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平安禪

已找到 11 則相關結果

從人人捧在手心的電影明星,踏入山門當尋常佛子

十幾歲就踏入電影圈,因為美麗和聰慧,被幾位大導演相中成為女主角,大家熟知的電影《三少爺的劍》,就是余安安的作品,當時的她也才 19 歲。年紀輕輕就嶄露頭角,等於小小年紀就開始擔負起家計,兩者對於一個小女孩而言,確實是沈重的負擔。多年過去了,余安安從一個青春美少女成為一個美麗沈靜的女人,電影圈五光十色的習氣,幾乎沒有沾染到她半分。經過7 天的禪修閉關,出關後的她除了美麗依舊,還新添了一份淡然與自信。去年,余安安在電影《黃金花》中飾演一名唐氏兒的媽媽,心中充滿禪意的余安安,婷婷如傳說中那朵永遠盛開的黃金花。 第一次禪修,對於余安安而言,是一連串不斷突破自我的經驗,談到這次的經驗,余安安眼中閃現著光芒:「我很幸運能來到這邊,這7 天來對我來說,體驗實在太多了,不管是食衣住行,一時不知道怎麼說得盡,第一件、也是最重 要的一件事,就是很感恩。」言語中盡是無盡的感謝。 下定決心參加禪修 開心迎接改變過去在家裡,自己也會試著打坐,但是參加禪修、閉關 7 天,余安安害羞地笑說:「我在香港也沒有這個經驗!」早就是心道法師弟子的余安安說,過去來過靈鷲山很多次,無非就是謁見師父、拜佛,但是從沒有起心動念來參加禪修。去年心道法師訪問香港,當面邀請余安安回山參加閉關,因為沒有嘗試過,余安安猶豫再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裡,一直到幾個月前,她向好友曾志偉提起,引來曾志偉的相激:「妳跟心道法師信佛那麼久了,竟然還沒有去參加 法師的禪修?真的很慚愧喔!」幾個朋友還嘲笑說:「7 日禪?不要說 7 天了,我買(賭)妳 3 天就出來了!」 因為朋友的相勸相激,余安安這次下定決心要參加禪修,「來之前,我跟我自己說:我會盡量努力去做!但是來了以後,很多經驗都是新的、過去不曾有過的。」從人人捧在手心的電影明星,踏入山門當一個尋常佛子,余安安滿心忐 忑:「你知道我是個有潔癖的人,很多東西我都是專屬我自己的,包括房間、浴室,來到這裡,很多東西都是大家一起做,像是和大家一起排隊洗澡刷牙,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7 天過去後,對於自己的改變,余安安有點得意的露出微笑。 第二件讓余安安印象深刻的是外表,「因為我是個演員,特別又是個女生,都會愛漂亮,比較少用真正的面目去面對不認識的人,可是很奇怪,當我第一天洗澡的時候,(想到還要抱著瓶瓶罐罐進出)覺得很麻煩,乾脆就算了、不化了,哇∼這7天不化妝的感覺很舒服!真的很輕鬆、很舒服!我第一次放下了這個執著!」 想到這次閉關的體驗,余安安有好多想要分享:「還有就是吃飯!這裡吃飯有很多規矩,我來到這裡覺得要跟隨規矩,所以很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譬如說我從小都不吃苦瓜,有一天吃午飯的時候,一坐下來看到桌上放著的是苦瓜,既然已經放在那裡,我想我就必須要吃,吃著吃著,當時一旁有志工拿著苦瓜行堂問我們『要不要再來一點?』不知道怎麼搞的,我竟然舉手又要了一份,當時我對自己也感到很驚訝,怎麼我會要苦瓜來吃?我一邊吃一邊想:剛坐下 時我會去吃它,是因為它已經放在桌上了,我必須去吃,因為這是我的修練。但是第二份苦瓜,是因為我已經學過了功課,知道我們不可以挑食,想到這些苦瓜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才能拿到我們的面前,我們就不可以有『分別心』!」 打坐、行禪,上課,一天下來對於體力和精神的消耗是很大的,但是余安安最期待的是每天晚上師父的開示,「我每一天最享受的時間就是聽師父講道!每天到這個時候,是我最有精神、最開心的時間!這7天給我真的獲益良多!」提到師父,余安安頓時變成一個小女孩,「我以前就認識師父了,但是經過這7 天,讓我更了解師父!作為一個佛教徒,這7 天下來讓我有最新感受的,是師父教我們放下心、怎麼看自己的心、心又是什麼?師父跟我們解釋『心應該怎麼去修』、怎麼看『因果』,過去我們都以為因果可能是影響到你的輪迴、來世,其實不是!因果的影響遠遠不止如此,師父用很多方法讓你了解,因果對你的影響非常大!當時我就想,如果每個人都會好好的『修心』,這個世界就會很美好!」 除了心靈的洗滌,余安安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有了不同:「過去我的腰一直不好,經過這幾天坐、行,我覺得我的腰背比較直,現在不會駝背了!以前在家坐禪盤腿時腿不能放開,這幾天練下來有點進步,雖然難免還是會疼,但是師父說這是要練習的,盡量就好!坐禪姿勢是其次,主要是在練習『覺知』!我這次覺得坐禪已經不是那麼大的障礙,只要認真、用心,就可以把所有事情都放下!譬如說現在的我,可以和大家去洗手間一起慢慢的等、一起刷牙,想到自己可以不要有那麼多妄想、妄念,很訝異,發現原來自己也有這種能力!」 想用新的生活行為發揮影響力據說很多人在坐禪的過程中,會回想自己的過去,有時會狂笑、又有時會悲從中來,情緒不斷反覆翻滾,但是余安安卻不如此:「這7 天我真的很享受,在過程中我一直很認真學習,很專注在當下,讓自己處在一個很純粹的狀態, 但是就在昨天下午,情緒來了,我坐著不知不覺就流淚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不捨?這 7天裡我們都很享受跟師父每天見面的時光,有機會跟他聊天、開玩笑、問他問題,因為師父到香港都很忙,雖然我們一定都會見面,但是談話的機會不多,因為見他的人太多了!」  經過 7天的洗禮,余安安對於自己有了不一樣的期許:「 跟其他人比起來,我們是小學生,可這裡一般是大學生、研究生,像師父說『色、空是個連體嬰』,我覺得很深但又不是很深,他留了很多空間讓我們去想,每天師父講的我們都 好開心的聽,但同時我們也都要很專注的聽!這次回香港,我有好多功課要做!要修、去練習、去觀。我發現這好像做運動,就是一種習慣!過去我曾有一段時間因為太忙而停下來,後來再去做就很懶、意願很低;坐禪也是必須要把它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去習慣,不管一天 15分鐘、 3分鐘,每天去做,讓它變成習慣,接著就可以慢慢修,師父說修行可以積累,這是我要帶回去的功課!」 雖然早已預約晚上的飛機回香港,但是余安安對這7 天仍然頻頻流連,「我眼中的靈鷲山真的太舒暢、太美麗了,來這裡心會定下來。」她勉勵大家參加禪修「不要怕、慢慢來」。「有好多沒想過的經驗!像是我沒想過 7 天吃素吃得 那麼開心、吃得飽飽的,這次我很多朋友也來了,這裡風景好、空氣也很好、法師也很友善、坐禪也做得很舒服,所有東西都那麼安穩!」體驗到坐禪的好處,余安安認真的說:「 不只香港、我覺得全世界都應該去坐禪、去修行,未來我還會再回來,回去以後,不論對孩子或朋友都一 樣,我都想要用自己新的生活行為盡力去影響他們,看看他們有沒有這個福氣來坐禪!」 最後,余安安再次想到師父,孺慕之情溢於言表:「師父那麼親切、那麼容易接近、那麼大愛、大度,平易近人愛開玩笑,他的態度讓大家把害怕緊張的心情都打開了,無論多蠢的問題我們都不怕去問!大家都很輕鬆、很認真,這次我們把握時間跟師父聊天分享,師父也分享他想做的事情,覺得很感動。回去香港後,我真的很想把師父要做的事情讓多一些人知道、讓多一些人幫忙,希望多一些人欣賞、幫助他的大愛,特別是興建大學的部分,希望我能盡量去幫忙他,讓他能完成。」「因為師父的心願太難了,所以很感動人,我覺得師父真的很偉大、他的宏願太崇高了,衷心祝願師父成功!」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呂政達/曾志偉的電影與人生——坐禪 反觀覺醒的契機

曾志偉的喜劇形象深入人心,但步入中老年階段後,也有相當貼近生活本質的作品。 我說的,是兩年前那部《一念無明》。今年 2 月間,曾志偉來到臺灣的靈鷲山參加禪七,一名眾人眼中的大明星,安安靜靜老實坐禪,打飯禁語,也老實的繞著山間的羅漢步道行禪。然而,卻在禪七結束前傳來老母親去世的消息,人間的親情浮動禪者的心意,本是無解習題,曾志偉才匆匆趕回香港。 《一念無明》這部作品也糾纏在親情的死結裡,完全無法解開。曾志偉飾演一名早年拋家棄子的爸爸,卻在老年後帶回罹患躁鬱症住院的兒子,住在香港最典型的狹窄斗室。在空間的擠迫感中,兒子的病情,老爸的罪惡感,整個社會和媒體對躁鬱症敵意而缺乏同理心的眼光,都跟那個房間一樣讓人喘不過氣來。 我看了這部電影,很想問曾志偉一個問題:到底是躁鬱症,還是照顧躁鬱症患者,才是「一念無明」? 「無明」是釋迦牟尼說的十二因緣之首,所有的煩惱和愚昧都生起自無明。大目犍連尊者曾說,「無明」就是一切的無知,對過去無知,對現在無知,對未來也無知。對因果無知,對業報也無知,世人總是懵懵懂懂的活在無明狀態裡,重複著煩惱、貪婪和憤怒的浸泡,也重複著生老病死。 也許,「無明」真的在一念間,像骨牌效應那般湧起了宇宙般龐大的煩惱系統。《楞嚴經》裡有句佛法的名言:「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原本就是一個無明無知的念頭,在不覺間,長成了宇宙的森羅萬相,煩惱有粗有細,但就僅一個念頭,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真的,當我們步入中老年,回首滄桑,身體也不行了,我們愛的人再也無法挽回,這個「再也回不去了」就是最真實的生命註解。佛陀告訴世人,要自始至終維持著正念,其實真是最忠實的警語。 在電影中,有一句話他講了兩遍,第一次,他打電話給美國的小兒子,商量大兒子的病情,小兒子冷冷的聲音說:「爸爸,你也老了,這樣吧,你去找一家你喜歡的養老院,錢不是問題。」曾志偉飾演的老爸爸拿著手機說:「不是所有事都可找人代替的。」然後,他哭倒在樓梯間,我覺得這是曾志偉最好的演技之一。 第二次,曾志偉去參加分享團體,成員都是家裡有人生病的照顧者,他們圍成圓圈,輪流分享。終於,領導者注意到一向默默聽著的曾志偉,要他發言,曾志偉用異常蒼老的聲音說:「當個混蛋是很容易的,可以撒手不管,然後找各種藉口。但等到你老了,後悔也沒有用。」戲中的曾志偉說:「不是什麼事都可找人替代的。」 是啊,在親情和照顧的人生議題間,需要真心的陪伴,不是用錢或是隨便一個人就可替代的。然而,坐禪的滋味,不也是如此的無可替代嗎? 每個宗教都有靜坐與神同在的傳統,基督教的《聖經》哥多林後書有這麼一段文字:「因此,如果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看哪,新的已經來臨。」我在這段話裡反想著禪關,不管在哪裡,正念是一道照亮無明的光,我們都將是新造之人。 那天,我們沒有訪問到曾志偉,但在空蕩蕩的大講堂裡,想著曾志偉的電影,迴盪如人生的痛,禪關這 7 天,或許真是反觀覺醒的契機。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王珍瑜/放下分別心 禪修增進詮釋角色的能力

在這次禪修學員中,隱藏一顆熱騰騰的新星,他是 37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得主凌文龍。光環後的凌文龍,其實是個清秀的鄰家男孩,開始是為了增益自己的能力來閉關,7 天後他認為,自己已經全然改變,從一個用本能演戲的演員,變成一個拋棄分別心,用同理心去演繹角色的好演員。 從中學就加入香港話劇團決心要走表演一行,家人、老師本就反對,加上本身成績優異,可以選擇的路更多,反對就更多了,頂著這樣的壓力,凌文龍在表演事業上一路戰戰兢兢,經過 10 年舞台劇的訓練,第一次躍上大銀幕就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看似風光,其實年輕的他心中有著很大的壓力。 私底下的凌文龍其實是個很認真、有點靦覥的男孩子,在閉關7天後的第一個感想是:「我想我會在這裡是一種緣分。」 「我的乾媽(余安安)有一天說她要上山閉關一星期,問我有沒有興趣?我知道她之前就熟悉靈鷲山,和心道大師也是好朋友,雖然我平常在家也會靜坐,但是這種 7 天的修行對我來說很特別,所以我就馬上答應參加。」 10 年來凌文龍主要的工作是舞台劇演員,因此在香港演藝學院唸書的時候也曾經上過一些靜坐的課程,但是他知道余安安這次提到的「閉關」和過去的認知上的禪修靜坐是不同的。「我們過去舞台劇表演的練習,很多和禪修有關,用靜坐、冥想來『覺知』這個世界和我們的身體,但是我們並不明白禪修的意義,所以這次我抱著試試看和想要了解禪修的意義的心情上來參加。」 畢竟是個年輕男孩,凌文龍說閉關的頭幾天,他真的很緊張很不能適應。「我上來後,頭幾天覺得很有壓力,因為有很多規矩要遵守,這和我平常的性格很不同,經過師父幾天的開示和解說,我漸漸覺得我的那些壓力和之前很多想法都可以放下來、很多執著都是自己的心裡造成的,藉著閉關的學習,我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機會都可以體驗『禪』,讓自己放開、變得開心,這種感覺在這 7 天裡很深刻。」 凌文龍說著改變後的自己:「平常我吃飯大口大口吃,從不會去思考這些飯菜是怎麼來的,它們又是怎麼來到這裡?現在我每吃一口飯,都會去想這些米從土地生出來、農夫收割工人運送,經過很多過程才能來到這裡,讓我們享用,想到這裡就會覺得感恩與緣分,開始明瞭師父說的『因緣』是什麼,就像這樣的經驗很多,讓我在修習的過程中,開始放下很多執著,所以這 7 天對我來說挺開心的。」 這次禪修過程中,最讓凌文龍印象深刻的,是心道法師告訴他的「分別心」,對生活在香港的他感覺特別深刻:「師父的話語提到『分別心』,讓我很有感覺,不只在香港,現在世界因為資訊太快、太複雜,我們收到的所有訊息,是經過搜尋引擎傳遞過來,然後儲存起來,有很多因緣在其中,但是因為太多了,我們已經吸收不來,然後這一切就對我們變成壓力。對我來說,這 7 天內我放下很多分別心。」 在表演行為裡,每個「卡」都代表一次打掉重練,每個「OK」都代表終於可以順利過關,在不停扮演不同角色和別人的人生的同時,凌文龍會不會感到疲憊?會不會感到空虛?性格單純的凌文龍說,其實他很喜歡演一些好的、他喜歡演的角色,有時遇到(接演)一個角色,是反派或他不喜歡的,這時他會感到痛苦,不知道怎麼樣去演這個角色,甚至會用批判的心態去表演,從來沒有想過這個角色的形成,也有他的前因後果,角色的行動,一定有他的原因和意念,「禪修的練習讓我忘記好與壞,因為這就是一種分別心。」現在他知道劇本裡的每個角色有好有壞,如果不能脫離自己的執著去理解角色,他就不可能走進這個角色的生命,進而讓他在舞台上活起來,「現在我知道,我演過的每個角色都是我。」這次的修行讓他有多一點能力去穿透角色,幫助他未來在表演上讓角色更立體、更飽滿、更有層次。 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到的 在這次得獎作品《黃金花》裡,凌文龍飾演一個與單親媽媽相依為命、患有自閉症的男孩,因為演出真實自然而獲獎,凌文龍透露得力於觀察患者和他們的家庭的功夫,「接演後,有幾個自閉症患者的家庭和我聯繫,我每天去觀察他們的生活、看他們的行為,最難的是了解『他們的行為為什麼會這樣』?譬如說突然大叫或自己打自己,很多爸媽也說不知道孩子會這樣,我花了很多時間仔細觀察和感受,所以在演的時候把那些東西當作我的材料,然後把它好好的演出來。」 「我記得我的功課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突然想到如果在這個時候我走入角色會如何?然後我好像超人走進電話亭變身成超人一樣,變成了角色,在大家準備過馬路的時候突然大聲叫了起來,感覺旁邊人被我嚇到,然後他們從驚嚇、了解(覺得我可能是精神有問題)轉變成威脅(怕我攻擊他們),從路人態度的轉變,我開始想,其實我跟你們沒有不同啊!如果這時我過馬路沒有人幫我,我可能會被撞死,那會讓人很傷心的。我把這個感覺放進角色裡,讓他有立體感,每個人都有感情、有喜歡的不喜歡的、有愛的、不愛的,只是表達的方法不一樣,如同師父所說的:『現象不同,但是我們的本質是一樣的,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到的。』我今天早上就有一個體會:我吃飯時吃到一個東西,酸酸苦苦覺得好難吃,當時我就想:為什麼我會覺得難吃?其實不就是酸酸苦苦又一點甜甜的?我為什麼要去分別它是好或不好吃?我這種想法原來就是師父說的『分別心』,我為什麼要去知道它是什麼?知道它叫什麼名字?之後吃的每一口東西,也都讓我有這種感覺,其實感覺全都是從我這裡來的,不是從吃的東西來的,放下『我』的感覺,所有東西都是一樣。」  凌文龍說,「頭幾天我很躁動,可能是 7天時間很長,沒有嘗試過,對於沒有經驗的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過了 7 天,我發現原來這只是個開始,禪修越做越久、心越做越定。」「我很喜歡心道法師很會開玩笑,我過去認識很多法師,他們都比較嚴肅,而心道法師是一個那麼慈祥、輕鬆、沒一點嚴肅的人,但是他又可以讓我們很尊敬他,感覺又跟我們是那麼近,我最喜歡師父跟我們解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義。」 對於自己的改變,凌文龍感到驚奇,「我是個很浮躁的人,常常會感覺心煩,對於喜歡的人、事情很執著,在這 7 天的修行,我感覺我放下了好多。」凌文龍不好意思的說:「我不敢肯定回去以後就會完全改變,但是我學到禪修是要練習的,才能到更高的境界,這還需要經過一個純化的過程,我回去一定繼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春遊滌⼼ 豬年喜逢善緣 打禪喫茶趣

【圖:靈鷲⼭佛教教團 文:王蘭英】靈鷲⼭無⽣道場依⼭傍海,居⾼臨下遠眺海天美景的地理優勢,加上鍾靈毓秀的磁場與寧靜禪修氛圍,讓⼈排憂解愁,流連忘返。靈鷲⼭上院圓通寶殿禪堂內,初⼀到初五上午8點30分到下午5點20分,開放⺠眾隨喜體驗禪修,堂內有開山住持心道大和尚禪修⾳聲的悉⼼引導,讓忙碌不安的內⼼瞬間寧靜下來,⾃⼼得以轉換調柔,在待⼈接物上喜逢善緣,種下清淨解脫的種⼦,獲得豬年「諸事⼤吉」好彩頭。 圓通寶殿禪堂內安奉毘廬觀⾳,通⾝⾦⾊,慈眼視眾⽣,殿內僻靜清幽,深具國際禪修氛圍,處處可體悟佛陀拈花微笑的禪意,在禪堂打坐禪修,遠離城市喧囂,聆聽無聲之聲,⼀場與⾃我⼼靈的對話,⽣命與靈魂為伴,細細品味坐禪的⼒量。尤其在⼀年初始,帶著幾分沈靜的⼼,體會佛法的⽢露法味,⼼靈無限感動。 短暫禪坐,⼀聽到靈鷲⼭開⼭住持⼼道法師說的深呼吸,不⾃覺地深深⼤吸⼀⼝氣;再緩緩吐氣,在吸吐之間,讓⾝體轉換好的能量磁場,不但⼼回到原點,壓在⼼⼝的那股無形桎梏的壓⼒枷鎖,似乎瞬間解開。彷彿是⼀帖洗滌疲憊⼼靈的神奇藥⽅,獲得⽿清⽬明的⼼靈澄淨,通體舒暢的舒卷⾃如。 ⼰亥豬年開春,體驗禪修,注入好的能量,也在⼀年開始重整思緒,讓夢想的火種再次燃起,為⽣活注入活⼒,讓漂泊的⼼回家,享受從未擁有過的⼼靈富⾜豐盛。 禪堂右側的喫茶趣⼩棧,有法師可解答內⼼些許困惑;在圓通寶殿前⻑廊或坐或站,俯瞰眼前渾然天成、⼭海相映的美景,搭配老鷹空中徘徊的低鳴,享受柔風輕拂的喜悅,享受那份⼼靈回家的放鬆與寧靜。驀然回⾸,仰望遠處的⿊⾯多羅觀⾳,訴說著觀⾳的恩典與慈悲,剎那間讓⼈感到渺⼩、謙卑,不負北台灣知名觀⾳道場的美名。●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煩惱來的時候,要像下雨一樣讓它流出去

【圖:蘇蔓 文:蘇蔓】伏案閱讀時,手機傳來LINE訊息,點開一看,是張乾淨整潔的電腦桌照片,朋友說:「做完工作,把桌面整理了一下,該丟的都抱去丟了,再來就是清抽屜,一週清一個,應該很快就清乾淨了,不要走得太趕 丟一堆垃圾給別人。」朋友是我的前同事,正在為離職做準備,也為退休後沒收入的問題煩惱著。  看著照片裡的電腦桌及周邊熟悉的環境,我在手機打了「久違的辦公室」幾個字回應朋友,並回想起多年前那個乍暖還寒的四月天夜晚,在我走出那棟辦公大樓,一切都結束了,然後,一切就開始了。 那時台灣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但誰也沒想到是惡夢的起點,台股從9000多點跌到7000多點、失業率上升、物價飆漲、雷曼兄弟破產、無薪假出現、勞動力低薪化,那是個令人苦悶的年代。 工作半空折翅,能量失去出口,熱情無法燃燒,我不是在家閱讀,就是在往市街巷弄的路上遊蕩、探索與抒發,彷彿大環境的不景氣都和我無關,我只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世界遺忘了我,我也遺忘了世界。 我離人群愈來愈遠,只對閱讀與街頭上癮。 有天傍晚行經捷運地下書街,視線被一幕景象吸引,一位腳踩拖鞋、衣衫襤褸、提著一個大塑膠袋、頭低得不能再低的駝背老者,專注的在某家書店的展示平台看書。由老者的樣貌推測,應該是位街友。 因為好奇,我在距離他幾步遠的地方假裝看書。幾分鐘過後,他結束看書的動作,緩緩轉動身體,以慢得不能再慢的步伐往捷運站方向蹣跚走去。我立刻過去查看他方才閱讀的書籍,是一本介紹彰化小吃的美食書。 「他肚子餓了嗎?」 「他是彰化人嗎?」 「因為看到介紹家鄉的小吃,勾起了鄉愁嗎?」 我的腦海出現一連串問號,許久以前看過的一本書--《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也被掀開記憶。 《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2000年榮獲由費城精神健康協會頒發和平鐘獎,作者描述原本是大學教授的父親,因罹患精神疾 病被奪走一切,離家流浪成為遊民,最後在異鄉因心臟病發孤獨死去。作者在父親死後,踏上追溯父親足跡的旅程,一點一滴建構父親在世最後幾年充滿戲劇化的人生…。 「他為什麼會成為街友?」 「他的家人呢?」 「他的子女是不是也正在追尋他的足跡?」 目送街友漸行漸遠的背影,我的思緒就像是一團糾結的線球,還夾雜著幾許的苦澀! 雖然這已是多年前的微塵往事,至今仍鮮明的留在我心中,我想,是那位街友救贖了正跌入谷底的我。我也忘不了那段放逐街頭、桎梏書堆的日子,儘管那不是一段美好的經歷,我依然懷念那段時光,懷念那段時光活過的每一分每一秒與做過的每一件事。 靈鷲山心道法師曾言:「煩惱來的時候就要像下雨一樣,讓它流出去就好了。」祝福即將離職開始人生新故事的朋友,就算未來會逆風而行,也要高歌前進!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讓蔬食飲食成為愛地球新趨勢

【圖:RitaE 文:邱智淵】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醫學專業期刊之一的「The Lancet」,最近發表了由許多國際知名科學家們有關飲食和環境問題的數篇研究報告,他們提出了新的飲食方法,建議人們藉新飲食法以使身心健康,也可以保護這個被我們過度消費與污染的地球。 這個新飲食法建議人們減少紅肉與糖一半的消耗量,提高蔬菜、水果與堅果類食品的使用量。這樣的飲食革命將讓1千多萬人不會因為吃太多肉,攝取過多糖分而死亡,也可以更加保護地球的環境。 專家警告,全球有30億人口正處於飢餓或過度肥胖的營養不良狀況,其中10億人生活在飢餓中,20億人則生存在過度肥胖的狀態。現在的飲食法也造成食物的生產方式已經超過環境的負荷度、生物多樣化受損、環境污染日增以及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尤其,全球人口預估在2050年將達到100億人口,如果人類不改變現在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生產方式,地球生態環境將立即面臨極具的風險與危機。 可惜營養不良由於對生命沒有立即的健康風險,並不像許多疾病,如愛滋病、肺結核與瘧疾等等問題受到政府的重視與關心。科學家們也建議世界各國朝鼓勵人們吃得健康、改變全球各種農作物生產方法、推廣永續農耕法、更嚴格的立法與執法以保護海洋與土地,減少食物浪費等五個方向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以拯救地球。 甚麼是合宜的飲食方法呢?專家建議,紅肉食用量與糖的攝取量必須比現在減少百分之五十,蔬果的食用量則應該增加兩倍以上。此外,每天應該食用以植物為主的食物,減少動物性食物的使用,多食用反式脂肪油脂,少使用過於精製的穀物與食品,也不要吃太多的糖。如果全球能推廣合宜飲食,學者預估,屆時全球因為營養不良而死亡人數將每年減少1千多萬人數。 改變飲食方式不僅跟你我的健康息息相關,更與地球氣候變遷有直接的影響。如果我們要達到2015年巴黎氣候框架公約要求的將全球溫度上升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的目標,除了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以減少碳排放量外,食物生產過程的改變也很需要的。我們食用了過多的紅肉,但是飼養這些牲畜就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汙染,製造出來的碳排放量更是生產植物性食物的數十倍以上,更讓氣候變遷問題雪上加霜。 總而言之,要人類的身體健康並保護地球的環境,我們必須立即改變每日的飲食內容,多吃以植物為主的蔬食,靈鷲山心道法師曾言,能在舉心動念中都不傷害眾生,進而帶動整個生產流程的革命,並減少食物的浪費,即是菩提,這才是真正愛地球的表現。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幡動?風動?心動?—2018台灣代表字隨想

【圖/Andy Fu 文/劉湘吟】時光荏苒,歲月如流,2018年又到尾聲,回顧這一年,您會用哪一個字來代表自己的感受呢? 今年已邁入第11年的「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結果出爐,在53個候選字中,「翻」字拔得頭籌,成為2018台灣年度代表字,媒體分析其原因是︰「年改、促轉推『翻』台灣人舊有的制度與記憶,導致年底九合一併公投大選『翻』盤,也可能『翻』轉台灣的未來」。 比起2017年的代表字「茫」,2018年的「翻」多了些動力,雖然「翻」的結果可能好也可能壞,但畢竟是行動起來了,總是遠遠地看到了希望,「翻」動著朝之前進,不再「茫」然呆佇……從這個角度看,還是比較正面的。 而在激動無數人心的九合一併公投大選落幕不久之際,這個「翻」字最容易讓人聯想到高雄市的「韓流」變天—這個戲劇性的「翻」轉,是許多民眾用選票大聲疾呼「要改變、要希望」的結果,這樣沛然莫之能禦的能量湧動,促成了「翻」,這生命的能量也令人有些莫名感動。  《西遊記》裡的貪瞋癡 說到「翻」,突然想起了《西遊記》裡家喻戶曉的美猴王—孫悟空。說孫悟空最會「翻」,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他天不怕地不怕,本事高強,一個觔斗雲就能翻十萬八千里,桀驁不馴,不但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還大鬧天宮……實在不愧「齊天大聖」的響亮名號。但如果僅是如此,這個人物還不至於流傳後世、讓無數人興味盎然地不斷傳誦其人其(故)事,最精彩的還是他與猪八戒、沙和尚及白龍馬護送唐三藏赴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修成正果的過程。 很多人都說,《西遊記》除了是一部好看的遇妖打怪虛構通俗小說,其中還有許多含意深刻的隱喻︰西天取經之路,就是修行之路,唐僧代表的是對佛法的正信、信心,三個徒弟孫悟空、猪悟能、沙悟淨分別代表使人不得覺悟的「三毒」—貪、瞋、癡。 孫悟空脾氣大,動不動就發火,打妖怪雷厲風行從不手軟,要不是有個緊箍咒降住他,師父唐僧早就不知被他打死多少回了,這旺盛而強烈的脾性,就是「瞋」;猪八戒好吃好睡好色好名,遇輕鬆就上,遇困難就躲,五官欲樂享受和名利他都喜歡,他代表「貪」;而沙和尚雖然老實,但天生駑鈍,木頭木腦、遇事沒主見,更有一位果卿居士如此評道沙悟淨︰「觀音菩薩叫他學佛,在流沙河裡等著,說︰『將來你的師父會來找你。』他就在流沙河裡等著。肚子餓了,上面過船,他把船弄翻把人當飯吃,吃了人之後,把頭砍了,然後剩下骷髏,穿起來,掛在脖子上當念珠。拿著念珠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這兒念佛哪,是不是說的我們現在的人呢?許多念佛人拿著念珠在念佛,但實際上都在吃著眾生肉……」毫無疑問,沙和尚就是「癡」的代表。馴化自心的「翻」 俗話說「心猿意馬」,我們往往不是自己心的主人,而是不由自主地被外界種種觸緣帶著心跑;心是太忙了,一刻不得閒,就像上竄下跳的猴子一樣,所以用猿候形容那未被馴化、一刻不安分的「心」。《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把全書主要角色孫悟空描寫為一隻猴子,其用心朗朗可鑑。 修行,就是馴服自己那顆胡竄亂跳、像猴子一樣的「心」。 意「馬」在《西遊記》裡也沒少了—沒忘記那隻馱行李的白龍馬吧!我們的意念隨著心被外緣牽引,往往就像野馬一樣漫無目的地奔馳。心猿意馬,胡思亂想,無始無終。 「貪瞋癡」三毒雖然可怖、可氣,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貪瞋癡,修行的路上,少不得帶上它們同行,必須一一克服九九八十一難(考驗),降服了貪瞋癡,才能修成正果—這,也就是《西遊記》師徒五人赴西天取經的深層寓意。 再說回2018年的年度代表字「翻」。每一個小老百姓,都希望日子愈過愈好,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快樂,「翻」表示對現狀的不滿,用行動表示要突破、要改變—不過,說句實在話,如果心一直都被外境牽著走,被外境影響,那麼,恐怕再怎麼「翻」,翻箱倒櫃、翻江倒海甚或翻天覆地,還是難以得到真正的安穩、快樂。 就像孫悟空,一個觔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但怎麼也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當然並不是說外在環境不重要,我們的社會、整體環境必然有許多可以更好的進步空間,這需要大家達成共識、一起努力,而整體社會的基本構成元素是「個人」,唯有一個又一個更成熟、完整的人,才能構建出一個更成熟、美好的社會。 與其心隨著外境東「翻」西「翻」,不如老實面對自心,馴化自心的「翻」。靈鷲山心道法師說「心和平,世界就和平」確是真理。自心未馴化,隨著外境「翻」是必然,因為萬事萬物因緣生滅、不斷變化,「翻」也就是無盡輪迴。 不由想起六祖慧能那則著名的公案︰旗幡飄動,是幡動?風動?還是心動?……您說呢?

感恩與包容 改變自心也改變世界

【圖/Andy Fu 文/白璇冰】上週六甫落幕的九合一大選,包括九個不同層級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在同一天投票完成,又頭一次合併多達十項公投案,讓選民票是投得頭昏眼花;而選務規劃未盡完善,也締造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投票與開票紀錄,很多民眾為投下神聖一票,排隊等待長達三小時以上,而台北市長膠著的開票過程,亦讓大批支持者懸著一顆心七上八下,為了得知最終結果,不但熬夜,也讓情緒喧騰起伏,大半夜都還未能冷靜下來。 選舉結果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據新聞報導高雄市有選民因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在競選總部外痛哭十餘分鐘,無法停歇。這大半年來為了宣揚自己所主張的理念,在各類社交網站或群組發起論戰的親朋好友更比比皆是;一場選戰,到底是贏得了未來?還是輸掉了珍貴的情誼?面對不可知的未來,自心的清明更為重要。近年來,整個社會因為經濟蕭條、空氣汙染、兩岸緊繃等種種動盪不安,民心都處於壓力鍋中,憂煩很難避免,但不是解決之道。唯有個人先培養出一顆強壯而溫柔的心靈,專注當下,珍惜每一刻,不受紛擾所影響;激烈言行或許能引領話題,卻可能腐蝕了大眾的身心,也無法實際翻轉劣勢。要想產生積極而有效的行動,去改變現況、突破困境的關鍵是慈悲心,內心升起真正的慈悲,才能體悟到這世上的每一個個體都是相依相存,只有和諧才能共生共榮。 無常隨時襲來,衝突隨處可見,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冷靜面對,慈悲心格外重要。先理解生命的空性智慧,破除無明煩惱,放下執著,放掉貪欲,才不會迷失自己。靈鷲山心道法師曾說過,平安禪修是培養慈悲心最好的方法,透過禪修,可以讓心寧靜下來,產生慈悲心。慈悲心就像一顆種子,在我們心田種下一分善念,逐步療癒自己內在因為恐懼、焦慮、悲傷所造作出來的妄念躁動。內心安定了,才有餘力去關懷周遭,慈愛每一個生命,感恩每一個發生,怨天尤人是多餘的,以慈悲心來引導我們尋找消弭對立的方法,方能回歸正途。 尊重、包容、博愛不是口號,當慈悲心升起,這是自然而然去實踐的原則,無須別人耳提面命。經過一場大選,激情褪盡,失落的身心、撕裂的人際關係,該如何修復?每天都禪修,可以讓自己從寧靜中產生能量,帶來生活的養分。不是光有錦衣玉食,或呼朋引伴歡騰作樂就稱得上是「好生活」,而是要找回自己漂泊的心,心一旦流離失所,生活就沒有目標,也無法找到生命的價值。禪修讓我們安定心靈,沉靜地看清楚自己的種種變化,學習時時感恩、日日反省、常常發願,讓活著是個更美好的存在。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全球均溫將在 2100 年前上升 4 度 重傷地球

【圖:Andy Fu/文:邱智淵】西元2100年的全球均溫將再往上攀升4度?!這樣驚悚的氣候暖化數據,一再提醒著人們環境保護的重要;但是,說者諄諄,聽者藐藐,有多少人真的言行合一的為保護地球生態做出真正的努力?  靈鷲山心道法師一再強調世界本來就是多元互濟共生,彼此相依共存,但人類貪得無厭的心,造成現今地球的生態危機。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U.S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 NHTSA)曾在今年七月中發表了一篇長達500頁的環境調查報告,內容指出如果人類不改變對於生態環境的態度與作法,在依循現行各國的環境法規條件下,全球平均氣溫將在2100 年前上升攝氏 4度。 科學家表示,全球氣溫上升將會帶來極大的災害,包括珊瑚礁大量死亡、美國曼哈頓及邁阿密的部分區域會被海水淹沒、熱浪發生的頻率提升等極端氣候現象都會發生。 無獨有偶,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SIRO)、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和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學者們最近聯手研發出一個新的經濟模型,預測氣候變遷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該研究指出,如果人類繼續目前的方法排放溫室氣體,勢必導致氣溫持續上升。 研究更強調,氣溫上升將會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其影響可能如同 1930 年代的經濟大恐慌。這時,全球 GDP 損失每年將超過 23 兆美元(折合約 705 兆台幣),約佔目前全球 GDP 的三分之一,也相當於 2008 年全球金融大海嘯時經濟損失的 3 到4 倍。 目前人類的減碳技術與各國現有的經濟條件,要減少碳排放量已是難上加難,如果人類再不好好的面對極端氣候繼續惡化,那麼地球生態環境維護將更為艱難,甚至達到人類無法逆料的失控狀態。 當然,經濟狀況也將因為氣候變異引起很大的隱憂,由於政府的稅收與 GDP 是成正比,GDP如果因為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而嚴重下降與損失將使許多國家的政府面臨沉重財政壓力。此外,如果暖化會增加自然災害的頻率,政府將必須大幅增加災難應變支出,政府的財政壓力將更加惡化,讓全球許多政府都無法應對,也不能保障民眾的生命與財產。 這兩份研究報告充分暴露科學家們對於氣候暖化的趨勢比人類原先設定的標準更為悲觀,危機的暴發也是立即而明顯的。美國著名氣候變遷科學家邁克爾•麥克拉肯博士(Michael MacCracken)就曾經表示,人類活動正造成二氧化碳增加,對環境和社會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但是人類卻又不打算採取任何有效的行動。 心道法師提及過這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們應當用『心的和平』轉化地球的業力,維護多元共生的全球生態體系。 氣候災難的證據已經顯而易見,人類現在應該真正採取行動才是自我救贖與保護地球的不二法則。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授權刊登

劉湘吟/火宅中覓清涼—普悠瑪翻車事故與兩則社會新聞有感

【圖:沈仲怡/文:劉湘吟】總是在不經意間,也許在吃飯、走路,也許在工作、說話,也許在睡覺、發呆……總是突然間,會感覺到大地在搖晃……對我們而言,這並不陌生。此時,內心裡的一根絃陡然間拉緊,全副心神在感受著那搖晃的力道、震度、節奏,以此判斷是否要進下一個動作——是趕緊準備逃命呢,還是安之若素? 絕大多數時候,搖晃很快就趨緩、停止。我們把心放下來,大舒了一口氣,心裡道一聲「好險!」或默念「阿彌陀佛」。 有時候,一天裡就震了幾次。也許,我們都死裡逃生了無數次。但誰也無法確定, 下一次無常什麼時候會來?又是誰能逃過? 亡靈需要超度,生者需要撫慰 最近,大家的心情都不太好。10月21日普悠瑪翻車事故,造成18人死亡、近200人輕重傷,這起近十年來台灣最重大的傷亡事件,孰是孰非、責任歸屬等問題相信終會水落石出,只是,再周全的法令、管理,再先進的科技,似乎也難以全然阻止意外和天災人禍的發生,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盡力減少。生命是如此脆弱,又如此珍貴。 當無常來臨,人幾乎是不堪一擊。但除了肉身,我們相信人還有無形的生命,還有精神世界的超脫——也許就是為了與無常和平共處,所以千萬年以前,人類世界就誕生了宗教和信仰。 唯有信仰,能幫助渺小的人類在面對無常大海的風浪時,能保有一顆靜定的、不自暴自棄的心。 心道法師說︰「面對意外,我們永遠無法掌控,唯有掌控現在這個善良的心,讓生命都是良性循環。」 普悠瑪翻車意外發生後,心道法師立即指示教團常住法師以及海內外信眾與志工,募集持誦《阿彌陀經》、《大悲咒》、《普門品》和阿彌陀佛聖號,並於聖山寺為亡者及傷者點燈祈福。 亡靈需要超度、安息,傷者、生者的傷痛與不安也需要撫慰。 從佛法的角度而言,無常、苦難並不是全然負面的,它們不但是引領我們學習最好的老師,而且往往也帶來一些重要的訊息或轉機。以此次普悠瑪事故而言,從個人角度,我們學習到了無常、苦、生命的脆弱與可貴,因此更了解靈性提升的重要;從社會面而言,事故的發生,讓全社會共同來重視、審視鐵路安全問題,若能因此重整過往以來的積弊、沉痾,使今後鐵路交通更加安全,那麼在這次意外中往生的人,其實都是菩薩來示現——他們為了之後許多人的生命安全而犧牲。頂禮,感恩。 也許有人會說︰是這樣嗎?這是真的嗎?而我想說,人生在世,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完全由自己決定,旁人完全無法限制或代為決定,那麼,為什麼不相信光明、正向、善良、積極的那一面? 相信,就會追尋;追尋,就會成真。 六道輪迴就在我們身邊前幾天同事轉來兩則社會新聞,一則是疑似吸毒後的兒子向74歲母親要錢不成,竟殺害母親並斷首;一則是一對去年才結婚的夫妻,爭吵後妻子不顧八個月大兒子的安危,在家裡對丈夫潑汽油縱火…… 這樣的新聞,看了令人心情沉重。這些年,這類人倫淪喪、匪夷所思的社會事件已不是一起兩起,雖然俗話說「無冤不成夫妻,無仇不成父子」,在過去,這還是一句正面、積極的話,教人們面對至親或親密關係這樣深切的緣分時,更要慎重去對待、經營,不可輕忽大意,而如今,這句話就像一句詛咒,社會上不時上演至親之間的殺伐。可怕,可怖,這不是人間地獄是什麼?你還不相信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就在我們身邊真實存在著嗎?地球病了,人心也病了,病得厲害。 在這個充滿了不和平的世界,心道法師卻說︰「心和平,世界就和平。」難道不是嗎?世界之所以不和平,並不是世界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啊!人的心不和平,世界當然不和平。許多人把「祈願世界和平」掛在嘴上,但唯有真切意識到︰世界和平,要從自己心的和平開始,並且如實去做,行為(身)、言語(口)和意念(意)都如一地去做,才能達到。說難不難,說不難,您說呢? 心道法師說︰「我們在這一段的遭遇裡, 是非常的苦跟悲傷,但是我們得到這麼多人的關懷跟照顧,感恩所有的一切。希望大家都能夠得到更多的美好。讓我們一起來念《大悲咒》,獲得更多的善緣,離開苦惱,找到生命的本質、本源。」 在這樣的時代裡,「心的平衡、和平」顯得格外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 來禪修吧!來找回自己內在的平和、智慧與力量。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