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修行
已找到 64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很多人修行了一段時間後,都會停留在「布施」、「持戒」和「忍辱」的階段,應該要更「精進」才對,而且還要修「禪定」和「般若智慧」,才能夠解脫、見性,完成「十地菩薩」的修行,然後成佛。 也就是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都是一起修行的,不是分別修行。不是先修行到「般若智慧」以後,再回頭來修「布施」;也不是「布施」修完以後,再修菩薩初地到十地。修行不是這樣修的,而是同步、一起修。 真修無上法 見證如來果 師父已經把修行成就所要修的,都告訴你們,大家要同步精進,同步達成,同步得到佛的智慧,然後同步到達那個境界。 比方我今天生在地球,想要征服月球,就必須去登陸月球。當登上月球以後,自然就會知道月球原貌如何。又比方北極有極光,如果想見證北極是不是真有極光,就必須要到北極去。 修行也一樣。若能照著師父所教的,與師父同步,當我傳完「體性智慧」以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會發光。如果不會發光,是因為「持戒」的功夫做得不夠,菩薩行還沒有做到徹底。 比方如果發願接引兩個人修行,做到了,就表示徹底做到,這是考驗自己的願力,也是考驗精神力與精進力。我們雖然不談功德,但功德自然記在自性裡面,所以修行不是空談。師父所傳的法都不是空談,而是真修實證。 如果是真正的修行,就會如佛經所言,境界會有所提升、身心也會有所變化。這是因為當智慧到達那個境界後,「身、心、靈」會一起同步到達;這就是「真修」,也有人說是「修真」。 而「實證」則是到達這個境界,真正地見證、實實在在地見證。但如果沒有見證,光是坐在那裡禪定,即使坐上幾小時也沒有用。如果能夠真正進入禪定,進入般若禪定,哪怕只有十五分鐘、二十分鐘或三十分鐘,也已足夠,因為已經到達那個境界。 但我不鼓勵你們只禪定十五分鐘、二十分鐘或三十分鐘;因為你們還沒有到達那個境界。如果已經到達那個境界,當然坐多久都沒有問題,否則還是要加強禪定的功夫。 禪定不能雙盤或單盤,都沒有關係,如意坐也可以。重要的是,你要保有禪定的基本心態,對於外在的環境,一切無礙。不管是放鞭炮、電視的干擾,還是其他干擾,都不會影響禪定時的心,依然要安定地禪定。 與師心相印 災難化為塵 雖然修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但可當成是自我訓練的好機會,去學習如何超越、如何面對、如何解決,才能讓它平安無事。千萬不要以為修行以後,一切都會吉祥如意,其實不然。但一定會變得比較好,如果不修行,後果會更嚴重。 常有人說:「為什麼我修行以後,還會發生車禍」?其實要知道,雖然發生車禍,卻不致死,這就是修行的福報。曾有同修騎機車不小心被撞,連安全帽都飛出去,人也摔在地上翻滾了幾圈,但他拍拍屁股就站起來,只有一些擦傷而已;這就是因為修行把災難化小了。 還有位女同修的弟弟結婚,在宴客時出來送客,結果被車撞了,送到醫院去。後來這位女同修請我去醫院看他,因為他的腦部被撞傷而膨脹,頭蓋骨無法閤上,只能用繃帶綁起來。我去看他時,因為加護病房會客時間未到,所以一行人只能在外面等候。 此時突然門打開了,我就和他姊姊一起進去。裡面的護士發現我們就說:「時間還沒到,請出去」,剛好我看到她弟弟包著頭躺在那裡,當下就遠遠地幫他加持一下,然後就出來了。我們在外面等候約二十分鐘;在這期間,他姊姊和家人都看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進去幫他進行腦部處理。後來時間到了,我們又一起進去看他。 其實我去看過他以後,應該就沒有大礙了。後來我在一次御竹園的活動中看到他,起初我沒認出他,是他姊姊向我介紹後,我才想起來。他告訴我,當年他一個禮拜就復原了,頭蓋骨也可以閤上,沒多久便出院。這就是修行的好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所以,今天能夠到本門修行的人,都很有福報、都是大根器者。只要大家本著這個原有的福報,就可以清淨,直了成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真正的修行人,心要無所求。當心中無所求時,就不會著相。如果心沒有著相,「心無所住」,就不會有過分的需求或要求,心就無所染。 相反地,如果心著相了,一旦沒有達到想要的需求時,心就會產生障礙;所以要一切無所求。既然心無所求,自然就無所障礙,這是一體的。 比方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如果能夠得到滿足,當然很好;如果不能滿足,也沒有關係,因為每個人到最後都是空空如也──乾乾淨淨地來,乾乾淨淨地走,人間的一切都是短暫的。如果能有這樣的認知,就是正確的觀念。 生老病死苦 頓悟無生智 人之所以會有所求,是因為生活上的必需、工作上的必需,或是某方面的必需。這種有所求,如果能夠順利求得,自然是很好;但如果求不得,也不必耿耿於懷,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若能有這樣的開悟,凡事看得開、放得下,就可以做到「心所無一物」,這種智慧是很難得的。 大多數的人從出生到老、病、死,都是有所求,所以應該要學會「知足常樂」,要懂得滿足。比方像吃飯,可以配花生、蔬菜、醬瓜……,不管配什麼菜,我都覺得很好吃,也吃得很舒服。但有人覺得,師父這樣會營養不均,時常提醒我要多吃一點;其實我認為已經很足夠了。 前幾天,我看到電視新聞報導一則消息:有位八十多歲的印度人,七十年沒有吃食物,因為他在學瑜珈,也就是禪定。從電視上,可以看到他坐在床上禪定,雖然看起來比一般人清瘦,但精神很好,也很健康,可以作為我們修行的榜樣。 一般人的飲食習慣,都是要吃飽。記得我第一次去大陸,看到他們吃飯的碗都很大。有一天,我要去泰山,坐在車上,看到路旁有人在賣山東饅頭,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我就停下車來買;其實我的肚子並不餓,只是想吃吃看。那個山東饅頭真的很大,我想即使只吃四分之一,我也吃不完,不過真的很香,它是手工做的,所以很結實,吃起來很可口,有一種特別的香味。 以前有些人吃飯,要吃三碗才會飽,但我覺得,吃兩碗就夠了,或是吃一碗、半碗,甚至象徵性地吃一點,也沒什麼不可以。像我最近經常只吃水果,不吃飯,因為我的心裡想保持清淨。 其實這也是修行,不管吃飯,還是睡覺,都是在修行,因為修行離不開日常生活。所謂修行,並不是只有到道場上課才是修行,呼吸也是修行,從平常的呼吸到深呼吸;從外氣的呼吸到內氣的呼吸;這些都要能夠做到,還要做好。 離相無所住 清淨現真如 一般人都是用眼睛和大腦來學習、思考,但「禪」這部宇宙學卻不然;因為禪是「不立文字、無相實相、直達本心」的,所以一定要放棄感官意識。 由感官而來的相,不是實相,可是人們卻習慣用五官所接收的意識,來判斷是非對錯,所以往往會被五官所矇蔽,因為它有誤差。 然而,偏偏很多人都執著五官,堅持自我意識。雖然意識中的所有知識、學識或常識,都是透過五官學習而來,但這些從五官獲得的知識,往往是片斷而不完整的,所以才會讓人類的所知受到侷限。在如此有限的資訊框架下,怎麼能夠通達真理智慧呢?所以我們要離相,不要用五官,直接用「本心」。 每個人都有本自具足的本心,以此本心去徹悟真理,與佛相應,這就是無住,是「空」的境界。一定要讓意識都歸於空,然後才能見證自己本來清淨的自性。 佛在《金剛經》指出:「修行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要離一切相」。若能如此,則當下便是一尊清淨莊嚴的佛。足見修行一定要離相,要「心無所住」。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兩千五百年前,佛為了一大事來到人間,這一大事就是為地球眾生建立一個能夠「人人作佛」的淨土。因為佛明白地告訴我們,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且祂以四十五年的時間,弘揚祂所證到的佛理及實際經驗,讓我們可以遵照佛的遺教來修行。 我們要完成世尊「地球佛國」的目標,讓人人都能成佛。可是,為什麼很多修行人沒有信心成佛?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沒有找到可以讓自己成就的傳法師父,也沒有找到成佛的正法;如果這兩者皆備,何懼不能成佛?雖然成佛很難,阻礙很大,但只要懂得智慧修行,知道如何從人間的欲界解脫,再加上明師引導,其實成佛並不困難。 法界本圓空 真空實妙有 修行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如果連自己都沒有信心,如何能夠超越、突破?其實修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如何打敗自己?就是要有信心,而且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現在一般的修行法門,都是停留在有相界,不能進入無相、實相界。為什麼?因為他們執著於自己的法門,不相信可以成就佛菩薩,認為只要依照目前的修行方式,佛菩薩就會在命終時接引自己。然而實際並非如此,因為如果修行的功德不夠,不能與佛菩薩相應,佛菩薩還會來嗎?又或者在世時造了惡業,那是直接與陰間相應,佛菩薩就更不可能來了。所以一定要懂得智慧修行。 自性歌有句歌詞「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是《六祖壇經》最重要的一句話,強調清淨的重要。這「清淨」二字包括了一切,也就是「空」──身空、意空、心空。但有些人認為,既然都是空,所以佛也是空的,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佛如果是空的,就不必修行了。 佛不是空的,而是「真空妙有」,這個「有」就是「一」。所以唱自性歌時,要發自內心的靈性去唱,要用身心去感受內在這尊自性佛,去體會歌詞的意義,並且要能夠做到,這樣就是相應、印心,融入在歌詞裡面,與法合一。 本門的法脈傳承,是從釋迦牟尼佛一路傳下來的真傳,能夠在這種正統傳承的道場修行,是天大的福報。我相信所有本門的同修,都是過去世曾經修行、而且想要成就的修行人,只是因為過去的修行還不夠圓滿、沒有成就,所以今世又來到人間繼續修行。 很多人在道場禪定,會看到許多彩色的光,甚至師父上課時,只要用手比劃一下,也會看到不同顏色的光,這是因為過去世曾經修行過,而今世是要來成就的。像這種人更要格外珍惜修行的因緣,不要傲慢。 精進立決心 誓願即身佛 開經偈說「一心大圓覺」,所謂一心,就是入門以後,要有修行成佛的大願力,就像六祖慧能大師說的「只求成佛、不求餘物」。當一個人什麼都不要的時候,法就空了;法空就不會執著,可以放下一切。 我們的靈性,要回到開天之前的靈性之家,也就是佛的光明世界。所以要立下最大的決心,發願「一心大圓覺」,要有這種決心與精進心,那就可以突破萬難,讓一切都得到清淨、沒有障礙。 什麼是菩提總持行?雖然修行是要進入聖位,但我們不以「聲聞、緣覺」為滿足,要直接提升到「菩薩、佛」。 聲聞和緣覺是離家修苦行,到森林訪道、修仙法。世尊一開始也是修這種苦行,一整天只吃一粒米,修得瘦巴巴的,連肋骨都看得一清二楚。但這樣修了六年之後,他覺得還是不夠究竟,所以接下來的六年就修禪定,最後夜睹明星而證道。 釋迦牟尼佛就是以這種方式,在人間修行成佛,他是示範給世人看,因為他也是人,只是出身比較尊貴,是皇室太子,可是他可以捨下一切,去尋找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只帶著一位僕人就離開皇宮,入深山苦修。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可是現在一切很方便,可以在冷氣房裡坐在地墊上輕鬆打坐;當然我並不是要大家和世尊一樣,跑到森林苦修六年,只是現在和兩千五百年前比起來,應該更容易修行。可是人性偏偏是愈舒服、愈容易懈怠,所以一定要保持堅定的精進心,才能突破艱難而成就。 如果能夠「一心大圓覺、菩提總持行」,接著就是「一頓超三界」,在不知不覺中頓悟。頓悟以後,會更精進修行,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直接到菩薩。 也就是說,經過這種「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心傳心、佛心印心」法門的特別傳法後,就可以「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當下就是佛。如果地球的每個人都能這樣修行,進而成就,地球要成為佛國就大有可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社會上很多人都喜歡看相或算命,但修行以後,只要當作參考即可。尤其有些看相的人或神壇,如果看起來有些邪門,千萬不要去。過去曾有位同修寫信給我,提到他的女兒十九歲就跑到神壇,如今三十多歲了,都不曾回過家;這就是犯了「貪瞋癡慢疑」的癡。 癡迷無智 陷知識障 所謂癡,是指迷惑、沒有智慧,也就是知識障。那位同修的女兒對他說,那個神壇住持跟隨許多密宗高人修行,那些密宗高人有的兩百歲,有的五百歲,有的甚至已經八百歲,道行都十分厲害,可以從窗外飛進來,還會把丹藥放在手上,一邊打坐,一邊煉丹。像這些不可思議的事,他女兒居然都信以為真,甚至還向他要求三百萬去煉丹。 後來他覺得,不能再讓女兒繼續留在那裡受人迷惑,就寫信請我幫忙,於是我便交待朋友幫忙處理;幾天後,他女兒回來了,可是這麼多年來,她受對方影響很深,不容易馬上改變,但回家總是好的。 從這個例子可知,修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管別人說得如何天花亂墜,都是妄語,不能相信。 淨守十戒 真修實證 在人間,是清淨與污濁並存的,所以我們要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生活在污濁的社會裡,但心是清淨的,不受污染。如何不受污染?就是要修行,要修正定、正思維、正見、正念……等,這些若都能做到,就不會吃虧、上當。 此外,還要保持平常心,讓心情很愉快,每天作歡喜菩薩。我在上課時,都稱呼大家禪行菩薩,所以最起碼,要讓自己成為一尊歡喜菩薩。 歡喜菩薩要怎麼修?必須經過欲界天、色界天和無色界天。但要經過這三界,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從欲界天到色界天,一定要做到清淨。 欲界天在哪裡?就在人間,所以每個人都會有無止盡的慾望,必須在欲界修清淨以後,才能在禪定中進入色界,也就是天界。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再造惡業,要行善業、造功德,才能修到天界,然後再從天界修到聲聞、緣覺。 如今我們身在人間,如果修行到天界,就可以在往生以後,在那裡享受幾千年福報,然後再依自己的功過,決定投胎到哪個法界。所以天界是六凡當中最高的法界。 如何修到天界?先要讓欲界清淨,那就是要守戒,包括「貪瞋癡慢疑」和「殺盜淫妄酒」等十戒。當這些都做到以後,才能真正到達天界。我一再強調,這十戒一定要確實做到,而且要從心裡真心改過,當意念初動時,就不要犯戒,這非常重要。 除了守戒,還要做到十脈輪清淨,也就是從名色脈輪開始,到無始脈輪、無明脈輪、吉祥脈輪、如意脈輪、明心脈輪、二空脈輪、智慧脈輪、法眼脈輪,最後到禪心脈輪,要讓這十個法脈輪全部清淨,因為它們代表了十個法界,也就是說,這十法界都在我們身上。 所以,修行絕不是靠持咒、唸佛,或是坐在那裡枯坐,就可以修到哪個境界的,一定要真正地真修實證。 人間天堂 地球佛國 釋迦牟尼佛依其大願力,在地球上方化現了一個地球佛國,師父希望能結合大家的力量,在人間也建立一個佛國,讓天堂就在人間。但這要靠大家的力量和共識,才能做到。 以台灣為例,總人口約兩千三百萬人,扣除年紀很大和年紀很小、不懂事的人,大約還有一千多萬人。在這一千多萬人當中,如果我們可以帶動一百萬人,台灣就可以成為淨土。 所以,我們今天修行,第一步就是讓台灣成為淨土,要讓世界刮目相看,台灣這個美麗寶島是多麼美好,這裡的人是多麼善良、多麼有智慧,生活環境樣樣都好,包括交通很有秩序、治安良好、經濟發展繁榮,而且人人都很發心,願意幫助窮苦的人…。如果真能做到,台灣就會很不一樣。 此外,還要讓大陸來學習我們的民主、自由和法治;只要大家都有一致的共識,認同我們是同一民族,不要用意識去計較。本來世界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家庭,像歐盟的概念就是如此。未來,如果也能成立亞盟及其他聯盟,然後再共同結合,世界就統一了。 所以,不管是統一,還是合併,都不必擔心或害怕,只要政治層面沒有問題,大家能彼此互信,就可以和平共處。本來我們就是要製造世界和平,對所有眾生都平等對待,沒有分別心。如果能夠做到沒有分別心,才是真正的平等心,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因此,我們一方面修行,一方面也要了解整個世界的變化及發展脈絡,要去感應它、知道它,進而了解它,這是非常重要的。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怎麼修,我再從「身、心、靈」的角度分別解說。 在身體部分,除了要讓自己健康、不生病、不老化之外,還要能夠更長壽,那就更有福報了。該怎麼做呢?首先,要讓身體裡的內氣很充足,也就是呼吸的氣要能夠到達腹部,而不是只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這樣的氣息很短。我們要讓呼吸愈緩慢、愈綿長、愈細緻,氣的品質會愈好。所以我教禪定,都是先從呼吸開始。 任督應天地 氣脈自然成 我們吸進來的氣,最好是細細綿綿的;也就是在呼吸時,衣服不會隨著氣息而起伏。另外,呼吸也不要有聲音,如果有聲音,就是一種病息,健康的呼吸是無聲之息,像感冒、鼻塞,或是某種原因造成的氣喘,都是不健康的氣;由此可知練呼吸、調氣息的重要。 所謂調氣息,就是把胸腔呼吸改成腹部呼吸,這要經常練習。在我們體內有自律神經,它不受意識所控制,會自動平衡身體所需;所以,即使我們不想呼吸,或是不想讓心臟跳動,它也會自動呼吸、自動心跳,因為呼吸和心跳是受自律神經控制,並不是意識。 既然我們要認識自己的身體,就應該知道,生病的時候要如何自我調適。自律神經位於中樞神經,也就是脊椎骨,它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負責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而我們的身體構造是「左陽、右陰」、「外陽、內陰」;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只要能讓陰陽平衡,就不會生病。如何才能調節陰陽平衡?就是不要讓自律神經錯亂,否則便會產生很多毛病。 比方像失眠,我前幾天聽說某人晚上不能睡覺,一直要到早上六點以後才能入睡,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他在生理上並沒有病,但自律神經失調,讓他晚上不能睡覺,甚至還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實在很痛苦。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是亢奮的,副交感神經是抑制的;如果晚上失眠,就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所以要設法用副交感神經來抑制。 雖然自律神經不需經過意識來調節,但對一個失眠的人而言,它已違反常態,所以我們要了解副交感神經在哪個部分,然後設法加強它,提高它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亢奮,便可以睡覺了。 也就是說,當身體處於亢奮的精神狀態時,就要讓身體放鬆,讓精神放鬆。那該怎麼做?你可以試著放慢呼吸,不要太快;心跳也不要太慢或太快,尤其是有高血壓的人,心跳通常會比較快,要特別注意。 另外像內臟,是屬於副交感神經所管控,如果我們能夠強化它,把它發動起來,也就是把精神力專注在內臟,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興奮。所以,只要懂得運用,就可以讓身體達到平衡,維持健康。 比方在專注禪心脈輪時,可以同步觀「眼耳鼻舌」和內臟,只要能夠維持平衡,就可以讓身體健康。以副交感神經來說,就是讓身體休息,例如若覺得心跳很快,就多做深呼吸,慢慢放鬆,就這樣去做自我調適。 修行以後,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健康情況,還可以自我進行調適。如果睡不好,就是精神壓力過大,不能冷靜,所以要讓自己放鬆;因為放鬆以後,交感神經的亢奮就會下降,當然就可以入睡。受失眠所苦的人,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另一方面,從「氣」的角度來看,當這口氣吸進體內以後,如何讓它濃縮成為真氣,再從真氣提升為靈氣?就是利用禪定練氣的過程來達成。 氣息隨心上 靈性入光電 一般開始練氣時,都是用意識來導引氣的走向,比方從上到下,或是從後面的督脈到頭上,再從頭上走前面的任脈到下面。如果氣是這樣從督脈到任脈的運行方式,就會很順暢,內臟的氣也會比較充足,整個人看起來會很有精神。 不過,要提升氣的品質,不要用意識導引,要用「心」帶動,氣會很正常地運行。當然,一般人剛開始練的時候,都是用意識導氣,但慢慢地,等到熟悉以後,就要用「心」來運氣。接下來,等到進入更高的「電」、「光」層次時,就要用「靈性」來運行,那就進入靈性修行了。 這是講到氣的提升,如果能把氣提升到電,再一路提升到靈電、靈光、光電,身體根本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可以延長壽命,這就是智慧修行的好處。但如果不是修這種智慧禪行,就不會用這種方式來學得這些智慧。 另外在心理方面,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密切,兩者有直接關係。舉例來說,如果身體生病了,精神也會不好;反之,如果精神很好,身體也會覺得不錯;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快樂,要能夠「平常心、心常平」。 如果不知道「平常心、心常平」該怎麼做,只要能夠「知足常樂」就對了,還有「平心靜氣」,這都是修行人最根本的要求。如果這方面都能做到,就開始進入修行的第一步。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問: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一般常見的有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另外還有很多宗教也強調修行。在這麼多教派、這麼多不同的修行方法中,哪一種才是真正的修行? 答:其實修行最重要的,是離身相而修行,以本心而修行。 所謂離身相的修行,就是離色身的修行。因為對一個還未成就的修行人而言,自己就是眾生,如果一直執著於眾生的身心,停留在眾生的層次而修行,最後還是無法提升,不能超越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很多人都是用「人」在修行。可是我這麼說,不是很奇怪嗎?如果不是「人」在修行,又是誰在修行? 所謂「人」的修行,是停留在現象界修行。什麼是現象界?就是一切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的世界,也就是地球的時空。如果是停留在地球時空裡修行,就是「人」的修行。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就是從「人」的世界、從地球時空的世界,超越、解脫到更高次元的時空。如何才能解脫眾生諸相、超越「人」的世界?必須找到真正的修行方法。 從這個觀點,我們來探討,一般的修行方法,像持經、唸經、誦經、持咒、拜佛、打坐……等,是不是可以超越地球時空,進入另一度時空?是不是可以從四次元世界,超越到高次元世界?如果不能,就不是真正的修行,只能算是一種方便修行。 現在很多人都是修這種方便修行,而且不知不覺就修了好多年,甚至好幾十年,一直都停留在現象界修行,也就是用意識修行。 很多人不了解,這種意識修行如果沒有抓住要點,即使修了一輩子,走到人生盡頭,還是不能成就。因為你的眾生性沒有改變,仍然還是個眾生;你所得到的,只是一般的佛學知識,或是對佛陀的敬仰,根本不可能達到修行的最究竟境界。 禪宗法門的修行是「直指本心、見性成佛」,這是一般修行團體沒有的,是最直接的修行方法,是禪宗唯一的修行法門,是「佛心傳心、佛心印心」的法門,不假於其他的輔助方式,所以不需唸佛或持咒。 回顧禪宗的歷史,在有了經典以後,很多修行人都執著於經典,偏偏經典裡的文字相又很難理解,所以都只是在文字上摸索、探討,甚至再從文字去做更深入的研究,結果又演化出許多意識現象。但這只能算是研究佛學,並不是學佛,或是成佛。 真正要學佛、成佛,第一步就是入門以後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就是菩薩心,是一種大慈大悲的心;簡單地說,就是自己已經覺悟,發願要修行,要成就,就像觀世音菩薩或釋迦牟尼佛一樣。修行人要有這種智慧。 第二步,是如何從發菩提心開始,而自我成長,同時還要以這種關懷眾生的心,再去覺悟他人,也就是「自覺覺他」。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自己已經覺悟,知道修行非常重要,不但自己發願修行,也讓其他人和自己一樣地發願修行。 其實我們在過去累世,已經不知修行了多少世,今天來到人間,就是要圓滿過去修行的不足。如今有緣進入禪宗法門,就表示你有這個因緣,要來修行正法,成就無上佛果,所以要好好把握,精進修行,才不負此生來人間走一遭的菩提大願。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從意識開始修起,像佛家說的末那識,就是第七意識,也就是潛在意識。還有第六意識,是經過五官「眼耳鼻舌身」的資訊所產生的意識。所以修行要從原始意識開始,要修回到原點,也就是讓意識歸零。 換句話說,修行要從第七意識一直修,要讓它歸零。若以七個世界或七種世界為例,就是要回到第七個世界,也就是十四個次元世界。因為我們是從這七個世界過來的,所以回去的時候,也必須從這七個世界回去。回去了就是歸零,零是什麼?就是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所以修行要修到第八意識才到靈性,然後再從靈性修到一,一就是佛。由此可知,佛是在十五次元的世界。 迷失故鄉路 回歸須及時 當年盤古開天,就是畫了一個「一」字,這一筆畫下去後,整個眾生都下來了,這便是人間世界。當眾生來到人間以後,就一直應化和繁衍,經過了千百億萬年。所以現在要回去,也必須經由這樣而回去。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佛家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很多人不明白它在講什麼,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今天你們來修「智慧法門」,就知道什麼是「一」、什麼是「佛」,這很重要。 有些道家的修行人,雖然知道要修「一」,但不知道該怎麼修,也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是在自己修行的地方寫個「一」字。其實這個「一」就是佛的光明世界。 修行要反時鐘方向修,不能順時鐘方向。如果順時鐘方向修,就會和地球一樣,落入生老病死的輪迴。人雖然會死,但精神不死,所以我們要從精神開始,以反時鐘方向修回去,一直修到第十四次元,世界歸零,回到靈性。 回到靈性就是一切空;由此可知,靈性是空的。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沒有我執和法執。所以世尊才說,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我執和法執;因為不能歸零,所以無法成就。 盤古開天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就是一心生萬法,很多眾生都下來了;而「萬法歸一」就是都回去了。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該如何智慧修行,不會只在那裡唸咒、唸佛或唸經。 所謂唸,是為了讓心安定,不去造業,可是這樣還不夠,就像我常說「西方修行只有禱告是不夠的」一樣。其實不管是到上帝的天堂,還是佛國,都必須讓心放光、讓靈性放光;只有這個光,才能接到上帝和佛的頻率,然後自然地回家。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身心放光明 解脫見佛陀 修行要修到「身光、心光、性光」,要修到「光」的層次,而不是停留在「氣」的層次。可是一般人不懂,只覺得「光」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就否定這種修行。尤其是學界,只要一講到「光」,就好像很害怕,認為是騙人的。但上帝不是說「我是光」嗎?還說「只要信仰我,便可得到這個光而得救」,其實這都是同樣的說法。 西方說,「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到天堂」,這和我們說「臨終時唸佛菩薩,便可被度到菩薩界」一樣。但我覺得這兩者都不夠。 再講回八正道,什麼是正精進?簡單地說,就是修行要精進;不要覺得今天工作忙碌,就不去上課,或是稍微有點感冒,便不去上課,那就太可惜了。 再來是正念,就是一心修行,即開經偈所說的「一心大圓覺」,要在這一生這一世,一心一意地修行,直到成就。要下這樣的決心、這樣的願力,跟著師父修行,即使遇到一切障礙,都要設法突破。 最後是正定,這是修行人從「人」修到「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了正定,才有智慧,才能讓靈性解脫輪迴。 修行是有一定次序、一定進度的,就像蓋房子,如果地基沒打好,蓋得愈高就愈危險,很容易倒塌。所以修行基礎一定要穩固,什麼樣的基礎?就是要守戒,要行八正道。 修行的正心要確定,有了正心,才不會執著人間的一切,才會懂得放下。世上很多人都放不下,比方財產太多的人,不妨去廣行布施,多做一些善事,否則一旦離世以後,兒女多會為了爭奪家產,而鬧出許多糾紛。 所以修行人不要「左一個布袋,右一個布袋」,要「放下布袋,何期自在」。修行就是讓心沒有負擔,而且不受障礙阻撓,這是修行最大的好處。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我們常看到寺廟有很多善男信女在捻香拜拜,祈求佛菩薩保佑平安;也常看到有人在路上見到佛像就猛拜。請問這樣修行是正確的嗎? 答:現在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禮拜佛菩薩的真實義,只是見佛就拜,這其實是一種表相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若要了解什麼是修行,先要了解靈性的世界。因為真正的修行不是「人」在修,而是「靈性」在修。 人界轉輪台 解脫在心悟 所謂靈性的世界,就是法界。我們今生為人,從宇宙十法界來看,人界就好比轉輪台,你是要向上提升,還是向下墮落,完全決定在這一生。如果要向上提升,就要開始修行,修行以後,靈性會一直解脫,從「人」的法界一直往上提升。因為每個人都有業障和靈障,藉由禪修,可以得到清淨,讓靈性因清淨而提升,到達「人」以上的「天」界,那福報就比較大了。 從「天」界再往上,就是「聲聞」、「緣覺」的法界。什麼是聲聞界?我們修行以後,知道自己過去不管是人,還是眾生,都過得很苦,所以要趕快修行,找出「苦」的原因,因為有苦,人生才有煩惱和痛苦,而且還會生病,而這些種種不順,都是來自於「貪、瞋、癡、慢、疑」,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 我相是指我們自己的相,一般人所想、所做的,都是利益自己,以自己為主體,自私自利,尤其是生意人,最好只有我賺得最多,我的公司開得最大,至於別人是賺是賠,都無所謂,一切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就是我相。 人相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習性,比方要吃好的、穿好的、做事要做輕鬆的,這是人的通性,尤其對權利、慾望、財物、愛情的追求,比其他眾生還要強烈,而一旦慾望很強,就會去侵害他人,這就是人相。 眾生相,簡單說就是弱肉強食,弱勢者不但會受到強勢者的欺凌,甚至還會被吞滅,現在的社會就是如此,就像動物界的老虎、獅子等肉食動物,會去獵食羊、馬、牛等草食動物一樣,這就是眾生相,非常可怕! 壽者相是指對死亡的恐懼。其實人很奇怪,當我們都很健康時,大家可以自在地往來,可是當我們認識的人往生、睡在棺材裡的時候,卻常常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犯了壽者相,因為對生死不了解,所以會害怕。 我們今天修行,就要了解人生的苦從何而來、煩惱和病痛從何而來?就是從「慾望」而來。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痛苦之因、煩惱之因集合起來,設法消滅,這就是「苦、集、滅、道」。當滅度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就到了聲聞界。 一心生萬法 十界由心造 從「聲聞」再往上,就是「緣覺」。聲聞和緣覺已經入於聖位,不會再輪迴。什麼是緣覺?修行人除了「苦集滅道」,還要對人生有所開悟,開悟自己這一生是來做什麼的──有些人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拚命工作,甚至賠上健康,最後往生時,才發現什麼都是「空」的。 還有些人想要求得更多福報,可是每個人的靈性層次有高有低,就算每天拼命工作,賺得卻很有限,甚至花的比賺的還多;這就表示沒有累積財富的福報。一定要修行以後,一步一步讓靈性清淨,從「人」提升到「天」,甚至到更高的法界,自然福報也愈來愈大。 所以,緣覺就是開悟我們來人間的目的是要成就,所以我說「修行比吃飯更重要」,吃飯是為了補充色身的資糧,而修行是修靈性的資糧,這種資糧可以讓靈性解脫、成就。那是什麼資糧?就是光明的佛光。所以,我們要對今生為人的目的有所開悟,要懂得此生為人,是為修行而來。 從「緣覺」再往上,就到「菩薩」。修菩薩要行六度萬行,也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當修到萬德莊嚴,「入世圓滿、出世圓覺」時,靈性就直接解脫,見證到最高境界的「佛界」。 由此可知,宇宙十法界中,「人」正位居中間;在人界以上,是不同層次的福報,而人界以下,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人界底下的「阿修羅」界,是個打打殺殺的世界,它是一個精靈的世界,如果生在阿修羅界,即使你不跟別人打架,別人也會找你打。有時我們看到乩童起乩,好像在胡亂抓些什麼,大概都是阿修羅界的眾生。 我們現在處於人界,本來應該是很有福報,災難很少的,但如今卻是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空難頻仍,甚至還有人禍,比方像新冠、傳染病等。而形成這些災難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氣場不好,當這種不好的氣場集中以後,就會造成災難。所以我們要淨化人心,這是解救眾生的唯一途徑。 今天我們雖然生在人間,但人心已淪落到阿修羅界,甚至到畜生界;現在社會上到處都有人拿刀、拿槍,殺人就像開玩笑一樣,這就是阿修羅的世界。再看看畜生,沒有五倫觀念,所以會亂倫,而且一天到晚只想要吃,無所事事,這不是跟現在的社會很像嗎?如果人們再不修行,不提升靈性,再往下就會到餓鬼界。我很擔心現在失業率那麼高,人心又黑暗,如果將來變得像非洲一樣鬧饑荒,那就落入餓鬼界了。 比餓鬼界更低的是地獄界,這個世界最悽慘,會發生可怕的戰爭。我們不希望人類落入這樣的法界,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行。我們修行,不僅是為自己,也為了全體人類,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對剛入門修行的人來說,意識非常重要,因為修行就是從意識開始修起,像佛家說的末那識,就是第七意識,也就是潛在意識;還有第六意識,是經過五官「眼耳鼻舌身」的資訊所產生的意識。而我們修行是要回到原點、要歸零、要無意識、要歸空,所以從哪裡開始修起呢?就從名色脈輪開始,也就是臍輪。 外息根塵相 內修清淨戒 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從名色脈輪開始的,在胎兒時期,不管是呼吸,還是接收母體的營養,都是透過臍帶,所以我們要回到過去、回到靈性的原點,就要從胎息開始。由此可知,名色脈輪非常重要,修行就從名色脈輪開始。 禪定時,胎息一定要做好,如果胎息做得好,當我們從初禪天,到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的時候,就會很順利。過去佛曾說的「四禪八定」,就是四禪天、八定天;而四禪天是在色界。 我們知道,修行要超越三界;這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在人間,所以人會有很多欲望,並因欲望而生出我執和法執。因此欲界的修行就是守戒,要保持清淨。至於色界,是在「人」以上的「天界」,從天界再往上,就進入聖位,也就是無色界。 如果欲界沒有圓滿,色界就不可能圓滿。而要超越欲界,必須做好守戒,也就是要守「貪瞋癡慢疑」、「殺盜淫妄酒」十戒。 貪是貪心;瞋是生氣、情緒化和暴力;癡是癡心、沒有智慧,或是在某方面受到迷惑;慢是傲慢;疑是懷疑。這些都是很不好的,會妨礙修行。另外像殺生、偷盜、淫亂、妄言、酗酒,也都要戒掉。當這十戒都戒掉以後,才能真正進入色界,也就是天界。 換句話說,就是要多行善事、心存善念,這樣就可以上天界。 雖然師父說,我們是從菩薩起修,所以讓大家能趕緊到達天界,從無色界開始修;但如果沒有師父帶領,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色界雖是羅漢階段,已進入聖位,但還要再繼續往上修菩薩,十地菩薩,所以一定要與師父同心同行,要和師父一樣,以共同的心,共同來成就。而這條路師父走過,知道該如何帶領大家修行。 尤其剛入門的同修,師父有個要求就是,不管過去是否修過其他法門,本事有多大、才華有多高,或是擁有多少的財富和多高的地位,通通都要放空,要忘掉過去,虛心地接受師父傳的靈性教育,這樣才能真正對修行有助益。 修行是從意識初動開始,也就是從五官接收的意念開始,所以才有所謂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了悟心是真 覺行八正道 什麼是正見?就是對五官所接收的資訊要有正確的見解,而不是偏見或邪見。那要怎麼做?必須保持一顆正心;只要有正心,就可以化解偏見。 什麼是正思維?就是接收了資訊以後,不要負面思考,要正面思考。比方有人會觸景生情,讓自己掉進負面情緒,走不出來,此時就要立刻提醒自己「正思維」,想一些快樂的事。 正語也一樣;不管自己聽到的話是真是假,在說出口之前,先要想一想,這麼說會不會影響什麼人,或是傷害什麼人,不要犯了口業。像密宗就特別注重「身口意」的清淨,身是指行為,口是指話語,意是指意念;其實所有修行人都應該要注意。 什麼是正業?舉例來說,有人聽到某個事業可以賺錢,只要投資十萬元,每個月就可淨賺兩萬五千元,於是便找了親朋好友一起投資,結果倒掉了,甚至把賺來的錢都賠進去還不夠,像這種投資就不是正業。那什麼才是正業?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正當性的工作。 再說到正命,真正的正命是我們在這一生中,能夠「立功、立言、立德」,要做到這「三不朽」;但這是指我們在世的時候,至於百年之後,比生命更重要的就是性命,所以正命除了在世時的生命以外,還包括身後的性命。 這個身後的性命要如何安頓?必須靠正定,也就是經過修行、證道以後,讓靈性回到佛國、回到原點。所以修行要有時間和空間的觀念,一定要超越時空,不能隨著地球的有限時空而運轉,那是不可能解脫的。 以西方宗教來說,人死後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但佛教在「人」以下,還有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很多人認為,下地獄好像沒關係,其實不然,我們在人間一天,等於地獄好幾千年,所以,如果在人間一年,換成地獄就是幾萬年。試想,如果靈性要經過幾萬年以後,才能離開地獄,那種折磨誰承受得起?所以謗佛、謗法、謗師父的人,小心將來會下地獄。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在閉上眼睛後,會看見地獄,嚇得不敢睡覺,無奈人往往很快便忘了這種恐懼,然後又繼續重蹈覆轍。 由此可知,修行不能以地球的時間和空間來看,而要以另一個法界的時空為標準。像地獄的時空就不同於人間,我們的一天等於它幾千年;但在天界,甚至更高的菩薩界,祂的一分鐘等於是我們幾百年,相差甚遠。 所以,如果修行到天界,大概可以享受幾千年,但福報享完了,還是要下來輪迴,所以我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還要能更上層樓才好。 修行到天界,就是到了色界,這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講得清楚的,日後在大家的修行過程中,我會再加以說明,如何才能超越色界及無色界。今天,大家就先從欲界開始,好好地遵守十戒,確實做到,這樣才能真正與師父同心同行,這點非常重要。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就是修心,如何把人心轉變成涅槃妙心?轉變成無生無滅的佛心?就是要經常相應自己的自性。 我們的心如拳頭一般大小,在這個拳頭大的心裡面,有我們的佛性,可見心與佛性是最接近的。可是,我們的心都習慣向外求,反而不知道佛性離我們最近。這就好比山裡面有金礦,可是這座山卻一點都不知道自己擁有這麼多的寶藏。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寶貴的自性就在心裡面,等到哪一天,當這顆心不再跳動的時候,自性就離開了;到哪裡去了呢?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原因,祂是到「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還是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到「菩薩、佛」的法界,所以要修禪定,要修正法。 如何修禪定、修正法?最重要的就是要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佛一再告誡我們,我也一再重覆世尊所交待的教義,大家要心領神會,以這句話作為修行的標竿。 什麼是離相?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太執著,凡事客觀一點,心量寬大一點,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與人衝突,甚至起爭端、興訟、吵架或打架。只要能把心放寬,就是在修行;能夠原諒別人,這是美德,我們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就像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古代的銅錢都是外圓內方,意味著我們做人做事時,心裡要有原則,但對外要圓融世法,保持心不慌亂,這是很重要的,與修行相關,不能本末倒置,否則心亂了,修行就不能如願。 離相入空性 寂靜入太虛 如何離相修行?就是不要執著於我相,不要執著於「我」的意見,不要以「我」為主觀來行事,不要執著於外在的一切。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如果能夠擁有,當然很好,但如果沒有,也要法喜自在、歡喜自在,這就是智慧。 如果能夠維持這種心情,就可以如如不動,身在寂靜當中,禪定的時候,就會發現整個世界萬籟俱寂,可以接到天籟之音。 什麼是天籟之音?很像我們在野外空無一人、寬闊的曠野中,所聽見的聲音,那是一種廣大無邊、虛空的聲音,非常特殊又輕微的微妙聲音,這種聲音就是「空」,雖然有一點點聲音,但已進入空相,是一種空的境界,這是宇宙最寂靜的聲音。 如果平時也能保持這種心境,就是一位心通的人;因為他的心是如此寂靜,如此清淨,與外界相比,馬上就能明瞭很多情況。反之,如果心像外界一樣複雜,就感覺不出來。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一定很有內涵,也很有智慧,雖然他沒有刻意表現,可是從他的舉止言行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清淨。 我一再強調,心非常重要,要經常向內去感受內在的自性,不要總是往外去接觸、接收外來的資訊,因為只要一動心,就會有妄念。如果心保持寂靜,自然就會往裡面相應,那是最清淨,最有智慧,也最有能力的。 到道場上課的時候,最好都要能感受、體會這種開過光的寂靜。每次上課都像搭法船要回到佛國淨土一樣,所以不要遲到,因為法船啟程了,就不會等人,那就只能留在人間。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如何把這個有限的生命,換成無限大、永生的生命?就是要好好修行正法,要開悟、見證,然後解脫、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大事。 如果不懂得利用人生這段有限的時間,要知道人生是很無常的,不要等到大限來臨時,才在那裡恐懼、驚嚇。既然我們在有生之年,已經知道修行如此重要,知道自己這次投胎人間的目的,是為了修行成就,讓靈性解脫輪迴,入於聖位,那麼就要下定決心,要下苦功,要很專心、很專一、很專注,要能夠與裡面的自性相應。 自性本具足 相應智慧生 如果不知道怎麼相應,是因為平時看不到、也摸不到自性,可是自性經常會流露出智慧,只要經常往裡面去相應祂,就會發現,那種來自於自性的自在與法喜。如果能夠得到這種自在與法喜,就會生出法喜心,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也會自然化解,因為祂有這個力量。 所以平時經常要內觀;所謂內觀,不是只有在禪定的時候,平常就要時時反觀自己的自性,不要總是往外看、往外聽、往外想,而是要往內看、往內聽、往內想、往內去接觸,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如果能夠這麼做,就會慢慢生出智慧,自然就會就會離相,否則很難體會該如何離相。 比方一個喜歡抽煙、喝酒的人,如果每天都能與自性相應,就會覺得煙味很難聞,或是喝幾口酒就醉了,所以就不想抽煙,也不想喝酒。很多同修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真的要喝酒,也是為了應酬,比方像喝喜酒,或是為了補身喝藥酒,那沒有關係,不需太執著於法,認為禪宗戒律說不能酗酒,就連一口酒也不能沾;只要不酗酒就好,並不是不能喝酒。 總之,修心真的很重要,當然,我們生在世間,難免會遇到很多的根塵與汙染,可是我們要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雖然蓮花的根莖都長在汙濁的泥土裡,可是卻能開出聖潔、美麗、又芬芳的花朵,就像我們雖然生活在充滿惡勢力的汙濁社會,但我們的心不受汙染,我們的色身就像千葉(瓣)蓮花一樣,那麼有智慧,未來有一天,就可以成就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