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健保不能倒 石崇良盼照顧更多弱勢:去留從不在心中

健保補充保費爭議,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前左)7日受訪表示,所有政策出發點都是要讓健保財務永續經營、穩健照顧更多弱勢。圖/中央社
健保補充保費爭議,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前左)7日受訪表示,所有政策出發點都是要讓健保財務永續經營、穩健照顧更多弱勢。圖/中央社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7)日出席「健保制度永續發展研討會」,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健保不能倒」是所有政策出發點,改革是為讓制度財務永續、穩健照顧更多弱勢,「去留從不在心中,只有想把事情做好」。

石崇良說,健保制度雖推行逾30年,但仍面臨人口老化、醫療支出快速增加、財務結構失衡等挑戰。「改革不會停」,未來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凝聚社會共識,讓制度能長久運作。不過,健保若不及時調整,將可能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甚至危及照護品質。

據審計部網站的稽核報告,健保基金長期以來處於收支緊張的狀態,雖已於2021年調整費率,但仍未能完全反映實際醫療支出。報告指出,基金短絀風險未除,部分年度仍須動用安全準備金支應支出,財務平衡機制尚未落實。

衛福部統計,健保收入主要依賴保費及補充保費兩大來源。2022年受惠於工資調升與投資收益增加,補充保費收入達新台幣653億元,創歷史新高,使該年度財報轉虧為盈。然而,醫療支出持續攀升,醫療給付總額年增約5.5%,長期財務壓力依舊存在。

至於外界關注的補充保費修法爭議,衛福部規劃將原「單筆超過2萬元」課徵標準改為「年度累計超過2萬元」即課徵2.11%補充保費,並擬將上限由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此舉被部分民眾批評為加重中產與存股族負擔。

石崇良說,此次修法並非「全民加保費」,而是希望經濟能力較佳者能適度承擔,使制度得以延續。他強調,健保的核心價值是「共擔風險、照顧弱勢」,改革方向將兼顧公平與永續原則。

醫界人士認為,石崇良的表態顯示政府有意從「調整費率」走向「結構改革」,包括強化分級醫療、減少重複檢驗與醫療浪費。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學院暨經管所副教授吳建德指出,健保是台灣社會安全網的重要制度,必須建立更透明的收支機制與合理給付架構,才能避免陷入「漲費救急」的惡性循環。且一些老人、民眾動不動就往醫院跑,造成健保的負擔,令健保的美意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