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減壓的心靈SPA?年輕人甘願「吃土」也要聽演唱會

大陸年輕人寧願吃土也要搶票聽演唱會,跟著幾萬人一起唱喜歡的歌。圖/取自嗑瓜子不能停微博
大陸年輕人寧願吃土也要搶票聽演唱會,跟著幾萬人一起唱喜歡的歌。圖/取自嗑瓜子不能停微博

周杰倫濟南演唱會結束後,大陸網路上關於「年輕人寧願吃土也要搶票」的討論再度升溫。許多年輕人日常生活精打細算,衣食以「溫飽即可」為原則,卻願意為一張動輒數千元人民幣(下同)的門票傾盡積蓄。為什麼一場短短幾小時的演出,能讓他們義無反顧?

「到了現場,跟著幾萬人一起唱喜歡的歌,那種釋放,比吃頓好的還過癮。」一名大學生小波(化名)分享,他提前一個月縮減開支,只為湊足音樂節門票和車票。在他眼中,音樂節不只是娛樂,更是與同學交流、排解壓力的出口。

演唱會與音樂節是一種「集體情感儀式」。圖/取自浙江日報微博

演唱會與音樂節是一種「集體情感儀式」。圖/取自浙江日報微博

對不少職場人而言,演唱會更像是心理療程。天津的王女士形容,每次隨著偶像合唱、尖叫,都像給心靈做了一次「SPA」:短暫卸下「員工」「媽媽」等角色,找回最單純的自己。

專家指出,這類消費折射出年輕人對「自主掌控感」的渴望。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張凱華分析,靠自己存錢、規劃行程去追夢,本身就是種強烈的心理滿足。與其被動應付生活,不如主動選擇快樂。

他認為,演唱會與音樂節是一種「集體情感儀式」。幾萬人因同一首歌凝聚,讓個體小情緒融入大共鳴,既能緩解孤獨,也能獲得認同,這是物質消費難以替代的體驗。

不少年輕人還成為所謂的「演唱會特種兵」:周五下班立刻飛到外地看演出,周日紅眼航班返回,周一準時上班。他們將有限的年假與金錢最大化利用,把演唱會與旅遊結合,一次出行達成雙重收穫。

專家也提醒,演唱會雖然是有效的情緒消費,但仍需量力而行。圖/取自微博

專家也提醒,演唱會雖然是有效的情緒消費,但仍需量力而行。圖/取自微博

交通便利與文旅融合更推動這股潮流。像周杰倫海口演唱會曾帶動當地旅遊收入近10億元,成為城市經濟的亮點。

「我們那時候存錢是為了買房買家電,但現在年輕人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快樂。」一位家長表示,雖然觀念不同,但也逐漸理解孩子的選擇,只要不影響基本生活,她願意尊重。

專家也提醒,演唱會雖然是有效的情緒消費,但仍需量力而行。除了大型演出,小型Livehouse、露天音樂節或粉絲歌會同樣能帶來共鳴。把演唱會納入季度或年度預算,避免一時衝動造成長期負擔,才能讓快樂更持久。

從「吃土也要看」到「跨城特種兵」,年輕人的演唱會熱潮,本質是對情緒療癒、自我認同與集體歸屬的追求。正如一位歌迷所言:「人就活這一輩子,瘋狂就在當下。」在高壓現實裡,演唱會成了他們最直接也最純粹的精神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