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即時

誤打誤撞成日本獵人 90後大陸留學生站上「2025熊災」第一線

在大陸年輕人紛抱怨職場「內卷」之際,一名原本赴日研讀動畫的90後中國大陸留學生,卻因語言誤會取得日本獵人資格,最終成為大阪獵友會的全職獵人。 據陸媒「每日人物」報導,這名化名「道一」的青年,在山林與城市邊界反覆穿梭,親身迎戰日本2025年創下紀錄的「熊災」——全年通報熊出沒事件高達2萬起,至少造成13人死亡,北海道、東北、北陸等地相繼發布封山管制,甚至連東京多摩地區都出現75年來罕見的熊影。 道一的意外轉職,更折射日本獵人老齡化、政策調適遲滯與生態壓力交織下的治理困局。 誤將紀錄片當娛樂節目 陸留學生陰差陽錯成職業獵人 道一於2016年赴日留學,因語言能力不足,嘗試從電視節目學習日語,不料誤把一部獵友會紀錄片當作「戶外活動介紹」。他依照節目畫面上的地址前往諮詢,在互相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被要求繳費、上課,並接受包含動物辨識、陷阱製作、法律與槍械使用等半年的專業訓練。 直到通過考試領到工號,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正式獵人」。由於是首名加入獵友會的外國籍學員且年紀最輕,會方也協助處理多項手續,使這場誤會一步步變成職業選擇。 日本環境省數據顯示,2025年4月至9月,全日本熊出沒通報達2萬792起,寫下5年來新高。近期多地公園張貼警示公告、限制遊客進入,秋田、山形、北陸農村更傳出熊敲門、侵入庭院等事件。北海道滑雪場入冬後客量驟降,當地超市甚至出現價格偏低的熊肉與罐頭。地方政府紛紛祭出獵熊補貼,希望藉獵人控制數量。然而人力迅速萎縮,使政策效果有限。 日本獵人老齡化與制度矛盾 防線崩解的核心問題 日本獵人平均65歲,五年內人數腰斬,疫情期間,多名高齡獵人因染疫去世。從業者已由五年前的約4000人減至僅2000餘人。高風險、低收入也使年輕世代望而卻步。道一形容:「我氣喘如牛,七八十歲的前輩卻像散步一樣上山」。 在日本因為政策限制,城市與保護區普遍禁槍,獵人若在住宅區周邊「反殺」襲人熊可能遭吊銷執照。就連自衛隊多被限制設陷阱、不得開槍。警察步槍殺熊使用許可遲至2025年11月才放寬。日本政府獵熊補貼僅約5000日圓(約新台幣1150元)一頭熊,往往不足以支付交通、申報與裝備成本,獵人常需「倒貼」上山。 熊越來越多?專家指向「保育反噬」與「行為異化」 多名生態研究者指出,日本過度偏重保育政策,使熊的野生恐懼記憶逐漸消失。過往闖村熊多被麻醉後送回深山,導致新生代熊數量連年增加(推估全日本約5.4萬頭),甚至出現「主動進城覓食」的行為變化。 2025年,岩手縣通報130年來首起「疑似以捕食人類為目的」的熊襲事件;群馬縣也發生熊「裝死」反攻致獵人重傷的案例。此外,高溫導致山毛櫸堅果大幅減產、山林過度開發驚擾動物棲息地、農村荒地增加,也使熊更易接近人類生活圈。 疫情後,道一原在旅行社的工作因公司倒閉而落空。他輾轉接觸底層勞務,直到獵友會再次聯繫收取年費與罰金,才意識到「不如重新把這份工作當正職」。與日本企業文化中嚴格階層相比,獵人的自主性、無KPI、無須打卡,使他直言:「帶槍比帶求生工具實際」。 面對網路上諸如「中國人獵熊取膽」「中國企業破壞棲息地」等陰謀論,他也公開反駁,並指相關指控未見實證,部分日媒亦批評其屬「轉移治理問題」。 未來,道一計畫合資購山,打造固定獵場,甚至開設以獵獲物為特色的料理店,探索新生計模式。而道一的選擇,也映照出年輕世代在制度壓力外探索生活可能性的心態。

「沈大炮」不只對下也對上 胡志強透露沈呂巡曾因面諫長官而被趕下車

2023年過世的前駐美大使沈呂巡,認識他的記者、部屬、長官私下都叫他「沈大炮」,前外長錢復曾勸他「做人比做事重要」;前外長胡志強則透露,沈大炮的炮口不只對下,也對上,沈呂巡曾在美國陪同台灣來的長官拜會美國國會後,在車上直接向長官說,「你剛才跟美方講的統計數字都是錯的」,氣得長官直接將他趕下車;像這種直諫官長而被趕下車的事,還不只一次。 沈呂巡去世2年後,由外交線記者謝幸吟、妹妹沈冬根據他120多篇遺稿撰寫的《巡使四方——外交與歷史的擺渡人 外交官沈呂巡》正式出版,僅第1週就躍居「博客來」暢銷書前十名;18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新書發表會時,馬前總統夫人周美青、四名前外長錢復、胡志強、林永樂、李大維、前國安會祕書長胡為真、20多位大使、資深媒體人項國寧、楊渡等人到場。 與沈呂巡相識55年的錢復聽說沈呂巡擔任外交部政次時「罵同事很厲害」,就當面勸他,沒想到話剛出口,就被沈呂巡堵回去「你以前當外長時也一樣」;為此,錢復還耐心解釋,當年「罵人」是請當事人到辦公室,還要加一句「你有能力,但沒做好」,就是不要讓人有受辱的感覺。 錢復還以自己的經驗苦口婆心地勸沈呂巡說,自己離開首長職位後,近30年,不管走到那裡,很多人都對他很好,就是他當年待人以誠,因此,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胡志強大學參加救國團接待美國學生時認識沈呂巡,那時候就覺得他英文好、風采過人,將來必然會出任外長,但由於國民黨失去政權,使得沈呂巡「外長未遂」。 對於沈呂巡被叫作「沈大炮」,胡志強一點也不意外,除了在美國那次因為面諫長官而被趕下車,後來,在台灣又發生過一次類似情況。在出席沈呂巡新書發表會前,胡志強曾花了3天時間想,如果用兩個字形容沈呂巡,要用那兩個字?後來,他發現就是「精采」兩個字,沈呂巡就是一個精采的人;沈呂巡也是一個有charisma(魅力)的人。 1949年11月12日出生的沈呂巡,與國父孫中山是同月同日生,他也是一位國父迷;據沈冬在書中表示,1991年駐美任堪薩斯辦事處長時,沈呂巡特別到丹佛,並入住國父住過的同一間房間,希望與國父夢中神遇;2011年出任駐英代表時,沈呂巡又在大英博物館找到國父於1889年12月5日使用閱覽室的紀錄。 沈呂巡擔任駐美代表後,又做了兩件能載入中華民國外交史的大事,第一件是2015年元旦,在雙橡園舉行中美斷交36年後首次升旗典禮;第二件是2015年9月2日,在出席美國政府舉辦的「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典禮」時,敬獻有中華民國國徽的花圈,迫使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到場卻拒不下車;記者問他時,沈呂巡回覆,「他們要跟自己,要跟抗戰的老兵解釋去。」 因為雙橡園升旗,沈呂巡遭到美方和民進黨的批評,當時沈父正在彌留中,但沈呂巡卻無法在台停留太久,結果回美第二天,父親就去世,他連最後一面也沒見到;事後,他跟沈冬說,「外交官有國無家,我早就知道了。」 沈冬在書中形容大哥當時的心情就像《左傳》說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而沈呂巡在生命最後呢喃的三個字竟是「外交部」;林則徐是沈呂巡太高祖沈葆楨的舅舅及岳父,由此而言,沈呂巡可謂無愧於林則徐及沈葆楨的血脈了。

東西方文明對話新篇章   劍橋大學典藏證嚴上人法藏

致力於紥根人類文明建設的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近來獲得英國學術界致肯定;包括最高學術殿堂的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同時展開和慈濟基金會展開合作;先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和慈濟合辦學術研討會,探討佛法如何結合環保在生活中落實;劍橋大學圖書館接著典藏了包括《印順導師年譜》、《靜思法髓妙蓮華》、《善經濟》與《慈濟通史·壹》等共一百六十六冊、三十四套慈濟相關著作,象徵佛教人文思想進入世界知識殿堂,也為國際學術交流與人文典籍保存開啟新的對話篇章。 近十年來,持續努力於「慈濟論述、國際認證」,成功促成此次贈書關鍵的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表示:「將來慈濟的法在劍橋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可以傳送百年,甚至千年,而且提供給研究佛教文化、歷史的人都能夠運用,意義非常重大。」 此次典藏書目內容豐富,涵蓋印順導師思想體系,如《妙雲集》、《中國禪宗史》、《印度佛教思想史》;證嚴上人法語著作《靜思法髓妙蓮華》、《無量義經講述》、《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等;以及慈濟人文紀實、慈濟學論述如《慈濟通史》、《九二一地震志工口述歷史》、《慈濟學概論》、《善經濟》等。 此次贈書,緣於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對何日生博士多年來在佛教文明研究,以及其倡議「善文明」、「善經濟」諸多著作的肯定。經由何博士的引介,劍橋大學得以進一步認識證嚴法師、印順導師及慈濟相關出版品,遂促成此次收藏。此舉象徵西方學界對「利他、和合、共善」理念的認同,也顯示這些價值正被視為當代人類衝突的可行解方。劍橋大學納藏慈濟書籍,不僅代表當代佛教出版的跨國傳播,更是一場深層的理念交流。透過「以書為橋」,來自佛教慈悲實踐的智慧得以融入世界圖書館的長河,成為文明持續展開的一頁。 10月18日至19日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舉行「佛法與環保:從綠色生活到環保行動」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史芬妮(Stefania Travagnin)教授主持,慈濟基金會共同主辦。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丹麥、挪威、香港和台灣的學者與宗教界人士約八十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佛教倫理如何應對當今的環境和社會挑戰。 亞非學院(SOAS)院長格雷姆‧厄爾(Graeme Earl)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讚揚慈濟將價值觀轉化為解決方案:「只有當慈悲之心觸及社會時,它才能持續下去,慈濟展現了佛教入世實踐的具體樣貌。」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強調,環境保護必須實踐,而非空談:「慈悲不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分享慈濟卅五年來如何帶動志工進行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如今已在全球擁有超過八千個環保點。靜思精舍德淵法師向與會者分享,慈濟的環保起自一九九〇年,證嚴法師在一場講座中,鼓勵大眾「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開始。 此次發表的學者中,有7篇論文專門探討慈濟的環保行動模式。維吉尼亞大學的賀耐嫻(Natasha Heller) 教授指出,慈濟將感恩理念延伸至自然,從而塑造了理性消費,也為跨文化對話提供實踐與理論結合的路徑。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楊美惠教授,描述慈濟志工在回收分類時的專注,如同「禪修」,既能療癒人,也能療癒環境。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強調,善經濟與素食主義的協同性,不僅是宗教或道德主張,更是解決全球貧困、生態危機的可實現之路。

史上最低!陸生今年僅註冊78人 不到全盛時期3%

陸生聯招會今天(18日)公布2025年招生錄取數據,碩博士生招生名額1437人,但僅78人註冊,包括博士班66人、碩士班12人,總數跌破百人,是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以來最低的數量,更不到2015年全盛時期3019人的3%。 根據「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官網,2025年招生錄取數據,博士班招生名額212人、報名109人、預分發正取87人、正式分發正取85人、註冊僅66人;碩士生招生名額1225人,報名20人,預分發正取18人,正式分發17人、註冊僅12人。總計今年碩博士生總招生名額1437人,報名129人,預分發正取105人,正式分發共錄取102人,只有78人註冊,註冊率76.5%。學士生則是零人。 今年是2011年開放陸生以來,首度註冊人數跌破百人。此前陸生來台全盛時期是2015年的3019人,2020年起斷崖式下滑,今年僅全盛時期的2.6%。 至於學士生則從2020年起就「零入學」。由於大陸指責我方邊境管控等措施苛待陸生,因此以疫情為由,於2020年4月宣布「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讀工作」,因此從2020年起台灣就只有原先已在台就讀的陸生(舊生),繼續升讀下一個學歷層級。

杜拜航展C919、C909中東首秀!陸挑戰國際客機市場

被視為中東地區最重要航空航太盛事的「2025年杜拜航展」於當地時間11月17日登場。中國商飛(COMAC)首次以兩款主力機型C919與C909參展,並在C919完成中東首場飛行展示。外媒指出,大陸正以自製民航機挑戰空中巴士與波音長期壟斷的全球市場格局。 根據新華社與路透報導,中國南航的C919 客機在開幕式上以白色主體與藍綠塗裝現身,並完成短程飛行表演。這架客機在赴杜拜途中經歷40°C高溫與180公里/小時逆風等極端條件,全程約5,700公里,創下該型機最遠航行紀錄。 根據中國商飛公開資料(COMAC,2025),C919 具備:每座百公里油耗約2.9公升(較同級機型低 6%–12%,但尚未獲國際第三方機構統一驗證),航電、飛控等核心系統100%自主研發、整機自產化率超過85%。 新華社報導,截至今年11月,中國商飛已交付26架C919,累計安全飛行超過3.6萬小時、載客數突破200萬人次。與C919同場亮相的C909公務機,是中國大陸首款投入商業生產的噴射支線客機。根據中國商飛公布,C909已交付170餘架、開通航線超過790條、於東南亞投入定期航班營運 面對新的競爭者登場,國際兩大客機製造商均發表看法。波音商用飛機執行長史蒂芬妮‧波普(Stephanie Pope)向路透表示:「競爭對整個產業是好事,也會讓我們變得更好。」空巴執行長克里斯蒂安‧舍雷爾(Christian Scherer)則說:「C919不是威脅,而是一位現實存在的競爭對手」。 外媒認為,若C919能在東南亞、中東市場取得更多客戶,將成為大陸打破歐美適航認證壟斷的重要踏腳石。 根據《環球時報》與《第一財經》對航展現場的採訪(2025/11/17),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多家租賃公司已與中國商飛就逾60架意向訂單展開協商。 中東地區未來五年估計新增航機需求超過800架,被視為中國民航工業的關鍵海外市場。 雖然中國商飛在新興市場展現強勢,但仍面臨數項重大挑戰:首先卡在仍未取得歐、美適航認證。再者,高端零組件仍依賴海外供應。 C919目前仍使用 CFM國際公司提供的 LEAP-1C引擎。2024–2025年間,美國曾以貿易爭端暫停出口,後又宣布恢復供貨,但供應鏈風險仍存在。大陸正推進長江-1000A引擎研製,用以提升自主化程度。

敏感時期 日多部動畫片在陸撤檔《鬼滅》傳20日下架

日本動畫電影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城篇》近期在中國大陸遭遇劇烈輿論風波。《鬼滅之刃:無限城篇》近期在中國大陸遭遇劇烈輿論風波。根據《糊咖娛評》與《星宿影視鴨》報導,該片自上映以來雖創下亮眼的開片票房,短短5天突破4億人民幣(約合17.5億元新台幣),全球票房更達 7.96 億美元,但隨著中日關係持續緊張,觀眾抵制情緒升溫,使得日票房從破億腰斬至僅剩約2,000萬人民幣,呈現「斷崖式下跌」。 根據央視近期消息,多部原定於11月上映的日本動畫作品,包括《工作細胞》《蠟筆小新:炽熱的春日部舞者們》均已確認暫緩上映。傳出《鬼滅之刃:無限城篇》恐提前在20日下架。大陸影城人士接受《上游新聞》與《三湘都市報》採訪時指出,片方「仍在觀望情緒走向」,顯示官方與企業在政治氛圍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在取得平衡。 觀眾抵制原因:政治氛圍+文化敏感度升高 《糊咖娛評》與《星宿影視鴨》兩篇分析文章均提到:中日近期外交局勢趨於緊繃,引發網民「國家面前無小事」的情緒反彈。多篇網路留言要求日本影片「全面下架」、甚至「退出中國市場」,並在微博掀起標籤式刷屏。影視評論者指出:「文化產品在敏感時期往往首當其衝,被放大成外交指標」。 根據《糊咖娛評》報導,影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採用「買斷制」由中國片商以約人民幣 7,000 萬買下院線發行權,票房盈虧須 由本土企業自行吸收。也因此若電影被迫提前下架,虧損將直接落在大陸片商與院線端身上,引發社群討論:「抵制歸抵制,但別砸到自己人」。 有影城經理向《星宿影視鴨》表示:「如果真被強制撤片,損失不小,但也只能配合大環境」。 《鬼滅》為何大賣?動畫產業觀察:技術、敘事與 IP 優勢 儘管爭議升溫,兩篇影評仍指出該片在製作與敘事上是十分成功的。 《鬼滅》片中視覺突破,單是運鏡就超過 680 組。角色塑造成熟,如蝴蝶忍與童磨的「以命換勝」情節,猗窩座的悲劇背景等,都展現日式動漫擅長的情感張力。 同時,主角群並非無敵角色,使一般觀眾更易產生共鳴。這些優勢也是《鬼滅》能在全球熱賣的核心原因。 大陸國產動畫崛起 市場已不靠日本片撐 根據大陸國家電影局統計,202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突破456億人民幣。其中 大陸國產片佔比達88%,創近年新高。《哪吒之魔童鬧海》《浪浪山小妖怪》等國產動畫均列年度票房前列。影評人表示:「若國產動畫能保持產量與品質穩定,日本動畫即使撤檔,也難以左右市場基本盤。」 《鬼滅之刃:無限城篇》仍未正式宣布下架,但輿論風向正快速變動。若官方最終確定撤片,院線端可能承受損失,但也顯示文化市場與國際關係高度綁定的現實。面對爭議,多位影評人呼籲觀眾保持理性,並同步期待國產內容的持續提升——畢竟,不論是台灣、大陸或其他華語市場,「文化實力」才是影視產業真正的底氣。

國北教大130周年 15公尺聖誕樹點燈祈福 簡文秀獻唱〈平安夜〉

創校130年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將於11月27日(周四)感恩節當天舉辦「130向前走」點燈祈福典禮。作為全台歷史最悠久的教育大學,國北教大迄今已培育超過20萬名校友,本次校慶活動由校友總會與億光電子共同主辦,預計於當日下午5時30分在行政大樓前廣場(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34號)溫馨登場。 今年最大亮點,是億光電子特別捐贈的全國最高15公尺聖誕樹與360吋LED戶外全彩電視牆,將成為校園節慶中的璀璨焦點。校方並邀請各大宗派領袖蒞臨,一同為校慶與全體師生祈福。 知名聲樂家、同時也是國北教大校友的簡文秀表示,因心懷母校栽培恩情,本次特別回校獻唱,用音樂陪伴母校走入130周年的重要時刻。在點燈儀式下,她將與開心男團「黑旋風」、薩克斯風演奏家孫維廷共同帶來精彩演出。 典禮當天亦將有校友及音樂系合唱團齊唱校歌,並邀請所有來賓共同高唱〈平安夜〉,在歌聲中傳遞祝福、分享平安喜樂的節慶氛圍。 此次活動免費入場、無需索票,國北教大誠摯邀請校友、師生與民眾一同參與,見證校慶點燈的美好時刻。

開元周遊推出歐洲循環巴士 一次玩遍多國的聰明選擇

想一次暢遊多國城市,又不想被行程綁死嗎?開元周遊的「歐洲循環巴士」或許正是你的理想選擇。它是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以固定巴士路線串起歐洲經典城市,旅客可以自由選擇上下車城市,依自己的節奏安排停留天數。每條循環線通常七天完成一個循環,但你完全不必走完整圈,想多停留、提前下車或串接其他路線,都能彈性安排。它巧妙結合團體旅遊的省心與自由行的彈性,不論是首次出國的新手,或希望短假就踩點多國的旅人,都能輕鬆上手。 台灣旅客痛點一次解決:少奔波、低負擔、零語言障礙 對台灣旅客而言,循環巴士的優勢更明顯。跨國交通一次搞定,不必自己查火車或轉車,也不用拖著行李奔波各國城市,旅行壓力自然降低。全程配有中文導遊,即使語言不通,也能自在欣賞沿途風光。無論你是上班族、親子家庭,甚至銀髮族,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輕鬆融入這場歐洲巡遊。 一趟旅程 多國踩點:跨國移動一次到位 循環巴士的搭乘方式直覺又方便:先選擇自己想要上車的城市,按照行程規劃上下車,就能輕鬆串接多個景點。每日平均行車時間僅 2–4 小時,舒適又省力,不會長時間拉車,旅程保持輕盈自在。常見轉站城市包括巴黎、柏林、法蘭克福、布達佩斯、巴塞隆納與盧塞恩等,串起 6 至 12 個歐洲經典城市。開元周遊也精心製作短影片,帶你提前感受沿途風景、巴士內設備與實際旅遊節奏,讓整趟旅程生動可感。 價格透明、服務一致:一日 €108 起 計費方式透明且靈活,以一天 108 歐元起/人計算,包含全程跨國巴士交通、四星級飯店住宿含早餐(部分路線為三星級)以及華語導遊服務。額外的個人旅遊保險、午晚餐餐食和景點門票則屬自費項目。 以法蘭克福為出發點,你可以先搭乘東歐瑞士循環線,展開14天的深度巡遊:沿途經過法蘭克福、蘇黎世、盧塞恩、列支敦士登、慕尼黑、德奧邊境小鎮、維也納、布達佩斯、布拉格,最終抵達柏林下車。抵達柏林後,如果想體驗北歐峽灣的絕美景致,也可以立即接上北歐峽灣循環線,乘坐松恩峽灣遊輪、搭乘弗洛姆高山小火車,感受峽灣、湖泊與雪山的壯麗景色。七天後返回柏林,再重新接上東歐瑞士循環線,舒適返回法蘭克福。 沿途的風景隨著每一段路程而變化:蘇黎世與盧塞恩的湖光山色映照阿爾卑斯雪峰,列支敦士登與慕尼黑之間的小鎮與牧場,彷彿帶你穿越童話世界;德奧邊境小鎮靜謐安詳,歷史感與自然美景交錯;維也納街角的巴洛克建築散發優雅光影;布達佩斯多瑙河黃昏的金光灑落河面,浪漫滿溢;布拉格古城的石板巷弄與古塔,彷彿述說中世紀故事;柏林則現代與歷史交融,每個轉角都是驚喜。北歐峽灣段,峽灣深邃靜謐,雪山與湖泊交織成壯麗畫卷,每一站都能沉浸在不同歐洲風情裡。更貼心的是,原本下團當天不含住宿,但因為要接續北歐峽灣行程,且北歐峽灣行程返回柏林後還要再接回法蘭克福,開元周遊特別加碼提供兩晚柏林住宿(價值約 120 歐/晚),讓整趟旅程無縫銜接、休息更充分,划算度直接再升級。 旅客高度肯定:多國旅遊的「最輕鬆模式」 許多旅客對循環巴士讚譽有加:「第一次一口氣玩六國,完全不急趕,節奏剛剛好。」「不用自己查交通超放心,帶著爸媽一起玩也輕鬆。」「巴士很乾淨、中文導遊專業,還會分享小眾景點。」這些真實回饋,也成為新旅客安心選擇的信任指標。如果你也想體驗一次玩遍多國的聰明旅遊,不妨立即諮詢開元周遊,或加入官方 Line,掌握最新循環巴士路線資訊與限時優惠,開啟屬於自己的歐洲自由探索之旅。從法蘭克福的晨光,到盧塞恩湖畔的夕陽,再到北歐峽灣的深邃靜謐,每一站都是一段專屬於你的旅行篇章。 東歐瑞士循環線短影片介紹: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17Yjis73fP/ 北歐峽灣循環線短影片介紹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1AMYUQUVvt/

【蔡鎤銘專欄】川普的致命誤判:美中貿易戰讓美國陷入自傷局面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當川普(Donald Trump)在2025年重返白宮後,再度啟動新一輪對中國的貿易施壓,被外界形容為「貿易戰2.0」。他宣稱這將「重振美國製造、削弱中國崛起」,但現實卻顯示,美國經濟正在承受愈來愈沉重的代價。從通膨壓力、企業外移、消費者成本上升,到盟友信任流失,川普的貿易政策正在演變成美國自傷的戰略誤判。 根據美國商務部2025年9月公布的數據,美中雙邊貿易額雖較2022年的高峰下降近18%,但美國對中貿易逆差依然高達2790億美元。這顯示關稅壁壘並未改變結構性依賴,反而使通膨與生產鏈成本更為惡化。川普以「強硬」為名的貿易戰,正讓美國經濟陷入持續的內部消耗。 關稅報復的惡性循環 川普上任後立即恢復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高額關稅。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2025年報告,平均稅率重新上升至約21%,為美國半世紀以來最高水準。他同時威脅對中國汽車與綠能產品課徵額外關稅,導致市場緊張與供應鏈重新洗牌。 然而,美國企業並未因此受益。由於多數製造業依賴中國原材料與零組件,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NAM)在2025年8月公布的調查顯示,約62%的美國中小企業表示關稅提高了營運成本,47%計畫縮減雇用。結果是,美國通膨率在2025年第三季重新升至4.3%,遠高於聯準會2%的長期目標,也抵消了部分經濟復甦成果。 中國大陸方面則採取有節制的反制措施。北京未重啟全面貿易戰,而是針對美國農產品與晶片出口設限,並透過「中歐替代市場」分散風險。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至2025年間,中歐雙邊貿易成長11.5%,顯示大陸迅速填補美方市場空缺。美國的報復性政策,反而讓自身出口商喪失競爭力。 產業鏈重組的代價:外移、通膨與效率損失 川普政府宣稱關稅可促使美國製造業回流,但實際效果有限。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2025年統計,美國製造業新增就業僅約9.8萬人,遠低於川普所承諾的50萬人。更現實的是,大部分產能並非回流美國,而是轉移至墨西哥、越南與印度等低成本國家。 以電子產業為例,蘋果、戴爾與惠普等企業在2024年後加速將組裝基地外移至印度南部與越南北寧省。根據路透社2025年5月的報導,中國製造比重雖下降8%,但美國國內製造比重僅上升2%。這顯示「去中國化」並未變成「再美國化」,反而成了「區域外包」。 此外,供應鏈的分散增加了成本。波士頓顧問公司(BCG)估算,全球製造商在2024年至2025年間因美中關稅摩擦而新增的物流與關稅成本,每年約達1200億美元。這些成本最終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使消費品價格普遍上漲,形成惡性通膨。美國民眾在食品、家電與汽車等日常消費上感受到更強烈的價格壓力,導致實質購買力下降。 綠能與科技戰:自我封鎖的戰略錯誤 川普政府的另一大政策焦點是限制中國綠能與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特別是電動車與太陽能板。2025年3月,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懲罰性關稅,並進一步限制比亞迪與寧德時代等企業在美投資。 但美國國內產能難以填補缺口。根據美國能源部數據,美國2024年電動車銷售中有47%零件來自中國供應鏈。關稅實施後,特斯拉與通用汽車被迫上調售價,導致2025年上半年美國電動車銷量下滑18%。太陽能產業也出現同樣困境,國內模組產能不足使再生能源轉型延宕。 相對地,大陸企業迅速將過剩產能轉向歐洲、拉美與中東市場。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5年報告,中國電動車出口量比上一年增加42%,全球市占率突破66%。美國的封鎖策略不僅無法削弱大陸企業,反而使美國在新能源競爭中落後,喪失全球市場主導權。 地緣經濟與盟友信任的流失 川普的「美國優先」策略不只影響美中,也衝擊盟友關係。2025年初,美國對歐盟鋼鋁再度課稅,引發歐洲強烈反彈;同時要求日本與韓國配合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卻未提供相應補貼,使亞洲盟友陷入兩難。 根據德國IFO研究所調查,近六成歐洲企業認為美國已非穩定貿易夥伴。更具象徵性的是,東盟與中國在2025年8月正式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數位貿易章節,美國則被排除在外。這顯示川普重啟貿易壁壘的同時,也削弱了美國在國際經貿體系中的領導地位。 美國內部政治也面臨反彈。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10月調查,54%的美國民眾認為貿易戰對生活成本造成負面影響,支持繼續加徵關稅者僅剩31%。在此情勢下,川普政府的貿易戰更像是一場「政治秀」,而非可持續的戰略。 結語:從經濟強硬到戰略孤立 川普的貿易戰原意在削弱中國大陸,卻最終讓美國陷入通膨、產業外移與盟友疏離的多重困境。美國經濟雖仍具韌性,但其全球供應鏈與技術創新體系正在被政策誤判削弱。大陸則透過市場多元化與科技升級化解衝擊,展現更高的戰略調適力。 當前的局勢顯示,美國若持續以關稅與制裁作為經濟主軸,最終將在國際分工中被邊緣化。川普的「致命誤判」,不是低估中國的反應,而是高估了美國獨自改寫全球經濟秩序的能力。貿易戰或許能贏得政治掌聲,但長期代價,終將由美國自身承擔。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花360萬閃兵遭求刑1年 王大陸當庭認罪:因為我的無知所致

藝人王大陸今年2月被爆涉砸重金360萬元找「閃兵集團」主嫌陳志明造假體檢、逃避兵役,新北地院審理藝人閃兵案,當時陳志明雖認罪,但稱王大陸只給他260萬元。法院為此今(18)日上午傳喚王大陸出庭作證,以釐清詳細金額。另因陳志明入獄未能完成後續,僅被檢方依偽造文書罪起訴求刑1年一事,王大陸當庭認罪,更起身向法官和旁聽席媒體鞠躬道歉;其律師則求法官給予易科罰金或緩刑,遭到檢方反對。最後庭訊11分鐘就結束。 新北檢偵辦藝人閃兵案,自今年2月起接連發動3波搜索,查出多名藝人涉案,並在今年6月起訴28人,主嫌陳志明、王大陸等28人依涉犯《妨害兵役治罪條例》、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起訴。 陳志明被控涉長期收費指點役男裝病閃兵,例如體檢時憋氣提高血壓數據,並於醫院配發當事人血壓機24小時背負身上監測時,由陳男本人或找手下代背,製造符合免役條件的高血壓症狀,每件收費數十萬元到數百萬元。 先前開庭時,威廉、陳零九等9名藝人均認罪,其中王大陸供稱,透過朋友介紹,去年付360萬元給陳志明造假,但陳志明表示,只收王大陸260萬元,其中200萬元現金到對方家裡一對一面交,其餘60萬元匯款,並沒有360萬元那麼多。為此,公訴檢察官主動聲請傳喚王大陸作證查清金額,並由檢方主詰問、陳男反詰問。 法官以被告身分傳喚王大陸今日上午9時30分出庭。法官詢問他對於檢察官起訴的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三次犯行是否承認?王大陸則當庭認罪,表示「關於這次犯罪,是因為我的無知所致,我誠摯認錯」。王大陸接著站起來,先後向法官和旁聽席媒體鞠躬歉。至於王大陸說交給閃兵集團主嫌的金額是360萬元,與陳志明的260萬元說法仍有落差。 王大陸律師表示,其犯罪動機雖不可取,但考量始終自白犯行、犯後態度良好,請求法官給予被告緩刑宣告。而檢方對王大陸求刑1年,反對判緩刑,也反對本案改由簡式審判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