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麗江市政府近日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凡進入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白沙古鎮的旅客,需一次性繳納50元人民幣的「古城維護費」,俗稱遊客稅(tourist tax),有效期一年。消息一出,在社交平台與旅遊圈引發熱烈討論,有網民質疑「變相門票化」,也有支持者認為「費用合理,有助古城永續保護」。
據《封面新聞》7月17日報導,麗江古城的維護費制度早於2007年即已設立,過去多透過旅行社「打包代收」,多數團客並無明顯感受。此次調整,實則是在原有制度基礎上「明碼實施」,原本每人80元(人民幣,下同)費用調降至50元,單次繳費有效期從7天延長為365天,適用於所有進入古城核心區的旅客。不過,目前除了黑龍潭公園設有查驗點之外,其餘區域並未強制查驗。對散客而言,如非主動進入查驗區域,也可能「無感」完成行程,執行層面仍具彈性。
麗江古城每年約需1.2億元維護經費,主要用於古建修繕、排水消防基礎設施與環境治理。地方政府表示,該費用全額納入財政公共預算,專款專用,並承諾未來公開資金使用明細,接受社會監督。
新規相較於舊制不僅降價,更延長有效期一年,有助於常客或短期多次進城旅客。也符合國際上「保護有償、合理使用」的趨勢。
儘管官方強調並非「門票制」,但不少遊客與評論者認為,「單次收費、全年有效」的形式,實則放寬了對長期旅客的限制,卻增加了短期旅客的負擔。部分網友質疑,過去只有進入黑龍潭需繳費,如今擴大至整個古城,恐有「範圍模糊化、強制化」之虞。
另一方面,部分遊客對麗江過度商業化頗有微詞。《澎湃新聞》指出,麗江古城內出現大量「千篇一律」的小商品與高價旅拍服務,並頻傳「消費刺客」案例。近期有遊客點9.9元「竹筒冰淇淋」,付款後被告知實為48元竹筒奶茶,引發網路熱議與行政處罰。
國際上,針對歷史文化遺址與高密度遊客區收取「遊客稅」或保護費已成常態。法國文化部於2024年宣布,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重建後,將向入場遊客收取5歐元保護費,每年預估可籌集7,500萬歐元用於宗教遺產維護。義大利威尼斯(Venice)自2023年起也對一日遊旅客徵收5歐元進城費,以調節高峰期客流壓力。
中國文化遺產學者劉暢表示:「對於歷史遺址而言,收費本無對錯,重點在於是否透明、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回饋到了真正的保護用途。」
根據《2025Q2中國旅遊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超過75%的大陸旅客表示旅行消費預算穩定或願意提升,顯示整體消費能力並非阻力,真正的問題在於「值不值得」。「遊客不是不願意花錢,而是不想當冤大頭。」有評論如此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