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第26屆傳藝金曲獎 客家大戲《背叛》囊獲出版與表演雙料大獎 ...

第26屆傳藝金曲獎歷經五個月的評審,於8月1日晚間揭曉得獎名單,辛苦耕耘音樂及戲曲表演的入圍者們難得齊聚一堂!最佳年度演出獎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客家大戲《背叛》獲得,其同時獲得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像出版獎;今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銀牌得主曾宇謙也獲得最佳詮釋獎,拿過無數國際大獎的曾宇謙説:「第一次拿金曲獎,感覺『很重!』」代表著這項榮譽值得眾人們肯定及重視! 
文化部長洪孟啟致詞特别表示:「謝謝所有藝術工作者帶給我們的一切,這是臺灣十分珍貴的文化寶藏。」由洪部長頒獎給今年特别獎得主-出版類特別獎上揚唱片林敏三、張碧女及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呂福祿先生。
出版類特別獎得主為上揚唱片,由林敏三先生與張碧女士賢伉儷其三位子女至典禮現場領獎,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還特別邀請上揚長期合作的法國知名唱片公司Harmonia Mundi 全球銷售經理暨亞洲區代表Tarik Tamzali來臺,代表總公司受主辦單位邀請,傳遞這項榮譽。林敏三女兒林小媛在代領父母領獎時説:「近年來備受各界討論的《文創》二字,其實三十年前「上揚唱片」就已經做到了,我的父母其實就像台下許多音樂人一樣,默默且堅持作著自已想作的事,就是推廣好音樂!這次領獎前,我曾詢問母親張碧女士的得獎感言,她説:『我希望讓世界聽到臺灣的聲音!』」與會者皆為之動容!
表演類特別獎得主呂福祿先生偕同夫人親臨現場,從文化部部長洪孟啟手中接過獎座,對於投注一生的歌仔戲,呂福祿先生表示無怨無悔,對於獲獎感到很安慰,希望對後進們能有更大的鼓舞和激勵,才剛動了個手術的呂老先生説:「這個獎不是屬於我的,是屬於歌仔戲的。」現場觀眾皆為其喝采!
本屆評審團總召集人林谷芳表示,【傳藝金曲獎】的評審難度非常高,因為傳統表演與藝術音樂所涵蓋的範圍和種類既廣且多,能夠在眾多獨具特色的參賽者中獲得入圍,是相當高的成就,雖然競賽不得不選出最後得獎者,但他與整體評審團隊對今年所有入圍的從業人員,都給予高度評價,也期待未來能繼續看到大家更豐富的成果。
綜觀本屆得獎名單,有三度獲獎、來自蒙古的Haya樂團(最佳跨界音樂專輯得主);三度獲獎且長期耕耘客家文化的榮興工作坊;參與今年傳藝金曲獎多張專輯錄音的錄音師王昭惠,以「臺灣歌仔簿二.想欲彈同調∕福爾摩沙合唱團」獲得最佳錄音獎,典禮當日適逢其母親生日,他特别將此獎獻給母親,現場觀眾齊唱「生日快樂歌」,十分溫馨!同時他也期盼臺灣能夠有更多專業的音樂廳,以成就更精彩的錄音作品。另外臺北室內樂團《寂靜之聲》專輯製作人暨指揮陳雲紅亦獲得最佳製作人與最佳詮釋獎的肯定;福爾摩沙合唱團《臺灣歌仔簿二.想欲彈同調》獲得最佳詮釋獎與錄音獎的肯定。
值得關注的還包括「最佳表演新秀」,所有入圍者接續上台表演,隨後才頒發獎項,對新秀們而言,是發聲及訓練膽識最好的機會!最後由演出「金玉良緣-《梅玉配》」的陳禹安獲獎,評審形容其「先天條件好,小生扮相俊美,聲音尤佳,為歌仔戲界可造之材。」典禮中老將新秀同時登台且傳承表演生命中最純粹的熱情,為第廿六屆傳藝金曲獎劃下美好句點!



日常的交響  驚艷全場的第26屆傳藝金曲獎

第26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以「打擊」為題, 定調為「日常的交響」,以突顯藝術工作其「創作所有的可能性,皆蟄伏於生活」之精神,引人注目的舞台設計,在王嘉明的領軍下,跳脫一般頒獎典禮的設計,以「家」作為核心,將廚房、餐桌甚至草地搬上了舞台,期盼營造「家庭」的氛圍,形容傳藝金曲獎的藝術工作者的集結,就如同家族聚會一般地溫馨且動人!

為呼應「打擊」二字,明年即將成軍三十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為典禮揭開序幕,該團詮釋作曲家賴德和「對決」之作,為頒獎典禮帶來緊張且令人期待的氣氛,典禮由黃子佼及郎祖筠擔任主持人,趣味橫生的對談及表演,緩和不少與會者緊張情緒,郎祖筠引用相聲大師吳兆南所言:「傳統,一定曾經流行過」,再次強調傳藝金曲獎所有作品的雋永價值。

今年演出節目的部分可説是別出心裁,除了開場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演奏上一屆最佳創作獎得主賴德和的作品《對決》外,以大小不一的鈸所呈現的擊樂三重奏《戲》,細微之處滿是創意。去年最佳年度演出獎得主「臺北木偶劇團」結合偶戲和南管戲的表演《水滸傳之盧俊義》,獲得熱烈迴音;結合默片和生活情境演出的「自由擊」,為典禮帶出歡快且活潑的氣氛!整體由「打擊」出發,貫串了多元型態的演出,正呼應了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難得出席頒獎典禮的作家張大春表示:「傳統在每個生命中不是個簡單的字,而是用一生去刻畫的。」呼籲大家對所有藝術作品的重視。此外,為了彰顯戲曲藝術以「表演」做為評審核心的理念,本屆也特別邀請最佳表演新秀入圍者,以live現場表演的方式,展現其戲曲紮實的基本功;最後一首弦樂五重奏《幻》則是宣告明年的主題「弦」,該曲由甫獲得第31屆ALEA III國際作曲大賽亞軍的年輕作曲家劉韋志專為傳藝金曲獎量身創作,作為頒獎典禮完美的句點,這也是金曲獎自創辦以來,首度為頒獎典禮委託創作的作品,以此作為透過創新的傳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