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修行

已找到 21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佛性才是真命天子

圖說: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基督教說耶穌是主,佛教則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事實上,耶穌基督和釋迦牟尼佛都是代表佛性。在修行過程中,無論是行住坐臥,還是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要符合佛性,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大問題,才能找到佛國淨土。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聽信了奸臣的話,這個國家必定是混亂的,而且民不聊生。同樣地,我們的心為什麼會亂?為什麼會有煩惱?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就好比是一個國家,當心亂的時候,表示自己這個國家正處於混亂狀態,也就是奸臣當道。 為什麼會奸臣當道呢?因為那時的我們不是以佛性作主,而是以周圍的事物作為生活重心,於是根塵不斷湧入心中,當然會奸臣當道,所以才會生病,才會有煩惱。 這個道理非常淺顯,每個人都知道,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會讓奸臣當道,因為世人都習慣以物役心,被環境的事物奴役而不自知,不知道我們的主人到底是誰。 賢君心中坐 內外皆清明 眾生之所以會有煩惱、會有業障、會受輪迴,就是因為奸臣當道。當自己的國家被奸臣當道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就會有競爭心、嫉妒心,以及種種不好的心,會彼此攻擊、批評,於是亂象就產生了。 那麼該如何讓自己的國家政治清明、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富足呢?就是要把賢明的君主找出來,否則不可能有這種昇平的境界。 佛法是要實踐的,如果能真正做到一句佛法,人生的局勢就扭轉了,不需再聽第二句,所以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要認識自己的真命天子在哪裡,請祂出來教你,才能找到佛國淨土,才能解決人類「生老病死」的大事。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真命天子,找出自己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只有坐在那裡打坐。禪定時結的手印有什麼意義?修這個法門是為了什麼?而這些與我們解決煩惱又有什麼關係?都要切實地了解,了解以後就要去做。 譬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還有很多科學家也發現許多定律,如果他們當初發現以後就算了,我們的物質文明就不會像現在這麼進步;就是他們在知道以後,想盡辦法運用這些定律來改善人類的不足,我們才能享有更好、更進步的生活,這是科學家的任務。 同理,一個修行人,一個真理的追求者,也要找出生命結構的定律,然後研究如何運用這些定律來改善生命品質,如何解決人類最大的問題──生老病死;修行人應該要這樣不斷地在生活中實驗。 要製造一架飛機,必須集合無數科學家的心血;所以,我們怎麼可能只是每天坐飛機,而不去想、不去研究,就可以成就呢?我發現幾乎所有修行人都只懂得坐飛機,而沒有更進一步地讓這些定律發揮它的效用,這樣怎麼能夠讓生命提升到真善美的境界? 不斷追求真理的心就是道心,也是所謂的菩提。菩提心有很多層次,從菩薩一直到佛,都有菩提心。菩提就是一種宇宙真理的現象,有了這種追求真理的心,才叫做菩提心,如果只是在表面做工夫,這樣的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 就像物理學家或工程學家如果每天只是唸公式、背公式,飛機會變出來嗎?當然不會。同樣地,我們修佛法,如果只是每天唸佛、背經、誦經,每天結手印打坐,會成佛嗎?大家應該要深思這個問題。 活用智慧門 佛性作主人 很多人把修行當成一項工作,只是為了求得心裡的平安,這樣是不會有成果的。應該要常常想︰我該如何把佛法運用於生活中?如果有這樣的心,勇於去嘗試,那就是智慧。 智慧不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就會生出來;如果「什麼都不想」就是佛法,而所學的佛法又沒有一項用得上,怎麼可能增長智慧?所謂「以佛性為主」,道理雖然明白,卻從來也沒用過;「以心役物」,每個人都知道,可是有誰真正做得到?又有誰真正明白? 生活中該怎麼做,才是以佛性作主?再更進一步地說,怎麼做是「有相」的以佛性作主?怎麼做是「離相」的以佛性作主?怎麼做是「無相」的以佛性作主?怎麼做是「實相」的以佛性作主?這些境界都不一樣,可是又有誰去探討過? 修行不像上班,時間到了就去禪定,下坐以後就算了;而是像研究科學一樣,要不斷追尋、不斷創新、不斷突破。 當一個人不斷運用佛法來改善自己及周遭的生活品質,同時把這些方法傳授他人,那就是在度眾──度眾生煩惱的心、度眾生無知的心。 很多人修佛法還停留在背公式的階段,更有些人不只是背公式,甚至還拜公式,把佛經供起來膜拜,這樣怎麼可能成就?應該要找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把周圍瑣碎的事當作主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才不會自欺欺人。

【禪與科學】禪定有助心血管健康

文/蘇立仁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過去以來,在世界各國的流行病學統計上,心血管疾病一向是全球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它也是除了癌症以外,位居死亡率排名的前兩名,在這些死亡案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是罹患與冠狀動脈相關的疾病或中風。 冠狀動脈是位於心臟外層的血管,肩負提供心臟肌肉細胞所需的營養與氣體交換的輸送功能。根據近年統計,冠狀動脈最常罹患的疾病就是硬化。 中風又分為出血性中風與阻塞性中風,前者是一般俗稱的腦溢血,因為撞擊或外傷而造成血管破裂,腦壓增加,以致細胞壞死。後者是一般比較多人罹患的中風形式,大多是因為血管老化與堵塞,造成堵塞血管後端的腦組織因為缺氧而導致細胞壞死。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抽煙、肥胖、高膽固醇血症、控制不良的糖尿病,以及運動不足。一般臨床診斷常會使用聽診器來進行確認心音的狀況,若有疑慮,則會使用心電圖與心臟的超音波來做進一步的診斷。 心跳速率愈慢 壽命愈長 心臟在人體生理學上是歸屬於循環系統,而循環系統除了心臟,還有血管。血管按照血流方向分為動脈與靜脈,到了動脈末端,也就是全身組織的細微處,則是靠非常細小的微血管床提供組織細胞營養,以及廢物的運送和氣體交換。 人體的心臟構造分為左右兩個心房與心室,通常右心房及右心室合稱為右心,左心房與左心室合稱為左心。心臟負責全身的血液循環,分為肺循環與體循環。體循環負責身體大部分的血液輸送,當身體缺氧時,血液會從上、下腔大靜脈回到心臟的右心房之後,再進到右心室。這時右心室會再把缺氧的血打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後,回到左心房和左心室。這時的血是充滿氧氣的,顏色也比較鮮紅,再由左心室把血液輸出,透過主動脈運輸到全身各組織與器官。 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心臟到底跳了多少下?1997年國外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將各種不同的哺乳類動物每分鐘的心跳速率和生命長短,進行反向線性的回歸分析後發現,除了人以外,一般哺乳類動物一生的心跳總數大約在10億次上下。若以心跳速率接近每分鐘600次來比較,老鼠的壽命只有2至3年,反而生活在大海裡的鯨,心跳在每分鐘10次上下,預期壽命約35年。由此看來,似乎心跳速率愈慢,壽命愈長。 不過,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心跳速率平均約75次,但預期壽命不是20歲上下,而是80歲。換句話說,人類一生的心跳總數大約是25至30億次,而且偏離這一條反向線性回歸曲線。因此,為了持續保有健康的壽命與生活品質,保護心臟功能與維持血管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悟覺妙天禪師所傳十脈輪禪定的「明心脈輪」,其生理位置就位於心臟,禪定中所感受到的能量,可滋養全身五臟六腑,進行器官修復與保養。多年來,禪師在其開示及傳授禪定時,不止一次提到保護心臟及大腦的重要,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正確的。 心臟的心肌細胞是帶動心臟收縮與舒張動作的主要動力來源,然而在身體各種不同的器官和組織中,心肌細胞是少數和大腦神經一樣,不會再生的。換句話說,心肌細胞若是受到傷害(不論是感染或壞死),就是永久性、無法再修復。由此可知,循環系統的保養是不容忽視的。 以筆者過去曾接觸過的實際案例為例,一位先天患有心律不整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十脈輪禪定訓練1年後,發病次數漸漸由一星期發作1次,到一個月發作1次;兩年後便再也沒有因心律不整而赴醫急救的狀況發生,看來似乎已脫離這種病痛折磨。 藉由重點性飲食的調整,可以協助預防與解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與保健,例如降低油脂的攝取,儘量減少油炸的烹調,儘量選擇清蒸、水煮、涼拌、清燉或燒烤等。 另外也須減少鹽分的攝取,高鈉鹽的飲食不單會影響心血管疾病,也會影響腎臟排尿功能。因為攝取過多的食鹽,會讓身體的水分不易排出,所以會造成體內血液的總體積偏高,於是血管的壓力與心臟的負擔也會跟著加重。 減少精緻糖類的攝取,尤其是糕點與飲料,應該少吃,以有效控制體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多攝取高纖維、富含OMEGA-3(例如深海魚油)與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堅果)的食物。以目前醫學研究結果指出,減少攝取反式脂肪,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多運動,可產生高密度脂蛋白來保護心臟與血管。 在保護血管方面,生理檢測有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血管的柔軟度。由於血管(尤其是動脈)要承受心臟輸出的巨量血液,必須保有一定的彈性與柔軟,才不至於造成血管破裂的傷害。 血管硬化的發生,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過去,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曾成功地將心電圖的偵測技術精準優化,協助臨床醫師呈現達到美國FDA認證的診斷判讀。同時將此核心技術推展到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應用,並將這樣的演算技術建構在雲端的資料庫做比對分析,以推算正確的生理年齡與血管柔軟度的狀況。 血管柔軟度與禪定 不久前,我們找到一位跟隨悟覺妙天禪師修行禪定超過20年的63歲男性,來實際測試這套偵測的評估心血管健康系統設備。量測結果經由中央大學建置的大數據資料庫比對後發現,該名受測者的生理年齡推算約30歲上下,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30歲以上。 他的血管柔軟度實驗數據,從圖2右側的顯示可知,幾乎是接近完美的狀態;換句話說,受測者與青少年的血管柔軟度相近。 不僅如此,自律神經系統的穩定性也可從心電圖量測數據中,利用數學模型推斷出來。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與身體健康及情緒問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影響層面很多,例如失眠、憂鬱、身體器官老化,甚至還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 自律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必須搭配得宜,並處於穩定狀態,才能讓身體健康。而此次的量測,我們也同時偵測受測者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能力,結果顯示,即使在不進入禪定的狀態下,實驗數據也呈現出「良好平衡」的指標。 由此可知,長期的禪定訓練不僅可維持、甚至可恢復血管的柔軟度,而且對自律神經系統的穩定也有絕對的幫助,可見禪定的好處多多,一方面能讓身體機能得到長足進步,另一方面也可遠離慢性疾病的痛苦,擁有美好的健康生活。 蘇立仁博士 小檔案 學歷: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高通量實驗分析核心設施主任 財團法人博愛文化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天然藥物協會永久會員 愛群生醫國際董事 社團法人婦幼健康促進協會專業諮詢委員召集人 修行資歷:自1990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禪修釋疑】退件拒收 煩惱不上心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禪師曾說過,持戒是修行的根本大法;請問我們平日應如何守戒? 答:最簡單的戒律,就是保持「身口意」清淨,除了不造身業、口業,還要注意自己的心,因為「意」就是心,包括所有一切的念頭,每個人都是先有了想法以後,身體才會去執行,至於是行功德?還是造業?完全看意念的決定。所以凡事要多加思考,不要輕易造惡業,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戒律就是瞋心,往往脾氣一來,不加思索就以言語傷人,或是聽了一些未經證實的言論而起怒氣,甚至到處傳播,這就是「被惡勢所瞋」。 如何才能「不被惡勢所瞋」?其實很簡單,就是不予理會,聽過就算了。我舉個例子,有人送物件給你,你接受了,就擁有它;如果它是好的,收下倒也無妨,但如果明知它不好,當下就要拒絕接受。 也就是說,如果聽到別人說的負面言論,當下就要在心裡拒收,不要讓它進入心中。因為接受以後會生氣,不接受就不會生氣,而且還會原件退回原處,讓對方自作自受,這就是「法」。 修行人要懂得用「法」,要每天都當歡喜菩薩,而歡喜菩薩是不會生氣的,所以要學會拒絕接受讓自己生氣的事,將它原件退回,仍然保有歡喜心,要學會一笑置之。 另外像情緒化,也是導致生氣的原因。當情緒不穩定時,要設法自我調整,提醒自己是一尊歡喜菩薩。有空時,不妨常照鏡子,如果發現沒有歡喜的模樣,就要趕緊修正。 真正的修行不在字裡行間,而在自己的心,當外境不如意時,要會轉換心境,不受外界影響。不好的情緒也是一種意識,可以用歡喜心化解,要懂得運用。如果能隨時保有歡喜心,不起瞋心,修行就容易了。否則瞋心一起,一切修行都白費功夫,所以要注意守戒。

【禪師說禪】在五度時空禪定見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現在所有的修行,都不是真正的佛法,唯有禪宗印心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因為印心佛法是遵照釋迦牟尼佛當時如何修行、如何證道的方法,而傳承下來的,當時並沒有任何經典,世尊也沒有教大家唸佛。 其實看經典是讓我們增加佛學知識,唸佛是讓意識得到清淨,但如果要明心、要見性、要成佛,光是清淨意識是不夠的;所以我們要了解,修行是要修什麼。一般人都是憑空說要修行,但到底要修什麼,很少人能說得清楚。 當然在意識上,我們要修清淨;如何清淨呢?就是要遵守戒律,如果犯了戒,就不清淨了。所以守戒是最基礎的修行,是內修的功夫。 除了內修,還要外行,也就是行菩薩道、行功德,所謂的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修行功課,都要去做。 內修要修什麼?我們從經典中知道,修行是為了「明心、見性、成佛」,可是要如何明心,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這顆心,是人的心,代表人的色身;至於色身的精神,則包括了人體及五官「眼耳鼻舌身」的感受,當這些感受輸入大腦以後,才會產生意識,而這些意識應該都要是正面的;也就是說,我們從「眼耳鼻舌身」接收到的感受,經過大腦的重新過濾後,把負面的意識去掉,只留下正能量,這就是所謂的正心、正念。 魂魄清淨戒 正心正能量 意識上如此,再看身體方面;身體最基本的結構是細胞,所以我們的生命是靠這些細胞的生存而維持的,如果這些細胞死亡到某一個程度,人就會慢慢變老,甚至死亡。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開發身體的潛能、身體的能量,這是很重要的。其次,要把這些開發出來的能量輸送到每個細胞,這就是一門大學問了,一般人都做不到,也不知道怎麼做,那就是要借用中樞神經,把開發出來的能量,透過整個神經系統輸送到末稍神經,進入樹突,到達細胞裡面,這樣細胞就可以得到能量,保持活力,人就不會那麼快老。所以我們的修行是很實際的,這就是真修實證。 明心是在這個生命裡面,包括身體的魂與魄;魂是身體的精神體,魄是人的知覺,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魄力,就是看他的知覺怎麼做事,是不是有魄力。所以魂與魄──我們身體和意識上的兩種精神體,都要讓它們提升。這是明心。 至於見性,一定要透過禪定,為什麼呢?因為靈性的世界不在人間的世界,也就是不在地球世界,所以見性不是在地球時空,而在另一度時空。如何突破地球時空?就是要禪定,而且要入定。 我以前曾經說過,一個圓是三百六十度,可是一年為什麼有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同樣一個週期,怎麼會差五度?其實這五度就是靈性的世界。所以一定要透過禪定,才能突破、進入那個五度的時空,進而見性。 比方說,我們的頭腦是人間的、意識的腦,所有的學習與記憶都在這個腦。右腦是屬於追求美術、藝術或天堂這方面的,但一般人大都只使用左腦,所以禪定的時候要注意,左腦和右腦要同時並行,要合一,要讓左腦和右腦同步發達。 所以,明心是修魂和魄,修父母給我們的身體(魂),和我們的知識、知覺(魄)。見性是要見自性,見那尊從宇宙天下來的天性。 說到天性,很多人都以為人有來世,其實人只有一世,因為父母生下我們,當我們不在人間、離世的時候,已經沒有色身了,要怎麼再重回父母身上,再生下我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只有一世,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這一世。 至於輪迴,是指天性,有些天性是有任務下來的,比方像國父,他看到滿清政府的腐敗,人民生活很苦,所以他的天性下來就是要革命,建立中華民國,這是他的天性的任務。 天性是從宇宙天下來的一尊佛、一尊聖人、一尊聖靈;這尊聖靈在某人的色身往生以後,也許又會轉到哪一個人的身上,去做另一個重要的菩薩行或佛行,去救世,這就是輪迴;所以天性是有輪迴的。 靈性融聖光 回歸宇宙天 而一般的靈性,都希望可以來到人間,因為有了人體,才有機會接受佛法;如果沒有人體,而是一般的動物體,就不能接受佛法,因為動物的大腦結構和人類不同,人的大腦比動物多了一層現代的腦,所以動物的思想很簡單,只有吃和繁衍後代,不像人有遠大的理想,可以為萬民做大事,為世界造和平。 所以要見性,就要禪定,要從禪定中進入那個五度時空;換句話說,就是要在那個五度裡面才能見性。 那成佛呢?如何成佛?簡單說,就是讓「魂、魄、靈性」三者合一;成佛就是等到佛的聖靈、聖光下來到我們心裡,和魂魄一起放光,然後就可以到天堂、到佛國,而這一切都是在禪定中完成。 到那時,就可以見證什麼是佛,我是見證過的,佛不是像人的樣子,而是一個金色或彩色的光球,當祂進來以後,你會知道祂有智慧,有思想,有溫度,也有重量。當祂進來的時候,如果我們的修行已經成就,就會與祂合一,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我知道修行該怎麼修,不像一般的傳統修行,會耽誤人的一生,因為人只有一世,如果沒有修行成就,就太可惜了。 修行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還可以開發能量,延長壽命,此外,還可以增長智慧。智慧要如何開發?要用我們的精神體去開發,不是用思想;如果有這種禪定經驗,就會知道如何用精神體去開發智慧。 等到佛的聖靈,也就是聖光、佛光下來的時候,就表示自己的修行已經達到圓滿。修行包括內修和外行,如果內修不足,或是外行的功德不夠,都不能成就,所以兩者要同時並進,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

【禪師說禪】天地人合一的共振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雖說眾生都有佛性,但只有「人」才能夠成佛;所以眾生必須先要有機緣投生為人,才能夠修行,才有機會成佛。 為什麼只有人才能成佛?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智慧的;也因為人有智慧,所以才有修佛的機緣。這就好比一個人為什麼可以當總統?因為他有當總統的機緣。同樣地,一個人能不能修成佛,也是決定在這種機緣,以及一位可以提拔自己成就的「明師」。 真師指迷津 通透天地人 明師對修行人要成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明師的指引,才有可能明心見性。而這樣的明師,必須要具備「天師」、「佛師」以上的條件,才能讓人見性。 在眾生的境界中,因為無明愈來愈重,所以眾生愈來愈多,而能成佛的人也相對地愈來愈少,幾千年來只有數十人成佛而已。 眾生在輪迴中,能夠為「人」已經非常難能可貴,因為眾生在成就「人」的過程中,上上下下,萬一不能上來,就又淪落到「人」以下的法界。而成為人以後,還要能夠徹底覺悟、修行,才有可能成就。 人在修佛的過程中,必須先要見到法性,才能夠見性。但要修到法性、進而再修到見性,是很不容易的,連許多大法師想要見性,也是相當困難,因為沒有證道明師的帶領,所以兩千多年來,只有寥寥數十人能修行成佛,反倒是成魔的人愈來愈多。 修佛最重要的,是堅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對自己產生懷疑。如果反問自己:「我見性了嗎?」馬上便會退回凡人的世界,因為這是自己起了疑心,減低了堅定的心念。 我們所有的修行,都在修這顆心,也就是佛心、妙心。在日常生活中,不管行住坐臥,都要把自己當作一尊菩薩,那麼在面對大小事件時,就可以順利處理;如果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凡人,就會天天發生各種煩惱和不如意的事。 打個比方來說,「佛」是有百層樓高的,但如果修到法性時,心術不正,就會成「魔」,所以魔只有兩三層樓高,兩者相差甚遠。成佛或成魔,只在一念之間。 曾有人問︰「既然人本來是佛,為什麼還要修佛?」又問︰「人既然是佛,為什麼還要變成人呢?」 所謂「人有佛性」,是指人有修行成佛的希望,所以在修行過程中,先要了解什麼是自性、法性和佛性,才知道該怎麼修行、為什麼要修行。 自性包括生命體和生命力,生命體是指物質體,例如血液、各種器官、系統、組織……等等,生命力則是精神體,是一種能量;簡單地說,就是一體兩面,「物質」與「精神」同時包容,同時存在。 在天地萬物中,各有各的本性──人有人的本性,植物也有植物的本性,譬如植物有向陽性,就是它的本性。因為天地萬物各有其本性,所以我們修行,要設法把這些本性全部融合為一,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地和所有眾生。 天有天的本性,地有地的本性,眾生也有各自的本性,都是不同的,但只有「人」,才能將「天、地、人」合為一體。如果能做到「天地人合一」,就可以見證法性的境界。 天,包括了許多星球;地,舉凡地球上所有的山、海、陸地等,都是地。在這天地之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生命體,我們要如何把這些生命體都合而為一呢?這是大家要去深思、參悟的。 涅槃妙心法 法性通佛性 再者,我們一方面要把「天、地」放入「人」的身體裡,另一方面,也要把身體當成一個宇宙體,把宇宙的一切也放入「人」的身體裡,合為而一。等到有一天,自己能夠見到佛性時,就會發現人體內有一個大行星,而不是只有人的五臟六腑。到那時,不管想看哪一個星球,都在自己體內,不必再往外尋找。 「天、地、人」本來就是同一個整體,但現在卻各自分開;我們要如何把這三者融合為一呢?必須等自己修到與天地同壽的時候。 人的生命體是一個有形的結構體,如果能把這個有形的人體,與天地之間的精神體融合,自然就會生出一種奇妙的感覺──有人會覺得好像原子彈爆炸,有人會感覺像電光石火一般……,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見到了法性。 如果要更進一步從法性修到見性,就要去「行」,也就是讓所有眾生都能同時成就──成就無量心、無量的體、無量的法性和無量光,成就一切的無量。等到有一天,當自己見證這「天地」奉獻的時候,就是見到了佛性,那時就會知道,原來大家都是同一尊佛。 今天師父傳給大家的,都是修佛的方法和過程,讓大家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和方向,而不是盲目地修。尤其最重要的,就是修這顆心,要讓自己能感應「天、地」同時存在,而不是「天是天、地是地、自己是自己」。因為在這無量的心之中,最怕的就是「你還是你」。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 自性是需要天天禪定的,這樣修行才會進步,才會有「天地人合一」的時候,才能夠見證法性,進而見到自性。

【禪師說禪】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師父有一首「靜」的偈語: 「靜而無欲,客塵遠離。無動無靜,動靜一如。無來無去,身心即佛。」 這首偈是一種無為法、無學法,無法用「人」來學,那是學不來的;如果用一般的學習方法來學,只能學到它的空,不能妙轉法輪。 因為它是無為法,如果用一般的學習方法,就是有為法,只能學到它的相,學不到真髓。它也是無上法,所以要超越生理、心理的障礙,以最究竟的自性來參與,與之合一。同時,它也是無量法,如果用腦筋、意識來學,裝不進去,所以一定要做身空、心空。 所謂靜,要做到無欲,才能遠離客塵。既然是「客」塵,那麼「主」是什麼?就是自性;「客」是根塵,是五官意識,既然是客,就不能喧賓奪主,也就是不能以根塵來代替自性。 悟靜離塵間 妙用轉法輪 自性為真,所以要能夠做到靜,就可以達到無欲──如果不需要,就沒有這個欲望的意識存在;如果覺得一切滿足,就沒有根塵的空間。所以第一步就是「靜而無欲,客塵遠離」;只要能做到無欲,客塵自然遠離,不必刻意去斷滅它。 一般人修戒,「戒、定、慧」三佛學的戒,就是在修這個靜字;只要能靜,就可以做到戒;能靜,自然就戒。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能做到靜,這是妙轉法輪的起點。 當然,要能夠達到這種境界,才能夠用。所謂用,就是妙轉法輪;不論是用於入世,還是出世,都有妙用。所以要好好參這個「靜」字。 修禪注重在參;因為我們所修的禪,是有生命的。一個人來到世間,從因緣而生,然後成長,在成長的這幾十年中,所接觸的人、事、地、物,以及種種大自然的變化,隨時隨地都可以左右我們的心,往往一不注意,就被很多根塵所罩。 所謂根塵,就是有餘物,是多餘的。我們要修到能夠「客塵無染」,也就是要修到心無餘物,那就可以證到無餘涅槃。如果還是有餘物,就是有餘涅槃,不是最究竟的。 我們來到人間,要經常去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開發?就從「靜」開始。因為一個人靜了以後,才能了解身心感受到的客觀與主觀環境。什麼是主觀環境?就是自己的意識和潛在意識。在求「靜」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事物都與「靜」相對而行,然後就會明白,一切根塵都是多餘。 曾有一位從事推拿師的同修對我說,他用師父教的靈療法去幫人加持,結果難過了一整個星期,比被他加持的那位病人還要病得厲害;這就是認識不清。 師父的法,可以救活人,也可以救死人;救活人就是讓他不生病,或是幫助生病的人早日痊愈;救死人就是讓他超生。因為這位同修從事推拿工作,如果對方願意來修行,就值得為他付出這個代價,去度化他的定業。 業報根塵果 修行是明燈 所謂定業,就是一定的業障,已經定在那裡的業障;你可以為他背這個業障,背到最後,再來找師父;否則,若他不願意修行,而你又替他背業障,他其實是沒有這麼大的福報的。 一個人的業報,都是根塵的果,包括現世及過去累世所有累積的結果。大家在禪定中,進入最靜的時候,不妨看看身體裡面什麼是根塵,什麼不是根塵,慢慢去證明它、發現它,有一天就會發現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除此之外,都是根塵。 那要怎麼做?舉個簡單的例子,譬如心臟,如果以生理學來解釋它,就是有為法;因為生理學是科學的一部分,如果想用科學來證明宇宙現象,不知要到何年何月。目前的科學只能證明宇宙的一小部分,所以才會有發明;其實這些被發明的事物,本來就已經存在,那些科學家只是去發現它、開發它而已。 體性大自然 氣脈行周天 所以我們活在人間,要經常去參大自然與我們之間那種很微妙的關係。科學就是如此,慢慢去證明它的存在,證明一切大自然生命力的存在;科學家只是去開發、去發現這些本有的能源,讓人類眾生可以過得好一點、快樂一點。由此可知,禪的世界是無法以科學來證明的。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場氣功辯論大會,與會者包括台北醫師公會理事長、一位醫生及氣功大會會長;當氣功大會會長被問到:「當你和病人在通電話時,可以直接用氣功治療嗎?」沒想到他竟回答:「我不知道可不可以這麼做?」這等於是否定了這個答案。 如果一切都要求證明,就變成「有為」,才能讓人看、讓人聽;如果是「無為」,除非用相機拍照,也許可以被拍到,或是用更進步的儀器來證明,否則很難;像醫生也是要用科學儀器來診斷一樣。 在台灣,很多人認為,中醫的「望、聞、問、切」不科學,其實應該講求實用。醫學的目的是要治病,只要病能夠治癒,何必分中醫或西醫? 後來在那場氣功辯論會上,有一位現場觀眾出面證明,他說自己是華僑,有高血壓,在國外看過很多醫生,都沒有用,回台後練了氣功,高血壓就不藥而癒了,所以他可以證明氣功有效。 但那位醫師不同意他的見證,建議他還是要每個月到醫院檢查,很堅持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別人的意見,這就是我執、我見,也是個人的偏見;很多人都有這種執著,這樣就無法在靜中發現問題。 我們不管是研究學問,還是在人際間處理事務,都應該先以「靜」來觀一切「動態」,才能看得更清楚,同時自己的修行功德也不會被客塵汙染;等到自己能夠確實地在任何時空下做到「靜」,就可以分辨出偈語當中的─無動無靜,動靜一如。

【禪修釋疑】禪修的人生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佛;為什麼成佛一定要經過「人」的階段? 為什麼成佛要經過人的階段?為什麼只有人,才可以成佛?因為只有人,才可以聽懂上師的正法,其他眾生聽不懂。另外在相貌上,佛的法相是最圓滿的,而人的相貌也是最圓滿的,其他眾生的相貌都不好看;所以只有身為相貌最圓滿的人,才有資格以現有的相,透過修行而成佛。 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平日所騎的腳踏車、摩托車或駕駛的汽車一樣,我們使用這些交通工具,是為了到目的地去上班、上學,或是去做其他事情;但也有人利用這些工具去花天酒地,甚至去做壞事。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色身就像交通工具,要帶著靈性回到佛國淨土;但如果色身把靈性帶到歪路,造了惡業讓靈性痛苦,就等於我們開車去做壞事一樣,沒有把正事辦好,沒有把靈性帶到佛國淨土。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參悟,一個人來到人間投胎是為了什麼。我經常在想,有人願意花幾百萬買一個地下停車位,也有時間去花天酒地,卻不肯花一點時間、一點金錢來禪修,所以「智慧」和「無明」的差別就在這裡。 一個有智慧的人,雖然生活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但他會開悟,知道要修行、要成佛;但也有人一天到晚只想著拚命賺錢,也許錢還沒賺到,身體就先搞垮了,只是盲目地追求,卻沒有一個目標。如果可以定出目標,想多賺一點錢,一方面讓自己生活安定;另一方面,有了足夠的錢,可以讓更多人和我們一樣,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那麼這樣去賺錢就是對的;但有些人賺錢是利益眾生,有些人卻是害了眾生,所以在選擇工作時,要有智慧,不要造惡業。 其實,不管是信佛教,還是其他宗教,都不是要我們過艱苦的生活,或是每天都要過得很累,而是要去學習這種刻苦耐勞、堅忍不拔、不怕失敗的精神,要每天接受現實的挑戰,用智慧去克服困境,這才是修行。

【禪修釋疑】最有福報的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不是說,修行以後,可以變得比較順遂嗎?為什麼我還是一直不順利? 雖然我們已經修行,但不表示一切就會很順利;因為還有很多累世的業障沒有清淨,必須等到全部都清淨以後,才會愈來愈順利。 一個有福報的人,修行以後會更有福報;但如果不修行,當福報享盡,就和沒有福報的人一樣,災難就上門了。而沒有福報的人,本來就會遇到很多災難,但修行以後,可以把災難轉為平安。 尤其我們修的印心佛法是究竟法,將來等到我們往生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與那些沒有修行、或不是修究竟法門的修行人,有什麼差別了。因為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當命終時,如果像我們一樣,修的是自度法門,就不必等佛菩薩來接引,自己就可以到佛國;但如果是沒有修行的人,很可能就是牛頭馬面來帶你到陰間了。 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氣是從下方往上到頭部,同時頭部的氣也會往下走,就這麼在體內循環。但如果斷氣了,下面的氣會慢慢走到心的位置,然後就上不去了;頭部的氣也是走到心就下不去,同時腦部的意識也會下降到心。此時,因為氣無法在體內循環,所以人就進入昏迷狀態。 在昏迷中,靈性(此時應該是指靈魂)要離開色身是很掙扎、很痛苦的,除非是修行究竟正法的人,可以直接以一道光的形式離開,否則就會看到一些恐怖的相,尤其是造很多惡業的人,可能就會看到牛頭馬面在等你。 人生真正的價值、最重要的一大事,就是修行佛所傳下來的正法「印心佛法」,所以能修行印心佛法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人;因為如果沒有修行印心佛法,靈性下輩子不知道會輪迴到哪裡,祂這樣轉來轉去地輪迴,是很痛苦的,而且靈性的痛苦會直接影響色身,讓色身也很痛苦,會很不順利。所以能夠修行印心佛法,是天大的福報,是過去累世修來的,要好好珍惜。

【禪修釋疑】學生修禪時要注意什麼?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我是一名大學生,請問學生在修禪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修禪,對於禪學的精神和境界,要有相當的認識,才能發揮禪的效用。其實我們學習任何事情,都要講求效用,否則就會落空;修禪也一樣。 一個人修禪以後,可以增進身心健康,增長知識和智慧。禪的效用是無限大的,禪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大自然的真理,並從中獲得智慧;禪可以幫助一個人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豐富人生;禪可以造化人心,淨化社會,改造和平世界;禪可以團結人類,讓人類及一切生命都欣欣向榮。 修禪以後,常常有人會問:「靜坐和禪坐有何不同?」靜坐和禪坐的不同之處,在於境界的不同;靜坐是五官的修行,但禪坐是突破五官活動的障礙,提升五官的實質面,進而突破心理知識層面的障礙,而達到心靈的智慧境界,得到解脫。所以禪坐是不用五官的,直接進入心靈深處。 其次,還要知道禪的本質是什麼。禪的本質是真理、生命、智慧──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真理,因為禪就是真理;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生命,因為禪就是生命;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智慧,因為禪就是智慧。所以禪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至於是怎麼樣的不可思議,留待大家自己去印證,因為修禪本來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做一名禪行者,要有禪的修養和抱負。禪是超越一切時空、超越一切生命力的,所以修禪的人要有超越的精神,平時要能夠刻苦耐勞,任勞任怨。同時更重要的,要有廣大無邊的胸襟,要有愛心,去利益一切生命。此外,還要有改變一切事務的能力,要淡泊明志,能圓融一切對立,因為眾生本就平等無礙。雖然此刻你還是學生,但要能夠立志創造禪的真善美世界,以做一名禪行者為榮。

【禪修釋疑】充實靈身的資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請問「身」、「心」、「靈」的修行要怎麼修? 一切修行從「我」開始,這個「我」包括了色身(肉體)和靈身。一般人很容易忽略靈身的修行,而停留在色身的修行。色身包括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被生理現象束縛的是我執,被心理現象束縛的是法執。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皆有佛性,只因我執太深、法執太重,所以無法成佛。」 生理和心理會相互影響,生理如果生病了,別說修行,就算整天不做事也很難過。修行人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不要生病,其實身體很多毛病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氣結,或在體內形成汙染體,比方像結石,是因為食物沒有被消化或氣化,加上喝的水或吃的藥物含有鈣質和石灰質,於是便沉積成為結石。如果懂得在禪定中讓氣自然循環,清氣就會上升,濁氣就會下降,但濁氣有時會堵在胸腔,不上不下的,很難受,甚至會引起嘔吐;不過這是身體內部的自動調節,並不是壞事。 身體的濁氣排不出去會難受,同樣的,心理有毛病也不好受,很多該放下的事沒放下,累積到最後就會變成失眠或精神緊張,甚至引發生理上的病症。另外像偏見,也是一種心理疾病,會讓人對人事物產生偏差,造成人際關係不圓融,做事也不順利,嚴重的可能還會影響生理健康。 色身需要吃飯,靈身也需要資糧,這種資糧不是知識,也不是吃飯,所以吃葷吃素並不妨礙靈身修行。靈身如果有葷,是被色身的根塵所汙染,不是因為吃了葷食。靈身需要什麼資糧?就是光,這種光是一種靈光。 靈身要證到圓覺,才不受輪迴,所以靈身的修行是永恆的,色身的修行是短暫的,兩者如何取捨,就看自己的智慧,是要追求短暫的生命?還是永恆的生命?或是兩者都求?一般人只知追求色身短暫的生命,忽略要求靈身永恆的生命,所以才說「人是顛倒夢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修行不是只為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解脫靈身。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靈身,只知道死了以後有靈魂。我們不要讓自己的精神被色身的慾望所束縛,讓靈身成為色身的奴隸;也不要在色身做了錯事以後,讓靈身來懺悔、良心自責。 如果明白靈身修行的重要,就不會說「我沒時間修行」或「我還年輕,等老了再修」,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充實靈身的資糧──超生命光,要趕緊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