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回憶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張競/大兵菜單壓箱寶貝——軍用罐頭

當兵服役談到許多菜餚可能無法喚起記憶,但是不分軍種、單位與駐地,提起軍用罐頭可就是讓大家回味無窮,甚至可以聊出各種料理菜譜,成為青春歲月永遠難忘的好滋味。信不信由您,咱們軍用罐頭可真是種類繁多口味豐富;雖然在官方說法上將軍用罐頭分成軍蔬、軍肉、軍魚和軍果,原則上與市場所供應品項相差並不算太大。但實際上軍用罐頭能夠如此受歡迎,真正原因在於用料好與製作實在,裝罐前烹煮與調味都相當認真,所以才會獲得好聲譽歷久不衰。但在軍用罐頭料好實在聲名之後,其實是有個嚴肅的故事;國軍撤守來臺後,外島環境不夠理想,駐地所產肉品蔬果很難支持守備官兵營養需求,所以才以罐頭支援副食供應來維護戰士健康。但主管罐頭頭訂製生產者未能盡責,致使品質不夠理想引發甚多怨言。因此傳言早年曾有高級長官至外島視察防務,見到伙房烹調黃豆牛肉罐頭搭配麵條,結果牛肉少得可憐沒有幾塊,整罐都是黃豆,與當初採購驗收時差異極大,所以特別從前線帶回,一狀告到三軍統帥,結果層峰震怒交待徹查清楚,最後是透過軍法嚴懲貪瀆舞弊。但從那時開始,軍用罐頭採購案就再也沒有人敢以身試法,也讓軍用罐頭料好製作實在聲名屹立不搖。說起軍用罐頭,經典招牌產品最初是黃豆牛肉,後來是咖哩牛與紅燒牛陸續登場,再逐漸發展出紅燒豬與紅燒雞肉,但說實在話,不論那個口味,牛肉還是主流選項,亦是最經得起歷年來不同世代阿兵哥口味考驗。臺灣得天獨厚,各項漁業產品豐富無比,再加上養殖業發達後裝罐出口,本來就產品樣式琳瑯滿目,軍中採購副食罐頭,只要從市面現貨上選擇,根本不必另行費心設計,所以早年是有番茄油鯖魚、油漬鮪魚、香筍鮪魚以及紅燒鰻魚,甚至還曾有紅燒小卷,後來更開發出辣椒豆鼓小魚干,結果立刻爆紅,成為各個部隊優先訂購的最愛選項。其實當年國軍軍用罐頭亦有採購過舶來品,民國七零年代為鞏固南美某邦交國外交關係,特別向其採購軍毯與牛肉午餐肉罐頭,當年那種充滿腥味的醃漬牛絞肉,開罐就可食用,剛開始官兵都不習慣,但是後來用來夾饅頭配土司,偶爾配合著蔬菜雞蛋炒食,居然就豬羊變色大翻身,變成讓人流口水佳餚。隨著臺灣農產品裝罐外銷,最初軍用水果罐頭主要品項是鳳梨與荔枝,但是後來也有出現過蘆筍汁、芭樂汁、鳳梨汁、葡萄汁與運動飲料,但是缺乏色彩豐富包裝,就引不起官兵興趣,總是覺得口味感不上福利社商品現貨。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菜蔬類軍用罐頭頭,不論是酸菜、鹹菜、花瓜與醬菜,總是因為商品現貨供應充足,份量也不像肉品與魚類罐頭,比起市場產品超出很多,所以就沒有在官兵青春記憶中,留下非常強烈印象。不過在軍中伙房運用軍用罐頭上,其實還有個很有人情味的潛規則,只要單位是有吃素的袍澤,補給採買時都會很用心地幫他們進些素肉醬與花生麵筋,或是偶爾會有些素食菜蔬罐頭,像是酸菜香菇,就會直接發放到這些袍澤手中,因為有時開伙菜單顧不到他們,袍澤們也都很體諒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小福利與小特權。這麼多年來,最讓人意外的軍用罐頭品項,其實是八寶粥與牛奶花生,儘管包裝不太出色,但介於飲品與甜食之間,料又實在口味也不輸市面產品,往往是熱門精品,官兵相當肯定。我其實不太愛吃甜食,但不得不說,這個八寶粥確實是最能補充熱量與振奮士氣的選項,那個野戰口糧硬餅乾,真是會被打趴到不行地步,假若您有機會時,強烈推薦您來罐軍用版八寶粥,保證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我用攝影賺了兩億,回憶和記憶

【實習記者余品寬報導】「我從小就喜歡拿著相機到處亂拍。記得國中運動會時,我拿著我人生中第一隻單眼,到處去替人家拍照,無論我認不認識他們。」 當別的小孩把零用錢存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去看一場的演唱會或是買一款夢幻的遊戲機時,彭薇總是花比別人長的時間存錢,因為她想要的東西需要更多的錢才買得起,她想買二手相機。從國中開始,她不斷地買二手相機不斷地收集鏡頭收集底片,連kitty貓的拍立得底片也不放過,那時候的她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走上攝影師這條路,她只知道她熱愛拍攝人像,熱衷於收集每一個美的瞬間。 【17歲就決定自己的未來,會不會太早】 「高中時,我有個朋友的親戚是陳浡濬(國際級知名攝影師),我那個朋友知道我喜歡攝影後,就介紹我們認識,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彭薇回憶,也許是運氣好吧,陸陸續續認識許多前輩,前輩們也樂於帶著還只是高中生的她出去外拍,雖然犧牲了很多玩樂和讀書的時間,但她認為一切都很值得。後來選擇大學時,彭薇選擇了和攝影相關的廣播電視學系,繼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現在20歲的彭薇,對於自己當初的決定一點都不後悔,依舊充滿著熱忱與衝勁。 【成為攝影師簡單,成為知名攝影師卻比登天還難】 當被問到最近在拍些什麼作品時,彭薇無奈地笑了笑表示:「什麼案子都接啊!我還不夠有名,只能不斷的累積經驗累積作品。」最近除了固定會跟一些攝影團隊去拍攝婚禮的照片以及vlog外,也有自己接一些menu的照片拍攝,即使有些工作繁重又沒有支薪,但學習到的經驗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攝影師這一行人才濟濟,想要熬出頭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所以她努力地抓住每次的機會,期望有天也能變成獨當一面的大攝影師。(照片由彭薇提供) 【攝影拍出當下的浪漫,而我會繼續堅持這份浪漫】 「我用攝影賺了兩億,回憶和記憶」對彭薇來說,攝影帶給她的不僅是一種興趣或是工作,更多的是按下快門當下的感動以及在日後能不斷品嘗回味的回憶。 採訪的最後,彭微分享她拍攝的人像作品以及去斯里蘭卡當志工時所拍攝的照片,她說她最崇拜的人像攝影師是紅刺蝟和陳紀東,雖然她現在離他們還很遙遠,但她相信,只要她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不斷的磨練自己,終有一天會成為知名的攝影師。 (彭薇拍攝於斯里蘭卡)

張詒銘/三個有關牛肉麵的記憶

牛肉麵是台灣常見的庶民餐點,也是一種獨特的美食。我個人有三個與牛肉麵有關的記憶,而且是已無法再追尋、重溫的記憶。 #1、民國78年士林中正路、文林路口的老伯伯:每天晚上大約10點多,一個黝黑、個矮、微胖且單腿微跛約60歲以上的老人(印象中是右腿不太方便,可能是退伍老兵),推著應該是自製的木頭攤車,掛著幾張木椅,後頭跟著一個似乎有點智能不足的老婆(我猜的),出現在台北士林中正路、文林路口的教堂前紅磚道,準備在10:30開始營業。 他的牛肉麵湯頭微辣、較清,有點沙茶味,用的是帶勁不軟糊的細麵條,口味獨特,生意很好。客人是坐著木椅環繞著攤車吃的。我常常騎著DT去吃。但81年我搬至延吉街後,再回去就等不到他出現了。這個牛肉麵的味道後來再也沒有吃過。這個情景,也只有在夢中回憶。 #2、民國70年左右博愛路清真牛肉麵:原博愛路的清真牛肉麵店,自小吃至現在。以前他們都是在店門口直接製作家常麵,用刀劃的,印象很深。那時的他們,原本店面只有一樓營業,印象中後來生意好到還有二樓。店中一樓牆上有一幅裱著的清真字書法,年幼時常邊吃著麵邊望著這幅字和另一幅清真寺照片享受獨特氣氛。印象中當時的價格是一碗NT$35還是NT$50?後來他們在我大學時期(約民國78年左右)搬到了延平南路,還分為兩家店。 店中泡菜也是一絕,口味清新,淡淡酸。湯頭味道醇厚,不過鹹或醬油味。除了麵之外,也可選擇泡餅,也就是槓子頭那種餅切塊後泡在湯內,嚼勁十足!店中有紅燒湯和肉(塊),也有清燉湯和肉(片)。老客人懂得吃,會選『紅湯白肉』,也就是紅燒湯頭,但配的是清燉肉片,有紅燒的豐富香味之外,亦有牛肉單純的甜味和口感。若在店裡聽到客人說『紅湯白肉』,必然是老客、熟客或老饕級人士。 我個人至今已吃了(大約?)40年。這幾年只要經過附近,還是常去回味,且必然滿意滿足。 #3、民國81年-102年,忠孝東路四段223巷清真牛肉麵。我父親說在他大學時那年代(民國48-52年左右,我忘了在哪,好像在師大附近)原是一個攤子,後來其中一支轉至博愛路開店,另外一支後來在忠孝東路四段223巷41號開店(艾家)。這是父親在我於民國81年般住在延吉街時發現的。他說他認得忠孝東路這位老闆。老闆非常愛整齊、清潔,在爐灶前下麵時都戴著回教徒的小白帽。牛肉麵的口味與延平南路相當,但口味和品質更穩定、細膩和精緻,且店內的衛生和環境感受更整潔、明亮。延平南路那兩家早就感覺不到回族的氣息,且店內許多伙計都操台語。在我住在延吉街的10年期間常常去報到,在後來我搬至天母後來亦常去吃。但後期已發現店內漸漸由二代的兒子和媳婦在操刀了。最可惜是約五年前這家店歇業了!網路上也找不到搬家或是復業的消息。個人估計應是老人家年歲大了,家裡決定不做了.......... 延平南路與忠孝東路四段223巷這幾家店的口味,包括紅白湯頭和清燉、紅燒牛肉的作法,和麵條、泡餅,都同屬獨特的一系,連泡菜也是。與一般大眾、觀光客熟知的永康街老張牛肉麵、永康牛肉麵,或是八德路的林東芳,截然不同。雖然忠孝東路的已不在,但對老饕而言,延平南路還是可以解饞的! 庶民美食不僅是一般人填飽肚子的選擇,也是獨特的味道和記憶,甚至在文化上可說是在地生活的一種藝術性表現。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作者為數位行銷工作者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本文為專欄,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