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貓咪總愛曬太陽、舔毛、發呆 牠是在「打卡上班」

貓咪在大太陽下,總是顯得輕鬆自在。圖/取自微博
貓咪在大太陽下,總是顯得輕鬆自在。圖/取自微博

不少養貓人都注意過這樣的場景:烈日當頭時,家中貓咪卻偏偏要走到大太陽下,四肢收攏、尾巴輕輕盤在前爪上,眼睛半閉,偶爾舔幾下毛,就能一動不動坐上好幾個小時。看似「走神」,其實這背後藏著貓的天性與生理需求。

專家指出,貓是天生的觀察者。雖然在人類眼裡,院子中靜悄悄,但貓能捕捉到草叢中螞蟻的移動、樹葉隨風的波紋,甚至遠處鳥類的翅膀聲響。研究顯示,貓對運動的敏感度極高,哪怕是一片落葉,也可能觸發警覺反應。

貓對運動的敏感度極高,一片落葉,也可能觸發警覺反應。圖/取自微博

貓對運動的敏感度極高,一片落葉,也可能觸發警覺反應。圖/取自微博

貓咪選擇太陽光下,往往是因為該位置視野開闊,四面可觀察,且一旦有威脅能迅速撤離,符合野外貓科動物「制高點」與「退路明確」的生存策略。

別看它半閉著眼,其實耳朵還在不斷轉動。美國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研究指出,貓耳能獨立旋轉180度,用於精準定位聲源這種看似靜坐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環境監控」,等同於人類的「站崗放哨」。

貓咪愛曬太陽,除了取暖,還有健康上的作用。紫外線有助於減少部分寄生蟲滋生,並能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前體,貓會透過舔毛將其攝入體內。因此,舔毛不單是清潔,更是「營養吸收」的一環。

舔毛不單是清潔,更是貓「營養吸收」的一環。圖/取自微博

舔毛不單是清潔,更是貓「營養吸收」的一環。圖/取自微博

行為學研究顯示,貓的臉頰、爪墊、尾巴基部均有氣味腺體,能釋放訊息,標記領域。當牠長時間坐在陽光下,身體氣味隨風擴散,等於在無聲地告訴其他貓「這裡已經有人了」。這種「無形的邊界」比打架更省力,對流浪貓密集的環境尤其重要。

不過,並非所有行為都帶有生存壓力。劍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指出,貓在靜坐時會激活「預設模式網路」,類似人類放空或冥想,有助於整合記憶與降低焦慮。換言之,牠們可能真的在享受「心靈角落」。

貓咪坐在陽光下、偶爾舔毛時,背後可能同時包含了警戒、防禦、健康管理、領地宣示,甚至是屬於牠的「午後冥想」。圖/取自微博

貓咪坐在陽光下、偶爾舔毛時,背後可能同時包含了警戒、防禦、健康管理、領地宣示,甚至是屬於牠的「午後冥想」。圖/取自微博

所以,當你看到貓咪坐在陽光下、眼神空遠、偶爾舔毛時,不必以為它只是「傻愣著」。這背後可能同時包含了警戒、防禦、健康管理、領地宣示,甚至是屬於牠的「午後冥想」。對牠來說,這是一種複合功能的「日常上班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