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照海穴:位於足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從內踝骨尖直下約一橫指寬的位置,取穴時可讓患者盤腿或採坐姿,找到內踝骨下方明顯的凹陷點即是。建議每天以拇指適中力度按壓照海穴,每次一至兩分鐘,有助於促進下肢肌力與本體感覺的穩定,強化「腳踩穩地」的能力,對於步態不穩、容易跌倒的中風患者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圖:耳門穴/林舜穀醫師提供
2. 耳門穴:位於耳珠前方、張口時可摸到的凹陷處,是耳區重要的氣血交會穴。建議以食指輕輕按壓或點揉,每次一至兩分鐘。刺激耳門穴可以幫助調節內耳前庭系統的功能,改善中風後常見的暈眩和平衡感失調問題,使頭部感覺更清晰,行走更安全穩定,因此有「頭不暈」的輔助效果。
圖:梁丘穴/林舜穀醫師提供
3. 梁丘穴:位於大腿前側,膝蓋髕骨上緣向上約兩寸(約三橫指寬)的肌肉隆起處,壓之有痠脹感即是正確位置。取穴時可採坐姿或半屈膝姿勢,方便找到肌肉隆起點。建議以指關節輕敲或拇指持續揉按梁丘穴,每次一至兩分鐘,可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改善膝關節的穩定性與步態協調性,幫助患者「邁開步伐」,進而降低跌倒的風險。
除了穴位刺激外,林舜穀也建議中風患者配合簡單的平衡促進運動
,例如「扶牆單腳站立訓練」,雙手扶牆,單腳抬起,左右各維持30秒到1分鐘,逐步延長時間。若平衡能力尚可,也可以進行雙腳併攏站立、閉眼維持10至20秒的訓練,以加強本體感覺及前庭系統的協調。這些方法簡單、安全,搭配穴位保養,可以有效促進中風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減少意外跌倒發生,幫助壯世代患者走得更穩、更遠。
- 瓣膜性心臟病不用開大刀 心導管手術便捷高效恢復快
- 腋下體味濃到不敢抬手 微波治療還少女新生
- 全基因體定序揭密 父高齡生育會影響子代精神疾病
- 凍卵要把握35歲前黃金期
- 白沙屯媽祖人數再創新高 醫提醒「三多」健康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