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已找到 46 則相關結果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教育部圖畫書創作獎 大專組特優 蘇冠菱同學 國小低中年級特優 簡莛育同學。 美是由內而外,來自內在的真實感受,在吸吐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活著的感覺。這是2024年教育部圖畫書創作獎「大專組」特優得主:明志科技大學蘇冠菱對美的感受;目前就讀台中市東光國小四年級:中低年級組特優得主簡莛育認為,美是會讓心情好的東西,只要內心愉悅,就是美! 小時候,蘇冠菱家裡吃飯時,總會在餐桌上鋪月曆紙,她就在上面畫畫,越畫越感興趣,這大概就是她的繪畫啟蒙期。後來,繪畫更成為排解壓力的出口,雖然曾有一度想放棄,但在老師的鼓勵下,蘇冠菱堅持下來了。簡莛育則是在媽媽和老師們的鼓勵下,從幼稚園大班畫到現在,他覺得畫圖非常有趣,他非常喜歡畫畫。 《枝枝枝》是蘇冠菱的得獎作品,靈感源自於與家人的對話。透過細膩生動的筆觸,已深入簡出的方式,帶著大家探尋頭足類生物的多樣性與趣味性,讓花枝、魷魚與軟絲的特色躍然紙上,成功贏得評審的青睞。簡莛育的《我是大魔王》以童真直白的筆調,描繪了孩子內心的「魔王心理」,將情緒的波動與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既具趣味又充滿共鳴。 圖畫書是非常具挑戰性的創作,化千言萬語為圖,不但要生動引人入勝,觸動人心產生共鳴或啟示,尤有甚者,創作者自身也樂在其中,享受繪畫的過程,是一種眾樂樂與獨樂樂兼而有之的愉悅歷程。蘇冠菱認為,美是努力後的情感回饋,無需刻意尋求,只需用心體會日常中的片刻停頓,便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簡莛育認為,美存在於快樂之中,只要我們能透過五官去感受,並讓心情舒展,便能得著、觸摸到美的真諦。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教育部113年文藝創作獎 「教師組短篇小說」特優賴俊儒老師 「學生組詩詞」特優 陳其豐同學。 教育部113年短篇小說特優得主,銘傳大學兼任教師賴俊儒,認為獨處時最能體會美,越寧靜越深刻,越可以感受到自己與自我、與大自然、與世界的對話,清楚察覺自我的轉變與流動。他常常刻意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時;選擇平時不常做的事,如長途騎車到不曾到過的地方,遇見一切不期而遇,讓自己變得鮮活,獲致深刻難忘的美。學生組詩詞特優得主,台師大陳其豐同學對美的最初意識是:發現生活中的日常,有情無形長養萬物皆有故事,就連不起眼的無情物件,或也歷經特殊際遇,經年累月、轉輾至此、成為現有樣貌,映入你我眼簾,相遇相應又相生,如此日常、尋常、真實中竟存不思議的微光和存粹,教人感動,轉化為美。 賴俊儒和陳其豐皆在文學世界耕耘許久,分別以短篇小說《壞心腸》描寫輔導老師與學生在關懷與距離之間兩難情境和遺憾,布局高明,心理描寫真實,虛實間生動的反映社會面貌。詩詞《小明》結合現代詩與小說的敘述特質,展現文字駕馭功力,有魅力地引人入勝。賴俊儒和陳其豐都表示,寫作創作不能徒賴靈感及天賦,更需要練習嘗試,多方觀察體驗,讓心意敏覺相乘,才能在不同體裁中優游自在,手寫靈光。 賴俊儒文武雙全,一手拿筆創作寫作,一手拿球拍打羽球,曾是校隊和全大運選手的他,希望未來能創作運動小說;陳其豐不僅充滿抒情力道創作現代詩,嫻於採訪與編輯,更投入現代文學的研究及評論,是位創作與研究雙門抱,值得期待的青年。 賴俊儒和陳其豐皆認為,書寫是來自生活真實的體悟。世間最美的不是濾鏡下的修圖;透過自己的眼睛所觀看到的畫面,是獨一無二的,是真,是存粹。美,往往就在日復一日的循規蹈矩間,那個微乎其微中的細小變化,就是美發生的時刻!
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南市樹人國小黃世忠校長。黃世忠校長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兒時騎著腳踏車所過之處:路旁兩道皆是結實纍纍的芒果樹,放眼望去稻浪翻滾、蝶影兩相追逐,這些都是日常最熟悉不過的畫面,因為年幼未曾知曉這即是美,只覺得很幸福。 直到,來到樹人國小服務,透過學習研訂樹人國小校本課程:「感美」時,才發現,原來那樣的日常景色,所獲致的感官覺知、心靈和諧,就是美!能感美而付諸行動實踐共好,就是美美與共! 在樹人國小,隨處可見鳥語花香、綠蔭成行,能怡神怡情又怡人,然而最美的是孩子的眼神裡,那道因創作而綻放的自信之光。「感美」特色課程,意在培養學童們對美的敏銳度與欣賞力。美感是一種素養,需要透過真實的生活體驗、跨領域的學習來逐漸累積。樹人國小的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美,從而塑造獨特的特質與才華。正如校園中特意揭櫫的:真、善、美教育理念核心,全然地滲進每一堂課,每一次與自然的互動中。 版畫課程,是樹人國小的一大特色。在駐校藝術家吳宏昌老師的指導下,版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孩童心性與耐力鍛煉的渠道。從構圖到刻劃,再到印製,孩子們在每一刀之間體會專注與堅持所獲致的力量。這種深層學習,讓學童們不僅創作出驚喜之作,也內化為自信與成長的基石。無論是走讀澎湖的靈感揮灑,或是展覽牆上的一幅幅傑作,都是他們心靈深處最純粹的表達。 黃世忠深知,美不該因地處偏鄉而有所限制。要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與社會,以探索與體驗拓展他們的視野。黃世忠鼓勵大家日常生活宜多一些停留與觀察,走出熟悉的環境,觸碰不同的世界。感受美好,也創造美,讓美如漣漪般擴散,觸動更深的靈魂。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音樂人蔣三省。創作並製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音樂人蔣三省,人生最初的夢想是想成為棒球選手,因為近視而無法如願;後來,父親買了一架鋼琴,成了他的人生音樂之路起點。有了古典音樂的基礎,蔣三省國中時加入了臺北青年爵士音樂團,開啟了音律天地的全新篇章,豐富多彩又美妙。 蔣三省笑說,自己不是談情說愛高手,卻創作近千首情感豐沛的作品,為無數歌手與影視作品注入靈魂,音符流動間有美,聽者心底有共鳴,有感動。從出道展露頭角至今已數十年,蔣三省已經進入「資深級」音樂人卻未停下腳步,還進取學習就讀碩士班,大量探究跨國多元音樂創作,期以豐沛靈感,觸發更多的音樂想像和創作能量。 不只譜出一首首動人的音樂,蔣三省如同當年他的父親一般,也將對音樂的愛傳遞給兒子蔣榮宗:從小在鋼琴旁長大,耳濡目染之下也踏上音樂創作之路,現在更是蔣三省在跨世代、跨國、跨界、跨風格創作發展和學習成長上的好夥伴。音樂豐富了蔣三省的生命內涵,連結了家人的情感,延伸了視野和事業,生活更加的有趣、有厚度;音樂創作對他而言,所交織的美,不僅是傳承,更是父子世代及夫妻之間的共感共振,非常有力!給力! 蔣三省認為,美,不在表面,在內心。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無論是音樂、美術館的畫作,或電影中的情感片段,都蘊含著讓人心動的力量。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許美惠館長。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許美惠因為對歌仔戲的喜愛,找到了與土地情感的連結,她認為「美」不僅來自感官愉悅,更是根植於土地上的人民,生命與情感深沉連結所煥發的共感。 大稻埕,曾經是城外風華之地,是百年前文化運動薈萃地,如今矗立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是殖民政府所設立的北警察署,已有百年歷史,如今,以新的語言和視角,將歷史洪流中的「文化運動」重現於當代,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象徵。館內透過科技再現歷史場景,讓人可以近距離與歷史對話,可以跨越時空進出過往和現在,可以撫文化薈萃於未然風潮。 許美惠認為,歷史的價值不僅止於記憶,更散發溫度與啟示。文化運動先驅者背後的意識覺醒、抉擇、行動和所掀起的風潮樣貌,讓歷史不再只是冷硬的數據,而是充滿生命的躍動。「越在地越國際」是許美惠館長的信念,歷史是根、是滋養人民的養分,需以開放的心胸閱讀並容見於當代,臺灣新文化紀念館作為轉譯平台,用無數個故事串聯起人民的集體記憶,喚醒對文化的自覺與認同。 許美惠歡迎民眾與國際旅客,走進臺灣新文化紀念館,認識這片土地發生過的歷史,如此,美,便會在人與土地和歷史連結的時刻發生!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書畫創作者紀冠地博士。 紀冠地的家經營西點麵包店,他的父親每天關上店門後,總會寫上一個小時的書法,童年時期的紀冠地總會跟在父親身旁,專注地看著在紙上流動的各種筆觸,無論是墨韻、線條、紙質,落筆的輕重緩急,都讓他深深著迷,每道運筆看似自在如意、得心應手,皆是如此的獨一無二,美的令人屏氣凝神,讓小小年紀的紀冠地深愛不已,以至於毫無懸念的投入書畫世界至今。 成長的路上,紀冠地的父親不斷地教誨他:「一旦投入,就不能半途而廢。」這話常迴盪在他心田,漫漫學習書畫路上始終縈繞耳畔。書畫創作不能僅止於模仿古典,必需追求自我風格的養成。學習路上,有許多老師深深的影響了紀冠地,他們從不直接給答案,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反思和突破自我,使他在書畫創作路上,得能踏出獨特的足跡。 對紀冠地而言,古典藝術是現代藝術創作的養分,將古典精粹轉化為創作語彙,使作品充滿所思、所想、所感,書寫浪漫;反應當代所悟、所得,彩繪時代新意,是最美不過的事了。就如他的《人間系列》作品,提供共感、對話、通感與聯覺的可能,讓觀者進入作品之中,產生屬於自己的解讀,美,在無聲的留白和對話中浮顯誕生。 美就在日常中!紀冠地認為即便是相同的事情、景色,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耐心觀看,再次欣賞!好好體驗人生,豐富生命,您就會發現,美無所不在!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皮膚科醫師吳敏綺。吳敏綺生在外交官家庭,擁有豐富的多元文化經驗和理解。她出生於紐西蘭,曾到泰國、韓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生活和學習,練就了高度適應能力,培養了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與他人對話、理解和尊重的待人接物態度。吳敏綺能動能靜,熱愛戶外運動,傾心藝術創作,喜愛大自然,無論是大山大海,小花小草,對她而言自然界的一切皆是美。 吳敏綺是一位醫師,更是一位母親,從不因工作而被時間綑綁。她善用時間,觀照自我、培養興趣、享受工作、珍惜與家人共處,並且保留時間親近大自然和運動,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天。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乳房篩檢,吳敏綺發現自己罹患乳癌,這個轉折,讓她從醫生變成了病人。和多數人一樣,一開始的狀態是難以避免的震驚和悲傷,家人也因她難過而難過,在她面前鎮定地壓抑著悲傷;她敏銳的察覺到這一切,了解到自己是家人的天和地,所以,她懷抱著愛和感恩的心,迅速調整心態,在家人的陪伴下,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歷經過多次的手術與化療,吳敏綺不被病魔打倒,反而重新看待生命!她說,無論面對癌症或是其他生命中的挑戰,如能抱著正向思考與愉悅的情緒面對,就能從內向外幫助身體一起調整,復原身心健康。 從事美的相關行業,熱愛運動、藝術和貓,喜歡和家人與朋友分享美的吳敏綺認為,美,沒有一定的格式範例!只要從內心散發自信,對生命事物充滿熱愛,時刻啟開感官,細膩地去感受這個世界,美就無處不在!美會化為各種形貌,近靠你的身旁,要善待自己,讓自己活得更滋滋有味!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新竹縣峨眉鄉安石莊園創辦人王德志先生。王德志笑著說他是一位退而不休,充滿活力,洋溢生氣和創意的人。從一個國家既定的轉輪架構中「屆齡退休」,回到生命軌道的轉輪——返鄉,轉換身份撿拾中斷已久的農夫生活,成為大地的園丁,好好繼續人生下半場,退而不休,奉獻自己,再創生命價值,獲致幸福。他表示與其說他抱有遠大的志向,不如說他是心繫一念之間:希望好好維繫祖先留下的土地,愛護這片大地,用心護壤栽植好茶,並把良好的環境傳給下一代。 雖然從小生長在鄉間,跟隨父執輩東耕西耘,但因年紀小,也就沒有接受足夠的「特訓」,成為一位真正的農夫;因此,人生下半場,王德志從零開始,撥開幼時的記憶,好好蹲起馬步,重新閱讀大自然,感受四時、節氣、天候運轉,學習茶園管理,用心的將採摘、製作,沖泡,融入生活美學的各種哲思。對王德志而言種茶的意義並不在於增加收入,養家餬口;茶,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和諧有致,以茶會友,和每一位有緣人在青山綠水美麗的峨眉鄉,一步步感受、品味、樂在其中,總能皆大歡喜,讓生活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滋味。由於,王德志非常樂於分享美茶、美景、美心情、美自然、美土地、美人生,因此,越來越多人攜家帶眷、朋友相召、學校參訪……來到安石茶園,共享茶之美。 王德志說:「種茶是科學,喝茶是哲學」種茶需要掌握精確的技術,如儲水率和梅納反應,而喝茶則需要心態上的專注與感恩。他認為好茶不一定貴,但需要用心去對待。茶的美不僅體現在味覺,更在心靈上的傳遞,如同接力棒,將美好傳遞給全然的自己以及自己所擁抱的全世界。 王德志歡迎大家到新竹縣峨眉鄉,在安石莊園,體驗親手摘茶、泡茶、品茗,從中獲得感受以及無與倫比的美麗。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系主任,戴旭志博士。戴旭志認為每個年齡層所感受到的美都不一樣,美存在彼時彼刻以及此時此刻的每個當下。會觸動人心,令人永誌難忘的美,常都不是外在的表象,而是可留駐在內心的平靜和所包覆的善意。當然,隨著時間流逝,年齡不斷增長,專業不斷的投入關注,此刻,他深感健康的身體、城市的包容、朋友的關懷和家人的愛,才是讓城市公民能完美幸福,擁有美的核心關鍵。 從事全齡健康促進推廣的戴旭志,五專時是電機科的學生,日以繼夜的Coding編碼人生,使他感受到無比的孤獨,健康每況愈下,於是轉換人生跑道,從程式語言世界,轉而選擇從小就學習的武術,進入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就讀、深造、投入以人為本的健康產業,致力於改善全齡生活品質,打造友善智慧健康城市。 基於社會責任、健康要奠基於年幼期良好習慣的養成,近年,他與雙北市政府、台北市珍愛扶輪社、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校友會、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等單位合作,將全齡健康的概念推廣到青少年階段,尤其是嚴肅看待全球毒品氾濫、毒害年輕化的議題,讓下一代能遠離毒品。故而,投身舉辦「青少年反毒識詐公益街舞大賽」,期望透過充滿活力、協力合作、展現特色、能大聲說出自我主張的街舞比賽,以反毒識詐為題,寓教於樂,喚起青少年辨識利害、善惡、真偽的敏覺心,勇敢展現反毒的決心,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及早走向擁抱健康美的人生大道!戴旭志歡迎聽友10月20日前往圓山花博公園,一起來鼓舞、激勵我們的青少年子弟! 打造永續、友善、全齡健康的城市,慈愛每一個年少的孩童,需要全民攜手合作共創,戴旭志認為給自己接近美的機會,美,就會發生在此時此刻!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彰化縣立北斗國中表演藝術教師林美宏。林美宏會跳舞也愛繪畫,從小到大總是在課本上隨處塗鴉。林美宏的老師們都是她成長路上的伯樂,總是鼓勵她繪畫創作,投件參賽。畫畫塗鴉已成為林美宏最好的知己,豐富了她的生命色彩,甚至因為這個才華,讓她的教學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和特色! 林美宏是教育部藝術領域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的副組長,常在不同的工作坊分享她的專業,致力教學創新,和一群老師努力在教學現場,滋養具豐沛美感的下一代。幾年來,她幾乎沒有停止腳步,南北奔波,戮力投身美育教學和教材共備研發,能如此負荷著超體力、超高壓、超自我要求,承擔責任,完成使命,林美宏認為這樣的超能力是來自舞蹈堅實的身心靈養成訓練:堅毅卓絕、挫折耐受力以及鍥而不捨的朝和諧完美前進!故而,即便多重角色扮演,各樣重責在肩,時間轉輪永不停歇,林美宏仍保有正向能量,用燦爛的笑容面對挑戰,展現存在美學。 繼多年前出版專書的經驗,林美宏和表演藝術領域不同專長教師們,歷時三年的著墨,出版《一年52週的藝術遊戲課》手繪圖書,提供親子共學,期盼透過藝術遊戲,獲致親子共有的愉悅與幸福感!藉著藝術探索,能有機會成為心中有愛,眼裡有光,充滿自信,擁抱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