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陳姓男童全身皮膚無故出現密密麻麻的小血斑點,隨後剔牙弄傷牙齦竟血流不止,嚇得嚎啕大哭,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抽血發現其血小板數低至每微升僅有3千(正常15萬至40萬),馬上住院治療,父母驚嚇「難道是血癌?」最後確定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醫師呼籲民眾若發現莫名皮下出血不要輕忽,還是要盡快就醫。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此病雖非血癌,但也不能大大意,最忌受傷,尤其是頭部千萬不能撞傷,以免出血不止。此病好發在兒童,成年人也可能發生,多數會在6個月內自行緩解,但在這期間需要定期追蹤。
陳童媽媽指出,孩子一開始是四肢出現密密麻麻小血點,以為只是單純的過敏,後來連胸膛、脖子也都冒出來,曾到皮膚科看診沒有療效,後來又出現流鼻血、舌頭出血難止住的情況,最嚇人的是,孩子剔牙時,不小心弄到牙齦後竟血流不止,滿嘴是血,哭著找媽媽,他們趕緊轉到彰化醫院小兒科就診。醫師看到抽血報告的血小板如此低下,擔心嚴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議立即住院治療。
血小板的最重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小於2萬就可能自發性出血。馬瑞杉醫師說,陳姓男童低至3千,於是在皮膚淺表出現小出血點,而且一旦出血將難以正常止血,所以才會牙齦出血止不住。經免疫球蛋白治療後,5天後出院時血小板已回復到23萬的正常值。
馬瑞杉醫師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不是很常見,確切原因尚未完全被了解,通常是之前有一個感染疾病,引起自體免疫反應,導致血小板被自體免疫系統攻擊,這起個案的陳童在病發2週前罹患腸胃炎,推斷因此而起。如果撞傷頭而引起顱內出血就有生命危險,也可能引發腸胃道出血,大部分情況是皮膚點狀出血、瘀青及流鼻血、口腔黏膜出血,女性則可能月經量過多。
馬瑞杉醫師強調,在急性期如果血小板數在每微升5萬以上且無持續出血現象,可以定期追蹤即可,如果在5萬以下且有持續出血現象,則需介入治療,目前第一線治療藥物有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對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使用第二線的免疫調節藥物或使用血小板生成素。此病的病患大部分可以痊癒,只有少數會變成慢性病。
- 疫情警告:12月下旬流感恐升溫 重症與住院將明顯增加
- 14歲童腦中風在教室昏倒 急送醫10分鐘取栓救回大腦
- 胸部像刀刺疼痛 記熟急性主動脈剝離快送醫
-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 女醫三劍客 全方位守護女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