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中風

已找到 7 則相關結果

【禪與科學】禪定有助心血管健康

文/蘇立仁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過去以來,在世界各國的流行病學統計上,心血管疾病一向是全球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它也是除了癌症以外,位居死亡率排名的前兩名,在這些死亡案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是罹患與冠狀動脈相關的疾病或中風。 冠狀動脈是位於心臟外層的血管,肩負提供心臟肌肉細胞所需的營養與氣體交換的輸送功能。根據近年統計,冠狀動脈最常罹患的疾病就是硬化。 中風又分為出血性中風與阻塞性中風,前者是一般俗稱的腦溢血,因為撞擊或外傷而造成血管破裂,腦壓增加,以致細胞壞死。後者是一般比較多人罹患的中風形式,大多是因為血管老化與堵塞,造成堵塞血管後端的腦組織因為缺氧而導致細胞壞死。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抽煙、肥胖、高膽固醇血症、控制不良的糖尿病,以及運動不足。一般臨床診斷常會使用聽診器來進行確認心音的狀況,若有疑慮,則會使用心電圖與心臟的超音波來做進一步的診斷。 心跳速率愈慢 壽命愈長 心臟在人體生理學上是歸屬於循環系統,而循環系統除了心臟,還有血管。血管按照血流方向分為動脈與靜脈,到了動脈末端,也就是全身組織的細微處,則是靠非常細小的微血管床提供組織細胞營養,以及廢物的運送和氣體交換。 人體的心臟構造分為左右兩個心房與心室,通常右心房及右心室合稱為右心,左心房與左心室合稱為左心。心臟負責全身的血液循環,分為肺循環與體循環。體循環負責身體大部分的血液輸送,當身體缺氧時,血液會從上、下腔大靜脈回到心臟的右心房之後,再進到右心室。這時右心室會再把缺氧的血打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後,回到左心房和左心室。這時的血是充滿氧氣的,顏色也比較鮮紅,再由左心室把血液輸出,透過主動脈運輸到全身各組織與器官。 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心臟到底跳了多少下?1997年國外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將各種不同的哺乳類動物每分鐘的心跳速率和生命長短,進行反向線性的回歸分析後發現,除了人以外,一般哺乳類動物一生的心跳總數大約在10億次上下。若以心跳速率接近每分鐘600次來比較,老鼠的壽命只有2至3年,反而生活在大海裡的鯨,心跳在每分鐘10次上下,預期壽命約35年。由此看來,似乎心跳速率愈慢,壽命愈長。 不過,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心跳速率平均約75次,但預期壽命不是20歲上下,而是80歲。換句話說,人類一生的心跳總數大約是25至30億次,而且偏離這一條反向線性回歸曲線。因此,為了持續保有健康的壽命與生活品質,保護心臟功能與維持血管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悟覺妙天禪師所傳十脈輪禪定的「明心脈輪」,其生理位置就位於心臟,禪定中所感受到的能量,可滋養全身五臟六腑,進行器官修復與保養。多年來,禪師在其開示及傳授禪定時,不止一次提到保護心臟及大腦的重要,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正確的。 心臟的心肌細胞是帶動心臟收縮與舒張動作的主要動力來源,然而在身體各種不同的器官和組織中,心肌細胞是少數和大腦神經一樣,不會再生的。換句話說,心肌細胞若是受到傷害(不論是感染或壞死),就是永久性、無法再修復。由此可知,循環系統的保養是不容忽視的。 以筆者過去曾接觸過的實際案例為例,一位先天患有心律不整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十脈輪禪定訓練1年後,發病次數漸漸由一星期發作1次,到一個月發作1次;兩年後便再也沒有因心律不整而赴醫急救的狀況發生,看來似乎已脫離這種病痛折磨。 藉由重點性飲食的調整,可以協助預防與解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與保健,例如降低油脂的攝取,儘量減少油炸的烹調,儘量選擇清蒸、水煮、涼拌、清燉或燒烤等。 另外也須減少鹽分的攝取,高鈉鹽的飲食不單會影響心血管疾病,也會影響腎臟排尿功能。因為攝取過多的食鹽,會讓身體的水分不易排出,所以會造成體內血液的總體積偏高,於是血管的壓力與心臟的負擔也會跟著加重。 減少精緻糖類的攝取,尤其是糕點與飲料,應該少吃,以有效控制體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多攝取高纖維、富含OMEGA-3(例如深海魚油)與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堅果)的食物。以目前醫學研究結果指出,減少攝取反式脂肪,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多運動,可產生高密度脂蛋白來保護心臟與血管。 在保護血管方面,生理檢測有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血管的柔軟度。由於血管(尤其是動脈)要承受心臟輸出的巨量血液,必須保有一定的彈性與柔軟,才不至於造成血管破裂的傷害。 血管硬化的發生,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過去,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曾成功地將心電圖的偵測技術精準優化,協助臨床醫師呈現達到美國FDA認證的診斷判讀。同時將此核心技術推展到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應用,並將這樣的演算技術建構在雲端的資料庫做比對分析,以推算正確的生理年齡與血管柔軟度的狀況。 血管柔軟度與禪定 不久前,我們找到一位跟隨悟覺妙天禪師修行禪定超過20年的63歲男性,來實際測試這套偵測的評估心血管健康系統設備。量測結果經由中央大學建置的大數據資料庫比對後發現,該名受測者的生理年齡推算約30歲上下,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30歲以上。 他的血管柔軟度實驗數據,從圖2右側的顯示可知,幾乎是接近完美的狀態;換句話說,受測者與青少年的血管柔軟度相近。 不僅如此,自律神經系統的穩定性也可從心電圖量測數據中,利用數學模型推斷出來。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與身體健康及情緒問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影響層面很多,例如失眠、憂鬱、身體器官老化,甚至還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 自律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必須搭配得宜,並處於穩定狀態,才能讓身體健康。而此次的量測,我們也同時偵測受測者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能力,結果顯示,即使在不進入禪定的狀態下,實驗數據也呈現出「良好平衡」的指標。 由此可知,長期的禪定訓練不僅可維持、甚至可恢復血管的柔軟度,而且對自律神經系統的穩定也有絕對的幫助,可見禪定的好處多多,一方面能讓身體機能得到長足進步,另一方面也可遠離慢性疾病的痛苦,擁有美好的健康生活。 蘇立仁博士 小檔案 學歷: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高通量實驗分析核心設施主任 財團法人博愛文化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天然藥物協會永久會員 愛群生醫國際董事 社團法人婦幼健康促進協會專業諮詢委員召集人 修行資歷:自1990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出血型中風險釀失能 ROSA機器人手術抽除血塊

47歲的鄭先生在去年10月下旬出現莫名持續頭暈及嘔吐的症狀,甚至頭暈目眩跌倒,儘管當時有去醫院檢查,卻無診斷出任何異常,10月底時突然出現左上肢無力偏癱、說話口齒不清等症狀,所幸當時正在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看診,醫護人員察覺異狀後立刻送鄭先生去急診,緊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會診神經外科並轉入加護病房,經處置後,於11月中順利出院。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顯中表示,鄭先生為自發性出血性腦中風,經電腦斷層檢查,本次出血位置在腦部基底核區域,血塊大小雖不需要緊急開刀,但仍持續對腦組織造成壓迫,與家屬溝通討論後,決定先用降腦壓及降血壓藥物控制,並於11月1日進行ROSA機器人立體定位血塊抽吸手術,在機器人精準定位的輔助下,順利抽出血塊。兩天後鄭先生的上肢功能就逐漸恢復,講話口齒也變清晰,並於11月21日順利出院,開始展開復健療程,1月底時可自行至診間回診,如今恢復狀況相當良好。 陳顯中醫師指出,在台灣,腦中風大致可分為出血性與梗塞性兩種,其中出血性的占比約莫三成,依病人出血大小、損傷區域會有相對應的治療策略,但主要還是在血壓及腦壓控制,減少再出血的機會,而腦傷嚴重程度、後遺症也因此有所不同,因此,後續三至六個月的黃金治療期間也得持續復健。 陳顯中醫師表示,鄭先生屬於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最常見自發性腦出血的主因,與本身體質,或血壓控制不佳相關,初步判斷,早先的頭暈、嘔吐也可能與血壓控制不當有關,這次手術能順利完成並在短時間內復原良好,真的相當幸運,也建議鄭先生務必遵守醫囑控制血壓,避免二次中風。 根據統計,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十大死因前段班,也是國人失能的主因,平均每年奪走一萬人的性命,也同時影響著無數的家庭,為避免陷入「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的窘境,雙和醫院呼籲,民眾除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有問題快打119」的口訣來提升對腦中風的警覺外,更得重視自身健康,從防止腦中風發生做起。雖然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但卻能透過維持健康、規律的生活型態來預防,實行「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有三高病人要定時服藥及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等,家中如有相關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有長期頭痛、頭暈或其他神經學症狀,建議前往神經外科門診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原文出處

中風多年僅能眨眼 中西合療讓婦人開口說話

67歲梁女士4年前因腦動脈瘤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經過搶救幸運救回一命,但是雙手雙腳無力,只能透過眨眼與先生溝通,在親友的介紹下,去年11月底遠從高雄前來花蓮慈濟醫院向院長林欣榮與中醫副院長何宗融求醫,經過一個月多的中西合療,梁女士不僅雙手能動、比讚,甚至還可以開口說話,這樣明顯的進步讓梁女士的丈夫陳先生高興表示,太太現在能看電視,還能靠自己的力量小幅度移動雙腳位置,而且手也穩定很多,不像過去有嚴重的抖動,真的開心也很感恩花蓮慈濟醫院的專業團隊。 「3年前的凌晨,太太突然叫醒我,說她頭很痛,沒想到正要帶她出門就醫,她就倒下了。」回想起當時緊急狀況,陳先生仍心有餘悸,他說,太太當下已沒有心跳,立刻幫她做CPR,直到救護車抵達送醫急救,確診為腦動脈瘤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太太也因此四肢無力,但他從沒有放棄治療的希望,積極帶著太太做復健,甚至在家中添購幾套復健器材,然而成效有限,得知花蓮慈院的中西醫治療腦中風很有口碑,就帶著太太前來就醫。 經詳細檢查後,由林欣榮院長安排梁女士進行中西醫合療計畫,不僅接受內生性幹細胞治療,也由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以針灸輔以中藥治療,復健部團隊著手規劃相關復健課程。 中醫除了以中藥「通腦方」治療,同時透過每週密集的針灸來為梁女士通經活絡、醒腦開竅。何宗融副院長表示,在病人意識不清的情況下,最需要的是透過中藥醒腦開竅,而梁小姐因為長時間臥床使經絡堵塞正氣不足,得透過針灸來活化經絡、補益正氣,幫助她身體恢復起來,盡早回到正常生活。 短短一個月,梁女士從四肢無力、只能用眨眼溝通,到已經可以做出舉手、看電視、小幅度的抬腳、盤腿等等動作,最讓陳先生驚喜的是太太可以開口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講出簡單的字句。 「太太有這樣的進步真的很感恩花蓮慈濟醫院的團隊。」看著太太一天比一天還要進步,陳先生開心說,太太能復元到現在這樣,他已經很滿意了,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太太恢復到生活能自理,他也相信持續治療,太太會恢復的更好。 原文出處

曾服抗凝血劑中風怎辦?溶栓不會增加治療危險

中風治療用藥安全大突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研究發現,中風前曾接受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以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出血與死亡風險不會提高,這一發現可望改變目前全球中風治療指引,預估全臺灣有十三萬病人受惠,全球則將有上千萬人受益。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內科醫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4年一月號,該期刊影響分數高達39分,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關注。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服用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來通血路,預防中風及心臟病,但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蔡斗元指出,目前全球的中風治療指引中,針對中風前兩天內接受過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若不幸仍罹患急性腦中風,不建議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來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以避免腦出血風險,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病人接受NOAC抗凝血劑藥物治療,這些人都屬於中風高危險群,若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時,無法及時注射血栓溶解劑,將使這群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影響後續復原情況。 蔡斗元醫師與大林慈濟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奇美醫院以及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國內外多位醫師和學者組成研究團隊,以臺灣健保資料庫中2300萬人的就醫資料進行大數據研究,調查在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間,在急診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所有20歲以上,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成年病人,發現與未接受任何抗凝血藥物或中風前接受Warfarin治療的病人相比,接受NOAC治療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在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後,出現大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的風險並未變得更高。 蔡斗元醫師指出,2022年美國的研究指出,接受與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後較高的腦出血風險無關。而在2023年的國際性研究也有類似結論,然而,值得注意地是,上述兩項研究主要針對非亞裔病人,其中分别只有3.4%及20.2%為亞裔人士,由於亞洲人的體質特殊,腦中風的型態與對藥物的反應與其他種族不同目前針對亞洲族群的證據仍有限,這次的研究剛好補足了對亞洲族群的證據空白。 蔡斗元指出,NOAC於2009年12月在台灣首次獲得批准使用,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其在台灣和全球的使用都逐步增長。根據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的資料,截至2020年,臺灣大約有0.5%的人口服用NOAC。由於大多數NOAC使用者本質上是屬於缺血性腦中風的高危險群,由此帶來的臨床意義必然會越來越大。這項研究也為臨床醫生在臨床環境中做出實證決策提供了關鍵參考。同時對未來的研究及治療指南的更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論文刊登網址 原文出處

強烈冷氣團來襲 醫師提醒「心梗有前兆」

42歲的陳先生某日上午因持續幾分鐘嚴重胸悶、呼吸急促之身體不適情形,旁人發現立即幫忙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在救護車上做心電圖,並上傳至「苗栗冠心症到院前救護團隊」線上群組,為恭紀念醫院心臟科團隊的線上醫師,立刻協助判讀為「心室纖維顫動(VF)」,並指導救護人員使用AED去顫,但病患仍出現昏厥失去意識狀態,且無呼吸心跳,再緊急使用心肺復甦術急救。送達為恭醫院急診室後,立即啟動相關醫療程序,從檢查到評估到治療一條龍串接,迅速送到心導管室,由心臟內科褚佩寰副院長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處置,經過氣球擴張術和支架置放術後順利打通血管,術後進加護病房觀察。 褚佩寰副院長表示,所謂的「心室纖維性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指心跳變得異常、心室顫動、不能輸出血液,人體因此很快出現缺氧的情形,病人在幾秒鐘之內就會失去知覺,當心臟的電訊號異常時,心臟無法輸出血液,心跳會停止!需要馬上啟動緊急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後打通阻塞的血管,也需要趕在腦部與其他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壞死之前,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因此當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時,搶救的時間就是挽救的關鍵。 褚佩寰副院長進一步呼籲,這兩天剛好是強烈冷氣團發威,氣溫明顯驟降,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等情形,也是心肌梗塞及中風好發的時候,近期為恭醫院處理急性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案例明顯變多。民眾若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急促,甚至疼痛蔓延至下巴、左臂或後背等情形,應儘速撥打119以利救護人員送醫急救。 褚佩寰副院長強調,心肌梗塞病程變化很快,把握急救時間,愈早送醫愈可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導致死亡的機率。此外,還是提醒大家平日應注意三高控制、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不抽菸、少酒、多運動,天冷注意保暖,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預防心臟疾病發生。 原文出處

妙齡女頭痛欲裂突中風 2小時溶栓取栓無後遺症

去年年底天氣突然轉涼、氣溫驟降造成許多人身體不適;當時小惠(化名)從北部到彰化訪友,正與友人交談過程中,突然感覺腦部強烈疼痛,感覺像跳電一樣,當下小惠蹲下抱住頭部、感覺右側無力慢慢倒下且無法言語求救,而坐在對面的友人察覺她睜著眼睛傾倒,試圖跟她對話、拿水給她喝,後來發現狀況不對,緊急撥打119電話,119救護員判斷疑似中風,並隨即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學中心救治。經急診迅速確診為中風後,隨即啟動中風中心救治流程,於2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再加上動脈血栓移除,把握黃金時間迅速救治小惠,經過加護病房觀察、一般病房復健後,小惠住院10天就順利出院返家,現幾乎未留下任何中風過痕跡。 收治小惠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副主任林志明醫師表示,該院早在2008年就成立中風中心,早期布局急性中風治療,更透過中風臨床決策支援資訊系統介入來精準評估病人狀況、提升醫療品質,此外,彰化基督教醫院為全台第一個開發遠距中風會診網絡,不僅可以線上為遠在30分鐘車程外的病人評估診斷、更為病人爭取黃金時間獲得最適切的治療;所以在2021年健保資料庫統計中,彰基醫學中心取栓數為全國第三(僅次於台大及林口長庚),拯救許多家庭免於破碎。中風中心更於112年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肯定,榮獲第二十四屆系統類競賽卓越中心獎。 為小惠執行取栓術的彰基影像醫學部張梓恩醫師表示,小惠案例屬於前循環之左側中大腦動脈完全阻塞,導致之缺血性腦中風,綜合影像與病況評估後判斷符合取栓適應症,故經過靜脈溶栓治療後,立即安排小惠接受取栓治療。取栓過程順利,阻塞的血管幾乎完全打通,使腦部灌流恢復,能降低腦細胞的損傷並有助於功能恢復。取栓治療之健保給付自2023年11月起,前循環由8小時開放至24小時,但還是提醒民眾盡早就醫,越早恢復腦部灌流,越能降低腦損傷。 從事業務工作的小惠表示,自己平日為了應酬而吸菸、喝酒,因為自己年紀還輕正在打拼工作,而且少有身體不適的狀況,因此儘管事情發生前一兩個月感覺左邊頭脹脹的,但仍不以為意。這次在訪友途中發生這件大事,讓小惠心生警惕,她說:「倒下的那個時候,雖然我眼睛睜著,但其實早就失去意識,醒來已經是在加護病房了,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恢復到像平常人一樣!一定要配合醫護人員自救!」所幸小惠經過治療後未留下後遺症與副作用,現又即將返回職場,小惠表示:「感謝彰基醫護的救治,接下來我一定會更注意身體!」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部副主任李宗翰醫師提醒,近來中風年輕化,一般來說小於45歲的中風,根據衛福部統計,比例從10幾年前的5%,到這幾年已經超過15%。年輕病人經常忽略高血壓、糖尿病的控制,也過多使用菸草和酒精消費、缺乏體育活動,另外高環境污染和氣候的急遽變化也是造成中風的因素。因此受到極端氣候、不良的生活習慣,體重過重等因素影響,以往我們認為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近年卻越來越多年輕族群發病。 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腦中風治療,有完整的轉診平台,能迅速評估溶栓及取栓之適應症,並且有專屬的中風團隊及後續重症治療;小惠通過專業醫療團隊救治後,成功復原出院,令人欣慰。 原文出處

官僚殺人!新莊區醫院連三疏失害人一命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因為醫院的官僚與連連疏失,新北市新莊區一名男子今日不幸往生。 住在新莊區的這名男子,原本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生活與作息都正常,而且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一個多星期前因為忽然中風而被送往新莊區一家相當知名的醫院,結果該院評估認為手術難度太大而婉拒動刀,建議送往更具規模的其他醫院治療。當患者的親友聯絡好其他醫院之後,這家醫院卻一直推說別的醫院不可能有病床而遲遲不配合;親友好不容易又請其他醫院來電確認可以接手中風患者,這家醫院才願意放行,但是沒想到親友等待該院安排轉院的救護車,居然等了足足一個小時! 等到中風患者被送往更具規模的醫院時,已經在這家新莊的醫院耽誤了大約四個小時。更離譜的是,接手的醫院發現,原本那家新莊的醫院居然沒有為送急診的中風患者施打抗凝血劑。由於抗凝血劑必須在發現中風後的三個小時之內施打,患者轉院時已經是中風後的四個多小時,超過了施打的黃金時間,也限制了後續的治療。 拖延轉院、安排救護車花了一個小時、沒有及時施打抗凝血劑,新莊區這家知名醫院的官僚作風與接連三個嚴重疏失,讓患者錯失了急救的黃金時間。 不幸往生男子的家屬都十分哀痛,目前著手治喪,還無心去追究新莊這家醫院的疏失責任。知道送醫離譜經過的友人們,對新莊這家在地醫院的官僚與疏失都非常不滿,希望以後絕對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