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無人機製造商、大陸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DJI),挑戰美國國防部將其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的訴訟,於美國當地時間9月26日遭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駁回。法官裁定五角大廈提供了足夠證據,證明大疆與中國軍方存在關聯,並對中國國防工業基礎有所貢獻,因此維持其黑名單地位。
美國聯邦法官弗里德曼(Paul Friedman)在裁決中指出,大疆本身亦承認其技術具備軍事應用價值,且已有產品被使用於衝突場景。雖然大疆主張公司內部禁止軍事用途,但法官認為這不足以改變其產品「在理論與實務上均具重大軍事應用」的事實。
大疆去年10月18日向法院提告,要求將其移出「中國軍工企業」名單(即美國《國防授權法》第1260H條清單),理由是公司既不屬於中國軍方,也不受軍方控制。然而法院最終駁回訴求。
針對裁決,大疆表示對結果「感到失望」,但仍將致力於美國市場,並正在評估進一步法律選項。大疆發言人指出:「法院雖然駁回了國防部大部分理由,但仍維持公司被列名單,這項裁決僅基於一個適用於許多從未被列入名單的公司的理由」。
美國司法部則在法庭文件中強調,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科技企業與中國政府關係所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表示嚴重擔憂」。
美中關係惡化,大疆近年來早已深陷的風暴中心。先是美國國防部2017年以「數據安全疑慮」禁止美軍使用大疆無人機。美國商務部2020年又將大疆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企與其交易。2021年,美國財政部將其納入「中國軍工複合體公司」名單,理由涉及新疆人權問題。隔年2022年,大疆被正式列入五角大廈的「中國軍企」清單。去年美國海關一度在邊境扣留大疆消費型無人機。
近期,美國還對中國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Hesai Group)採取類似行動,並於今年7月在法院同樣獲得支持,顯示美方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審查與制裁趨勢持續加強。
儘管屢遭美方限制,大疆仍主導美國商用無人機市場。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數據,大疆產品在美國商用無人機領域市占率高達九成,廣泛應用於農業、建築、能源檢測與公共安全等領域。專家認為,在短期內,這一市場格局難以被改變。
美國國防部將大疆列入「中國軍企」清單的影響,主要在於禁止其獲取美國政府合約、撥款及相關項目。長遠來看,若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進一步推動禁令,可能對大疆在美國的商業布局造成更大壓力。
目前,大疆尚未確認是否會提出上訴,但外界普遍認為,隨著美中科技脫鉤趨勢加劇,無人機產業將成為下一個持續對抗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