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於上週六(6月28日)在民進黨全代會提到「新式核能願意與世界共行」,引發外界關注賴政府是否啟用核能。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大力推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核電設施,並預計2028年上線,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指出,按美方計畫SMR商轉也要到2030年,台灣只能向美國採購,因此還得再等5年,不過當前供電吃緊,已無等待的本錢,應優先考慮讓剛停機核能機組延役,滿足用電需求,與降低台電發電成本及虧損。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上週六也公開批評,電與太陽能發展受限多,條件不佳、進度緩慢且成本高昂,此外,這些綠能項目還破壞生態、威脅農漁業,更出現特權亂象,有地方政府將綠能視為牟利工具,「綠能若對環境不友善,就不應該稱為綠。」
今年517我國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由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提出的核三重啟公投定於8月23日投票。葉宗洸肯定童子賢的說法,執政黨一味追求綠電,反而破壞環境。
他指出,最近高雄大樹區和山里開發案51公頃光電廠,吃掉大片山林,預計裝置容量卻只有7萬瓩,一年只能發0.9億度,以去年全台灣總發電量2886億度來看,該光電廠僅發電3千分之1,甚至只有白天能提供電力,即使現在停建也於事無補,犧牲的都是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批「當初高雄市政府是怎麼審核該開發案?」
葉宗洸也提出數據,從近5年全台能源結構變化可看出,再生能源難以補足核能缺口。2020年火力發電占比82.88%、核能11.23%、再生能源5.42%;2024年火力發電83.16%、核能4.22%、再生能源11.55%。數據顯示核電缺口遠超過再生能源增長幅度,無法相互抵銷,完全達不到執政黨原先的能源規畫。
葉宗洸指出,依照經濟部能源署數據來看,原先規劃今年裝置容量風力發電要6.9GW,太陽光電要20GW,但截至4月僅分別不到4GW與14.62GW,進度嚴重落後,今年絕對不可能再生能源彌補核電缺口。無碳電力占比反而比非核家園前低,讓台灣變成「火力家園」,對企業衝擊也大。尤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即將上路,屆時恐面臨高額碳關稅。
葉宗洸強調,核三停機前,南部上能自行滿足供電,甚至能南電北送;然而停機後就要中電南送,導致中電火力全開,甚至台電要偷啟用興達四部燃煤機組,一再證明台灣就是缺電。而就台電財務狀況,葉宗洸指出,虧損問題嚴重,累積虧損超過4500億元,並非單純經營不善所致,而是整體能源政策出現結構性問題。他指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天然氣價格飆漲,即便近期回跌,幅度有限,使得天然氣發電成本依舊居高不下,進一步加重台電財務壓力。
葉宗洸表示,雖然執政黨最近提到台灣可考慮新式核能,即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此技術美國最快2028年才能完成測試,真正商轉要等2030年後,台灣不可能再等5年這麼久。目前最快的方式仍是讓剛停下來的核電機組繼續延役,核三2部機組,必要檢查與測試至少1年內就能恢復運轉;核二則估計2年。
針對8月底舉行的核三廠延役公投,是否能順利過關,葉宗洸說,「台灣正在走鋼索,能源已走到不歸路,大家應該要出來支持」。他直言,目前台灣整體供電狀況非常吃緊,行政院及經濟部卻不斷透過記者會向外界表示不缺電,試圖粉飾太平,今年雖規畫新增4部燃氣機組,但如興達電廠新一號機原定年初商轉,仍處於試運轉階段。
《批踢踢實業坊》(PTT)也熱烈討論此事,認為「最重要的國家重大建設、能源,居然可以被胡亂停掉」、「核能也是世界趨勢 全世界都在搞核電」、「我一定出來支持重啟」、「雲豹小公主:重啟個屁」、「雲豹:我知道台電還有錢」、「新式核能就是話術騙人而已」、「SMR目前都還沒商轉,更不用說技術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