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台灣4成天然氣繞經三大險海!一旦出事恐斷氣...清大教授提核三延役三大必要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見圖)表示,以核養綠的綠絕非綠色的政黨,若將核一、二、三廠延役,並將核四商轉,電價便不會高漲,台電也不會有鉅額虧損。圖/取自民眾之聲YT頻道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見圖)表示,以核養綠的綠絕非綠色的政黨,若將核一、二、三廠延役,並將核四商轉,電價便不會高漲,台電也不會有鉅額虧損。圖/取自民眾之聲YT頻道

民眾黨主推的核三重啟公投本週六(23)登場,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16日在《民眾之聲》核三延役擂台上表示,若將核一、二、三廠延役,並將核四商轉,電價便不會高漲,台電也不會有鉅額虧損,也提到台灣天然氣進口40%仰賴卡達,運輸必經3大險要水道,任何一處出現問題,台灣就會斷氣,且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僅7到11天,對國家能源安全存在相當大的影響。

李敏指出,以核養綠的綠絕對不是綠色的政黨,也非養綠能,而是以核養生態的綠,台灣過去已經被以綠能為幌子,破壞太多地方,以核養綠追求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要有足夠電源。要求使用核電的原因有三,第一,台灣需要能源安全,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重量輕,運輸儲存方便,即使不添加材料也能長期運轉供機載的供電設施。

李敏表示,一個核能電廠換完燃料後,可運轉18個月,而因通常會準備另一批燃料,所以可運轉36個月。一條天然氣船帶進台灣的天然氣,可能只夠使用2天,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僅7到11天,對國家能源安全存在相當大的影響。

李敏說,一粒核能燃料丸僅6.4克重,發電輛等於一噸煤炭的發電量。台灣今年1月到5月進口800萬噸天然氣中,有40%來自卡達,運輸過程需經過荷姆茲海峽、麻六甲海峽及台灣海峽等3個世界公認最危險的地方,任何一處出現問題,台灣就會斷氣。

李敏續指,第二點原因,核能發電燃料鈾的採購成本占總發電成本的比例低,發電成本穩定,核電廠一旦興建完成,其發電成本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非常小。

針對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李敏表示,若當時聽從賴清德所說「核能也許是個比較潔淨的能源」的建議,延役核一、核二、核三廠並讓核四商轉,台灣每年將有600億度的核能發電,不僅能避免目前的高電價,也能減少台電的鉅額虧損。第三點是核能發電不靠燃燒產生電量,發電時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發電周期全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核能發電是排碳量最低的發電方式,和海岸風電相差無幾。

李敏提及,先前反核少女吳亞昕在意見說明會中表示,日本的朋友受甲狀腺的困擾,而台灣去年有9300人因肺腺癌死王。他質疑環保署署長近期表示,空污改善非常有成效,因此不需要核三場降低空污。然而核三廠若延役,就不需要再燒天然氣和燃煤,便可減少空氣污染和肺腺癌的案例。

先前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出席意見發表會時,遭抨擊2018年曾表態反核,現在因政治立場轉變就接受核廢風險。對此,李敏表示,2018年因國際情勢和外在環境影響,對核能的看法確實與現在有些差異,2018年推行以核養綠時,無法拿國際縣市的案例支持,然而2025年局勢完全改變,許多國家都在發展核能。

李敏認為,作為領袖要勇於修正自己過去的想法,現在事實擺在眼前,台灣這塊土地沒有核能是不行的,而核三廠延役是減少碳排最有效、最經濟、最快的方式,所以黃國昌贊成並無錯誤。黃國昌並非第一個改變立場的人,賴清德在當年推動核四公投時,也未曾表示公投不適合用來決定核能政策,然而現在的立場也出現改變,因此在質疑黃國昌時,應也要用同樣的標準要求所有的政治人物。

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日前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他認識教授時,他黑髮蒼蒼;如今白髮與額頭的汗珠,是對抗無知的勳章,哪怕鬢角染霜,脊樑依舊挺的像核電廠高防震的鋼架,「李敏老師、葉宗洸老師、核二廠廠長林文昌、核四廠長王伯輝,現在都不斷於媒體宣傳,不求名利,只求傳遞真相」。

侯漢廷指出,他們應該退休享清福,何須在第一線奮戰?某種程度,是後輩的我們不夠努力。科學的信念與價值,需要代代相傳,「我看到,自2014全盛反核時期至今,挺核力量已成為社會多數,隨著科技進展、真相傳遞,民智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