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亞中專欄】賴清德的民主?國會打架以叛國罪處置!

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傾全黨之力進行「大罷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還喊出「以刑法100條」伺候,令人不知今夕何夕。圖為賴清德視察漢光演習。圖/中央社
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傾全黨之力進行「大罷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還喊出「以刑法100條」伺候,令人不知今夕何夕。圖為賴清德視察漢光演習。圖/中央社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當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大言不慚地說:「刑法一百條會伺候藍委!」台灣社會不禁要問:這是賴清德口中「團結民主」的一環嗎?一個自詡為民主進步的政黨,竟然要把戒嚴法條從墳墓中挖出,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這是民進黨的墮落、台灣民主的悲哀!

刑法第100條,在1992年民間與立法院內部多方努力下,才得以去除「意圖犯」這一惡質條款,改為針對「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的行動罪,象徵台灣朝向真正法治與人權保障邁出重要一步。然而,今日的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不僅沒有守護這段歷史的教訓,反而妄圖借「大罷免」之名,把這條惡法當成打擊政敵的「法寶」,這究竟還是哪門子的民主?

尤其柯建銘的發言令人膽寒。他不僅將立院衝突上綱至「叛國」、「殺人」,更揚言罷免後就要動用刑法伺候在野黨立委,聲稱「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這種語言,不僅毫無民主風範,更充滿恫嚇與政治報復的氣息,與其說是國會的總召,倒不如說是東廠的公公。

更諷刺的是,民進黨正是當年主張廢除刑法一百條最力的政黨,當年他們一再強調:「思想無罪,意圖無罪,異議無罪。」如今,當權力在手,這些昔日的信仰竟成為可以拋棄的口號。柯建銘身為1992年即任職的立委,難道忘了當初為何要廢惡法?

柯建銘這番話所代表的,正與是賴清德政府「假民主、真專制」的核心操作思維。在藍白聯手推動國會改革後,民進黨不惜祭出街頭動員、輿論操弄、行政抵制,而今更進一步喊出要以叛國罪懲治立委。從立法對抗、司法追殺、輿論抹黑到法律威嚇,這樣的政權,與獨裁者有何不同?

有人或許會說,那是柯建銘一人之言,不代表整個執政黨。但問題是,柯建銘是誰?是民進黨國會最大派系新潮流的領袖,是黨內立法策略的總設計師,甚至可以說是賴清德的「大腦」。他策動「大罷免」、操控國會節奏,賴清德迄今未對其言論表示反對或澄清,這難道不是默許?還是其實,這就是民進黨「團結十講」的真面目?

柯建銘讓刑法100條復活,暴露了賴政府真正的底色:不是「團結民主」,而是「分裂報復」;不是「法治社會」,而是「鬥爭優先」。當掌權者把政治異己視為「叛國分子」,如果今天立委在國會抗爭就叫「叛國」,那當年民進黨在國會抗爭的行為又算什麼?如果今天對異議者可以隨意祭出刑法威脅,那台灣社會還有什麼言論與政治參與的自由可言?

柯建銘說得理直氣壯:「國家生死存亡關頭,刑法一百條是法律問題!」但真正的生死存亡,不在藍白立委是否佔領主席台,而在一個政權是否還尊重人民的基本人權與民主機制。柯建銘口中那句「大罷免成功後伺候你」,更像是專制者的勝利凱歌,踐踏異議者的得意忘形。

我們必須嚴肅反問賴清德總統:你口中的民主,是這樣的嗎?是可以任意復辟惡法,威脅國會異議者的「民主」嗎?若你不能約束柯建銘這位類似東廠公公,不能與他清楚劃清界線,那你所謂的「團結」,不過是「一黨專政」的糖衣包裝,你所謂的「民主」,不過是威權的綠色翻版。

如果賴清德不能痛斥柯建銘、明確否定刑法一百條的恫嚇用語,那麼歷史將記錄:在2025年,一個有權力欲的綠皇,與一位敢羅織罪名的公公,親手撕毀民進黨的民主承諾,露出其本性,讓台灣走上東廠治國的歧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