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丹/整理報導】位於臺南市原名「嗊哩」的關廟新光社區,有著最富盛名的宋江陣和竹編藝術,近年因人口外移而逐漸沒落。為復興當地竹藝產業文化,青年團隊「嗊哩社造隊」扎根於此,連續2年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並獲得補助,今(105)年延續104年行動的經驗,持續在社區駐點營造,推出「嗊哩社平埔聚落小人國」計畫,將社區舊有產業「竹藝」融入遊程,希望打造成一個充滿文化記憶的深度體驗旅行。
團隊由三名臺南在地青年所組成,與新光社區發展協會共同推廣竹工藝與平埔族文化,團隊提出一週打工換宿的活動設計,吸引參與青年體驗竹藝實作與工坊訓練,每活動梯次會製作出一座縮小版的傳統平埔族竹構建築,最後將竹藝成品放置在社區的竹林園區中,透過行動以合作完成小人國的建置,逐步展現出社區的亮點及發展產業傳承的模式,同時吸引外地遊客共同認識嗊哩竹藝文化的特色及發展。
青年團隊負責人江國銘表示,團隊運用在地竹子設計成裝置藝術,透過竹編的過程使參與青年認識平埔聚落故事,不僅美化社區,同時也使遊客與居民進一步了解在地文化。團隊未來除了製作竹藝裝置藝術外,也規劃將「環保」概念融入,以開發自然生態旅遊的行程展現在地特色,希望能將社區打造成兼具藝術文化與生態體驗特色的好所在。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旨在鼓勵青年朋友深入臺灣各個角落,藉由創意發想實踐符合地方需要的計畫。今年補助了31個各具特色的行動計畫,期待這群青年能帶給社區不一樣的活力,並深化社區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