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家庭

已找到 6 則相關結果

羅文嘉/分享與傳播愛 在充滿愛的天地間長大

七年前決定種田養學,最初取名為「學田」。 妻說:「你好八股喔!」 於是她加了幾個字,變成今日的「我愛你學田」,用意要分享與傳播愛。 我的兒正是在這樣充滿愛的天地間長大。終日田間奔跑,所以很野、很調皮,如果把功課這件事拿掉,他是完美的天使。(意思是說功課之於他是座難跨越的山。) 父子倆一起洗過澡,準備熄燈上床。 「爸爸,好暗喔。」他躡手躡腳爬到我身邊,然後輕輕在耳邊說:「我看到你一顆愛我的心。」 「啊?你從哪學來的?」「我想到的啊,你要永遠記住,一直到老喔!」 我?是的,我會永遠記住。 作者為民進黨秘書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亞君/席地而坐的大象為什麼坐在那裏

抽菸抽了許多年了。 一開始是我不想掃興,朋友聚會大家都抽,我就來一根。 後來不好意思老抽別人的菸,偶而也自己買,不時還放到發霉。 在皇冠那時,午餐有個飯團,七八人不定,中午去爵士咖啡館點杯拿鐵,再送個豆腐乾塊的小蛋糕,吃不重要,重點是抽根菸紓壓,把這世界橫在我們前面的全都罵一遍。那便是飽足,便是中餐。 這樣就抽開了。 那時年輕,餐館還沒禁菸,喜歡一個男人時,我便掏出菸來,在他面前吞雲。對方若皺眉了那就不是他,此謂「快篩」。愛情路,我一向直接坦率果決。 母親不知道我抽菸的。 我這一生都為著她活。為她的標準,為她的榮耀。 三年前母女倆要單獨同遊沖繩,為此我焦慮了半年,最末三個月不得已上診所拿健保戒菸藥,吃到真的可以把菸戒掉。 整整兩個月半。真的蒙混過去了。 可惜的是意志力不敵親情,旅遊回來不久,和抽菸的愛人吵架一場,菸又遞上嘴了。 母親不知道我吸菸的。 她真的不知嗎不抽菸的人其實對菸味超敏感。 假日返家,我把車停在兩公里外,下車抽完再回。 父親走了之後,有時我提早返回自宅都會內疚,想她一周孤單,也不過就圖個假日女兒回來聊天。但我難免有界限,時間到了,為了隱瞞她,只得早走。 今年初全家要到上海一起過年。那日日夜夜的緊密,若我不吃戒菸藥,勢必就要去領菸牌。 我妹妹善於溝通,輕易的把我的多年菸癮,包裝成壓力過大的結果。母親竟也接受了。 但我還是沒法在她眼前吞雲吐霧,我總記得她期許我的是一個好女兒好寶寶好孩子。而我因愛之名,這一生都在符合她的標準。 上週回家,閃到小院裡抽一根,因為貪看院裡滿樹桂花,回程上了高速公路,才想起我那一包菸與打火機竟放在鞋櫃上。 想閃回去拿,又覺得太刻意。兩個僥倖,一是她沒發現;一是妹夫看到,就幫我擔下來就是。 一周的忙碌工作,瞬間我就忘了此事。 倒是昨天全家飯店餐敘,末了母親拿起她的皮包,掏出一包菸與一個打火機,她再自然不過的遞給我:是你的吧,上週忘了帶吼。 我這個立志做母親的好女兒好寶寶、做母親在世上一切道德標準期許的女兒,竟愣了兩秒(愣住不是因為被抓包,是因為母親的口氣太自然)。我立馬變臉成一副世故應酬樣,我說哈哈哈,是啊,哈哈哈,我的記性太糟糕,哈哈哈。 她在和解。她在學寬容。她在包容所有在她生命中不可能點頭稱是的事情。 當場我好想哭。或許我也可以擁抱她。 我都沒。我逃掉了。 我也想去買張火車票去滿州里。 我想去知道那頭席地而坐誰也不理的大象為什麼坐在那裏。 生命是不可能靠近的,我們只能試圖。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詳見作者臉書yeachun,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楊秉儒/大伯父永遠回不了家

我的大伯父,楊篤恭先生,15歲就被日本政府強制徵兵,原本預備送到太平洋戰場當軍伕,結果運兵船在南太平洋上,就被美軍的兩枚魚雷炸沉,從此永遠回不了家。所以,我有兩位父親,因為我還沒出世,就已經過繼給我這位未曾謀面的大伯父。 雲林斗六「公民會館」(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行啟記念館」)的導覽員說:『當兵在日據時期是只有日本人才能享有的特權,可是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因為兵源不足,所以也開放台灣人進入軍隊,在這個時空背景之下,當初台灣人對於能夠參加日本軍隊都是感到非常光榮的。』 我不知道他所謂:『當初台灣人對於能夠參加日本軍隊都是感到非常光榮的。』這種自信與根據從何而來,或許有些自認為自己是日本人,或是非常希望成為日本人的台灣家庭,真的這麼認為吧! 但是,至少我家不是。因為,每一位罹難台籍日本兵的背後,都有一位傷心欲絕的母親,以及破碎的家庭。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蔡詩萍/三百六十五天裡平淡的一個買菜日

不過是三百六十五天裡平淡的一個買菜日啊~ 送女兒上了校車。揮揮手,校車離去。我轉身去市場買菜。 二樓肉攤,魚攤,逛逛。 買了牛腱,牛肉絲,兩塊醃製的小牛排(女兒愛吃),630元。 隔壁攤的豬肉,請老闆切了十片里肌肉,可以煎薄豬排,另外要了豬肉絲。300元。 魚攤老闆笑著看我,遂跟他買了肉魚三條,蝦仁,300元。 蛤蜊(老婆愛吃),鵪鶉蛋,230元。 下到一樓,地瓜葉,青椒,洋蔥,紅蘿蔔。130元 百香果,130元。 豆干35元。 算了算,二千元找回兩百多元。 至少可以吃它三頓到五頓晚餐吧!  牛腱紅燒紅蘿蔔,吃兩餐。牛肉絲分兩次,炒青椒,或豆干,吃兩餐。豬排薄片十片,每次兩片或三片,至少吃它四餐五餐。豬肉絲分兩份,炒豆干,炒洋蔥,吃它兩餐。肉魚三條,每人一條吃一餐。蝦仁炒蛋,一餐。蛤蜊清炒薑絲,一餐。鵪鶉蛋跟牛腱一塊紅燒,女兒愛吃。醃製小牛排,專屬女兒,成長中,宜多吃肉。 這樣精算下來,三人晚餐,三道菜左右,澎湃一點的話,四道菜。花1800元,可以吃三到五餐,算是挺經濟的。心頭盤算完,把二千元找回的零錢,付了停車費,去星巴克買杯熱拿鐵,順道小七拿了一份蔬菜沙拉,當自己今天的午餐。二千元用完。  日子是什麼呢? 帳單一張張,堆疊出的生活所需。 帳單是什麼呢? 水電瓦斯電話電視第四台管理費...... 每一張都是家人共處歲月的印記。 歲月是什麼呢? 我們看著彼此,守候一種單單純純的流程,出門上班上課,買菜做菜吃飯,盯功課,為細故鬥鬥嘴,為小幸福落落淚,看著存款簿盤算著未來。 一天天的,一年年的,也就是那麼樣的日子吧!  把魚肉放進冷凍庫時,我看到女兒幾天前沒吃完的雪糕,擱在上層,我想扔了,打開包裝袋,卻看到她的齒痕烙印於剩下一半的冰凍的雪糕上,我笑了,突然想起她換牙時,缺了口的畫面,我笑了,我把半塊雪糕放回去。 像把某種,嗯,某種我們永遠梗在心頭的,暖暖的記憶,放進我們的記憶庫裡。 啊,不過是又一個尋常的,買菜回家的日子。 不過是,我們往後一定會忘記的,一個極尋常,極普通的,日子。 但,此時,此刻,我卻蹲在冰箱前,任由時光流逝幾十秒,我知道,這一瞬,會流逝,但我謹記於心。 #封面照片是一組陶藝作品啦三隻貓頭鷹象徵我一家三口  作者為作家、媒體工作者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蔡詩萍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站在那裡,彷彿參加了家的告別式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失去了家。 不是忽然消失的,而是慢慢不見了。 小時候,以為家就是一座永恆的城堡,不管去了多遠的地方,不管惹了多少天大的麻煩,也不管年輕時有多少次想要逃離那個家,最終都知道有家可以回,真好。 父親過世之後,家開始不像是一個家了,原有的家庭秩序慢慢崩壞,家裡的經濟問題一下子浮上了檯面。當一家之主的父親不在了,家人之間也開始出現衝突,雖然以前也有衝突,但總是不到難以挽回的地步,如今卻吵到兄弟之間再也不見面、不說話了。家裡開始髒了、亂了、也沒了本來的溫暖。但是無論如何,家還是佇立在那裡,還有天性樂觀的老母親經常守在家裡,會接起家裡的電話。 母親後來也過世了,只剩下一個空城堡,但家還是家,裡面有從小到大的回憶,有住過的房間,有買過的書、寫過的日記、珍藏的兒時寶物。木床早就不復當年的乾淨,床單與棉被也越來越乏人清洗整理。對外人來講,這裡也許只是一個老舊髒亂的房舍,但是只要回到了這裡,還是能找到家的感覺,找到歸屬,找到心理、生理的棲身之地。 還有個家。從來不曾明確的告訴自己,但是在心裡深處,始終深藏著這個念頭。即使後來在社會闖蕩多年,小有事業基礎,即使也擁有過自己的家庭與房子,但是始終知道,真正的家還是在那裡。 早在多年前父親過世時,家裡經濟就一直難以維持,幾百萬的貸款,在那個高利率的年代,每個月衍生出的利息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後來再也撐下去了,由經商有成的二哥出面一肩扛起經濟壓力,出錢買下了老家順便清償了負債。無論如何,老家仍在,依然有家可以回。 還是經常回老家,拉起舊鐵門,走回自己的房間。即使後來,房間裡面只剩下一排書架還維持以前住著的樣子,其他空間早已都不復當年,但是只要回去翻翻書架上的相簿與資料夾,整理一下書本上沉澱的塵埃,坐在昔日的床上或沙發,即使不特別做什麼,也能感到家帶來的安寧。 那天舊家改建,那些書與筆記放了那麼多年都沒動,被以為早就不要了,所以請收廢紙的鄰居清走了。走到收廢紙的門口,看到散落在雨後柏油路上的書本與筆記紙。其實只是一些再也用不到的舊書、舊筆記罷了。靜靜站在那裡,卻彷彿參加了家的告別式。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

吳文富/ 隔代教養的感恩故事

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這是一個在隔代教養下成長的小孩,"我" 的故事。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個很模糊的記憶,可能是當時的我做錯甚麼事情吧,在家中樓梯間被一位女生拿衣架體罰的模糊記憶,長大後我問了爺爺,原來這個模糊記憶中的女生是我的媽媽。 從小的時候我對她只有這個印象,因為也從來沒看過她,後來爸爸在小學一年級還是二年級的時候離開了家裡,把我和哥哥交給爺爺及奶奶照顧,從那時候開始我便成為了所謂的隔代教養!! 小時候不管是在學校也好還是其他地方也好,小時候一直會去想,為甚麼別人總是有爸爸以及媽媽來接他們或是照顧他們,而我卻沒有? 年幼時有問過爺爺這個問題,或許年幼時的我不知道,但我現在明白當時爺爺的反應很受傷... 小時候或許因為這個原因然後會被其他同學欺負霸凌,所以就變得很自卑,會覺得沒有爸爸以及媽媽很丟臉... 但是隨著時間慢慢地長大,長大後我漸漸改變了自己的這些想法,我開始告訴自己,我爺爺以及奶奶的教導方式很良好,也把我跟我哥哥教育的非常的好,我爺爺在我小的時候,犯錯或是做錯些甚麼事情,他不太會打我而是好好跟我溝通,好好地跟我講也會跟我講一些他的故事跟道理。 讓我有了明辨是非 以及分清楚對錯的能力。 也正是因為他的教導有方 把我教育的很好,然而我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所以我比同年齡甚至是比我還要大幾歲的小孩之中,我很有自己的想法,許多的大人親戚朋友也好還是學校的老師們也好,都說我是一個很懂事的小孩。 我把別人對我的稱讚、讚許歸功於我的爺爺和奶奶。 而不是我自己 為甚麼呢? 因為我清楚地明白如果不是他們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他們這樣子的教導和教育 我不會那麼的懂事。 長大以後我告訴自己也想告訴其他不管是在隔代教養、單親家庭亦或者是外籍家長的這些環境下成長的你們。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家人覺得丟臉或是見不得人,或許我們會因為這樣被欺負被霸凌,或許別人會覺得我們的環境比別人差。 但是我現在就告訴你們!! 在這樣子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很多能力都會比較好,會比較懂事也會比較獨立!! 我總是這樣子告訴我自己,雖然以前的我會因為自己是隔代然後沒信心或是因此覺得丟臉,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子的環境塑造出了我現在的懂事跟獨立。 反而我很感謝我的家人讓我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  作者為大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