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大雨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楊秉儒/高雄15座滯洪池 不如台北一抽水站

圖/取自中視新聞 大高雄地區才剛擺脫『823水患』的陰影,8月27日侵襲南臺灣的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又讓高雄多處傳出淹水災情。包括仁武區、鼓山區、林園區、鳳山區等地多處水淹及膝,就連整治工程完工後,多年不曾淹水的曹公圳也遭殃。 其中,最讓人感到諷刺的是,高雄市政府以『15座滯洪池 (可滯洪量達 350 萬噸)』的環保工法,意欲打造大高雄地區成為『海綿城市』,沒想到滯洪池反而助長鄰近地區淹水災情。位於三民區寶業里的寶業里滯洪池足有兩個足球場大,於8月28日清晨6點達到滿水位警戒線,8月28日清晨6點20分溢堤,三民區澄清路、義華路成為『澄清湖』。民眾痛批:「水根本排不出去!」 圖/取自東森新聞 高雄市的『海綿城市』計劃光是一昧的『廣建滯洪池』,沒有搭配完善的『洩洪排洪規劃』,而滯洪池又要兼具景觀生態公園的功能,像高雄市三民區寶業里的滯洪池,根本就位在人煙稠密的市區裡,遇到超大雨量,把滯洪池填滿了,溢堤了,然後市區就又淹水了。只是,人民應該都會問:「我們都知道滯洪池可以降低淹水災情,可是,可以不要淹水嗎?」 只將經費投注在『廣建滯洪池』以吸納超大豪雨所帶來的水量,卻忽略了「同步建構」完善的城市地下排水道系統與洩洪排洪系統的重要性,才會讓高雄這個『海綿城市』在8月23日與8月26日這兩次的天災裡接連破功吧! 我還是想再重申一次,高雄這個『海綿城市』所擁有的『15座滯洪池 (滯洪量總達 350 萬噸)』比不上臺北市一個『玉成抽水站』,更別提大台北地區還有淡水河和基隆河沿岸的多處抽水站。 單單以臺北市的『玉成抽水站』來說,每秒鐘可以抽水 234 噸。一天就是可抽 2000 萬噸,狂勝高雄 15 座的滯洪池 (一共才 350 萬噸)。 一天 2000 萬噸,大家可能不知道是怎樣的意義,除了是「很多」以外。換一個方式來解釋,該站的集水區域是 1627 公頃。如果下了 1230 毫米的雨量,就會有 2000 萬噸的雨水會透過排水系統,流到玉成抽水站。 也就是說,單單以玉成抽水站的集水區,根本不怕一天 1230 毫米 (每小時 51 毫米) 的降雨量。這是非常恐怖的抽水能力。更何況,除了玉成抽水站之外,整個大台北地區還有長達7.7公里的『二重疏洪道(1996年完成第三期防洪計畫)』搭配沿線八個抽水站與沿線「堤外」滯洪、疏洪用的親水公園,最大疏洪量達到9,200立方米/秒(324,895立方英尺/秒)以及亞洲最大分洪道『員山子分洪道(2005年7月全數竣工)』,加上臺北市與新北市不斷更新強化的城市化地下排水道系統,才得以確保北北基地區800萬人口倖免於水患。 祝福高雄。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楊秉儒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060723713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邱智淵/善待我們的環境 避免豪雨成災

【圖/Andy Fu 文/邱智淵】看過2004年播映的電影「明天過後」,影片中描述環境破壞後的地球,一波波的天災地變造成人類無以挽回的生命輓歌。這些令人驚悚的天災情節不再只是想像,彷彿已蛻變為實境秀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漸現身。  這幾天,南方來的熱帶性低壓迫近挾帶暴雨造成南台灣多處災情,從屏東開始,高雄、台南、嘉義,雲林、彰化一直到台中等地,累積雨量超過數百毫米,高雄與台南的災情最為慘重,水流成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極大威脅,也充分說明了即刻採取行動拯救我們賴以維生的地球多麼重要。 無可諱言,這個熱帶性低氣壓伴隨豐富水氣來襲,這樣瞬間超高雨量的宣洩,使得都市中既有排水系統無法順利卸除大量的水流,以至於水淹陸地,破壞既有環境。 但是這樣的雨量的確超過了人類所能預期的範圍,以至於政府完全沒有應變的計畫與經驗。然而,這種破紀錄雨量的出現並不代表未來沒有更大的雨量出現,也不象徵短期之間部會再有這樣暴雨的場景出現。 2018年這種天氣變異更為明顯,忽冷忽熱、急冷急熱成為氣候常態,過去幾個月高溫燥熱,野火不斷,相對地暴風肆虐、洪汎竄流也成為另一種天災景象,不同的在於災難發生頻率日益增加,每個災難施展的破壞力度也節節高升,完全讓人無所遁形。 會造成極端氣候頻頻出現的主因就在於人類不珍惜這個地球,人類不友好的善待地球,造成地球生態再也受不了人類的糟蹋,地球才開始反撲。人類無視於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候暖化現象,加上北極圈的冰水受到氣候暖化影響完全溶解,使得熱氣與水氣在今年升高到過去從未有的紀錄,使得酷熱頻、風暴災害也屢來不斷,尤其今年夏天甚至出現周周有颱風的景象,這樣天災連連正突顯整個地球的生態鏈出現了致命的危機。 靈鷲山心道法師認為,現代環境的惡化,不是外在自然而已,環保的重點在於觀念,人類對於萬物與自然沒有相互共存共生的觀念教育,就不可能善待地球環境,也談不上環保。所以,我們一定要能夠反省,迴光反照到人類自身種種 錯誤的觀念和行為。這份轉化要由「心」開始做起,要讓人心回歸到本有的正軌上,心能夠回到它本有清淨、平和的體性,才能夠發揮出轉化的力量,帶動地球整體的平安。 如果人類不再好好的珍視這個地球,今年發生的高溫燥熱、疾風暴雨、山搖地動會年年都在來,而且會越來越激烈。那時人類要面臨的就不是明天過後,而是我倆沒有明天了。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http://peacemeditation.ljm.org.tw/index.aspx

黃文博/被大雨泡湯的不只神話,還有大話

被大雨泡湯的,不只神話,還有大話。 一場場致災型暴雨,重創南台灣。眼前的熱帶性低氣壓仍在滯留,雨水尚未退去,一尊尊“遇水則發”的神,金身已退,凡胎畢現。 無論是靠不放颱風假而封神的神,或者靠蓋滯洪池而封神的神,本島封神榜上,因水而發跡者,為數不少。 歷史上,因治水有功的人,封官加爵的有,但封神的,一個都沒有。大家熟悉的大禹,封的是一國首領,也沒見封神。 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比今人高。因為古人深知,水火風土為天掌管,為人所用,神在天上,而不在人間。人能治江河之水,卻無能控天降之水。僅僅治水,便要封神,豈不與天爭功? 所以古人治水,戒慎恐懼。 戰國水利名家李冰整治岷江中游,以分水概念,運用竹籠填石等創新工法,耗費漫長時間成功治水。李冰病逝於最後修建水利工程的洛水,如此巨大功績,也不過被後人稱為川主。 魏國西門豹治水,更是先破除了民間河伯娶親的迷信,把巫婆代替祭女拋入河中,讓百姓不再只聽天命,而盡人事,終能修成12條水渠。 我幹嘛要寫這兩個人盡皆知的歷史故事?原因是現在政治人物似乎都不讀歷史,或者不屑讀中國歷史,對於 “水”這個大自然現象喪失警覺性,缺乏戒慎心。反而大肆宣揚自己治水有功,冀望遇水則發,搶預算、急發包、趕完工、表功勞。若因此受網友或媒體冊封為神,亦少見謙辭,樂意承受神格。 殊不知天意難測啊!人逾越分寸,以神格自得,就不要怨真正的神從天上降雨,讓一尊尊的神受洗,洗掉滿身神話。 清朝康熙年間,遣江西總督張鵬翮治理黃河水患,張於治水工程完工後上奏康熙治水告捷,要繼續後續工程。康熙指示:需待來年經過水汛之后,方可驗證成功與否。 結果,春汛時,果然有三個縣城被淹。證明皇帝雖貴為天子,面對水事仍戒慎恐懼,靜待上天給出最終考驗,交由大自然做出功過定奪。 自認治水有功的政治人物的神格,固然是別人封的。然而,如同神話般的大話卻是自己講的。 講大話的人,受到神格加身。被封神的人,因樂受封神而大話不斷。神話與大話,互為循環,使得政治人物少了人性,遠離民心。 雨,還會不時的下,請政治人物謹記:天雨夠酸,足以溶解神身上成色不足的鍍金。 還有,不管你喜不喜歡中國,抽空看看歷史故事吧!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黃文博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implyadshuang●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