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貿易低迷可能導致美元需求激增

  【特約記者謝維倩編譯】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將會多大程度衝擊全球貿易流動,投資者都在緊張尋求答案。多個國家已實施旅行禁令,全球各地的企業除了供應鏈受衝擊之外,隨著疫情蔓延,平時支撐這些供應鏈的資金流動會發生什麼變化?

  分析師指出在美元融資需求方面可能造成巨大混亂,美聯儲上週三嘗試通過大幅干預國內「回購」市場抵消衝擊,無疑還會再做,但不足以消除全球美元緊缺。

  最令人擔心的是全球範圍美元付款跳票,美元短缺將使企業出現赤字(消耗的錢比產生的錢多),銀行體系也將受到牽連。貿易融資流動幾乎與製造業供應鏈一樣複雜,而且不透明。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14年對這樣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作出了現在看來仍相當重要的總結。由銀行作為中介的貿易融資部門規模龐大,價值在6.5兆至8兆美元之間,逾三分之一(約2.8兆美元)是經由銀行開具的信用證產生,這些信用額度通常不會記錄在銀行帳簿上,這意味著大多數情況下,信用證代表了表外承諾。

  由於大多數貿易來往都以美元開票,80%以上的信用證也以美元結算,銀行能夠提供貿易融資的關鍵條件是,它們能夠獲得美元資金。美國的銀行可以利用美聯儲的融資工具,大型銀行可以在回購市場進行交易,但只有四分之一的貿易融資來自大型國際銀行,其他融資通過中間商完成。

  目前這些融資鏈承受的壓力還不是太大。最近基於日元的各個市場籌集美元的成本明顯提高,這事關重大,因為歐洲的銀行撤退後,日本的銀行成為美國以外美元的主要供應方。

   貿易中斷時企業最初需要的融資減少而非增加,因為它們會動用手頭的儲備。但幾周後付款開始出現困難或跳票,引發美元融資需求激增,地區銀行系統可能準備不足,因為它們認為信用證只在極為偶然的情況下需要支付。

  美聯儲有辦法抵消這種衝擊,它可以向美國回購市場注入流動性,它還可以為其他央行提供美元,讓這些央行支持本地的私營部門。美聯儲在2008年就這樣做過,當時它與加拿大、英國、瑞士、日本以及歐盟的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

  疫情全球大流行意味著美國政策制定者「應重新啟用美元與其他貨幣的互換機制」,如果美聯儲這樣做,川普會作何反應。曾經參與2008年貨幣互換協議的前央行官員感到憂心:白宮是否會要求歐洲或日本等地為互換機制作出補償嗎?

  更令人擔憂的是,2008年的貨幣互換協議並不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現在中國企業和銀行有著巨大的美元需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指出,台灣在半導體行業的重要角色,台灣壽險公司有大量外匯敞口。

  美聯儲接下來對回購市場和央行貨幣互換採取的措施非常重要,正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一樣,觀察金融流通管道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