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謝維倩編譯】國際原油市場一直以來都不平靜,能源出口大國(沙烏地、俄羅斯)各自為了國內的財政,都想要在價格上讓自家利益最大化,免不了在原油市場份額上成為競爭對手,這兩年又加入美國的頁岩油崛起,可想而知情勢的激烈。
油價暴跌之前,除了頁岩油之外,同時威脅傳統產油國的是可再生能源,他們在重塑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油價暴跌只是油氣行業下滑的預兆。
這次油價暴跌可能不會持續長時間,但將引發美國頁岩行業的暫時滑坡,除非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生產活動和社會體系崩潰,否則廉價石油可以支持政策制定者做出挽救全球經濟的努力。
但這次油價暴跌,有一個重要且持久的不同點,它將對市場和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預示整個能源行業的走勢下滑。
2015年沙烏地很快意識到增加石油產量的致命決定,不僅會重創美國的頁岩油,連帶損害本國的公共財政。不久之後沙烏地將再次攜手俄羅斯,一旦美國頁岩油供應銳減,俄羅斯將重新與沙烏地合作。
到那時,隨著全球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復甦,兩國的減產將加快石油價格止跌回升,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也將重新歸隊。這種反彈不應忽視已在重塑能源市場的根本因素,首先頁岩革命從根本上侵蝕了行業盈利能力,而可再生能源革命繼續抑制需求增長。
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出現了革命性變化,導致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面臨壓力,意味著產油國國內財政的石油美元收入將減少,石油公司盈利下降,傳統上它們是股市的一大板塊,也是許多西方養老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沙烏地等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石油生產成本低廉,這是獨一無二的優勢,由於石油生產成本遠低於市場價格,該行業享有超額利潤的規模非常大。低成本產油國之間的勾結(或說合作)一直是其制勝策略,減產導致的油價上升彌補市場份額喪失造成的影響還有餘。這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存在的理由。
美國頁岩革命改變了遊戲規則,它有著迅速應對價格變化並逐漸降低成本的驚人能力,歐佩克減產(油價推升)只會增加美國供應,對全球油價幾乎毫無影響(因為多了一個強大的供給方)。
這是俄羅斯本月拒絕減產的原因,即便俄羅斯的減產果真提振了全球油價,卻將減緩美國頁岩行業的萎縮(俄羅斯希望抑制頁岩油)。頁岩行業對天然氣行業的影響甚至更嚴重,目前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實際上為全球價格設置了上限。
除此之外,全球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已成為更廉價的選擇,其存儲電網成本也一直下降,網路管理得到改善,用戶不那麼容易受到供電不穩定的干擾。在美國可再生能源也在取代煤炭和天然氣,電動汽車將進一步抑制需求。
徹底淘汰化石燃料消費需要長期且代價高昂的政府干預,不確定因素仍多,市場因素(人們環保意識提高)正壓低該行業往常的盈利能力。石油和天然氣的末日不會馬上來臨,但利潤豐厚的終結是極為可能的,油價暴跌是這種可能性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