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教育部

已找到 17 則相關結果

挺設計新秀拼國際賽 教育部驗收成果頒獎

許多設計好手本次受邀頒獎。共囊括七大類共184件優秀得獎、入選作品,同場設計新秀也熱情分享交流。圖/教育部網站 【鍾宜龍/綜合報導】教育部「112年度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於今(22)日舉行,共5件獲「金獎」,3件獲「銀獎」,11件獲「銅獎」。在教育部計畫支持下共有184件獲得優選及入選獎項,學生表現獲得國際肯定。 傑出設計新秀分享交流 助學子放開眼界 在記者會中許多設計新秀都同時一起分享自己的設計心得,眾多參賽學生一起交流,也展現了臺灣新一代設計多彩的一面。 會中教育部也頒發許多獎項,鼓勵以及肯定每一位參加國際競賽的設計者。教育部計劃支持學子們參與國際競賽,成果豐碩,學生參與了國際比賽「綜合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動畫」、「工藝設計」、「建築與景觀設計」及「時尚設計」等7大類競賽,自2006年辦理迄今,共累計61間學校參與,計多達59項國際競賽,獲獎作品高達1746件。 本次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學生周悅儒、孫郁絜作品「重生 RE Breath」,著重在CPR的施救程序,也獲得「2023美國國際設計傑出獎(IDEA)-銀獎Silver」。 嶺東科大視傳系學生陳羿伶、陳品羚、何欣蓉、陳虹潔作品「診衣所Laundry Clinic」則由實驗方式引領學生探索臺灣洗衣模式、倡導永續時尚及環保,於2022年獲得「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新銳設計獎Red Dot Junior Prize」。 臺科大設計系碩士班學生徐世謙及謝宗宜作品則榮獲數位動畫類獎項,作品「大風天(片頭動畫) The Windy Day-Opening」,藉由一群孩子放風箏的簡單行為,帶出面對失去和時間流逝所產生的矛盾。此創作作品亦獲得2023年「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ADC)-金方塊獎 Gold Cube」。另有致理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李秦作品「植感學」獲得2023「德國iF設計獎」等,各大獎項皆有來自各大學的設計新秀獲獎。 頒獎暨記者會中,許多學生展現各自精彩的設計實力,並透過設計將許多服務再次優化,藝術表現類的作品也具備高水準渲染力。得獎不僅是對於參賽者的一種肯定,透過會中的相互交流分享,將更能夠提升臺灣新一代的設計水準。 完整獲獎名單已公布於「教育部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官網(https://www.moe-idc.org/),歡迎上網查詢。

彰化首位女縣長 獲頒教部「終身奉獻獎」

「112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分為團體及個人受獎,許多受獎單位皆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為社會帶入不同的教育體驗。圖/教育部 【鍾宜龍/綜合報導】112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15日在國家圖書館登場。該獎是教育部頒給對社會教育具卓越貢獻個人及團體。由各機關推薦並進入複審,最終經評審小組評定各組獲獎人,這次共入選114件,最終有15組團體及16人脫穎而出。 該獎項從從民國64年辦理至今,已是第48屆,不論個人專業、職場上將更大溫暖與幫助給予社會的個人獲獎者,或者大家所熟悉長期推動社會教育、關懷弱勢的團體,都是社會最佳的典範。 在社會教育貢獻獎裡面,還有其中一個獎項是「終身奉獻獎」,而今年的得主則是曾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同時也是彰化縣第一任擔任縣長的周清玉女士。 不僅如此,在婦女權益、本土語言及多元語言的推動,可說是不遺餘力,不僅身先士卒,同時也用對方法、做對的事。2008年,周女士推動在北市設立「台灣國家婦女館」,作為政府宣導性別平等政策基地;2018年在彰化縣推動成立「台語文創意園區」,透過音樂、戲劇和展覽等方式推廣語言教育。 本獎項包括終身奉獻獎1人,以及15組個人、15組團體獲獎。另外,教育部也特別於頒獎典禮當日,頒發感謝狀予參加本獎項遴選且入圍至最終決審階段之個人及團體(終身奉獻組3人、個人組8人、團體組14組),向熱忱奉獻於社會教育的個人和團體表達深切的感謝。 「團體獎」則有知名科技公司、財團法人、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國民小學、圖書館及農會獲獎。許多獲獎團體都著重關注弱勢民眾及偏鄉學童需求,並運用團體專業,推動教育如閱讀、法治、樂齡、多元文化、本土語言等社會教育,幫助於建構臺灣理想社會。 教育部表示,獲獎者都在社會教育的推展方式上,展現敏銳、多元性與創意。運用專業結合政府的資源,體察民眾需求,擴展受益的對象,讓更多民眾獲得即時的協助。透過「社會教育貢獻獎」表揚活動,引領更多的有志之士積極從事公益活動,投入推動社會教育的行列,讓臺灣各地都能充滿積極、熱情與善良的力量。 獲獎團體及事蹟: 「仁寶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各分館合作推廣閱讀教育。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長年致力於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 「國立臺灣圖書館」推動閱讀平權,建立身心障礙者的數位圖書館。 「彰化縣花壇鄉農會」推廣茉莉花友善農法,設立「茉莉花壇夢想館」,向訪客導覽解說在地產業特色及友善耕作。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動本土語言教育。 「何嘉仁文教基金會」關注偏鄉及弱勢學童英語教育。 「耕莘文教基金會」重視女性文學,舉辦葉紅女性詩獎,凝聚女性心聲。 「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與政府機關合作推廣公民教育及法治教育。

新北「品德教育特色」獲獎校數 蟬聯第一

教育部頒發112年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新北市共六所學校獲獎。圖/教育部網站 【愛傳媒報導】教育部12月1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辦「112年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觀摩及表揚大會」,表揚29所特色學校(大專校院4所、高級中等學校2所、國中9所及國小14所),並辦理特色學校書面展示觀摩與交流,以激勵學校及師生全面參與品德校園文化,形塑優質的校園道德文化,其中新北市溪洲國小、二重國小、更寮國小、安溪國中、林口國中及三民高級中學等6校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殊榮,獲獎校數蟬聯第一,展現新北市推動品德教育成績亮眼。 「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旨在表揚致力推動品德教育且融入學生生活之校園,如溪洲國小在校園主打「以德為友,幸福久久」,以推動品德為學校的靈魂工程,深耕公民素養,同時,每週主題教育課程都會進行議題教學、校訂閱讀課程也訂定主軸為「品德」,藉此落實在生活之中。也相信「有德,才有幸福人生」的終身堅持。 而安溪國中則以「安中有品,成功有你」為品德教育的願景為發展主軸。幫助學生培養品德,用品德作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軟實力,開拓學生的未來可能,也賦予學生在專業道路上的人格支持,透過各種活動,帶領學生一步一步了解品德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 許多學校針對品德教育進行多元化並持續的推動,將品德教育結合活動以及日常課程,奠定學子未來的人格基礎。圖/教育部網站 另外,三民高中從國中至高中部,也持續落實扎根品德教育。以「國際視野、人文關懷、生命熱情、創意思考」為發展願景,並強調「好品格決定一生的幸福」,用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為主軸,規劃各種多元方式,以活動結合議題及品德教育,打造良好品德教育環境。 教育部表示,學校透過不同的策略和活動,積極推動品德教育,實踐教育目標,使學生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為社會做出貢獻。期待各校發揮「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政策推動理念,結合地方及學校特色,採取「跨教育階段別合作」、「與社區合作」及「與民間團體合作」的方式,實踐「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孕育學生具備有品德、富教養、重感恩、懂法治、知廉潔、尊人權的現代公民素養,促使品德教育由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讓社會更朝美好良善發展。

媒體素養對付魷魚遊戲?賴祥蔚:要思辨不要死背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韓劇《魷魚遊戲》、日本動畫《鬼滅之刃》引起了政壇的模仿風氣,連校園也跟進,紛紛玩起血腥殺人裝扮,引發媒體報導與爭議。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賴祥蔚教授指出,類似模仿通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先前日本動漫《精靈寶可夢》走紅時,有學生們見面時也動不動就要決鬥。 賴祥蔚教授指出,媒體素養的重點是了解媒體生產的邏輯,知道媒體真實往往不是客觀真實,對於國小學童來講,只要讓他們知道媒體內容多半是為了收視率或是票房而創造即可,重點是引導學童知道媒體真實不等於客觀真實,懂得分辨真假與是非,不必要求死背知識。 賴祥蔚教授說,《魷魚遊戲》乍看之下是一種殘酷遊戲,其實是批判財閥控制司法,但是包括學校老師在內的台灣許多觀眾,往往只看到「遊戲」的表象,忽略更深層的批判。 二十年前就曾以〈媒體素養與言論自由的辯證〉為題,在《新聞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的賴祥蔚指出,台灣過去多年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明顯成效不彰,而且變成了功課與考試,反而又造成了學童們課業負擔。賴祥蔚認為,如果兒童得知此一影劇時,有大人在旁進行機會教育,應該更有助於建立正確的觀念。但問題是大人一定就懂嗎?他也認為,相較於媒體素養,生命素養其實更重要。 教育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媒體素養案例將納入教育部的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供教師們使用。 媒體素養持續引起各界關心,今年中嘉數位有限公司與曾虛白新聞獎合作,增設了「媒體素養獎」,鼓勵大眾媒體報導媒體素養議題,是媒體從業人員設立的首個台灣媒體素養新聞獎項。

衝擊碩士品質?多校改一階段口試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國內有許多所大學為了節省開支,紛紛取消碩士論文第一階段的計劃口試,只留下第二階段學位口試,把過去行之多年的兩階段碩士論文口試,改成只有一階段。有不少大學教授都擔憂指出,這麼改的結果,恐怕最受影響的是碩士生的權益。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私立大學教授指出,學校為了節省經費,開始縮減碩士論文口試的費用,過去校外口試委員有審查費一千元,還有幾百元的車馬費,現在取消車馬費,只剩審查費。根據了解,還有私立大學已經完全刪除第一階段計劃論文口試的審查費,形同取消了計劃口試。一名擔任系主任的教授說,計劃口試是為了幫助碩士生導正論文方向,以免一開始就錯了,等論文寫完才發現方向錯誤,就已經太晚了;取消計劃口試,等於要指導教授負擔所有責任,但指導教授不是什麼領域都懂,而且現在碩士生對於主題與方向又很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可以透過邀請相關領域的計劃口試委員來幫助碩士生確定論文方向,現在把計劃口試取消,真正受害的其實是碩士生。 根據了解,有不少私立大學都已經改成一階段碩士論文口試,但博士還是維持兩階段論文口試;至於國立大學,目前還是維持原本的兩階段的碩、博士論文口試。 台灣自從高等教育改革之後,積極廣設大學與研究所,隨著學校與研究所變多、學生變少,加上近年來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後遺症紛紛出現。碩士論文改成一階段口試會不會衝擊整體學位的品質,有待繼續觀察,值得教育部關心。

「口罩」的閩南語?閩南語認證考試要你會講也會寫

【愛傳媒報導】你覺得自己的母語程度如何?知道「口罩」的閩南語該怎麼說、怎麼寫?(閩南語寫為「喙罨」https://twblg.dict.edu.tw)或者,你能全程用閩南語跟別人聊天10分鐘?還是,試試5分鐘就好?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語言程度,歡迎參加教育部「109年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報名時間為109年4月10日上午9時至5月8日下午5時,只開放網路報名,且不限身分,外國朋友也能參加。考試報名費為250元,19歲以下免費,當天完成所有測驗項目(聽、說、讀、寫4項),就能獲得獎勵品1份(旅行收納袋及行李吊牌)。針對挑戰進級且通過認證的考生,再另外贈送專屬獎品。至於團體報名的部分,除了報名人數最多的前500名贈送限量好禮外,如果學校的團報人數超過30人時,教育部還會請各地方政府依權責提供行政獎勵。 教育部閩南語認證考試從99年開始辦理,至今已累積超過7萬9,000人報名。從107年開始,報名的年齡層主要以7到12歲的考生最多,大約有4,300多人,占當年報考總數的40.75%;108年則有5,600多人報名,占當年報考總數的48.36%,顯見有愈來愈多年輕學子開始願意接觸並學習閩南語。教育部也希望透過鼓勵學校師生參加閩南語認證考試,進而帶動家長認同孩子學習母語的重要性。 為了方便家長共同學習,考試網站還設置「自學資源」專區,其中「學習地圖」整合從基礎至進階學習的閩南語文豐富資料,歡迎多加利用;在「自學資源」還有「試題說明及範例」(含音檔),相信熟悉題型後,大家更能從容應試。 有關考試詳情,請至考試專屬網站(https://blgjts.moe.edu.tw)下載免費簡章,如有任何問題可電洽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提供的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699-566或付費電話(02)7749-3664;服務信箱:blg.sce@deps.ntnu.edu.tw。圖/教育部希望透過鼓勵學校師生參加閩南語認證考試,,進而帶動家長認同孩子學習母語的重要性。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開跑

圖/學美美學記者會_大合照(由左至右台創艾淑婷副執行長、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監、品墨設計王慶富總監、台創宋同正執行長、教育部李副司長毓娟、教育部范巽綠次長、台創張基義董事長、教育部鄭淵全司長、柏成設計邱柏文總監、美感細胞陳慕天創辦人) 教育部於今(18)日上午10時30分假臺灣設計創意中心辦理「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啟動記者會,由教育部范次長巽綠及財團法人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張基義董事長主持,並邀請長期關注公共事務與美學教育的意見領袖們參加,包括教科書改造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品墨設計工作室創辦人王慶富,以及長期推動城市美學、校園美學改造的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總監等,共同提出對校園改造行動的期許和想像。藉由創意實踐的對談,吸引各界關注美學教育及校園改造計畫,為計畫開跑揭開序幕。 繼前期校園美感改造計畫獲得大幅成效後,教育部今年再啟動「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由教育部補助財團法人臺灣設計創意中心辦理,由教育界與設計界首次攜手合作,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理念帶入校園,再造校園環境,舉凡與校園環境創意美學有關項目如創意設計走廊、指標系統、餐具等,都可提出申請,以優秀設計團隊的專業陪伴及參與式設計,讓「美學」融入校園生活情境,讓學生從中自然而然「學美」。期待藉由專業設計團隊的帶領,營造美的校園環境,增進師生對生活周遭的理解與審美判斷力,提升校園環境的在地性與全球視野,並達到設計美學擴散校園,落實美感教育融入校園生活,成為全民美感共學之場域。圖/學美美學記者會_范巽綠次長致詞 美感教育應從小紥根,配合當地的環境因地制宜,營造具正面能量的氣氛,透過「學美‧美學」品牌營造學習環境,讓校園成為浸潤美感的起點。本計畫將依據合作學校提出的改造需求進行設計提案,再由設計師於田野調查時發現合作學校更需改造之項目提出設計方案;並運用參與式教學,讓設計教育擴散,真正落實美感教育融入生活,讓校園改造直接落實於全台各級學校之內。   歡迎有興趣參與的學校向財團法人臺灣創意設計中心提出申請,申請改造的內容包含實體物件(如裝置藝術、圖書館、營養午餐餐具等)、減法設計(如重覆的指標、過多的裝飾物等)及行動方案

2019夯運動in Taiwan盛大啟動 輪動台灣 精彩賽事一整年

教育部體育署(15日)舉行2019「夯運動in Taiwan」啟動儀式暨國際自由車環台賽賽前記者會,宣告年度超過百場的國際運動賽事,璀璨開跑、精采絕「輪」! 體育署署長高俊雄在致詞時指出,體育署致力於國際賽事升級,具有三層意義,除了讓更具競爭力的選手來到台灣,也期盼刺激台灣本土選手提升水準,同時也歡迎地方政府投入、更加重視這些賽事。高俊雄強調,在舉辦國際賽的同時,也要加強培育台灣選手,特別是明年就是奧運年,希望有更多選手能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圖/體育署高俊雄署長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秘書長李開志說,國際自由車環台賽相當榮幸,能為「夯運動」年度百大國際賽事夯開跑擔任第一棒。環台賽舉辦多年來,籌辦過程艱辛,所幸有體育署及各縣市政府及諸多單位大力協助,大家共同努力下,未來希望讓比賽更上層樓!李開志也說,環台賽不只是運動競賽,更具有包括推展觀光、品嘗美食等多元化的豐富內容,很快在後天(17日)就將開跑,歡迎大家一起來觀賞精采比賽!  包括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與外交部、交通部觀光局、經濟部國貿局、外貿協會、自由車環台賽各站(包括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屏東縣)客委會與多國駐台使節代表等,都出席今日活動,而饒富民俗傳統特色的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在一開場就帶來精彩的家將街舞祈福表演,為夯運動in Taiwan啟動儀式掀起第一波高潮。自由車協會秘書長李開志,今日也致贈冠軍車衣給連續贊助環台賽10年的台灣日立江森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簡敏杰,感謝企業對賽會的長期支持。 而此次將參加環台賽的多位國際車手與中華隊馮俊凱等頂尖車手,也在記者會中,宣示爭取好成績的決心。2019國際自由車環台賽17日起將於台北市開跑,一連五天五站的精采賽事,最終將在屏東縣大鵬灣落幕!來自全球20之勁旅將角逐黃衫榮耀,這是臺灣唯一經國際自由車總會UCI認可的1級自由車賽事,也將透過歐洲體育台,以20種不同語言,同步轉播,呈現在全球近百國家觀眾眼前!圖/環台賽經典五站宣傳 為方便民眾搜尋國際運動賽事資訊,體育署延續去年夯運動的熱力,持續以「台灣Hito」、「全民樂活」、「粉紅勢力」及「青春好Young」呈現百場精彩賽事,並於現場發送2019國際賽事行事曆。今年也將結合全台國民運動中心推廣各地國際賽事,並透過多元國際賽會宣講活動與成果發表會的辦理,提升國際賽事能力建構,擴散賽會辦理成果。許多精彩賽事將陸續接力在全台各地進行,亦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好手齊聚臺灣,體育署觀迎大家揪團進場為選手們加油賀彩,亦可透過各式媒體管道觀賞賽事轉播,一起為台灣加油! 圖/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中華隊領隊與選手

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 這個教授要請客了

【記者林可妮報導】由於教育部一直找尋藉口不頒發台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的聘書,造成台灣大學五百多天沒有校長。今天教育部同意發給台大校長聘書的新聞傳出之後,學界紛紛表示歡慶,說這是台灣大學收到的聖誕大禮。還有教授要請學生喝飲料表達開心慶祝之意。 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就公開建議民進黨政府「認賠殺出」,讓管中閔上任。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民進黨政府真的是認賠殺出,以免後續每天扣分,也免得藍營的參選人可以天天主張「OO選本黨,台大有校長」。他感嘆說:本來都覺得他們是搖不醒的。 擔任廣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資深廣播教師陳宏津也說:現在通過,符合台灣風俗「不能欠過年」,不過有點不乾不脆。 戰略研究員張競還分享了一首諷刺的打油詩:「耶誕佳節是今夕,教育部長傳訊息,臺大校長勉同意,這可不是報佳音,檢討報告說分明,後續仍會玩詭計,鬥爭搞鬼係本性,未來還是不安寧!首學祭酒管中閔,無端折騰窮嘆氣,學術尊崇當放屁,賤人矯情玩心機;此事差點上法庭,對簿公堂供人譏,無知學子當範例,社會將來沒倫理。」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說,這是遲來的正義、喚回的公理,也是教育部給學界最好的聖誕大禮,為了表示慶祝,他星期二上課要請學生喝飲料。賴祥蔚特別強調,本來的四年任期絕對不容縮水。

與未來對話—教育部長引爆青震「Youthquake」!

圖/活動當天數國國旗同步在會場飄揚 教育部葉俊榮部長4日下午出席青年署「2018全球青年趨勢論壇」閉幕式活動,聆聽來自澳洲、加拿大、德國、瓜地馬拉、印尼、愛爾蘭、以色列、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俄羅斯、瑞典、泰國、英國、美國、越南及我國等19國、300名青年代表們,共同就「全球都是我的辦公室」、「全球壯遊」及「全球發聲」三大論壇議題,發表跨國「青年的未來宣言」,也和現場青年進行文化展攤交流互動,勉勵全球青年共築國際網絡,提升全球移動力,進而發揮青年影響力,一同在世界發光發熱。圖/當日湧入大批國際人才聚集 葉部長致詞表示,青年透過壯遊了解不同的文化,也了解自我,這幾天國際朋友也透過臺灣探索旅遊,認識臺灣的多元族群及文化風貌;青年在全球網絡中的影響力即是「Youthquake」(青震),意指年輕人的行動或影響力造成重大文化、政治、經濟以及社會變化,未來這將成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再者,青年的參與非常重要,如今天的全球青年趨勢論壇,就是建立全球青年對話交流的平臺,化言論為行動來解決當今各種問題與挑戰;還有,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改變命運、翻轉未來,政府投資青年學生的教育經費,就是給予青年力量去充分發展、成就自我;最後,歡迎世界各國跟臺灣做朋友,在臺灣待更久、體驗更多,了解臺灣的百工百業及人文生活的豐富之美。圖/各國青年藉由此機會相互交流 本次論壇的跨國交流激發出許多美好的創新想法,閉幕式上更以「青年˙承諾未來」為發想,由19國青年代表在論壇主題雲朵上簽下自己的大名,以簽署共同的未來宣言,並承諾進一步實踐宣言內容,葉部長也將「未來摩天輪」的時間軸翻轉至「2019」,不僅跟與會青年們相約明年全球青年趨勢論壇再次相見,也是各國青年們預約未來實現宣言的實質行動與成果。 經過了兩日論壇的熱烈討論與切磋交流,各國青年代表分別就三大議題提出精彩的結論,成為本屆論壇最重要的具體共識,內容不僅展現青年創意及巧思,更具實踐性,讓論壇交流不單是形而上的議題,而是能落實於未來行動,讓青年事務發展持續發酵;參與論壇的國內青年朋友也對於「青年的未來宣言」(如附件)表示相當認同,亦期許自己能成為青年事務發展的「Makers」。 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們,在經歷過精彩的論壇交流及盛大的「19國文化嘉年華」,盡情飽覽各國人文風情,與不同國家的青年交流互動,更在臺灣這塊寶島體驗到各種美好,各國青年紛紛表示已經約定好要再來臺灣,繼續fu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