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台大

已找到 7 則相關結果

須文蔚》台大醫院院長引傅雷「家書」告誡醫師

【愛傳媒須文蔚專欄】鋼琴詩人傅聰去年於英國當地時間12月28日,因感染新冠去世,臺灣的討論不多。他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傅雷夫婦二人寫給他和弟弟的書信組成出版的《傅雷家書》,一直是教養書的典範。 但有誰記得「傅雷」?今天讀了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發給院內同仁信件,提及: 知名的鋼琴家傅聰赴美進修,其父傅雷諄諄告誠:「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同樣道理,我們習醫也遵循「先為人,次為醫師,再為次專科醫師」。資深的醫師對2003年SARS記憶猶深,靠醫護不分科別,行政人員不分你我,團結一致,終於取得抗疫的成功。 讓人深深感動,無論多優秀與多專業的人才,都該時時放下專業的傲慢。還其本來面目,應當都是「人」,也應當都要有仁心,不是嗎? 這封信雖然讀來沈痛,這絕對是一封發自肺腑的「家書」,呼喚不同理念的同仁,能共同挺身,同時也我們看見台大醫護人員們的艱難與努力。 萬份感念!也祝願第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都平安。 親愛的住院醫師,大家平安: 在新冠肺炎進入社區肆虐之際,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人雖有南北、職業、信仰之分,但病毒卻很無情也很公平,不分地域、工作、宗教觀念,只要你疏忽,都可能被感染。本院目前住院的個案,並無醫護人員,均為工務同仁,且其感染源均來自社區。 身為醫師,也是社區的一份子,所以請大家務必做好保護自己該有的防護措施。醫師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更應拿出行動與態度,不只保護自己,也讓我們的家人、同仁及一樣免於病毒的威脅。 知名的鋼琴家傅聰赴美進修,其父傅雷諄諄告誠:「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同樣道理,我們習醫也遵循「先為人,次為醫師,再為次專科醫師」。資深的醫師對2003年SARS記憶猶深,靠醫護不分科別,行政人員不分你我,團結一致,終於取得抗疫的成功。 此次518工務室的異常事件,導致我們必須大量降載醫療量能,採取分艙分流上班,其目的是為了保存對抗新冠肺炎之能量,並保護同仁及儲備更持久的作戰能力。 很感謝內科、外科、家醫科、牙科、耳鼻喉科及眾多的住院醫師及行政同仁們,適時挺身而出,不只於短短三天內做完超過一萬人次的篩檢,並肩負起照顧確診因為你們的同舟共濟,完成了不可能的的任務,讓台大醫院暫時脫離困境,我代表院方向各位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所有的重大災難,都是一面照妖鏡!大多數的住院醫師不忘初衷的熱血行為,讓人熱淚盈眶。但是聽聞有少數科別之住院醫師,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甚至藉機放長假,這些行為不僅無情而且傲慢,讓師長們痛心。我要重申醫道即人道,想要在醫學生涯走得遠,必須要培養團隊及體系意識,學習配合。 人生是線性的,千萬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所期待的位置。缺乏系統思維的人,總是從此時此地去衡量一件事情眼前的價值,不把這件事情放在人生系統中去衡量,所以經常放棄「看起來無用」的事情,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者」。 在此提醒,年輕時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們的人生系統才有可能發展得更好,醫學生涯走得更久更遠! 台大醫院院長 吳明賢 20210524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板橋人進台大很難?演算法太嚇人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國立台灣大學是台灣的最高學府,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第一志願。不過演算法卻顯示:從板橋要去台大非常麻煩,這個讓人很吃驚的演算法答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是有一名教師到位於板橋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參加口試,口試完還要去國立台灣大學參加另外一場會議,沒想到使用手機的導航,導航系統演算法給他的路徑指示居然是要繞一大圈(見截圖照片),幾乎是正常距離的四倍左右,讓他忍不住驚呼:怎麼從板橋到台大這麼難? 要從板橋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到國立台灣大學,最直線的距離應該是走光復大橋或萬板大橋到台北市,再接水源快速道路,然後從師大路接羅斯福路,就可以到達國立台灣大學。 不過當天導航系統演算法給這位教授的路線卻是:先走65快速道路到新北市新莊區與五股區的交界處上高速公路,然後橫跨新北市三重區到台北市,再接建國高架橋走到底到台灣大學。實際距離大概是直線距離的四倍左右。 留美電機博士李先生表示,導航演算會建議這種路線,可能跟當天的道路交通實際情況有關,因為比較好的導航系統,除了會盡量避開最容易拖延時間的紅綠燈之外,還會根據各個路線上的汽車數量與速度來演算交通最快的路線,所以每次的導航建議都未必一樣,導航建議的路線雖然看起來遠很多,但是有可能真的比較快。李博士說,當然也不能排除演算法出錯的可能,要不要相信導航,最後還是要靠用路人自己判斷。

太神!台大博士到這校再念碩士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台灣大學是國內學術龍頭,而台大電機系多年來一直是理工學生心中的聖地,台大電機博士更是電機產業最重要的本土研發推手來源。不過,有一位台大電機博士卻決定到台灣藝術大學再攻讀一個廣電碩士,令人感到好奇。 從台大拿到電機博士的宋民安,一路從台大電機系、碩士學位念到了博士班,碩士論文題目是「多晶片模組多層自動繞線器之設計與實現」,在台大電機系博士班計算機組的博士論文題目則是「高效率布十乘法器與李德所羅門編解碼器架構設計與實作」,他的電機領域研究專長是VLSI, Database systems, SOC , DSP。 台藝大廣電系碩士班一直以來已經吸引了許多奇人異士報考,除了許多得過金鐘獎等重要獎項的知名媒體人與藝人之外,有台大醫學系畢業生,也有已經獲得美國傳播碩士的高材生又特別再來攻讀一個廣電碩士。已有博士學位,尤其是台大電機博士學位,還積極來台藝廣電攻讀碩士,宋民安是第一人。 宋民安博士目前已是大學教師,服務於黎明技術學院工程學群數位多媒體系。正是因為在數位多媒體系服務,才讓宋民安決定到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攻讀碩士學位,因為想要深度了解台藝廣電的實際運作,以供服務單位參考。 宋民安在台藝廣電申請碩士論文口試的研究題目是「藝術記錄典藏平臺之設計與實作」,在六月六日星期六已經完成了論文口試,指導教授是系主任邱啟明,共同指導教授是多媒體系的鐘世凱教授,口試委員包括廣電系賴祥蔚教授以及校外委員文化大學新聞系莊伯仲教授。

蔡詩萍/持續500多天「卡管」,最輸的肯定是民進黨、是蔡英文

持續500多天,教育部「卡管」終於讓步了! 我看到葉俊榮部長「勉予」同意,要台大三個月內全盤檢討遴選程序。我不禁嘆口氣,我也不禁笑了! 嘆氣,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笑了,是葉部長講的「程序瑕疵的檢討」,我在1/26日就公開評論主張了。媒體也轉載過。教育部老神在在。 3/25日我又因為潘部長因此下台,而再轉貼該文,並加以附註,希望不要因此而再有部長下台。 結果呢?眾所皆知,吳部長沒多久,亦下台一鞠躬。但,問題仍無解。 葉部長轉任,無論他修辭怎麼無奈,畢竟他發了聘書,使自己不至於成為「第三位」為此下台的部長! 誰贏了呢?沒人贏。 但最輸的,肯定是民進黨,是蔡英文。因為,在「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執政下,創下「五百多天台大沒校長的日子」,這民主奇蹟,肯定要跟著民進黨,寫入歷史了! 我很為我的母校台大驕傲。台大不屈不撓,堅持原則,最終為自己的校園自主,爭取到符合台大精神的成果。 我也為自己感覺一點點的驕傲。這五百多天裡,我寫了三篇文章,堅持不懈的,為台大的自由傳統,貢獻了一丁點的心力。 恭喜台大,恭喜管中閔校長,記得這五百多天,記得大夥一道為校園自主,台大精神,打拚的日子。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管中閔參選校長週年 重申改變高教決心

【記者林可妮報導】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在一年前決定參選,距今正好一週年,他公開當時分享的聲明文章:「為什麼我想從改變高教做起(一)」重申:「參加臺大校長遴選,就是我決心改變高教,重建民間社會力量的起點。」 以下是管中閔聲明: 為什麼我想從改變高教做起(一) 前幾天,為了準備臺灣經濟計量學會成立十週年的大會演講,不免回想起二十多年來推動經濟計量領域發展的歷程。當年返國之際、台灣經濟學界還沒有計量這個領域,我就像隻身處於一顆新的星球、努力在腳下土地尋找希望。歷經十三年的努力,在學術界從培育學生能力、積累研究能量、推動論文發表、組織學術會議等一步步做起,經濟計量學會才逐漸成形。又經過十年的積累,我們終於將計量領域孕育成經濟學門的一方沃土。 回顧計量領域成長經驗時,我不免聯想到高等教育發展與變革的前途。 當年從戒嚴到民主化時代,對於改革臺灣曾有兩條路線之爭:社會改革路徑還是國家改革路徑?改革進程應該先社會後國家,還是先國家再社會?前者主張先深入壯大民間社會,由下而上對國家機器與體制進行變革;後者主張先進入國家機器與體制,由上而下對社會進行變革。在解嚴前後,先國家後社會的變革路徑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於是臺灣的未來被託付在國家變革路線,也託付在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機器。 然而,整個臺灣變革的框架一直被選舉綁架,以致國家變革路線陷入窠臼。近年反建制的政治運動風潮,雖高舉新政治大旗,但幾次選舉後,終究還是被吸納到國家變革路徑的老路。 過往主張國家變革路徑優先的主要立論基礎就是 “快”,認為取得國家機器後,先進行國家政治變革,再由上而下進行社會變革,則相對快速有效。 經過三次政黨輪替後,我們不妨反思:由上而下的變革路徑真的比較快嗎?民間社會因此更進步也更強大嗎?如果答案為否,那麼我們,尤其是學術界與知識圈的朋友們,是否更該反思,如何回歸社會變革路徑,重新建立民間社會的力量,由下而上的推動臺灣整體變革? 如果從歷史脈絡中爬梳當下高教沉痾,我們會驚覺其中許多問題也是國家變革路線的歷史產物。當年政府的廣設大學政策,以及修憲時無厘頭的凍結了保障教科文預算的條文,都是今天高校經費困境的源頭;大學法幾經修正,反而箝制了大學自主發展與創新的動能。 如今是一個快速變動的世界,臺灣競爭力的高低將取決於我們高教的成敗,所以高教必須積極回應轉型和創新的壓力。 如果我們還是被動的等待國家機器由上而下領導變革,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時不我予,而高教也將無法避免停滯,乃至落後的困境。 我回臺工作迄今二十三年,多數時間都在從事學術深耕與教育樹人的工作。站在這片土地、身為其中一份子,我從未停止思索,如何可以協助臺灣脫出當前茫然尋不見未來的困境。 我曾短暫於政府服務,親身經歷過行政體制所受的束縛與侷限,更加體會由上而下的變革路線為何總難以奏功。如果回到由下而上的社會變革路線,我相信臺大是驅動高教改變,乃至臺灣社會變革,最具樞紐作用的具體場域。 參加臺大校長遴選,就是我決心改變高教,重建民間社會力量的起點。

台大口試費只有600元 兼任教授沒鐘點費

【記者賴御文報導】台大的碩士學位口試,口試費超低,校內口試委員一篇只有600元,校外口試委員則是一篇1000元,而且這個價碼超過30年了。 台灣大園藝系教授許明仁指出,他到台大服務至今,每次口試完最常聽到的客套話都是指導教授對口試委員說:「很不好意思,學校給的口試費用就是這麼一點點,真的非常謝謝委員們撥冗鼎力襄助!」有些指導教授只好自掏腰包,準備小禮物或是準備餐點來宴請囗試委員。 據了解,有些大學一場碩士學位口試少則一小時,也有可能要兩小時。 不過許明仁教授說,他通常碩士口試大約兩小時,博士口試就不一定了,一方面是口試委員的人數比較多,另一方面還有問的問題比較多、比較深入,通常至少要三個小時,這還不包括事前看論文的時間。許教授評估通常看一篇碩士論要大約一天的時間,博士論文至少要兩天以上。如果以看論文加口試四小時來算,一小時的時薪大概只有150元,跟最低的工讀時薪差不多。 相較於碩士學位口試,台大的博士學位口試費用稍為高了一點點,校內委員為800元,校外委員為1500元。 許明仁教授還爆料說,台大的兼任教授大部分都是學校不必支付鐘點費的義務職,因為台大有個規定,每一個專任的職缺可以聘請兩位支付鐘點費的兼任教師,可是這麼珍貴的教師職缺,很少系所願意不聘專任而改聘兩位兼任教師,在欠缺預算的情況之下,如何聘請學有專精的兼任教師就變成各系所最傷腦筋的事,結果就是出現很多為了在台大兼課而寧可不領鐘點費的義務兼任教師。

台大教授戳破葉俊榮說法

圖/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  【記者林可妮獨家報導】新任教育部長葉俊榮日前改口表示,他當時去浙江大學講學,有領取大陸方面提供的生活費、住宿費與演講費,只是「沒有領薪水與鐘點費」。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指出:「台大的規定是,報支生活費,就不能報支演講費。」所以葉俊榮教授說領取了生活費及演講費,其實已經不合於台大的規定。 針對葉俊榮一再強調自己是去演講而不是講學,石之瑜教授說,到底是上課還是演講,關鍵在於葉俊榮前往浙江大學講學的27天,「有沒有打分數?改報告?有沒有指定教科書或講義?有沒有課表?」 從內政部長到教育部長,葉俊榮赴大陸講學的爭議,恐怕會隨著「拔管案」而繼續引來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