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新冠肺炎

已找到 7 則相關結果

潘懷宗》超炫!植物長出新冠肺炎疫苗

【愛傳媒潘懷宗專欄】新冠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延燒,為了對抗疫情,疫苗的取得遂成了各國衛生部門的首要工作,經由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後,相信讀者們對於疫苗已經有了非常多的認識與了解,像是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等等。這些疫苗現階段除了產量跟不上實際需求外,價錢也相對昂貴,對於許多窮困的國家來說,仍然有負擔不起的窘境,因此美國總統拜登才帶頭倡議,放棄疫苗專利權,可惜仍有藥廠不願同意,基於此,科學界早就想要尋求,更低成本的疫苗製造方法,以及更容易更快速的生產、儲存和運送的方式。 讀者可能沒有聽過,用植物來生產疫苗,相對於使用雞胚胎,或在控溫、控各式條件的疫苗工廠中生產,植物疫苗的優勢相對簡單,它不需要昂貴的培養液體和工廠的嚴格生產條件,只需要陽光、土壤、肥料、和水。例如加拿大生技公司(Medicago)就和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合作把經過編輯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序列以真空滲入法插入菸草屬植物(Nicotiana benthamiana)的葉片組織中,葉細胞就會像疫苗工廠一樣,幫我們合成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經過11天後,即可從中萃取出類病毒顆粒,打入人體內,讓人體識別並產生免疫反應,這個植物疫苗已經完成第二階段臨床試驗,在所有受試者中可以誘導出強勁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且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目前已經進入第3階段臨床試驗,若一切順利獲得批准上市,預計每年可生產八千萬劑疫苗,幫助更多國家遏制疫情。 其實,利用植物生產疫苗,除了上述使用注射的劑型外,也有使用口服的劑型,這樣一來又更加方便,像是2021年6月25日發表在《柳葉刀微生物》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是由日本東京大學的黏膜免疫學家清野教授(Hiroshi Kiyono)所領導完成的,他們成功利用稻米製造出口服的霍亂疫苗,並進行首次人體試驗後的結果表明,除了可以增加針對霍亂毒素的抗體濃度外,也不會在受試者中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相當成功。 全世界每年估計仍有130至400萬個霍亂病例,大約21000到143000人死於該病,而使用口服疫苗仍是控制霍亂的主要戰略之一,尤其是在衛生條件差的地區,現階段,即使每劑疫苗不到2美元,在相對貧窮國家想要廣泛使用時,也可能是昂貴的,在十多年前,剛開始設計口服植物疫苗時,最先想到的是香蕉,因為香蕉可以生吃,不需要加熱,也不用考慮加熱後會破壞疫苗結構,不過因為香蕉不能儲存太久,又容易碰爛掉,所以後來考慮稻米,因為種子類的產品,不用放冰箱都能儲存很久,只是必須煮熟後才能吃,因此就發明出用大米製造的耐熱疫苗,相當有創意,而且易於管理、存儲和分發。 清野教授早在2007年就首次公布了這種利用稻米製造口服霍亂疫苗的發明,成功製造出了含霍亂毒素B亞基(CTB)的稻米,且更進一步研究證實,使用這個名為MucoRice-CTB的口服疫苗,可在小鼠和獼猴的血清中誘導出高水平的CTB特異性抗體。而這次剛剛發表的人體試驗總共有60名健康的日本男性參加,他們在八週之內隨機接受了四劑口服的MucoRice-CTB疫苗或安慰劑,其中10人接受了1克的疫苗劑量,9人接受了3克劑量,8人接受了6克劑量,其餘為控制組,另外有3名沒有完成研究不計入。 參與者血清中的CTB特異性抗體濃度,不論是在治療前和整個治療過程中都要進行評估,直到第一次給藥後的第16週為止。雖然三個劑量組的個體,其血清中的CTB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 (IgG)和A (IgA)的抗體濃度都呈現出增加的趨勢,但只有那些接受最高劑量(6克)人的抗體濃度在統計學上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雖然已經看到抗體濃度的有意義增加,但若要證明疫苗的保護力,仍需進一步的臨床實驗,目前尚不清楚CTB特異性抗體是否就足以預防霍亂。但清野教授說,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概念性和安全性的證明,他們計劃在未來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期望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對抗疾病所使用的疫苗,都能順利成功,便宜且容易取得。 作者為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議員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潘懷宗》以為感冒?當心新冠肺炎變種病毒!

【愛傳媒潘懷宗專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依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目前全英國各地約90%的病例都和Delta變種病毒株(目前印度流行的病毒株)有關。這隻Delta病毒的傳播能力,相比於Alpha病毒(現在台灣流行的病毒株,最早也出現在英國),其室內傳播能力增強64%,在戶外的傳播力也增加了40%。因此,到2021年7月,英國可能迎來新一波的新冠疫情。 台灣目前流行的是Alpha病毒株,這幾天疫情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但是也有專家擔心,台灣會不會被印度和英國所影響,在暑假時也出現另一波的Delta病毒株的流行疫情?我們當然不樂見這樣的情況發生,必須努力去阻止它,防範它。顯然,盡快找出潛在感染者(廣篩)、盡速替全民施打疫苗以及告知民眾Delta變種病毒的最新感染症狀,是預防下一波流行的三項重要法寶。 陳時中部長在6月15日的記者會上已經同意,廣篩將是防疫策略的重要一環,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廣篩策略如附圖,食藥署也在6月11日核准進口三款居家的快篩試劑,林欣慧技正表示,三款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方式都相當簡易,羅氏抗原快篩試劑的陽性一致率為82%,盧西拉或萊析樂核酸快篩試劑的陽性一致率可達90%以上。待廠商進口並舖貨之後,民眾可以自行到合格藥局、藥妝店、醫材行等處購買。 2021年6月11日,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克雷格女士的報導稱,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HS)統計數據,新冠肺炎患者頭痛、喉嚨痛和流鼻涕是英國現階段最常見的症狀,也就是說,Delta變種病毒已經讓咳嗽遠離了頭把交椅,受感染的人現在表現出較輕的類似感冒的症狀。而原本Alpha病毒的三個比較明顯症狀是:發燒、咳嗽以及嗅味覺喪失。但負責冠狀病毒監測項目的倫敦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家斯佩克特教授 (Tim Spector) 警告說,Delta變種病毒「現在表現得不一樣了」。頭痛反而是新冠肺炎報告最多的症狀,而喉嚨痛則是第二大抱怨的症狀,甚至像是流鼻水、鼻塞這種感冒小症狀,也位列第三。所以當人們認為自己感冒了,就應該要接受快篩,以遏制Delta變種病毒的潛在傳播。因此,當前台灣正期望民眾自費居家檢測廣篩的同時,恐怕離英國專家所說的標準(只要覺得感冒,就要快篩)還很遙遠。如果再加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毒感染者沒有症狀,甚至,英國國家統計局才在4 月份發布,最新統計數據已有接近53%的病毒檢測呈陽性的人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要阻止新一波的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恐怕就要以更高的規格,嚴陣以待,才有可能度過難關。 國王學院的監測團隊是從2020年3月起就跟踪病毒的症狀,他們是英國最大的症狀追踪研究中心,Alpha病毒流行時,咳嗽是最常見的症狀(46%),但現在Delta病毒卻是頭痛(66%)、喉嚨痛(53%)、流鼻涕(49%)和發燒(42%)。同時,越來越少的人報告說他們失去了嗅味覺,因此,嗅味覺喪失對Delta病毒而言,不再是前 10 名最常見的症狀。斯佩克特教授告訴《每日電訊報》:「當人們沒有意識到症狀改變這一個重點時,他們就可能認為只是得了季節性的感冒,而沒有產生警惕,於是就會四處傳播。」在英國,已經超過 140名家醫科醫生寫信給首席醫療官惠蒂(Chris Whitty),敦促英國政府在官方名單中增加更多類似感冒的小症狀。這封信的主要作者,倫敦哈姆雷特塔自治市(Tower Hamlets)的家醫科索哈爾醫生(AlexSohal) 說道,他的許多患者都是這些輕微的症狀,但在幾天內就檢測出新冠肺炎陽性,千萬大意不得。 綜上所述,筆者善意提醒,居家檢測快篩試劑開放進口,公布廣篩策略都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家境清寒,弱勢民眾,能否比照先進國家,可以自行到藥局,領取免費的快篩試劑,是目前防疫值得考慮的方向。同時,加快購買疫苗,讓全民盡速施打,不要再堅持一定須等到國產疫苗上市。當然,新冠肺炎症狀感冒化,也是必須向民眾持續宣導的重要方向。 作者為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議員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潘懷宗》新冠肺炎檢測 Uber送到家

【愛傳媒潘懷宗專欄】新冠肺炎經過三波的大流行,全世界至今已有約一億五千萬人感染,三百多萬人死亡,在這段期間內,台灣民眾如果需要自費檢測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就需要上網預約合格的檢測中心,有時候離家很近的可能預約不到,需要跑到離家遠一點的地方,甚至人多也可能預約不到,需要等一陣子。另外,支付金額約在台幣6000元上下,當然,需要檢測的人跑來跑去,也存在有傳染和被傳染的風險。 基於上述與台灣同樣狀況的考量,以及世界各地民眾有愈來愈多的檢測需求,於是國際間興起了把檢測服務送到家門口的一種新興行業。2021年4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的記者凱卡托斯女士(MARY KEKATOS)就報導,麻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市的一家國際級的檢測公司Eurofins Clinical Enterprise, Inc.即將和優步(Uber)合作,為美國20幾座大城市的居民提供新冠肺炎檢測工具包(像丹佛市、休斯頓市、鳳凰城市和西雅圖市等等),民眾可以在週一至週五的上午8點至下午4點之間的任何時間上網訂購,並在短短一小時內就會收到Uber送到家門口的測試工具包(名叫Empower DX),每個Empower DX工具包內含有採樣步驟說明、淺鼻拭子、可密封試管和預付費的聯邦快遞郵包(FedEx)。當民眾自行在家採樣完畢後,只要將樣品利用所附的已付款聯邦快遞郵包寄回檢測公司,就可以在48小時內從網路上獲得檢測結果,非常快速方便且準確。 這個檢測工具包已經在2020年10月就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獲得緊急授權使用。同時,利用這個檢測包進行新冠肺炎檢測所需的全部費用僅需美金99元(約合台幣2800元),由於這項測試已經被美國大多數的保險公司所涵蓋,因此民眾不僅享受方便和快速,更無需花費一分錢。這間國際級檢測公司的母公司,叫做Eurofins,是一個總部位於盧森堡的國際實驗室集團,服務範圍涵蓋製藥、食品、環境、農業科學和檢測服務。Eurofins集團在47個國家/地區擁有800多個實驗室,並提供超過15萬種經過驗證的分析檢測方法,像這樣的新冠肺炎居家檢測服務,也早在許多其它國家內提供服務(像是德國、香港等等)。目前美國FDA授權的這個採檢工具包,加上了後面的檢測實驗室Clinical Enterpris本身的檢測技術,是美國市場上最靈敏的測試組合,因為它只需很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偵測到,亦即每毫升鼻液樣品裡面只要有病毒核酸單位180個以上就可以得到陽性結果。相比之下,美國其它兩個實驗室,Quest Diagnostics需要1,800個單位,以及Everlywell則需要5,400單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像這樣能夠提供民眾可靠的、便利的、便宜的新冠肺炎即時測試,無疑是對抗傳染性疾病挑戰的重要力量,當然還包括民眾的自我防護意識、醫療水準與能量、疫苗藥物研發能力等等,缺一不可。這就是為什麼國際級Eurofins臨床檢測公司會和Uber合作的原因,除了可以為社區服務外,更可以為弱勢群體提供關鍵性的測試服務。另外,除了新冠肺炎測試服務外,美國的疫苗接種據點也和Uber合作,為偏遠地區和行動不便的民眾提供免費接送服務,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並迎頭趕上的部分,不是嗎?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潘懷宗》美國疾控中心公布5800例「脫逃感染」

【愛傳媒潘懷宗專欄】2021年4月15日美國CNN健康版記者亭克爾先生(Ben Tinker)和福克斯女士(Maggie Fox)共同報導了一則新聞,內容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見照片)公布全美已有5,800例脫逃感染。 若大家常看近期的國際健康新聞,就會發現經常出現的兩個英文字句,一個是Reinfection,另一個則是Breakthrough Infection,而Reinfection稱之為「再次感染」,也就是曾經得過新冠肺炎的人康復後,不小心又得到了第二次。Breakthrough Infection從字面上可以翻譯成「脫逃感染」或「突破感染」都可以,主要是形容打過完整疫苗後且已經產生保護力的人,卻仍然得到了新冠肺炎。 在此次美國CDC公佈的5,800名脫逃感染的人群中,有396人(佔7%)需要住院治療,其中不幸仍有74人死亡,這是CDC首次對脫逃感染病例進行媒體公佈,所以算是蠻大的新聞,加上正在進行的疫苗上市後觀察,所以CDC也同時根據脫逃感染患者的年齡、性別、所在城市、注射疫苗類型(輝瑞或莫德納)、脫逃感染的病毒是否變異和其他相關因素等等,持續地來尋找和比對脫逃感染的各項危險因子。CDC說,目前各個年齡層都有脫逃感染的案例發生,但是超過40%的感染是發生在60歲或60歲以上的人群中。女性佔大多數(65%),且所有的突破性感染中有29%是無症狀的。同時,完整疫苗注射後,六個月內對有症狀的新冠肺炎保護力都會持續存在。 截至目前為止全美有31,242,193人次感染新冠肺炎,562,360人死亡,而已經完整注射完疫苗的總人數約為7千7百萬人,佔全美人口的22.3%。因此,5,800例的脫逃感染確實只佔接種疫苗者中非常罕見的一小部分(約十萬分之7.5),也因為就算完整的打完兩劑疫苗,也無法保證100%不會感染新冠肺炎,所以才會有所謂的脫逃感染,所以隨著數以千萬計的人們相繼接種疫苗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脫逃感染病例被媒體報導出來,大家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 CDC最後也再次強調所有符合資格的人都應立即接種新冠疫苗,不要猶豫。接種之後,仍應在公共場所採取預防措施,例如戴口罩,與他人保持至少六英尺的距離,避開人群和通風不良的地方,並經常洗手。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潘懷宗》新冠肺炎再次感染的機率有多少?什麼叫做脫逃感染?

【愛傳媒潘懷宗專欄】最近搜尋的國際健康頭條,大部分都是關於新冠肺炎和疫苗的新聞,其中有兩個英文字:Reinfection和Breakthrough Infection,吸引了筆者的目光,Reinfection應該翻譯成「再次感染」,也就是曾經得過新冠肺炎的人康復後,不小心又得到了第二次。Breakthrough Infection字面上直接翻譯是「脫逃感染」,主要是形容打過完整疫苗後而且已經產生保護力的人,卻得到了新冠肺炎。「脫逃感染」可能翻譯得不好,期望讀者們大家來腦力激盪,找出更好的翻譯。 首先,有關「再次感染」,2021年3月17日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照片為該刊官網)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是由丹麥哥本哈根市的國家血清研究所感染科埃塞爾伯格教授(Steen Ethelberg)所完成的,研究發現,約有0.65%的機率被再次感染新冠肺炎,但如果是針對65歲以上的年長者,再次感染的機率則會上升到0.88%,也就是高出將近46%的危險性。這篇論文表明了:年輕,健康的人很少再次感染新冠肺炎,但老年人則擁有較高的再次感染風險。 在這次的新冠疫情風暴下,歐洲總共有三波的流行高峰,第一波是在2020年6月以前,第二波是在2020年9月以後,第三波則是現在剛剛才開始(2021年3月下旬),由於丹麥是高度社會福利國家,因此政府決定讓所有公民普測和免費做PCR新冠肺炎的篩檢(extensive and free-of-charge PCR-testing strategy),埃塞爾伯格教授總計邀請了11,028位丹麥人,他們都曾經在第一波期間得過新冠肺炎且康復者,接著追蹤他們在第二波流行時發現,其中有72位再次感染,機率為0.65%。同一時間,也追蹤原本在第一波沒有得過新冠肺炎的514,271位丹麥人(控制組),發現他們在第二波流行時,有16,819被感染新冠肺炎,感染機率為3.27%,相比較之下,曾經得過又再次感染的機率是先前沒有得過的人群的1/5。所以經過計算後,得知曾經得過新冠肺炎者擁有不被再次感染的平均保護力達78.8%。請注意:真的得病才得到保護力,太過慘烈、可能會死或有後遺症,所以發展疫苗的目的,就是想要避免真的得病,但又可以得到保護力,目前市面上的疫苗保護力大致如下:莫德納94.5%、牛津70%、科興50.4%以及輝瑞95%。 除了丹麥的這項研究外,世界各地也都有患者康復後,再次被感染的報導,2020年,香港大學報告了一名33歲的男子,先在4月份從嚴重的新冠肺炎中康復,但在四個月後,又被確認再次感染。此外,有兩名歐洲患者(其中一名在比利時,另一名在荷蘭),康復後也經媒體報導,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而美國內華達州,也有一名25歲的男子成為美國第二位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的人。 綜上所述,相信讀者已經知道了本文標題中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了。但接著,衍生出來的問題是,曾經得過新冠肺炎的人,還要不要接種疫苗呢?目前科學界認為「要」,但是不必著急,6個月後再施打就可以了(例如川普和強森)。另外,這項研究結果也強調,即使人們已經得過新冠肺炎(因為還會被再次感染),所以依然必須遵守為維護自己和他人安全而採取的所有防範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等等),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提供給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科學證據。 接下來,是有關「脫逃感染」的部分,2021年3月22日,三名夏威夷州居民在完全接種疫苗後,又感染了新冠肺炎,其中一名歐胡島(Oahu)的醫護人員還飛往一個美國本土城市,在返回時才獲知他又感染病毒了,夏威夷衛生部門透露,這三位完全接種疫苗的人,雖然PCR呈現陽性,但都沒有重症或者需要住院治療(疫苗重症防護力接近100%),但接下去的問題是,新冠疫苗雖然對有症狀的新冠肺炎具有防護力(但顯然並非100%),因為注射者還是可以被感染,所以當脫逃感染發生的時候,我們希望知道:這個人會不會有能力把病毒大量傳播出去?這將直接影響到解封時,所謂《疫苗護照》的規範細節。但根據夏威夷官員追蹤調查後所知,三位脫逃感染的人中,沒有一個人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其他人,至少目前的瞭解是這樣的。這次事件在白宮新冠肺炎應變團隊通報中還被提出來討論,當記者問及白宮是否同意,凡接種過全程疫苗的人可以開始旅遊,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瓦倫斯基教授(Rochelle Walensky)堅決地回答:還沒有。由於美國即將放春假(Spring Break),再加上全美仍然還有許多人尚未完全接種疫苗,所以還是必須提醒大家,現在不是該去旅行的時候。科學家尚不清楚這三位脫逃感染患者身上的病毒株,是否屬於變異種(例如南非、巴西、加州或是紐約市的變種病毒),所以正在對患者的樣本進行變異檢測。由於這種突破感染非常罕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在收集美國本土所有突破感染的案例,但尚未計算出全美國發生的機率,當然,科學家也同意,這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其中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數)可能僅為無症狀的感染,很不容易被發現,除非能像丹麥一樣,全國PCR普篩,但對於超過三億人口的美國來說,幾乎是很難做到的。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獨家!新冠肺炎疫苗人體實驗志願者揭內情

【愛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進度,期待早日成功開發出疫苗。高端疫苗公司已經開始進行人體實驗,愛傳媒獨家專訪一位自願投入人體實驗的大學教師,揭露人體實驗的情況。 這名大學教師說,今天(4日)先赴台大公衛學院參加人體實驗的說明會,由專家群解釋相關過程、宣讀研究倫理、填寫同意書、還安排了醫師逐一對志願參加者進行諮詢密談等;再前往附近的台大醫院進行體檢,包含身高、體重、血壓、抽血、心電圖,整整三個小時。如果通過體檢,兩週後就要接種第一劑了,然後間隔一個月,再去接種第二劑。 許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會志願參加人體實驗,這名大學教師表示,他本來就是充滿好奇之人,更自豪強調自己在器官捐贈、骨髓移植等方面,都是中華民國第一批主動參與建檔的人員。他說,有媒體報導參與臨床試驗者可領18000元津貼,好像志願者是為了錢而來,這恐怕是誤導,而且資訊有誤。這位志願參加的大學教師,其實真正的津貼只有13500元,說明會是出席費一千元,後續有五次接種與檢測,每次支付二千元交通費和五百元營養費,由於每次都要耗時近一個上午,回家之後自己還要認真填寫日誌卡,紀錄身體狀況,如果說是為了錢,光是用時間來算就不一定划得來,更何況,也可能遇上接種後的不適副作用,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所以「並不好賺」,其實也不缺這個錢啦,主要還是響應公益行為,為防疫略盡一己的棉薄心力。 很多人也很好奇志願者怎麼會知道相關資訊?這名大學教師說,去年11月時就有相關的招募新聞露出了,他看到後就很有興趣,因為於公,這是公益行為,有助社會;於私則是「先打先保庇」,對自己也有幫助,於是上網仔細研究了人體實驗的種種情況之後,就填寫報名了。 針對報名與篩選的過程,這位大學教師表示,收到報名成功電郵後,就沒有進一步聯絡,原以為該計畫胎死腹中了,直到今年1月下旬收到電話通知,要在指定日期前往指定醫院參加說明會與體檢。 不了解人體實驗的人可能會很有壓力,畢竟要當「實驗品」。被問起生理心裡有沒有感覺任何不同?這位大學教師斬釘截鐵回答說:「沒有!」他強調:「一來自己本來膽子就大,二來也是自助助人的正面行為,因此一點也沒有違和感。」 這位大學教師說,當初接到參與新冠肺炎疫苗第2期臨床試驗的電話通知時,原本以為是國內最負盛名的「國光生技」,後來才知道是「高端疫苗」。據了解其他業者在第1期臨床試驗時遇到了一些事,還要等一等才能進行第2期臨床試驗。 這位大學教師的專長是屬於社會科學而不是醫學,卻對疫苗人體實驗有相當了解。被問起這一點時,他笑著說:「當然,我又不是一時衝動去報名的,自己有先查找相關資料,弄清狀況後才決定報名的。」 他還進一步「科普」了疫苗實驗:「一般疫苗的臨床試驗合計3期,先通過動物試驗,然後1、2、3期是人類,但是現在疫情急迫,所以衛福部食藥署去年10月時首度訂出緊急授權(EUA)條件,要求第2期人體臨床試驗人數須收案達3000人,且要追蹤一個月,且確認安全性和有效性後,即可跳過第3期,直接上市量產。」 本身也教統計的這位大學教師說:「這是古典實驗法的操作,其中有14%為『安慰劑組』,如果新的疫苗證實有效,則實驗組就不必再接種,安慰劑組則要。」這位大學教師分析說,醫學跟社會科學都有實驗法,但是看起來醫學比社會科學的嚴謹多了,他還語帶幽默開導指出:「有這種人體實驗的機會應該多多參與,最衰就無效而已,最好則利他利己。出現副作用的機會不大,不要自己嚇自己,而且搞不好打的根本只是安慰劑。」

嚇壞!華僑發現美國疫情失控內幕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最近又開始惡化,不只病例數已經超過1000萬,死亡人數也逼近25萬人! 為什麼美國的疫情會這麼失控?一位數星期前回到美國的華僑驚訝指出,她「親身經歷入境美國的防疫,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這位華僑從台灣回到美國才赫然發現:「原來回美國是不用被隔離14天!」 出過書的這位華僑詳細寫下了自己離開台灣之後,從搭上了飛機,一直到她入境美國,一整個讓人看了就會感覺到非常驚悚的過程:「回美班機上除了長榮送了一個防疫包以外,從下飛機到入境沒有一張表格,也沒有一個人,問我有沒有發燒,問我有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過海關時,沒有任何的防護玻璃隔版,心想好在海關人員有戴口罩,一看之下心都涼了,移民官的口罩只有戴嘴巴,沒有蓋住鼻子,和他六尺距離内被問話,想到沒關係我有戴兩層口罩和防護鏡應該還好,沒想到他居然要我脫掉口罩拿下防護鏡拍照,只好拿出暫時停止呼吸的本領,心想,先進的美國怎麼會這樣?」 這位華僑比較起台灣的防疫措施,十分感嘆美國的粗心大意:「想起了數個月前從美國入境台灣時,那種機場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不但入關要過五關斬六將,還在機場當場被撥打手機號碼以便未來隔離14天的每日追蹤,甚至上防疫計程車前全身,鞋底,甚至行李全被酒精噴灑消毒。」 這位華僑認為美國的疫情會這麼嚴重,連任失敗的美國總統川普必須負責,她感嘆:「走出機場時,完全和過去的日常沒兩樣,不敢相信這種比佛系還空靈的防疫,難怪今日美國會確診1000萬人,好在之前示範我們喝消毒水可防疫的無知總統,快下台了,如果還是他,美國未來恐怕會再多死十幾萬人吧,我佛慈悲,天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