也沒關係;如果吃素,蓮花卻開不了花,也是惘然。其實,成就並不在於吃葷或吃素,而是有沒有具足超智慧的能力、超智慧的意志和超智慧的力量。 但絕對不要像浮萍;雖然浮萍看到蓮花在水面上開得非常漂亮,也想仿效;卻不願像蓮花把根深入汙泥,吸收養分,只在水面上隨波逐流,結果永遠開不了花。 所以,如果要成就佛性、要開出這朵聖潔的蓮花,就不能離開世間法。像浮萍認為汙泥很髒,就離開世間法,那是不會成就的。一切佛,都能隨緣於世間法,而不變其真如佛性;如果變了,就會變成汙泥;不變,就開出美麗的蓮花。

【禪修釋疑】禪修的人生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佛;為什麼成佛一定要經過「人」的階段? 為什麼成佛要經過人的階段?為什麼只有人,才可以成佛?因為只有人,才可以聽懂上師的正法,其他眾生聽不懂。另外在相貌上,佛的法相是最圓滿的,而人的相貌也是最圓滿的,其他眾生的相貌都不好看;所以只有身為相貌最圓滿的人,才有資格以現有的相,透過修行而成佛。 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平日所騎的腳踏車、摩托車或駕駛的汽車一樣,我們使用這些交通工具,是為了到目的地去上班、上學,或是去做其他事情;但也有人利用這些工具去花天酒地,甚至去做壞事。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色身就像交通工具,要帶著靈性回到佛國淨土;但如果色身把靈性帶到歪路,造了惡業讓靈性痛苦,就等於我們開車去做壞事一樣,沒有把正事辦好,沒有把靈性帶到佛國淨土。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參悟,一個人來到人間投胎是為了什麼。我經常在想,有人願意花幾百萬買一個地下停車位,也有時間去花天酒地,卻不肯花一點時間、一點金錢來禪修,所以「智慧」和「無明」的差別就在這裡。 一個有智慧的人,雖然生活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但他會開悟,知道要修行、要成佛;但也有人一天到晚只想著拚命賺錢,也許錢還沒賺到,身體就先搞垮了,只是盲目地追求,卻沒有一個目標。如果可以定出目標,想多賺一點錢,一方面讓自己生活安定;另一方面,有了足夠的錢,可以讓更多人和我們一樣,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那麼這樣去賺錢就是對的;但有些人賺錢是利益眾生,有些人卻是害了眾生,所以在選擇工作時,要有智慧,不要造惡業。 其實,不管是信佛教,還是其他宗教,都不是要我們過艱苦的生活,或是每天都要過得很累,而是要去學習這種刻苦耐勞、堅忍不拔、不怕失敗的精神,要每天接受現實的挑戰,用智慧去克服困境,這才是修行。

【禪師說禪】宇宙生命的真相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禪要修有生命的禪,因為有生命的禪才是真正的禪。所謂有生命的禪,是指一切生命體本有的生命之光,祂附在一切眾生身上,是具有生命的生靈、靈魂、靈體、靈光。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名稱?因為是以該生命體的本質是清淨還是汙染、光明還是黑暗而命名的。 我們修禪,是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這兩句地藏王菩薩的偈語。所謂地獄,是指心裡的煩惱和痛苦,我們要讓這些煩惱和痛苦全部滅度、全部空掉;眾生是指自身體內的眾生,我們要修到體內沒有一個眾生存在,也就是沒有病痛。如果能做到這兩句偈,絕對可以成佛,而且是現世的活菩提、活菩薩。 執見引爭端 離相本圓空 平常不管是修行,還是與人交往,都要經常想到這兩句偈,祂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離相,不要過分執著;因為太執著,就會有偏見,人與人之間就會對立,甚至發生抗爭。如何避免呢?就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禪定的時候,要把現在意識和過去意識全部放空,進入一個無我無念的境界,也就是身空、心空,然後入於無為,才能接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量,它會很自然地進來,此時若專注禪心脈輪,會發現有個閃亮的光點,甚至可以坐在一片光海中禪定。 整個大自然界充滿了禪的生命力,也具足禪的大智慧。身為禪修者,要懂得與大自然接觸,對大自然的一切變化要好好地參、好好地開悟。 我們知道,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則繞著太陽轉,如果用心去參月亮的生命力,就會發現,一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每逢農曆初一或十五,都會發作得特別厲害,因為此時海水會漲潮。為什麼會漲潮?因為月亮有一種看不見的大自然「禪」的生命力,當太陽、地球、月亮形成一直線時,月亮對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植物)會有一種很強烈的引力磁場,其威力之大,甚至可以把潮水拉起來,所以病人在這個時候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往上拉著他。 另外像非洲,也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譬如當地人發現,每逢初一、十五,他們砍的大樹倒下後,都會從裡面裂開;本來一棵完整的樹木可以有很多用途,但裂開以後就不能用了。為什麼樹會裂開?因為月亮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吸引力量,會在初一、十五把樹木的氣(能量)吸走,於是樹的中心就變成空的,此時若去伐木,再加上樹倒下時所產生的加壓力量,就會讓它裂開,但如果在其他時間伐木,樹心就是完好的。像這些都是生命靈力的展現,修禪的人不可不知。 脈輪應天地 真禪超生命 大自然界有許多智慧是我們不了解的,需要科學家來證明。我們修禪,要時常接觸大自然,要讓自己的精神、心靈與大自然同在。當我們和大自然同在的時候,就會和大自然同體,身體會產生變化,包括體質和氣質。 修禪不僅要知道大自然界存在許多大生命力,同時也要知道怎麼用它,尤其在農曆初一或十五禪定的時候,最好能讓心靈和月亮起共鳴,會發現頭頂有許多甘露水滴下來,或是看到身體內外都充滿白光,這就是來自月亮不可思議的生命力量。 另外,每個月的兩個節氣也要特別注意,這是天地交泰、陰陽之氣會合的日子,若能接到它,就可以用它。如果是沒有修禪或生病的人,每個月到了這兩個節氣時,都會特別難過,也會老得特別快;但如果是修禪的人,反而可以得到它的力量,讓身體更健康、智慧更增長,這是修禪的好處。 可是大部分的人看不到,也想像不到,認為只是坐在那裡打坐,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其實在入定以後,可以見證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智慧力,等到有一天,自己也具足這些大自然的能量時,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但可以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更多眾生。 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人事物,處處都蘊含著禪機,就看自己如何體悟;不管如意或不如意、愉快或不愉快,其中都有禪的智慧,要懂得去參悟。 大自然的一切變化都具足生命力,我們要去開發,但在開發之前,自己先要具備一些條件,才能讓身體接到這些力量。尤其在得到大自然的智慧以後,還要更進一步地證明它,否則,有了智慧卻不去印證,這種智慧是空的,不是實相。 修行要先入於「空」,但若過分執著於「空」,最後反而會「落空」,所以要突破「空」門。我們在宇宙中的所見所聞,都是很有限的生命(有生有滅的生命),這些生命都是分段生死,「生」了以後「死」,「死」了以後再「生」;雖然每次投胎的生命體不一定相同,但生命是一樣的,永遠脫離不了流轉,這種生命現象就是輪迴。 因為這種生命體的一切法相都非常有限,所以「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使之成為永恆的生命」、「如何讓短暫的生命達到最究竟的生命」,成為每個修行人、每個宗教所追求的目標。在本門印心佛法最究竟的法門之下,也有一些方便法,讓眾生可以逐步開悟,證到最究竟的境界,也就是永恆的生命源頭。 什麼是涅槃妙心?涅槃就是無生無滅,因為無生,所以無滅,也就是永生、永恆的生命。妙心是很微妙、不可思議的心靈世界,是心靈的大體。 三身本無量 宇宙智慧光 一般修行有所謂的體大、相大、用大;「體大」是指大自然界一切眾生現有的身體,包括地球、一棵樹、一隻野獸…等,這些眾生都生活在同一個宇宙,雖然形相有大有小,但生命體都一樣,都來自於禪的生命之光、聖靈之光。所以,當我們了解人與眾生都是一體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發現自己的法身。 「體大」之後,就是「相大」,這個相就是法身,法身無量大,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分過去,現在,未來,三者同時存在,這是法身的力量,就是「相大」。 「用大」是有了報身和法身之後,如何去應化、如何去改造眾生、如何去改變世界、如何去妙用。 這些都是修行人在入世、出世時,應該要做的事,所以當自己還沒證到圓滿的最究竟境界時,「修」就是精進,「行」就是證明,去證明自己所學、所知道的,然後有一天,當這些所學、所知道的一切,不需經過學習或動念就可以運用的時候,就是最無為而且無上的,也就是妙用,可以很自在、很自然地運用,不必經過思考,就像心臟會自然地把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一樣,是一種無為的妙用。 像這些存在於大自然界,不需經過學習,自然就知道的智慧,就是禪的智慧。

【禪修釋疑】不立二邊的菩薩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請問「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來修行? 修行有句話是「無生法忍」,這是菩薩的智慧,祂超越了物質和精神的世界,若用在世法上,就是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便先考慮後果,避免發生後續的麻煩與痛苦,這是「無生」;「法忍」則是在事件發生以後,應該如何妥善處理或補救。 這種「無生法忍」的智慧可以運用在商場上、事業上,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換句話說,就是不打沒把握的仗,對於沒把握的事,就不要去做,或是事先考慮可能會發生的任何狀況,以及該如何補救,這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做家庭計畫或事業規畫時,不要聽到對方說了滿滿的好話,就二話不說地參與,結果吃了大虧,所以事前要經過一番考慮,在投入某種事業之前,要詳加評估,有些人急急躁躁,有些人又過於保守,像這樣「過與不及」都不好,要能夠履行中道。 修行也一樣,要「不立二邊」,也就是不去修聲聞,也不去修緣覺,不去著文字相或聲音相,這都是二分法;只有「直指本心」,直入心靈,才是中道,才是究竟。 當年,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諸弟子都很傷心,害怕沒有人再傳他們佛法,讓他們成佛。釋迦牟尼佛說:「你們要『依法不依人』,要依我傳的『法』來修行,而不是依我這個『人』。第二要『依義不依語』,要依我說法的真實義去修行,而不是依我所講的話。第三要『依了經義,而不依不了經義』,所謂了,是完成、圓滿的意思,經是不變的真義;也就是說,要去了解經義的真實義,要修最究竟的法門,而不要修聲聞、緣覺的方便法,那永遠不能成就。最後要『依智不依識』,要依照智慧,而不要依照意識,因為意識只是五官的產物,而智慧超越了物質世界,所以要以智慧來做人做事。」 我想,如果沒有智慧,大家也不會來修行;因為有了智慧,才不會排斥這個修行的機會,所以大家要珍惜這份法緣,精進禪修。

【禪師說禪】禪的大自然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如果能愈早修行,就愈能避免一些病痛和煩惱的發生。我們常看到一些年紀輕輕的人得了不治之病,如果他們能早點來禪修,或許就能避免這些災難。雖然一個人的生命有限,但在這麼有限的生命裡,我們都希望能夠平安、順利,不希望有病痛;因為身體生病了,不但自己痛苦,也會帶給家人許多麻煩。 體性大自然 地水火風空 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所組成;所謂「地、水、火、風」,只是一個代名詞,「地」是指身體的肌肉,「水」是指血管裡的血液,「火」是指身體的能量及溫度,「風」則是我們的呼吸。 這個由自然現象「地、水、火、風」所組成的色身,將來也要回歸自然。但如果我們能知道「地、水、火、風」的真義,就可以運用身體接受大自然的「地、水、火、風」,為我們所用。 我們體內的內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退化,一直到不能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生疾病,而且往往是大病。也就是說,有一天,當身體某個器官功能等於零的時候,為了拯救色身,免不了需要開刀,或是必須長期療養,而這段期間,除了肉體要承受病痛,精神也會遭受折磨。 所以,我們要趁著身體沒有病痛的時候,趕緊禪修;或是已經禪修了,更要趁著自己還能來道場的時候,繼續禪修;因為禪修不管是對身體,還是對心靈,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人即使再有錢,當最後一口氣上不來的時候,這些千百億的財產都等於廢紙。如果能夠覺悟這一點,就要隨時留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每天為了一點芝麻小事而煩惱、困擾自己。 因為精神上的負荷(如煩惱、壓力、焦慮、憂鬱等等)會加重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不管自己現在的身體是健康,還是已經生病;也不管是小病,還是重病,只要能夠保持一顆愉快的心,能夠看透一切生死,他的生命力一定很強。最怕的就是不能面對現實,沒有求生的勇氣,每天害怕這個、擔心那個,什麼都放不下。 解脫大自在 道濟三塗苦 其實色身只是一個軀殼,更重要的是色身裡面的主人(自性),要讓祂能夠超生,這才是我們要重視的。 可惜一般人並不明白這一點,才會在臨老的時候唸佛,希望可以請阿彌陀佛度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過,雖然阿彌陀佛很慈悲,但是我們不能臨時抱佛腳,平時就要有一顆堅定的向道心,而這顆堅定的向道心,平時就可以用於所有的親朋好友,或是不認識的人,乃至一切動物、植物,以及一切有形、無形的眾生。 一個人的修行,要從身體的智慧(每天所想、所做的智慧)提升到大自然的智慧。剛開始是自己的一種感覺,慢慢地,當智慧逐漸增長、成熟以後,就可以擴大到全人類,包括一切眾生(有生命的生命體),你都會去關心,然後漸漸地,就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智慧。 修行要從身體的智慧到大自然的智慧;到了大自然的智慧,就可以印證所有眾生的平等性,此時就會知道,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會開始關心它。 印證了大自然的智慧以後,還要再追求更深一層的心靈智慧,心靈的智慧就是佛性。 不過,「佛」只是一個代表,如果是信仰其他教派(如基督教、回教等),這個心靈智慧也是一樣的,只是名稱不同罷了。 心靈的智慧是一種大聖人的智慧,是從身體裡面可以得到的智慧,然後到整個法界,證到大自然的智慧,再得到大聖人的智慧,就可以三身圓滿。 禪悅大智慧 身心蓮花生 當一個人得到智慧以後,就會知道身體該如何愉快地生活在娑婆世界;因為娑婆世界是個苦海無邊的世界,我們要有智慧,讓自己可以很自然地解決人間痛苦,過著比較如意的生活。 有了智慧以後,就會知道,我們不是只忙於事業,而是在照顧子女、照顧父母及長輩之外,還會想到他們的心靈該如何解脫。也許很多人現在還不太能感受這點,但大家都有做惡夢的經驗吧?有時在夢中,會得到一種好像是預測未來的訊息,不知是真是假;等到幾年後,果真得到證實的時候,就會覺得,冥冥之中,真的有一個主宰的「無我」在身體裡面,比我們外在這個「我」更有智慧。 所以每天在工作之餘,最好能夠找時間禪定,一方面可以讓身心得到紓解,另一方面可以讓精神超越心理、超越物質、超越一切生理層次,而得到愉快的心靈,讓心靈世界比現在的娑婆世界(地球世界)更豐富。若能如此,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在心靈世界,比生活在五官感受的物質世界要美好得太多。 禪修不分教派,不論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修禪。因為最高層次的心靈境界並沒有界線,只有心理以下的層次才有分別心,而人類就是因為有分別心,才會彼此對立、爭奪及發生戰爭。 如果有一天,全部人類都開悟了,我想這個世界就是太平世界,但目前看來,這個願望還很渺茫,因為現在的社會愈來愈亂,人的習氣愈來愈差,這都導因於大家只為了爭取私利。如果人人都能拋棄私利,而為眾人謀福,我想這個世界會變得很不一樣,生活會非常愉快。

【禪師說禪】至高無上菩提禪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禪的最究竟境界,超越了宗教、科學和哲學,這是我們對禪所做的定位。有了這樣的定位,修禪就不會走錯路;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所要追求的禪的目標,就知道應該怎麼修,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禪是最原始、自然的生命力,具足了一切智慧,而且不必經過學習,舉例來說,植物不需要教它,就懂得如何延續生命,一般是用種子,這是有性繁殖,或是用人工進行插枝、接枝、壓枝、分株等無性繁殖的方式,像甘蔗和稻子可以從根部分株,不需要種子,就可以繁殖;植物就有這樣的生殖能力。 可見大自然界具足一切智慧,這些智慧就是禪。此外,大自然禪還有大自由、大自在的能力,所以在大自然界,可以活得非常自由、自在。 有句話說:「疾風知勁草」,大樹會被大風吹倒,但小草卻經得起大風吹襲,而且生存得非常好。從這些大自然現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智慧,就是柔能克剛。 我們可以從大自然界得到很多智慧,也可以得到很多證明,只要細心觀察,就會有收穫,然後再把這些智慧運用於日常生活。 真修無上法 妙覺菩提禪 對於修禪,我特別強調要有超越的精神,比方禪定的時候,如果一直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修禪的境界就只侷限在身體健康;如果總是關注心理狀態,那只能算是修心養性;所以我們要超越健康、超越修心養性,也就是要超越身體和心理的障礙,然後才能得到智慧──禪的智慧力,這樣修的就是一種菩提禪、一種無上菩提禪,才是真禪。 這種菩提禪、無上菩提禪的宗教性是最高、最最高的,但這種最高、最最高的法,其實並沒有法,因為祂與大自然同為一體。 佛教有所謂的「佛,一度三千」或「佛,一度大千」,當我們成就佛陀以後,就有這樣的能力,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度盡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 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常會聽到,或常在經典書籍上看到這個名詞。我對任何疑問,都要求自己要找到它的最究竟,如果不知道的,我會去參,一直參到我懂了為止。可是很多人研究佛法,都只用一種探討方式,或只根據一種法源,不會真正去實修實證。 什麼是大千世界?太陽和月亮照射的地方,叫做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太陽系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大千世界,這要用光年來計算;總之,就是整個宇宙。而佛可以一度三千、一度大千。 道家也有一句話:「太上道祖,一炁化三千」,這和佛家說的「佛度三千、佛度大千」一樣。所以很多境界,雖然修行的方法不同,但理論都很接近,至於有沒有達到那個境界,又是另外一回事。所謂一炁化三千,是說一個個體可以同時到達三千大千世界;如果從個人來說,就是從凡人到達聖人、從個人到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很複雜的。 真禪宇宙光 照耀大千界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事情,在這麼複雜的環境裡,如何才能理出一條有系統的路?同樣地,我們修禪是為了回佛國,怎麼回去呢?要用智慧;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要修智慧,讓自己達到禪的最究竟、證明禪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同時獲得禪的智慧、禪的生命力、禪的大自由和大自在;而這些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真光、真禪,這些光就是宇宙光。 我曾看過一則新聞,有個日本華僑,現已歸化日本,他有超宇宙能力,可以治療癌症,很多人去拜訪他,要他拿出證據,他說他拿不出來。其實當一個人真正得到這種力量時,就有能力去做這樣的事;如果要他提出證據,也只是用科學儀器去佐證,但科學儀器還沒有進步到可以證明他所擁有的能力,所以他無法證明。 這就是禪的力量,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而科學無法證明的原因,是因為人類現在的智慧還沒有到達那個境界。 通透智慧眼 內外了了見 如果大家都有三千大千世界的智慧,就不需要學那麼多的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法本無法,無法法亦法」,沒有法也是法,什麼時候可以把這個沒有法的法也丟掉,能夠了了見,就可以徹底了解、徹底證實我們所知道的智慧,此時當然就不需要這個法了,這個法就空掉了。 所以平時不論工作、休息或生活,都要能夠超越自己,包括超越自己的心理障礙和知識範圍等等,看看能不能比我們現在擁有的還要更超越。我常常強調,修禪要有超越的精神,今天要比昨天更好、比過去更好,身體也要比昨天更健康、更有精神,這就是超越。 一個計畫訂定出來,不管是工作計畫、讀書計畫,還是國家政策,都要事先考慮實施以後會發生什麼問題,提早做好修正;不要等到實施以後,發現錯了才修改。 一個好的政策,推行起來會比較容易;但如果是不好的政策,不但實施過程阻力很大,百姓也會受苦。如果政府能夠照顧百姓、服務百姓,公務人員也是如此,不是為自己,都是利他,就合乎禪的精神。 宗教也一樣,不是只顧自己的教派,也可以和其他宗教、其他法門一起合作;同時讓自己的教義和理想,都能合乎現代人的需要,就可以讓修禪的智慧圓滿很多事。

【禪師說禪】覺悟發願 修行之鑰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雖然現在修佛的人很多,從事佛教研究的人也很多,但人們對佛教的認識仍然非常有限,而且成佛的人很少。為什麼?如果能把其中的原因找出來,對我們在精進修行上一定很有幫助。 有些人修行佛法是法師怎麼說,他就怎麼修。如果這位法師的造詣很深,能夠證到某一果位或某種境界,那麼追隨他修行的人也可能和他一樣,修證到某種境界。但如果這位法師並沒有到達那種造詣,他的領受者就很難了解佛教的真正意義。 善心未究竟 定慧入佛心 我們都知道,佛教的教義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但一般人只知道或是只關注「諸惡莫作」和「眾善奉行」,忽略了「自淨其意」這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所以一般佛教徒只知道做善事,不能得到智慧而成就佛陀。 其實,佛也是「人」經過修行以後,才證到正等正覺的果位,雖然世尊是佛陀轉世,但祂教導我們依照祂修行的方法來修,同樣也可以成佛。 當一個人能夠證到「自淨其意」的時候,就會發現這樣仍然不夠,所以我認為,就這樣的佛教教義而言,還不夠圓滿,沒有把佛教教義表達到最究竟。或許經文都是前人翻譯的,難免有遺漏之處,所以成佛的人很少,甚至有些人對「一世成佛」抱持著懷疑態度。 佛教最重要的目的是成就佛陀,做善事雖然可以讓善根圓滿,但不能成佛。如果要成佛,必須要有智慧,善根圓滿只做到了佛教三學「戒、定、慧」的戒。 一般佛教徒都很重視守戒,釋迦牟尼佛曾對弟子說:「雖然有些弟子每天跟著我,但如果不守戒,是不會成就的。有些弟子雖然沒有每天跟著我,可是他能夠持戒,依照我傳的法來修,一樣可以成就。」 由此可知,跟著佛陀修行,首先還是要守戒,以戒為師,可見戒律的重要。然而除了「戒」,還有「定」和「慧」,一樣也不能忽略。 佛教三學「戒、定、慧」,戒是持戒,定是禪定,慧是般若,是絕對的真理智慧,不是相對的。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持戒,「自淨其意」是禪定,然後從禪定中生出智慧、生出般若。 菩薩六度萬行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可見「定、慧」的重要。很多大師,不管他是修淨土宗還是密宗,也不管他教別人修行的方法是什麼,都一定要修禪定,因為只有禪定才能「自淨其意」;從禪定中才能證到佛陀的偉大,才能證到世界宇宙所有眾生的佛性;只有在入定以後,才能證到自己清淨的本性,才能發現自己的般若智慧、絕對智慧,才能證入佛陀的本心。也就是說,你可以自己證到佛陀。 所以佛教的教義,不是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而已,應該還要更深一層地了解,在本來清淨的自性以外,還會發現法性,然後再發現佛性,最後證到無上菩提,這就是自證,自己證入本心。由此可知,見性是成佛的第一步,並不是見性就成佛了,不是見性就是正等正覺。 所以我認為,佛教的教義除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如果要成就佛陀,還要再加上「自證本心」。如果佛教只到「自淨其意」,最多只能到達見性,還不能成就佛陀。 覺悟菩提道 佛師引歸途 什麼是佛?我們先來看看「佛」這個字,它的左邊是人,意思是說,要成為佛陀者,一定是人;只有人才可以成佛。為什麼呢?我們常聽人說,「人身難得、明師難遇、正法難聞」,確實是有其道理的,因為佛與人以外的眾生不一樣,就是多了一個第三腦室,這也是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在人體來說,這個地方就是淨土。 很多修行人都希望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但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必須要能夠自度;要自度就要先覺悟,如果不覺悟,要如何自度?如果不能自度,更遑論要度他人,而且還要靠菩薩來度自己。也有人期待自己在百年以後,菩薩能夠度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他卻沒有想到,自己應該早點來修行,由自己自度去西方極樂世界。 什麼是覺悟?要如何覺悟?有些人覺得,自己生活過得不錯,所以不需要修行,往往要等到走上絕路了,才警覺地發現,應該要走覺悟之路;等到快要死了,才想到佛菩薩,以前接引他來禪修,都說沒有時間,其實時間都是自己安排的,就看你願不願意做。 什麼又是開悟?要開悟什麼?當年世尊也是在開悟以後,離家修行,才找到解脫生死的方法。他在六年訪道的過程中,請教了所有大仙,都沒找到真正解脫生死的方法,後來他到雪山(喜瑪拉雅山)修行,在冰天雪地中禪定了三年,也苦修了三年,修得骨瘦如柴,一點元氣都沒有,就在快要斷氣的時候,有人供養羊乳給他喝,等到恢復體力以後,他開始有所覺悟。 覺悟什麼呢?他發現自己這樣苦修不是辦法,修到哪天生命結束了,依然不會成就,所以就一個人默默下山。當時跟隨他一起修行的五位隨從,以為他放棄了修行,就一一離開他。 其實,人的知識很有限,當自己還沒有智慧的時候,很難了解聖者的想法,因為人都是用知識來思考,但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就不一樣。 心如菩提葉 自淨根塵滅 此時世尊沿著河邊而走,他找到了一棵菩提樹。說到菩提樹,屏東達摩道場也有一棵,我非常欣賞這棵樹,它的葉子長得很像心臟,而且很光滑,不會沾染灰塵,同時它的葉柄很長,如果有灰塵,隨風一抖就散落了,所以我很欣賞菩提樹。 我們每天生活、工作,點點滴滴都是佛法,如果聽到別人說自己壞話,或是與人意見不合而吵架,如果能像菩提樹長長的葉柄一樣,表示心量大,撣一撣就沒事了,就像菩提樹抖一抖葉子,灰塵就掉了。 當時世尊在菩提樹下做了一個決定:「從今天開始,如果我不能成就佛陀,就死在這棵菩提樹下。」他發了一個這麼大的願心。 我們知道,要成就佛菩薩就要發願;我們修行也要發願。當然,要成就佛陀,就要「悲、智、願、行」,不只是修自己,更要利益眾生;要看到整個宇宙眾生,不是只看到家庭、社會、國家,要看得更遠。 所以世尊那天晚上發下大願後,就看到滿天星星閃閃發光。這滿天的星星不是天上的星星,而是世尊體內的每個細胞(眾生)在發光,這就是所謂的「夜睹明星」。 世尊在菩提樹下參什麼?參自己如何開悟,結果他發現,雖然人比其他眾生聰明,也比其他眾生理性,為什麼還不能成佛?因為我執和法執太重。 什麼是我執?什麼是法執?我們修佛法,不但要追根究底,還要活學活用,我們要把經典上學到的,活用在世法上、修行上和利益眾生上,這就是「轉識成智」,要把知識、常識轉變成智慧,把佛經或聽法師說法的內容轉變成智慧。轉成什麼智慧?轉成可以做為我們修行或利益眾生的智慧。 許多人都忽略了這個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是一直不停地研究再研究,把經文背得滾瓜爛熟,結果反而成為一種法執,又沒有輸入心靈。一般從五官進來的訊息都會先到第六意識,最多到第七意識,總是停留在大腦,沒有進入心靈。如果能進入心靈,那就是智慧。所以大家在看佛經的時候,要想辦法把經文轉識成智,這樣看佛經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