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即時

心房顫動冷凍消融術 助患者告別中風陰影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心悸、胸悶,更會顯著提升腦中風與心臟衰竭的風險。病患王先生透過心房顫動冷凍消融術恢復健康。至今,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已經完成超過200例「心房顫動冷凍消融術」。 73歲的王先生多年前因陣發性心房顫動產生血栓,不幸併發腦梗塞與心肌梗塞,嚴重影響健康。即使接受藥物治療,症狀控制依然不理想,生活在可能再次中風的恐懼中;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他於2021年12月接受了心房顫動冷凍消融手術,術後至今,王先生定期回診追蹤,心房顫動的症狀已消失無蹤,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也擺脫了疾病的陰霾。 高榮3日表示,心臟內科自2018年引進此技術,由醫師江承鴻帶領的專業團隊,至今已累積超過200例經驗。團隊的卓越成果歸功於三大關鍵:精準的術前規劃、完整的消融策略,以及跨團隊合作。 高榮說,該院也是南台灣執行案例數最多的醫學中心,其一年內復發率僅21.6%,且無嚴重併發症,為心房顫動治療立下高品質的介入治療新標竿。 心房顫動的傳統治療以藥物為主,但效果有限,或伴隨副作用。導管消融術是更有效的治療選項,其中的「冷凍消融術」是一種利用低溫能量球囊,一次性將引發心房顫動的異常放電點(肺靜脈)進行隔離的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射頻消融,冷凍消融術手術時間可縮短至約2小時,具有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疼痛感低、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江承鴻醫師表示,團隊目標不僅是完成手術,更是要為每位病人打造最安全、最有效,且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透過精準影像分析與完整的消融策略,成功將復發率與併發症雙雙降低,讓病人能更快回到正常生活。

MLB季後賽老虎發威吞下守護者 下一輪戰水手

底特律老虎(Detroit Tigers)和克里夫蘭守護者(Cleveland Guardians)3日進行MLB外卡G3殊死戰,底特律老虎7局上靠著5支安打、2次保送攻下4分,終場6:3淘汰守護者挺進美聯分區系列賽,下一輪將出戰西雅圖水手(Seattle Mariners)。 美聯外卡G3生死戰,老虎6局上打下超前分,終場6:3獲勝淘汰守護者,成功報去年一箭之仇,挺進分區系列賽。 老虎與守護者去年美聯分區系列賽碰頭,最終老虎2:3不敵守護者遭淘汰。 今年老虎7月多時一度領先守護者有15.5場勝差,卻遭守護者隊上演「史上最驚奇逆轉秀」,跌落美聯中區龍頭。雙方進入外卡戰再度碰頭,前2戰雙方各取1勝,今天回到守護者主場決一死戰。 3局上老虎靠著卡本特(Kerry Carpenter)二壘安打先馳得點,4局下守護者當家巨星拉米瑞茲(José Ramírez)適時安打追平比分。雙方鏖戰至6局上,老虎捕手丁格勒(Dillon Dingler)在2出局時逮中守護者左投坎提歐(Joey Cantillo)的變速球,揮出中外野超前陽春砲,幫助老虎取得2:1領先。 7局上老虎又是一陣猛攻,單局狂敲5支安打再進帳4分,守護者8局下展現反攻氣勢,攻佔二三壘靠著失誤追回2分,但9局下在老虎終結者維斯特(Will Vest)把關下,無緣扳平戰局,外卡關鍵生死戰由老虎拿下,闖進分區系列賽,將面對美聯第2種子的水手。 外卡前2場老虎和守護者各贏1場打成平手,老虎G3把重責大任交給道奇去年世界大賽王牌投手佛萊爾提(Jack Flaherty),先發4.2局投球僅挨3安、失1分,有效壓制守護者打線,前5局結束雙方仍維持1:1,直到6局上老虎敲出1發陽春砲才打破僵局。

【獨家】陸媒證實 共機確實愛用危險動作驅離外國飛機

美軍批評共機愛用危險動作進行驅離,央視2日在報導中間接證實這一指控,一名殲16的飛行員稱,去年曾在大陸沿海驅離兩架接近領海線的外國隱型戰機,他在對方的頭頂上倒飛,座艙蓋和對方的座艙蓋距離「也就10到15米」。 2001年4月1日上午,在南海靠近海南島上空,一架共軍殲8戰機與美軍EP-3偵察機碰撞後墜機,一名共軍飛行員喪生;當時,美方指控,美軍偵察機在國際空域行使國際法的飛越自由,但殲-8戰鬥機多次主動進行具有危險性的逼近,最終撞擊了EP-3,責任在中方。 近年來,中美兩軍在南海空中遭遇的頻率大增,美軍多次指控,共機採取危險動作逼近,共軍不是不理,就是反駁;但央視2日的報導,證實了共機在沿海攔截外國(據信是美國)隱型戰機時,使用了危險動作,而且,從飛行員自信的神態及央視報導這一事件看,中共軍方可能默認,甚至鼓勵這種作法。 央視2日播出九三勝利日閱兵專題片《必勝》,其中有段影片是「特種機梯隊飛行員講述自己駕駛國產殲-16戰機拒止驅離外軍隱身戰機的經歷」。 李超是西部戰區空軍飛行員,2024年在沿海駐訓時遭遇外國戰機;他指出,對方兩架戰機衝著自己和僚機就過來了,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挑釁,因為身後就是領海線,對方衝過來,他們必須要攔截。 第一次交會,李超鎖定了對方戰機,對方僚機立刻大速度脫離空戰圈,然後回頭鎖定了他;李超此時順勢將飛機拉起來,做了個桶滾,在對方的頭頂上倒飛,「當時,我的座艙蓋和他的座艙蓋距離也就10到15米」。 做完上述動作,李超同時鎖定了兩架外國戰機,最後,兩架飛機都走了;他說,在那之後,外國這款隱型戰機再也沒有在中國近海附近出現過。 外界奇怪,共軍攔截外國戰機,特別是隱型戰機時,為何不用更先進的殲20隱型戰機?這是因為殲16每小時的飛行成本只有殲-20 的三分之一;而且,殲-16國產率 高,發動機、雷達都是國產,價格便宜,但殲-20光是隱身塗層就是天價。

MLB季後賽敎士達比修有先發失守 小熊突圍入二輪

芝加哥小熊隊(ChicagoCubs)與聖地牙哥教士隊(San Diego Padres)MLB外卡系列賽絕死第3戰,先發試圖幫助球隊的日籍強投達比修有卻在關鍵戰役出狀況,僅投1.0局就失2分退場。小熊投手群則合力封鎖教士打線,終場3比1險勝對手闖進分區系列賽。 達比修有在第1局的投球效果奇佳,只用8球就拿下3個出局數展現高效率,沒想到第2局遇到大亂流,連續被敲2支安打後又投出觸身球形成無人出局滿壘,皮特克勞-阿姆斯壯(Pete Crow-Armstrong)此時擊出關鍵安打先下一城並使得達比修有黯然提前退場,教士首任後援傑瑞米亞艾斯崔達 (Jeremiah Estrada)再投出保送奉送第2分。 只投1.0局被敲4支安打失2分的達比修有寫下生涯季後賽14場先發的最短局數,原紀錄是2017年世界大賽第3與第7戰的1.2局;這也使得達比修有生涯季後賽戰績來到5勝8敗、自責分率3.96。 小熊先發投手詹姆森泰昂(Jameson Taillon)在領先情況下雖也只投4局但有著2安打無失分4K內容,後援上場的牛棚也穩住局面,直到第9局才出現狀況。 敎士的傑克森梅瑞爾(Jackson Merrill)揮出全壘打打破鴨蛋,1出局後連續2個觸身球上壘出現機會,但小熊換上安德魯基崔奇(Andrew Kittredge)救援,他不負所托連續解決2名打者收下勝利。 小熊此役擊出13支安打但得點圈僅7支1,第7局麥可布許(Michael Busch)陽春砲添得保險分很關鍵。 這是小熊自2016年國聯冠軍賽後首次在季後賽系列賽於主場晉級,而2016年拿下世界大賽冠軍。 小熊在國聯分區季後賽的對手將是大聯盟戰績最佳、擁有季後賽全部主場優勢的國聯第1種子釀酒人,雖然釀酒人被看好,但例行賽小熊對釀酒人有著7勝6敗的優勢。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來勢洶洶!每年千名嬰幼兒感染

二個月大的吳小弟(33週早產兒),因出生週數不符合當時健保適應症,而未曾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單株抗體。入院前2天出現咳嗽有痰、流鼻水,並在入院當天發燒,經奇美醫院急診收治住院,胸部X光顯示雙側上肺瀰漫狀浸潤,核酸檢驗顯示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吳小弟的3歲姐姐先前也有發燒、咳嗽症狀,推測為主要傳染源。 原本吳小弟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療下已退燒,但第3天再度發燒並出現呼吸衰竭與低血氧,情況危急,醫療團隊緊急將吳小弟送入加護病房並插管治療。進一步檢查發現,胸部X光顯示右上肺葉肺炎,從痰液樣本中培養出肺炎鏈球菌,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併發細菌感染。經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後,吳小弟在插管後第8天順利拔管,並於入院第17天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康復出院。 四個月的鄭小妹(36週早產兒),入院前4天曾有發燒,之後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由於鄭小妹的兩歲姐姐有類似症狀,加上白天在托嬰中心,很可能因此接觸到病原。入院當天出現呼吸喘伴隨喘鳴聲,由家人帶至奇美醫院急診就醫,採抗原快篩診斷出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隨即收治病房。入院後即開始給予氧氣帳與症狀治療,呼吸狀況逐漸改善,但於住院第5天出現呼吸喘且呈現胸凹狀,甚至血氧不穩等情況,改以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經過3天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並順利移除鼻導管,入院後第8天康復出院。 告別月月挨針!長效型單株抗體,一針保護半年 臺灣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根據國民健康署2023年統計,臺灣早產兒(未滿37週)發生率高達10.88%,早產兒的比例10年來成長了1.8%,相當於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為守護早產兒健康,自2025年6月起,擴大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短效型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將適用對象從原先的未滿33週早產兒,進一步涵蓋至未滿36週的早產兒,預計每年將有約8,600名早產兒受惠,為家長省下最高新臺幣6萬元的醫療費用。 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黃筱倫也呼籲,早產兒一旦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往往比足月嬰兒更容易惡化甚至住進加護病房。由於現代父母生活忙碌,傳統短效型單株抗體需要每月施打一次,較為不便。為此,奇美醫院於今(2025)年9月開始施打自費的RSV「長效型單株抗體」,只需接種一劑,即可提供長達半年以上的保護力,為忙碌的父母提供更便利且有效的選擇,對於有感染疑慮、或想給家中寶貝多一份保護的家庭。 呼吸道融合病毒,嬰幼兒住院「大魔王」,四大威脅不可不慎! 黃筱倫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為幼兒細支氣管炎與肺炎住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相關醫學會資料,臺灣每年約有1,000名嬰幼兒因RSV感染住院,其中高達90%的個案發生在兩歲以下,而近幾個月RSV感染個案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向。對於早產兒、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高風險嬰幼兒,RSV感染不僅可能引發呼吸衰竭,還可能具有閘門效應,高達三成RSV感染嬰幼兒可能併發肺炎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細菌感染,導致疾病嚴重度增加,並延長住院天數。 黃筱倫醫師強調,RSV感染後具有「高感染」、「高重症」、「高插管」及「高誘發氣喘」四大威脅,包括:兩歲以下近九成兒童會感染、早產兒若出生3個月內感染,重症率與插管率分別高達7成與5成;此外,1歲內感染的兒童,5年內誘發氣喘的風險更是足月兒的3倍。 呼吸道融合病毒無特效藥,及早預防很重要 由於RSV目前缺乏特效抗病毒藥物,也尚未有兒童RSV疫苗,僅有母體疫苗的施打,因此單株抗體成為目前最有效、最即時的預防策略。黃筱倫醫師說明,傳統短效型單株抗體雖能降低住院率,但保護力時間短,每月需注射一次。而今(2025)年9月起,奇美醫院開始施打的「長效型單株抗體」,施打一劑即可提供長達半年以上的保護力。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所有小於12個月嬰兒,最好於剛出生後施打,而高風險的12至24個月幼兒則可在滿12個月後再接種一劑。 預防勝於治療!把握健保給付機會,給寶寶多一份保障 黃筱倫醫師表示,在臺灣RSV流行的季節傾向並不明顯,全年都有病例,對於嬰幼兒與家長來說,RSV的威脅幾乎無所不在。若孩子出現發燒、劇烈咳嗽、呼吸急促或伴隨喘鳴聲,應及早就醫。此外,平時防護除配合環境衛生與照護指引(如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病人、勤洗手、戴口罩、避免過度曝露於人群中),也應善用健保擴大給付的資源,讓高風險族群與具環境危險因子之嬰幼兒,盡早施打單株抗體,降低重症與住院機率,也能讓醫護人員同時追蹤其生長發育狀況,做到預防與照護雙重保障。 便秘是習慣養成的 改變生活飲食才是王道 學會識別心房顫動 提早減輕中風壓力 烤肉配酒、胰臟殺手!醫籲避開地獄大餐 八旬翁行動認知突退化如失智 竟是大腦動靜脈畸形作祟 38歲輕熟女捷運站內突暈倒  這因素讓冠狀動脈全部堵塞

《交換禮物》映後座談於 Hi-Q 褐藻生活館圓滿落幕 — 以醫療與影像交織生命的勇氣與愛

由Hi-Q中華海洋生技、社團法人台灣聯合抗癌協會與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交換禮物》公益映後座談,昨(2)日下午在台北Hi-Q褐藻生活館溫暖落幕,現場匯聚醫療專家、導演團隊與眾多觀眾,共同交流電影背後的生命故事,氛圍真摯而深刻。 座談中,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醫師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分享癌症治療除了傳統療程,更要協助患者建立「防癌生活」,從飲食烹調、運動習慣到日常情緒調適,幫助身心靈重回平衡。亞洲雙醫學博士林子平醫師則提醒病友,壓抑情緒往往會加重病痛,唯有學會適度釋放,才能讓療程與生活真正結合。 在影像創作面向,導演林明謙提到,生命中的挑戰並非要完全掌控,而是需要勇敢接受;而監製曾國駿則分享透過影像記錄,不僅能保存記憶,也能讓更多人理解病患與家屬的心境。四位來賓的觀點相互呼應,傳遞出癌症並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一段重新凝聚愛與勇氣的生命旅程。

10年前同地點犯案 苗栗隨機砍人案顯示社會安全網失靈

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2日下午3時許發生隨機砍人案,震驚社會。一名今年3月才出獄的48歲邱姓男子持水果刀隨機刺傷3人,包括2名女童和1名男子當場受傷,其中11歲丁姓女童左胸遭刺傷勢最為嚴重,今(3)日最新消息傳出女童沒有生命危險,已經在加護病房持續恢復中。由於兇嫌多年前就在同一地點以利器傷人,顯示即便投入龐大資源建構的社會安全網,對高風險、潛在再犯者的監控與防範仍存在漏洞。 回顧整起案件,警方昨日下午3時許接獲通報,邱嫌以「手綁尖刀」並頭戴安全帽在一處超商門口隨機砍人,造成其中1名丁姓女童左胸穿刺傷,引發血胸;另名11歲徐姓女童前胸淺傷、右手肘撕裂傷;50歲林姓男子則是右上腹、背部穿刺傷,3人送醫救治時均意識清醒。 而丁姓女童經苗栗醫院斷層檢查後,確認出現嚴重血胸、氣胸情況,一度需插管治療,最終考量傷勢過於嚴重,已轉往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醫院的兒童醫院救治。今日稍早有苗栗教會表示,最新消息是目前孩子手術成功,血止住,沒有生命危險,已經在加護病房持續恢復中。 邱嫌昨日因拒絕夜間訊問,警方基於刑事訴訟程序須保障休息權,因此暫停夜間偵訊,預計於今日上午問訊後,依殺人未遂罪嫌將邱嫌移送苗栗地檢署偵辦。 10年前同一地點犯案 受害者:能活下來真是命大 據了解,邱嫌10年前曾在同一家超商持剪刀隨機攻擊,當時造成4人受傷,被依殺人未遂罪判刑9年1月。未料今年服刑期滿出獄後,邱男回到苗栗市老家與胞弟同住,兩兄弟均未婚,父母已過世。鄰居表示,邱男平時見到鄰居會打招呼,態度還算客氣,直到昨日看到大批警力到場,才知道他再次犯案,還是在同一地點。 當年案件發生日期為2015年12月25日,邱嫌因吸毒後精神恍惚,持剪刀闖入中正路一間超商,隨機攻擊店內顧客,鄭姓男大生當時正在結帳,背部突然遭刺2刀,白色上衣瞬間染血,鄭男經送醫搶救後撿回一命。邱嫌當時落網後聲稱,「今天休假,心情不好想砍人。」 當年遭刺的鄭姓男大生今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寫下,「我是十年前的鄭姓男大生,同一個地方、同樣的兇器」。他透露,昨天突然收到一堆訊息「說十年前砍我的又出來砍人了!」他看了一輪新聞後驚覺,自己能活下來真是命大,坦言「當時傷口再往上一點就到頸動脈了!還好現在依舊活蹦亂跳」。 而當年為奮勇逮捕邱嫌,身受重傷的劉姓退休巡佐回憶,邱嫌當時吸食毒品後精神恍惚,持刀朝他刺來,從防彈衣邊緣刺進身體,劉姓退休警員說「我差點死在現場!」接著表示,當時邱嫌刺向他的力道,大到都能聽見防彈衣的鋼板聲,「刀刀都直刺我的要害,如果沒有防彈背心擋著,我會命喪當場」。 勇敢女師「刀下救援」 受害女童母親盼:不要再放出來 沒想到10年後,邱嫌又在同一地點犯下類似案件。丁姓女童的母親說,她聽到女兒發生這種意外,全身顫抖,到轉院前已幾小時仍停不下來,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真的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她希望這種危險人物不要再放出來為禍。 意外發生時,丁姓女童和其他7、8名學童正由安親班老師帶往安親班上課,超商附近的監視畫面拍下,邱嫌竟一手掐向走出超商的女學童的頸部,而一名安親班的黃姓女老師不顧危險上前把女學生拉開。苗栗警分局表示,圍捕過程中除了苗警快速英勇的作為外,同時也要特別感謝安親班黃老師勇敢果決的協助,避免更多更大的傷害發生。 由於邱嫌昨天行兇處距離國小僅500公尺,附近相當多學生,該事件也衝擊家長和幼童心靈。苗栗縣請警察局執行護童專案,在學童上下學的通勤路線進行加強巡邏。警方表示,事發後立即派遣優勢警力,在最短時間內將犯嫌緝捕到案,刻正對犯案動機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釐清事件原由,期盼還給傷者真相與公道。 此外,《批踢踢實業坊》(PTT)論壇上有網友發文質疑,社會安全網2.0在最近幾年內,已經花掉4百億元了,還不包含110年之前花的,如今網都已經撒好了 成果你給幾分?下方鄉民留言表示,「真的不相信可以教化,教10年還是一樣」、「根本沒用」、「負分吧,看看那個國中割喉的乾哥乾妹」、「成果0 但收益100!誰的收益不好說....」、「不要路上被砍就好了 還安全網咧」。 針對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110-114年),衛福部去年表示,社會安全網第一期計畫投入68億,第二期規劃投入407億,目前已邁入第3年,已布建152處社會福利服務中心、22處集中篩派案中心、11家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2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28處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聘用4,609名各類專業人力,建構服務體系,補足人力並廣納專業攜手守護各體系未觸及或因需跨體系合作而被遺漏的脆弱與處於危機中的個人及家庭。然而,苗栗這起案件,再度凸顯社會安全網是否失靈的質疑,也讓外界將持續關注政府後續如何補強,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中西合療 三陰性乳癌不見了

61歲陳女士,於今年2月自行觸摸發現左側乳房有硬塊,經西醫檢查確診為第一期三陰性乳癌,腫瘤大小達13.2 11.7 15.9毫米。三陰性乳癌雖僅佔所有乳癌約一至兩成,但惡性度高、復發及轉移風險明顯增加。在西醫治療開始前,陳小姐主動前往北市聯醫中醫門診,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她期望透過中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提升免疫力,同時減輕化療副作用。經過五個月的中西醫合併治療,今年7月影像檢查與手術病理報告結果顯示,陳小姐已無癌細胞殘留,淋巴亦未見轉移。病患精神體力恢復良好,化療副作用顯著緩解,生活品質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根據治療規劃,西醫安排術前化療,使用紫杉醇合併鉑類藥物共8次,以及表柔比星(俗稱小紅莓)4次,後續再進行手術切除。中醫依據體質及病況開立不同處方,包括小柴胡湯可舒緩情緒焦慮與失眠、天王補心丹加黨參、黃耆以保護心臟,以減輕小紅莓心毒性的副作用、龍膽瀉肝湯或散腫潰堅湯抑制腫瘤增生,以及香砂六君子湯或藿香正氣散等方劑減輕化療引起的噁心、疲倦與食慾不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指出,臨床與研究資料均顯示,中藥能在提升乳癌患者存活率與治療耐受度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發現,第四期乳癌患者若合併使用中藥,五年平均存活率提升,死亡風險降低約55%。另有乳癌中藥薈萃分析顯示,中藥使用者在兩年與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均顯著優於未使用中藥者,且使用時間越長,存活率越高。另外,廖麗蘭以小柴胡湯加減做細胞與動物實驗,顯示小柴胡湯加減具有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的作用。 該個案顯示,中西醫合併治療在三陰性乳癌具有潛力,不僅能有效清除腫瘤細胞,更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心理狀態。北市聯醫期盼未來能進一步推動中西醫結合,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元、完整的治療選擇,帶來更多希望。 阿茲海默症有徵兆 早期症狀它知道 營養師傳授低碳烤肉更健康 改善脂肪肝 不能只靠藥物減重 銀髮族看過來 蛋白質不夠是肌少症危機 這些人吃柚子要小心 亞東醫院教您避免「藥效超速」

高原奇花   藏醫妙藥   海拔4800公尺偶遇苞葉雪蓮

近日,一段「喜馬拉雅山措嘎湖畔成片苞葉雪蓮盛放」的短影片在網路上走紅。影片拍攝者是一名獨自攀登至海拔約4800公尺的西藏男子,他在低溫、強風與能見度不佳的極端環境中,意外邂逅這片高原奇花。影像發布後,迅速被《人民日報》及多家陸體轉載,並呼籲「請勿採摘,守護自然」。 苞葉雪蓮(Saussurea medusa)隸屬菊科風毛菊屬,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珍稀植物,被列為大陸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這種植物通常生長在海拔3200—4700公尺的高山流石灘,環境惡劣、氧氣稀薄、紫外線強烈。與大部分草本植物不同,苞葉雪蓮往往需要十數年才能開花,且一生只開一次花、結一次果,完成繁殖後即凋亡,因此被稱為「高原隱士」。 其植株高度一般為15—60公分,根莖粗壯,葉片演化成金黃色膜質苞片,緊密包裹著花序,既能吸收熱量、保持花朵溫度,又能阻擋強烈紫外線。每年7至9月,苞葉雪蓮的紫藍色小花會在苞葉庇護下悄然綻放,與高山冰雪形成鮮明對比,被視為「雪域奇葩」。 苞葉雪蓮不僅是高山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承載著文化與醫藥價值。在傳統藏醫藥中,全草可入藥,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通經等功效。但由於生長週期漫長、數量稀少,加上曾經存在的過度採挖,導致其分布區域內的野生種群一度減少。 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已加大保護,包括限制非法採挖、建立原生地保護區,以及推動人工繁育研究。科研人員指出,苞葉雪蓮在調節高山植被群落結構、維護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網友偶遇苞葉雪蓮」事件,也讓更多人看見了自然界的脆弱與珍貴。許多留言寫道:「遇見是幸運,但最美的方式是留給它安靜的生長環境。」生態專家提醒,苞葉雪蓮的生存依賴極端環境中的微妙平衡,一旦受到破壞,往往難以恢復。就如同網友留言所說:「願雪域奇花不止於偶遇,而能世世代代在高原上自由綻放」。

便秘是習慣養成的 改變生活飲食才是王道

便秘不只是成人的煩惱!一名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孩童,因便秘而出現腹痛、食慾不振的情況,媽媽以為只是挑食,沒想到兩週內體重急速減輕,甚至影響上課專注力,至新竹臺大分院胃腸肝膽科就醫後,才發現是慢性便秘導致腸道蠕動變慢,經藥物及生活習慣調整後才逐漸改善。 新竹臺大分院胃腸肝膽科林弘堯醫師指出,早於民國99年台灣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就已顯示,國小孩童的便秘盛行率高達32.2%,其中女童的盛行率更是高出男童將近七個百分比,顯示便秘問題早已是跨年齡層的「全民困擾」。 當便秘成了日常,該怎麼辦? 林弘堯醫師說明,便秘除了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訊,若有慢性便秘的狀況,建議及早就醫釐清病因,例如糖尿病、甲狀腺低下、大腸激躁症等都是常見會引發便祕的慢性病;部分藥物副作用也可能會導致便秘,例如鴉片類止痛藥、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等;其他像是腸道腫瘤阻塞、腸道外腫瘤壓迫、神經病變以及術後腸沾黏等均亦可能導致便秘。 林弘堯醫師進一步說明,排除上述病因後,便秘者多會被歸類為「慢性非特異性便秘(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此時,調整生活習慣便成為改善症狀的關鍵。 三大關鍵:水分、纖維、運動 便秘患者應攝取足量水分。以成人為例,每日水分攝取量約為「體重(公斤)x 30c.c.」,若天氣炎熱或從事大量流汗的工作,則應適度增加攝取量;兒童則應依年齡、體重與活動量等因素調整,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建議標準。值得注意的是,當身體處於脫水狀態時,大腸會重新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使糞便變得乾硬、排便困難,即使後來補水也無法改善。因此,應將每日飲水量平均分配於整天攝取,避免短時間內大量攝取,才能有效維持腸道的水分平衡,降低便秘風險。 水溶性纖維有助於讓糞便「鎖住」水分,減少水分在大腸中被再吸收,進而改善排便困難,林弘堯醫師提醒,中秋節烤肉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例如燕麥、水果、蔬菜。地瓜等都有助企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最後,若能再配合規律運動,進一步刺激腸胃蠕動,縮短糞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就能有效減少便秘發生的機會。 藥物治療:適當使用,安全第一 林弘堯醫師建議,若已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便秘情況仍未改善,應盡早就醫,以藥物介入治療。常見的瀉劑類型包括滲透型、刺激型、膨脹型與鹽類瀉劑,需依個人健康狀況審慎選擇,例如,心腎功能不佳者,不宜使用鹽類瀉劑;而有腸阻塞或腹腔沾黏病史者,則應避免使用膨脹型與刺激型瀉劑。林弘堯醫師提醒,便秘雖不致命,卻可能暗藏健康風險,應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才能對症下藥、安全並有效的改善便秘。此外,中秋假期期間飲食習慣改變,易引發腸胃不適,建議民眾若有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阿茲海默症有徵兆 早期症狀它知道 營養師傳授低碳烤肉更健康 改善脂肪肝 不能只靠藥物減重 銀髮族看過來 蛋白質不夠是肌少症危機 這些人吃柚子要小心 亞東醫院教您避免「藥效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