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成佛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天地人合一的共振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雖說眾生都有佛性,但只有「人」才能夠成佛;所以眾生必須先要有機緣投生為人,才能夠修行,才有機會成佛。 為什麼只有人才能成佛?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智慧的;也因為人有智慧,所以才有修佛的機緣。這就好比一個人為什麼可以當總統?因為他有當總統的機緣。同樣地,一個人能不能修成佛,也是決定在這種機緣,以及一位可以提拔自己成就的「明師」。 真師指迷津 通透天地人 明師對修行人要成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明師的指引,才有可能明心見性。而這樣的明師,必須要具備「天師」、「佛師」以上的條件,才能讓人見性。 在眾生的境界中,因為無明愈來愈重,所以眾生愈來愈多,而能成佛的人也相對地愈來愈少,幾千年來只有數十人成佛而已。 眾生在輪迴中,能夠為「人」已經非常難能可貴,因為眾生在成就「人」的過程中,上上下下,萬一不能上來,就又淪落到「人」以下的法界。而成為人以後,還要能夠徹底覺悟、修行,才有可能成就。 人在修佛的過程中,必須先要見到法性,才能夠見性。但要修到法性、進而再修到見性,是很不容易的,連許多大法師想要見性,也是相當困難,因為沒有證道明師的帶領,所以兩千多年來,只有寥寥數十人能修行成佛,反倒是成魔的人愈來愈多。 修佛最重要的,是堅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對自己產生懷疑。如果反問自己:「我見性了嗎?」馬上便會退回凡人的世界,因為這是自己起了疑心,減低了堅定的心念。 我們所有的修行,都在修這顆心,也就是佛心、妙心。在日常生活中,不管行住坐臥,都要把自己當作一尊菩薩,那麼在面對大小事件時,就可以順利處理;如果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凡人,就會天天發生各種煩惱和不如意的事。 打個比方來說,「佛」是有百層樓高的,但如果修到法性時,心術不正,就會成「魔」,所以魔只有兩三層樓高,兩者相差甚遠。成佛或成魔,只在一念之間。 曾有人問︰「既然人本來是佛,為什麼還要修佛?」又問︰「人既然是佛,為什麼還要變成人呢?」 所謂「人有佛性」,是指人有修行成佛的希望,所以在修行過程中,先要了解什麼是自性、法性和佛性,才知道該怎麼修行、為什麼要修行。 自性包括生命體和生命力,生命體是指物質體,例如血液、各種器官、系統、組織……等等,生命力則是精神體,是一種能量;簡單地說,就是一體兩面,「物質」與「精神」同時包容,同時存在。 在天地萬物中,各有各的本性──人有人的本性,植物也有植物的本性,譬如植物有向陽性,就是它的本性。因為天地萬物各有其本性,所以我們修行,要設法把這些本性全部融合為一,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地和所有眾生。 天有天的本性,地有地的本性,眾生也有各自的本性,都是不同的,但只有「人」,才能將「天、地、人」合為一體。如果能做到「天地人合一」,就可以見證法性的境界。 天,包括了許多星球;地,舉凡地球上所有的山、海、陸地等,都是地。在這天地之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生命體,我們要如何把這些生命體都合而為一呢?這是大家要去深思、參悟的。 涅槃妙心法 法性通佛性 再者,我們一方面要把「天、地」放入「人」的身體裡,另一方面,也要把身體當成一個宇宙體,把宇宙的一切也放入「人」的身體裡,合為而一。等到有一天,自己能夠見到佛性時,就會發現人體內有一個大行星,而不是只有人的五臟六腑。到那時,不管想看哪一個星球,都在自己體內,不必再往外尋找。 「天、地、人」本來就是同一個整體,但現在卻各自分開;我們要如何把這三者融合為一呢?必須等自己修到與天地同壽的時候。 人的生命體是一個有形的結構體,如果能把這個有形的人體,與天地之間的精神體融合,自然就會生出一種奇妙的感覺──有人會覺得好像原子彈爆炸,有人會感覺像電光石火一般……,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見到了法性。 如果要更進一步從法性修到見性,就要去「行」,也就是讓所有眾生都能同時成就──成就無量心、無量的體、無量的法性和無量光,成就一切的無量。等到有一天,當自己見證這「天地」奉獻的時候,就是見到了佛性,那時就會知道,原來大家都是同一尊佛。 今天師父傳給大家的,都是修佛的方法和過程,讓大家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和方向,而不是盲目地修。尤其最重要的,就是修這顆心,要讓自己能感應「天、地」同時存在,而不是「天是天、地是地、自己是自己」。因為在這無量的心之中,最怕的就是「你還是你」。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 自性是需要天天禪定的,這樣修行才會進步,才會有「天地人合一」的時候,才能夠見證法性,進而見到自性。

【禪修釋疑】禪修的人生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佛;為什麼成佛一定要經過「人」的階段? 為什麼成佛要經過人的階段?為什麼只有人,才可以成佛?因為只有人,才可以聽懂上師的正法,其他眾生聽不懂。另外在相貌上,佛的法相是最圓滿的,而人的相貌也是最圓滿的,其他眾生的相貌都不好看;所以只有身為相貌最圓滿的人,才有資格以現有的相,透過修行而成佛。 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平日所騎的腳踏車、摩托車或駕駛的汽車一樣,我們使用這些交通工具,是為了到目的地去上班、上學,或是去做其他事情;但也有人利用這些工具去花天酒地,甚至去做壞事。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色身就像交通工具,要帶著靈性回到佛國淨土;但如果色身把靈性帶到歪路,造了惡業讓靈性痛苦,就等於我們開車去做壞事一樣,沒有把正事辦好,沒有把靈性帶到佛國淨土。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參悟,一個人來到人間投胎是為了什麼。我經常在想,有人願意花幾百萬買一個地下停車位,也有時間去花天酒地,卻不肯花一點時間、一點金錢來禪修,所以「智慧」和「無明」的差別就在這裡。 一個有智慧的人,雖然生活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但他會開悟,知道要修行、要成佛;但也有人一天到晚只想著拚命賺錢,也許錢還沒賺到,身體就先搞垮了,只是盲目地追求,卻沒有一個目標。如果可以定出目標,想多賺一點錢,一方面讓自己生活安定;另一方面,有了足夠的錢,可以讓更多人和我們一樣,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那麼這樣去賺錢就是對的;但有些人賺錢是利益眾生,有些人卻是害了眾生,所以在選擇工作時,要有智慧,不要造惡業。 其實,不管是信佛教,還是其他宗教,都不是要我們過艱苦的生活,或是每天都要過得很累,而是要去學習這種刻苦耐勞、堅忍不拔、不怕失敗的精神,要每天接受現實的挑戰,用智慧去克服困境,這才是修行。

【禪修釋疑】印心佛法是一世成佛法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請問要如何修行才能成佛? 修行成佛有兩種方法,一是從發菩提心開始,修六度萬行,功德圓滿,蒙佛授記而成就;二是佛心印心的印心法門,也就是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世成佛」的微妙法門。發菩提心是利益眾生的願行,一般人修行,是從清淨意識心開始,清淨六意七識而成就七寶塔,進入如來光明藏。 什麼是六度萬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是去除人的貪執心。持戒是要做到「身口意」三業清淨。忍辱對一般人比較困難,但是進入佛門禪修,應該對任何事都不計較得失,因為有了得失心,就會有煩惱;對於不如意的事,應處之泰然。忍辱是一種美德,身為禪行者,更要比一般人能夠忍辱,要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精進是對入世法與出世法要每天精進,不能退轉。修行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精進是做到人人圓滿、事事圓滿、法法圓滿。至於禪定,達摩祖師曾經開示「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禪定的功夫。禪定不限於坐禪,行住坐臥都在禪中,任何時間地點,都要心無妄念,心如止水,清淨見底,這就是禪定。 什麼是般若?就是超智慧。人類因智慧而知道要禪修正法,但也有人因無知迷惑而醉生夢死。眾生因無明無知而造作無數惑業,有朝一日,當心鏡頓明,光明照破無明,心生智慧,歸命懺悔,昨日種種不是,今後當發願菩提心,禪修正法,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修成菩提正果。 以上所說,是第一種成佛法門,另外還有一種成佛法門,就是佛心印心的印心法門,也就是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世成佛」的微妙法門。我們因何因緣修佛?又因何因緣成佛?人性因覺悟而修佛,因悟覺佛性而成佛──因為覺悟了世間一切世 法如夢如幻,而發心修行;因為證悟了大智慧而成佛。修佛不僅是去除妄念,破貪瞋痴法執,還要破除我執而修入空門,但這境界只是小乘佛法,我們要修大乘佛法,所以要行菩薩道,要六度萬行;而且我們修的是無上佛法,所以更要行佛道,要當下開悟、一世成佛。

【禪師說禪】成佛 首在清淨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一般人對「佛」的定義,大都侷限在名相上,對佛陀的成就也不太了解,甚至認為,一個人只要心存慈悲、做善事,就叫「人間佛陀」,其實這與佛陀的實際定義並不相符,而且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說,西藏的活佛就是佛陀。 清淨自性光 成就化身佛 那什麼才是佛陀呢?要從「自性、法性、佛性」開始,要成就「化身佛、法身佛、報身佛」,三身成就,才能成為佛陀。所以我們修行,要先做好佛陀的定位,修行方向也要定位在這個方向。 化身佛,也就是應身佛,是如何成就的?要修清淨法。師父一直強調,修行要修清淨法門、智慧法門、圓滿法門、圓覺法門,清淨法就是成就應身佛(化身佛)很重要的一個法門。 修行人如果不能成就化身佛,更不可能成就法身和報身,因為化身佛是在人間,是很基礎、很實際的,是有名有相的,要突破很多障礙,尤其是色身的障礙,突破以後,才能成就化身佛。 色身有哪些障礙呢?第一就是無明。什麼是無明?無明是一種意識,而且會顯現於外,像「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就是無明的根塵,很多的煩惱、痛苦、我執、法執,都由此產生,如果要修清淨,一定要破這五關,否則就不能得到清淨,不能與自性佛相應。 《自性歌》的第一句是「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雖然大家都會唱,但能不能真正讓自己和自性一樣清淨呢?我們的自性就是光,就是化身佛的光,今天我們修清淨法門,只要破除「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五關,自性光就會自然顯現。所以要修成化身佛,就要從清淨著手。 五毒根塵穢 障蔽菩提路 如何破除貪心?知足常樂就可以破除貪心。很多人身在福報中卻不自知,等到福報離開以後,才覺得可惜。當「禍」、「福」沒有比較的時候,都不知道;比較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福,什麼是禍,但往往為時已晚。 我們常聽人說,「人在福中不知福」,比方先生常會埋怨太太不會理家,菜也燒不好,什麼都做不好,其實太太要照顧小孩,還要上班,已經很忙了。或是太太也會埋怨先生,卻不知道先生可能是在工作上受了挫折或委曲。所以夫妻雙方要相互體諒,要知足,才會常樂。 一個人如果不知足,比方聽到別人說,某人現在賺很多錢,你卻比不上人家,於是你便想辦法去投資,增加收入,如果自己有能力,當然沒問題,但如果能力不足,舉債去投資,萬一失敗了,就會很痛苦。所以,不知足就會掉入痛苦煩惱的深淵。 又比如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意見,我們做家長的,不一定非要他們聽我們的,否則就說子女不孝,是壞孩子。其實不妨退一步想,我們的孩子也挺不錯的,不要常責備或埋怨孩子,要體會「知足常樂」的意境,就可以隨時隨地破除貪心。 第二是瞋心,一般人遇到不如意,往往會心生埋怨、不平或怨恨,這就是瞋心。如何破除?一定要有慈悲心和法喜心。如果每天對人、對事都懷著慈悲心和法喜心,就能破除瞋心。 像這些都是清淨,知足常樂就是清淨法門,慈悲心和法喜心也是清淨法門,能夠讓自己的心得到平和,就是清淨。 第三是癡心,就是對很多事都很執著,比方不良的習慣一直戒不掉,或是對某人很癡心、對某事很癡心、對某物很癡心、對某人的見解很癡心…等等,簡單說,就是一種執著,「我執、法執」也是癡心的顯現。 如何破除癡心?要有智慧,要有客觀的立場,才能超脫、超越這種不當的癡心,然後解脫。當然,很多人犯癡心的時候都不自知,但只要隨時能以清淨法自省,就可以馬上知道、馬上改變。 第四是慢心,比方一個人年紀輕輕就很有成就,或是在修行上有一點心得,很容易就會出現慢心,慢心可以讓一個修行人退轉,如何破除呢?要養成一種尊貴的品格,像佛陀一樣地莊嚴,在人間就是謙卑、客氣,但不失尊貴,也就是我常說的「超凡而平凡」,愈超凡、愈有心得,就要愈平凡,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很平等,不論說話或行為,都很尊貴、很清高,這樣就可以破除慢心。 第五是疑心,這是一種眾生性。比方路邊的狗,我們看牠可憐,給牠食物吃,牠還會害怕,還以為我們要害牠,這就是眾生性。 身淨心圓空 直入光明藏 常聽人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一種戒心,尤其做生意的時候,和疑心不同,所以平時要隨時注意。一般人,特別是修行人,一旦有了疑心,很多破壞佛教的靈性眾生就會趁虛而入,像阿修羅界就專門在等我們起疑心、起慢心的時候進來,而自己卻不知道,等到若干年後才發現,已經晚了好多年。 破除疑心的方法,就是與佛相應、與師父相應。如何相應?就是佛陀怎麼說、怎麼做,我們就怎麼說、怎麼做。師父是稟承佛的旨意來說佛法,所以與師父同心、與師父同行,應該是不會錯的。 「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是修行的五大障礙,如何破除?第一,用知足常樂破除貪心;第二,用慈悲法喜破除瞋心,每天都要法喜充滿;第三,要用智慧去超脫、解脫癡心,不要太執著、太堅持己見,不要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最好,別人的都不對,要很客觀。第四,要有尊貴的心,要謙卑,就可以破除慢心,修行人的氣質要一天一天地改變,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修行人,和一般沒修行的人不一樣,想法和作法都要很謙卑,很有智慧,很尊貴。第五,要與佛相應、與師父相應,就可以破除疑心。 如此就可以進入清淨法門,自性光就會顯現。當自性光顯現時,表示色身很多障礙都沒有了,很多生理物質的障礙會因為這五關破除以後,得到了清淨,而自然得到身心清淨,自然就身空,沒有什麼毛病。當然,偶而還是會有些小毛病,因為生活中難免會接觸到干擾,而自己又無法超脫,但只要每天往「清淨」的方向修行,就是一條正確的路。 修行一定要修這五關,修清淨法,等到發出自性光以後,就進入法身修行。當自己能證到應身佛和化身佛成就時,就是法身佛,會發出智慧的光。但這要真正地開悟才行,否則會翻來覆去、上上下下,隨情緒而高低起伏。 要成就法身佛,要有智慧,法性就是永恆的智慧光。化身佛會發出自性的光,是一種清淨光,法身佛是發出永恆的、金色的智慧光。化身佛成就、法身佛成就了以後,就圓成報身佛。 報身佛是得到永恆的生命光,也就是無量壽光、無量智慧光,發出無量的清淨光,這是自性光、法性光、佛性光,所以是見到了自性,見到了法性,見到了佛性,自然就自性顯現。 跨越三界障 立願即身佛 當化身、法身、報身都成就以後,會發出三種光,分別是綠光、金光和紅光。有這三種光,就證明自己成就佛陀,在人間就是在世佛,可以隨自己的願力去造化,去改變人間,改變宇宙。這種成就並不是不可能,但也不是可以輕易而得,除非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 超越欲界,是突破心理的障礙;超越色界,是突破生理的障礙;超越無色界,是突破了身心的障礙以後,還要再更超越,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我想,任何一本佛經,或任何一位法師,都不能說得像我這麼清楚。如果立志要在這一世要成就佛陀,就要往這幾個方面去修行、去精進。 首先,要打破「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這五個關卡,得到清淨以後,再修無量智慧和超智慧,然後再修永恆的生命,無生無滅;如此才不辜負父母生我們、師長教我們,以及師父的教導,才不會失去此生來人間的意義。 很多人因為禪定沒感應,就覺得灰心,其實沒有感應,和自己的智慧、觀念及意識有關,這是修行的第一個障礙,也就是意識的障礙,很多人都卡在這裡,不能破除、不能突破,犯了癡心;因為執著於感應,就是一種癡心。如果沒有智慧去超越、突破,就不能解脫,這個結永遠解不開,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 所以不管禪定有沒有感應、有沒有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或有沒有變化,都不是很重要,只要能讓自己清淨、安祥,心中充滿法喜,從心裡發出慈悲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物無爭,那就對了。正所謂「你想要的,就不給你;你不想要了,就給你」,這個道理很深奧,相信很多人在修行和工作方面,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以上所說,都是一百多部大藏經所說的,但這麼多經書,看幾世都看不完,甚至一世都看不完一本,不要說一百多部了。我說的這些都是真正的佛陀教義,大家要去做、去修、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