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少子化「地震」大學新生減少 為避免崩塌校系轉型成挑戰

 【愛傳媒文化大學實習記者簡湞祐 翁啟閔|專題報導】全臺出生率逐年下降,在面臨未來人力短缺的同時,台灣高教體系也因少子化備受衝擊。少子化導致許多大專院校註冊率不高,甚至面臨閉校的危機,除了有系所不得不選擇停招及裁撤,也有學校合併轉型科系,結合教學資源盼吸引學生入學。

少子化關校 拚整合招生

 屏東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在2014年停招,是台灣首間受少子化衝擊而停學的大專院校,接下來從2018年至今越來越多大學陸續倒閉,其中因為少子化倒閉的大學多達五間,但也不乏有成功轉型的大學。

 原興國管理學院現改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在103學年度註冊率僅17.43%,後來歷經更名及系院重組,最終免於關校的命運,甚至110學年度註冊率提升至92%。

 2013年教育部首次針對私立大學提出退場機制,隔年教育部公布國立大學則以整併方式處理。2016年國立清華大學以存續整併的方式,整併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以及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合併,成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雙方盼整合教學資源提升競爭力。

科系名變更 不影響權益

 110學年度全台約有11個科系進行整併,大同大學的機械工程學系與材料系整併成為機械與材料系,系主任魏哲弘表示兩系整合為校方開會決議,大同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及「材料工程學系」自110學年度起整併並更名為「機械與材料工程學系」,目前系上就學同學畢業證書是機械與材料工程學系但會備註是以機械工程學系入學並不會影響學生權益。  

 此外,賴光哲表示,材料特性原本就是機械系內一門研究,兩個科系之間的專業知識多有關聯,因此如今將機械工程與材料專業整合為一個科系,對教學內容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110學年度約有三十多科系被裁撤,其中銘傳大學法律學院裁撤大一大二不分系。法律學院長劉士豪表示,裁撤前入學之學生畢業證書系名將以裁撤前之系名為主,因此畢業證書系名並無變動之疑慮,以確保學生權益。

 大專院校系所整併或更名後,畢業證書上的登載方式常因學校未於事前妥為規劃及向學生善盡溝通責任,導致學生認知不一,引發爭議。依照大專校院合併處理原則,以舊系(所)名稱入學之學生,其學位證書得由學校衡酌,於系(所)名稱欄位加註登載舊系(所)名稱。

 文大日文系自民國57年起成立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為全國日文系第一個研究所,是全國日文教育的濫觴地,卻於106學年度因連續三年沒有達到最低的招生名額而停招。
 終在學校與老師的努力下,於110學年度恢復招生,現課程目標改為「人文+1」,在既有的人文的基礎上,再加上一項特殊專長。

發展多特色 面對新危機

 教育部表示配合國家政策需求及相關部會人才需求建議,鼓勵大專校院增設調整科系,除相關會議宣導各部會人才需求建議及補助措施等導引機制外,教育部亦針對國家重點政策以提供學校外加名額、補助聘任師資、補助購置圖儀設備或課程教材經費等機制以鼓勵引導。如配合行政院計畫,補助聘任師資及以外加之擴充名額鼓勵大學增加資通訊、半導體、AI 及機械等領域招生名額等。

 文大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陳順益指出,目前普遍大學生之間充滿著不念碩士班的氛圍,導致大學碩士班普遍經營不善招生不佳。110學年度大學校院總量增設調整中,裁撤與停招研究所最為嚴重,導致研究所的廢除過多。以全世界的觀點去檢視一所大學,除了教學之外,研究也是重點,需要在課程上面發展特色,否則在下一波少子化「地震」,恐又危機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