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關稅戰未息台幣又狂升 科技巨頭皆難倖免

台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二季累計飆升10.97%,直接衝擊企業獲利,圖為新台幣五千元。圖/記者洪子苓攝
台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二季累計飆升10.97%,直接衝擊企業獲利,圖為新台幣五千元。圖/記者洪子苓攝

近期的台幣升值正對台灣科技業造成嚴峻考驗,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到手機鏡頭巨擘大立光,再到IC設計龍頭聯發科和記憶體大廠南亞科,皆難倖免於「匯損風暴」。

作為手機景氣指標的大立光,其執行長林恩平在昨(10)日法說會上坦言,台幣升值對公司毛利率影響甚鉅。大立光公布的第二季營收達新台幣116.73億元,雖年增6%,但季減20%;稅後淨利更雪崩式下滑83.96%至10.32億元。儘管毛利率維持在53.6%,每股盈餘(EPS)卻從首季的48.28元暴跌至7.73元。

台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二季累計飆升10.97%,直接衝擊企業獲利。大立光當季營業外損失高達30.8億元,其中匯兌損失就占了42.2億元。林恩平指出,由於多數產品價格早在去年就已議定,一旦台幣升值10%,毛利率便會減少約4%至5%。他預計,即便第三季有新機旺季的拉貨利多,匯率仍將是負面因素。

科技巨頭無一倖免

除大立光外,南亞科也因匯損蒙受重擊。其第二季認列高達11.24億元匯兌損失,佔當季虧損(41.09億元)的27.4%,導致單季虧損較第一季擴大一倍,每股虧損1.32元。總經理李培瑛表示,DRAM價格在5月前持續下跌,加上匯損衝擊,導致毛利率和EPS表現不佳,第三季能否轉虧為盈仍是挑戰。

同樣受關注的是台積電。其6月營收跌破3,000億元大關,僅2,637.9億元,月減17.7%。部分原因是客戶新舊產品交替與晶片交貨量下滑,但台幣升值亦是拖累業績的關鍵因素。

IC設計龍頭聯發科的第二季合併營收為1,272.71億元,季減4.6%。除了智慧型手機上季為傳統淡季外,台幣急升也打亂了其營運節奏,導致營收略低於法說預期。

隨著手機零組件、晶圓代工、IC設計、記憶體等各領域龍頭企業陸續公布因台幣升值而疲軟的財報,法人預期,更多避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科技及傳統產業業者,將面臨更大的匯損衝擊。

摩根士丹利證券日前便因台幣強升,調降了台積電的獲利預期。報告指出,台幣第二季強升10%,可能使台積電毛利率受衝擊逾3%。若第三季台幣兌美元匯率維持30元,台積電以台幣計的第三季營收預估將季減1.6%,毛利率則可能較第二季下滑1.5個百分點至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