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11月份貿易逆差連續第3個月收窄,自2016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貿易逆差連續三個月出現收縮,該結果對經濟增長提振有限,可能會被廠商庫存的補貨放緩所抵消。
美國對外出口方面,汽車及相關產品增長3.4%,消費品增長2.6%,共同推動美國出口增長0.7%。同時,食品、工業用品和消費品進口廣泛下降,進口下降1.3%。
高盛經濟學家表示,進口下降反映出自9月1日起對中國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影響,因為消費品進口連續第三個月大幅下降。 不過,報告顯示,批發庫存持平,零售庫存下降0.7%。
儘管逆差收窄應該會提振第四季的經濟增長,但庫存(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投資的部分),可能會成為拖累。諮詢公司表示,從貿易收窄到庫存,其中反映的訊息是,貿易和庫存對第四季GDP產生相反互相抵消的作用。
中美雙方在12月同意暫停貿易戰,兩國之前已經進行了17個月的談判及關稅升級。 美國同意不再推進對1560億美元中國輸美消費品加徵關稅,並同意將9月份開始的,針對12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減半,但是約一半中國輸美商品仍然維持25%的關稅。
中國方面同意每年購買至少4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還加強了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損害了美國的工業,8月份美國製造業3年來首次出現收縮。地區製造業持續疲弱。數據顯示,美國中西部地區12月製造業指數上漲2.6,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新高,但在過去7個月中,該指數有6個月一直在50(擴張與收縮的分界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