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實習的女醫生董襲瑩被曝是院內婚外情的「小四」,事發後,卻被發現她可能透過父母親的關係而被北京協和醫學院錄取。這起事件原本只有大陸社交媒體報導,但第一財經、中新社等主流媒體也跟進報導,引起輿論對於醫生培養公平性的關切,主管機關衛健委也成了眾矢之的。
「董襲瑩如何取得名校學歷並成為一名可以參與手術的實習醫生」的話題,宛如一部灑狗血大片,先是4月27日,蕭飛的妻子檢舉丈夫出軌多人,包括中日友好醫院護士長與董襲瑩,更揭露蕭飛在手術中,為迴護遭護士斥責的董襲瑩,當場丟下已經麻醉的病人,離開手術室長達40分鐘。
由於「劇情」太離譜,引發網民熱議,最後逼得衛健委1日在官網宣布,「近日,我委關注到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蕭某被舉報所引發的相關輿情。我委已成立調查組,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原則,聯合有關方面對事件涉及的蕭某、董某及有關機構等進行認真調查核查,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但事件並未因此停歇,陸媒發現,董襲瑩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的過程非常異常,特別她的跨界、跨科經歷。
董襲瑩大學原本是在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女子學院就讀經濟學,2019年入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4+4試點專案,這項教育改革為大學非醫學專業的學生提供臨床醫學的機會,而大陸醫學博士生的正常學制是5+3+4,即5年醫學本科、3年醫學碩士和5年醫學博士,或是臨床8年制(本科與博士連讀),最後才能獲得醫學博士。
董襲瑩被戲稱「天才」,就是從2019年就讀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始,2021年,她在《中華醫學雜誌》發表消化內科的論文;當年年底,她又以實習醫生的身份參與胸外科手術;2022年11月,又發表一篇神經外科的論文;2023年,再發表膀胱癌的論文;至於董襲瑩的博士論文《跨模態圖像融合技術在醫療影像分析中的研究》研究方向為婦科影像,指導老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學家邱貴興;不過,目前知網已經查不到她的博士論文。
這種聞所未聞的跨科經歷,讓人懷疑董襲瑩是如何取得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學歷;而且,該校至今還拒絕回答所有媒體的查證。
陸媒接著又發現,董襲瑩的父親董曉輝和母親米振莉都很有實力,而且業務範圍都足以影響到學校和醫院。
董曉輝是大陸大型國企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董事,並曾任私募基金北京君曉股權投資中心法定代表人,2016年將該公司轉給起女兒董襲瑩。
米振莉則是北京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高效軋製與智能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媒挖出,董襲瑩的博士畢業論文與米振莉任職的北京科技大學一份專利實驗結論數據重複逾10%。
雖然包括鳳凰網在內的陸媒刪除了有關董襲瑩學歷爭議的相關報導,但中新社日前仍對該事件提出「三問」。
中新社指出,中日友好醫院蕭飛、董襲瑩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在院方對蕭飛作出開除黨籍、解除聘用關係的處理決定後,輿論焦點已從個體行為失範轉向對行業治理的深層叩問,面對這場牽動公眾神經的醫療輿情,一些問題亟待回應。
報導指出,蕭飛、董襲瑩將已麻醉患者晾在手術台40分鐘是否屬實,涉嫌通過打招呼的非正常程序規避轉科安排,是誰打的招呼、誰開的綠燈,這種特例還有多少?
報導指出,董襲瑩的學歷與素養是否符合北京協和醫學院4+4臨床醫學培養模式選拔要求,又是否有人為她的速成提供了方便?董襲瑩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執業,是否是借助董曉輝與腫瘤醫院的業務關係,腫瘤醫院是否有人為此開了綠燈?
報導強調,在個案查處之後,公眾還在期待北京協和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一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