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雙十國慶前夕,總統賴清德談話內容尚未公開,但據政策圈人士透露,主軸將圍繞四大核心:國防預算大幅拉升、2758號決議再詮釋、「TAIWAN DOME」(台灣穹頂防禦計畫)防禦構想啟動,以及強化半導體為國家戰略資產。整體論述顯示,台灣國家安全思維正從「防衛台灣」進化為「防禦主權化」的新階段。
國防預算拉升:2030年上看GDP 5% 與北約標準接軌
根據行政院院會8月通過的2026總預算草案,2026年度國防支出占GDP比重將由現行2.6%提升至3.32%,並設定2030年前達5%的中期目標。賴清德日前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也重申「國防預算將在2030年提升至GDP 5%」的目標。
熟悉軍方人士表示,2026年度預算上看7000億元,不僅涵蓋軍備更新,也將擴及太空監測與網安防護領域。賴清德8月22日參觀軍事設施時,在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及國防部長顧立雄陪同下首度表明,台灣國防預算將位北約標準,2030年前達GDP5%,藉此僅彰顯台灣捍衛安全的決心,強化與「國際盟友」在武器研發與生產上的合作。
該人士說,這正是美國希望台灣在印太扮演的角色,從而形成對中明確戰略威懾訊號的一個展示。美軍方也曾告知消息人士,台灣這麼做,有助強化與美軍的情報與防衛合作鏈結。
據表示,國防預算將會與新國防藍圖一起談,增加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安全將是主軸,為因應美方壓力,所佔篇幅不會小。更重要的是賴清德將是出「TAIWAN DOME」的構想。
「TAIWAN DOME」:比照美國「Golden Dome」建構多層防禦體系
談話最受矚目焦點,消息人士說,應是首次出現「TAIWAN DOME」。預料此一構想,將比照美國「Golden Dome」計畫,打造涵蓋導彈防禦、太空監測與高超音速反制技術的多層次防禦網。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上任後即宣布「Golden Dome」計畫,總預算1750億美元,旨在建立跨洲聯合防禦體系。不過這項計劃並未如表面看那麼簡單,據美媒報導,這項計劃將建造以太空為基礎的攔截網絡,根據規劃,金穹將部署數千顆衛星,搭載感測器和攔截武器,實現全球覆蓋,也就是首次在太空中部署美國武器系統。其次,達多階段攔截能力:系統設計可在飛彈發射前(預警階段)、飛行中(中段攔截)及末端(終端攔截)進行攔截,類似以色列「鐵穹」系統,但規模更大。再者可預防性打擊(Left-of-Launch):該計劃包括預防性打擊能力,意圖在敵方飛彈發射前摧毀其發射平台。
目前,美國已與加拿大在金穹計劃上密切合作,討論共同防禦的可能性。不過如果按照這偉大計劃執行,總成本可能爆增到3.6兆美元,看起來是面臨技術可行性、預算限制和國際關係等挑戰。
至於台灣版的「TAIWAN DOME」若成形,預料第一階段目標是建構三層防禦鏈,包括高層防禦部分,至少做到太空監測與早期預警衛星的配置;中層防禦方面,則結合愛國者三型與天弓三型飛彈的指管系統;至於低層防禦,則是整合陸、海、空與反無人機火網。
軍事專家認為,這象徵「不對稱嚇阻」策略正向「主動反制」轉型,並與AUKUS的太空情報網高度契合。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師布蘭特(Mark Brant)先前曾提出,「若Golden Dome的亞太延伸與台灣合作,將強化美方在第一島鏈的前線感知力。」
不過軍方人士表示,不管美方有否主動提出這構想,但賴總統主動提出建構「TAIWAN DOME」的構想,也是向美方「輸誠」,表明台美軍事防務合作的再升級。只不過,一來這構想必投入巨大耗費,國會能否過關是個考驗;二來,考慮「習川會」將近,川普亟待與北京保持良善關係,短期內恐只能做做姿態而已。
2758號決議再詮釋:國際法戰線成「政治防禦層」
兩岸論述方面,雖然「雙十談話」極受矚目,大陸也睜大眼睛看。但消息人士認為,外界不用有過多期待。因為對賴政府及能力有限的國安、外交幕僚來說,美國關係都搞不定,更別說兩岸論述的推陳出新。
消息人士說,賴清德在「雙十談話」涉及兩岸部分除續重申「互不隸屬」、「對等尊嚴對話談判」外,最重要是聚焦「台灣地位」的國際法論述。預料,賴清德會明確指出,「聯合國2758號決議僅處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未涉及台灣主權。」此立場呼應近年陸委會與外交部說法,也延伸美方於2022年後的表述——美國國務院已多次強調該決議「無涉台灣」。
美國AIT(美國在台協會)及國務院上月曾稱,中國故意歪曲二戰時期文件,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試圖支持其對台主權的主張。AIT強調,這些文件從未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不過AIT強調,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應透過和平方式解決。
消息人士透露,「雙十談話」最終版本確定前,曾有幕僚提出建議,「2758號決議方面,陸委會、外交部都做了不少說明,府方是否不拾下級牙慧?」但賴清德表示,應由總統強調一次。迄今,總統府發言人多次回應「2758號決議」相關問題,但賴總統本人至今未提過。學者認為,若賴清德在雙十談話中正式提出此論述,將等於為「國際法位階的防禦線」定調,形成政治與外交層面的「法律護盾」。
半導體與台積電:從「經濟支柱」轉為「全民智慧財產」
此外,台美關稅仍在談判中,談判前台積電先行在美已投資1650億美元,不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上月底受訪時,建議台美達成「晶片五五分」半導體生產協議,即美國市場所需半導體中50%在美國生產,50%在台灣生產,「只要這樣安排,才能有助提升美國半導體自給率,減少對台灣的依賴。」料盧特尼克想法,也是川普的構想。
對此,行政院副院長、經貿談判領軍鄭麗君本月2日自美返國時說,「我可以非常清楚告訴大家,沒有」。對於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她重申,台灣從來沒有承諾過,未來更不會答應這個條件。
消息人士說,為安撫民心,「雙十談話」會提到「台積電與半導體產業是台灣全民智慧財產,不會讓步。」語氣較蔡英文時期的雙十談話更強,宣示科技安全即主權安全。
隨著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推動跨國供應鏈重組,賴政府顯然欲在「晶片民主聯盟」中確立主導權。因此,也有消息說,「TAIWAN DOME」概念不僅限於軍事,更涵蓋科技與產業安全,「晶片是我們的護國盾牌,不是外交籌碼。」
產業分析人士預期,政府未來將採取「國安導向產業政策」,加強對關鍵技術出口、外資併購與人才流動的審查,並與美日同步建立「科技防禦鏈」。
雙十談話「核密」今下午解密
綜觀談話內容及輿論走向,今年雙十談話預料將成賴政府「第一份完整戰略宣示」—從軍事防禦到科技防衛、從國際法論述到產業護盾。消息人士說,「雙十談話」先前已核定為機密文件(核密),將在今天下午解密。預料,也提供重點給《中央社》及「友善媒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