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李利國》獅頭山朝聖之旅

    【愛傳媒李利國專欄】獅頭山全區,共有十一座廟、七大山門、四座山、三條主要步道與多條支線步道。
    從獅頭至獅尾的十一座廟;依序為饒益院、輔天宮、勸化堂、舍利洞、開善寺、元光寺、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水濂洞、梵音寺;七大山門分別為舊登山口古山門、北天門、南天門、紫陽門、道德門、清虛門、淨土門;四座山即獅頭山、獅尾山、六寮山、猿山;三條主要步道是獅山古道、六寮古道,藤坪步道;支線步道則包括石磴禪道、九九步道、萬佛庵步道、水濂洞步道、水濂橋步道。
    2月11日在獅頭山朝聖途中,我向喜歡悠活觀景的同行山友介紹了一些相關歷史,在此註記給匆匆走過而可能忽略者參考!
    「獅頭山」得名源自清道光六年(1826年),淡水廳同知李慎彝到祭山湖(今苗栗縣三灣鄉)一帶觀察欲開墾拓殖得中港溪山區,發現其山形酷似獅頭,遂以「獅頭山」名之。
    六寮古道之名稱源於清領時期古早防禦工事隘寮,清領時期漢族拓墾者和賽夏族原住民時有武力衝突,故需在往來沿途建造防禦工事的隘寮,此處為第六座隘寮。
    藤坪步道的訂名係因此處昔年盛產黃藤、魚藤、雞血藤、鴨腱藤等。此外,最值得駐足品味的景觀是紫陽門、淨土門與道德門!
    紫陽門是輔天宮的山門,建於日治時期大正五年(1916),為穿堂重檐歇山式的建築;在門上的頂堵處刻著一對充滿禪意的石鐫楹聯,左邊寫的是「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右邊寫的是「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這是出自清代大儒兼兩任皇帝(同治與光緒)之師的翁同龢於1916年所書,其意指青山長年不變,白雲則是瞬息無常,既然是各半,即是變與不變俱存,那麼何必執著於空或有呢! 
    淨土門是開善寺的山門,門上刻的「淨土門」三個大字是由第十九世章嘉嘉活佛所親題。章嘉活佛是內蒙古地區歷史上地位最為崇高的活佛,並與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合稱為「藏密四大活佛」。這位十九世章嘉活佛隨國府遷台,1957年往生,其舍利塔就設於台北市奇岩路中和禪寺後方山坡上。
    道德門是勸化堂的山門,建於民國43年。其門前有一棵姿態異常挺拔的九丁榕大樹,昔日因得到楊森將軍關注而得以存活,所以被稱為「將軍樹」;其門後有四幅古代故事畫作,突顯四項價值信念:忠~諸葛亮「夜獻出師表」,孝~狄仁傑「望雲思親」,廉~楊震「夜不受金」,節(操)~蘇武牧羊。此中寓意豈不值得當今世人三思之!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