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全球首頭克隆氂牛誕生 西藏高原畜牧育種多了「人為因素」

大陸首頭、也是全球第一頭克隆氂牛在西藏當雄金絲野氂牛繁育基地誕生。圖/取自浙江大學官網
大陸首頭、也是全球第一頭克隆氂牛在西藏當雄金絲野氂牛繁育基地誕生。圖/取自浙江大學官網

7月10日12時,大陸首頭、也是全球第一頭克隆(Clone)氂牛在西藏當雄金絲野氂牛繁育基地誕生。該項目由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方盛國教授團隊主導,聯合西藏當雄縣政府與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歷時兩年研發完成,標誌著大陸在高原物種保護與畜牧育種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

⸻根據浙江大學發布的數據,這頭克隆氂牛出生體重16.75公斤,體型大於普通新生牛,全身通黑、四肢有力,出生後即能自主行走與吃奶,生命體徵良好。大皖新聞指出,該克隆氂牛是全球首例採用「全基因組選擇+體細胞克隆」融合技術培育的氂牛,首次從基因層面精準篩選優質種源後再進行體細胞重構,確保克隆體具備成長快、抗病強、繁殖力佳等目標性狀,超越以往單一複製基因的傳統克隆技術。

《中國科學報》報導,氂牛是青藏高原牧業與民生的重點物種,然而近十年氂牛種群面臨退化危機。據浙江大學統計,西藏本地氂牛體重生長速率下降8%,自然繁殖成功率僅約20%。且三分之二以上的氂牛需從青海、甘肅等地引進,存在極大外依風險。

方盛國教授指出,傳統育種需20年以上才能完成優良種群選育,而克隆技術可將此週期縮短至5年內,快速擴繁高品質基因型氂牛,避免種質退化與畜群退步,為高原地區牧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克隆氂牛出生體重16.75公斤,體型大於普通新生牛,全身通黑、四肢有力,出生後即能自主行走與吃奶,生命體徵良好。圖/取自浙江大學官網

克隆氂牛出生體重16.75公斤,體型大於普通新生牛,全身通黑、四肢有力,出生後即能自主行走與吃奶,生命體徵良好。圖/取自浙江大學官網

此次克隆技術不僅應用於家氂牛,研究團隊也已成功移植了首批金絲野氂牛的克隆胚胎。金絲野氂牛是目前極度瀕危物種,現存數量不足300頭。後續科研將圍繞其細胞保存、克隆繁育及野外棲息地修復展開,構建高原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模型。

相比以往如延邊牛、樟木牛等克隆案例,氂牛作為高寒高原動物,其體內生理調節機制與耐寒耐缺氧特性極為獨特。此次融合「全基因組優選」與「體細胞克隆」的創新模式,不僅為全球首創,也代表大陸在克隆技術的高環境適應領域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