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亞中專欄】關公文化傳奇故事之二十二:關公磨刀斬惡龍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

很久以前,關公壯烈犧牲後,忠義之名感動天地。玉皇大帝因他功績卓著,便將他召至天庭,任命為掌管風雨雷電的大將。從此,關公不僅是人間的護法,更是掌控天象的神靈。

關公秉性剛直,又憐憫百姓疾苦。他在天庭工作勤勉,每年細心安排風調雨順,確保莊稼豐收,百姓安居樂業。尤其是在解州一帶,年年五穀豐登,生活富足,百姓無不感激涕零。為了感念關公的恩德,人們在村村鎮鎮建起關帝廟,年年帶著香火與供品祭拜他。

然而,這片祥和的土地卻引來了黃河中一條惡龍的嫉妒。這條惡龍野心勃勃,覬覦關公的地位,伺機搞破壞。有一年,正值小麥灌漿的關鍵時節,關公因事不在天庭,呼風喚雨的重任交由周倉與關平代理。惡龍見機不可失,便在夜間潛出黃河,將江河中的水大肆吞吸,導致整個解州一帶土地龜裂、作物枯死。

百姓們眼見莊稼將毀,無計可施,便成群結隊湧入關帝廟,祈求關公顯靈。周倉與關平雖然奮力抵抗,但實力遠不及惡龍,只能匆忙騎上千里駒,向關公報告請求援助。

關公得知後怒不可遏,立刻返回天庭。他站在南天門外,看到解州一片焦土,百姓飢寒交迫,心如刀絞。為了懲治惡龍,關公決定親自出征。他在南天門前取出青龍偃月刀,開始細心地磨刀。這一日,正值農曆五月十三日。

翌日,關公率領天兵天將,威風凜凜地來到黃河邊,與惡龍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惡戰。惡龍雖然兇猛,但終究敵不過關公的神威,最終被生擒。關公拔下惡龍的鬚,抽出它的筋,以此警告,並從此禁止它興風作浪。

惡龍被降服後,解州一帶再次恢復了風調雨順的繁榮景象。百姓們為感謝關公的庇佑,不僅在廟中添置更多供品,還流傳下一句民謠:“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十三;關爺給雨小點,解州城裡賣大碗。”

而每逢五月十三日前後,天上常常會落下一場細雨。人們說,那是關老爺正在南天門前磨刀,以此告誡所有潛在的妖邪——他,依然在守護著人間。

這個傳說展現了關公不僅是忠義的化身,也是百姓的守護神。他降伏惡龍、化解旱災的事蹟,充滿神話色彩,至今仍是人們心中的一段佳話。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