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莊伯仲:別對日本人說「金玉滿堂」 不然超糗

 【記者林可妮報導】楊渡在新書《有溫度的台灣史》提及「噍吧哖事件」之後,日本為了報復居然大舉屠村,留女不留男,而且還把地名改成「玉井」,這是當時日本出了名的風化場所之地,用這個地名根本就是在污辱台灣一說,曾經受邀擔任日本慶應大學訪問學者的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莊伯仲提出考證,認為楊渡先生的解釋恐怕未必正確,可能錯把馮京當馬涼了。

 莊伯仲指出「噍吧哖」之名來自世居當地的原住民西拉雅族「噍吧哖社」(英文拼音為Tapani),日治時期將其改名為玉井(Tamai)應該是發音相近之故,就如同打狗改名為同音的高雄(Takao)一樣。日本人對玉井之名並不陌生,因為就有人姓玉井,還有公司、食堂名為玉井的。現在的琦玉縣、山形縣、名古屋市都有玉井或玉ノ井的町名、學校名,甚至車站名。如果玉井真有負面意涵,日本人斷無自黑之理。

 莊伯仲進一步指出,東京過去的確曾有個名為玉ノ井的風化區,不過噍吧哖改名是在1920年,而玉ノ井逐漸發展為風化區是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在時間點上對不起來,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探討應該嚴肅,廣納各方情資,方有助釐清真相。

 莊教授也分享一個趣聞,台、日雖然同樣使用漢字,但是意義可能大不同,例如「金玉」的日文意思是睪丸,如果新春造訪日本友人,祝福他家「金玉滿堂」,不明究裡者絕對會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