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楊秉儒/高雄15座滯洪池 不如台北一抽水站

圖/取自中視新聞

 大高雄地區才剛擺脫『823水患』的陰影,8月27日侵襲南臺灣的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又讓高雄多處傳出淹水災情。包括仁武區、鼓山區、林園區、鳳山區等地多處水淹及膝,就連整治工程完工後,多年不曾淹水的曹公圳也遭殃。

 其中,最讓人感到諷刺的是,高雄市政府以『15座滯洪池 (可滯洪量達 350 萬噸)』的環保工法,意欲打造大高雄地區成為『海綿城市』,沒想到滯洪池反而助長鄰近地區淹水災情。位於三民區寶業里的寶業里滯洪池足有兩個足球場大,於8月28日清晨6點達到滿水位警戒線,8月28日清晨6點20分溢堤,三民區澄清路、義華路成為『澄清湖』。民眾痛批:「水根本排不出去!」

圖/取自東森新聞

 高雄市的『海綿城市』計劃光是一昧的『廣建滯洪池』,沒有搭配完善的『洩洪排洪規劃』,而滯洪池又要兼具景觀生態公園的功能,像高雄市三民區寶業里的滯洪池,根本就位在人煙稠密的市區裡,遇到超大雨量,把滯洪池填滿了,溢堤了,然後市區就又淹水了。只是,人民應該都會問:「我們都知道滯洪池可以降低淹水災情,可是,可以不要淹水嗎?」

 只將經費投注在『廣建滯洪池』以吸納超大豪雨所帶來的水量,卻忽略了「同步建構」完善的城市地下排水道系統與洩洪排洪系統的重要性,才會讓高雄這個『海綿城市』在8月23日與8月26日這兩次的天災裡接連破功吧!

 我還是想再重申一次,高雄這個『海綿城市』所擁有的『15座滯洪池 (滯洪量總達 350 萬噸)』比不上臺北市一個『玉成抽水站』,更別提大台北地區還有淡水河和基隆河沿岸的多處抽水站。

 單單以臺北市的『玉成抽水站』來說,每秒鐘可以抽水 234 噸。一天就是可抽 2000 萬噸,狂勝高雄 15 座的滯洪池 (一共才 350 萬噸)。

 一天 2000 萬噸,大家可能不知道是怎樣的意義,除了是「很多」以外。換一個方式來解釋,該站的集水區域是 1627 公頃。如果下了 1230 毫米的雨量,就會有 2000 萬噸的雨水會透過排水系統,流到玉成抽水站。

 也就是說,單單以玉成抽水站的集水區,根本不怕一天 1230 毫米 (每小時 51 毫米) 的降雨量。這是非常恐怖的抽水能力。更何況,除了玉成抽水站之外,整個大台北地區還有長達7.7公里的『二重疏洪道(1996年完成第三期防洪計畫)』搭配沿線八個抽水站與沿線「堤外」滯洪、疏洪用的親水公園,最大疏洪量達到9,200立方米/秒(324,895立方英尺/秒)以及亞洲最大分洪道『員山子分洪道(2005年7月全數竣工)』,加上臺北市與新北市不斷更新強化的城市化地下排水道系統,才得以確保北北基地區800萬人口倖免於水患。

 祝福高雄。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楊秉儒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060723713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